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校持续大规模的扩招而财政拨款不足,其他无偿性的筹资能力有限,使高校举债成为我国高校现阶段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选择。在公共财政投人不足、学费提升空间有限的现实情况下,靠贷款来发展有其合理性,但过度负债则潜伏着巨大的风险。银行贷款不只是给高校提供了资金,促进了高校的快速发展,它如一把双刃剑,给高校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一、 高等院校贷款的现状
1、高校贷款的概念。贷款是指银行作为贷款人,将定量的贷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按照一定的政策,以还本付息作为贷款条件的一种借贷行为。贷款行为构成要素包括贷款对象、用途、利率、条件、期限和方式等几个部分。高校贷款是指高校向商业银行提出申请,由商业银行按相关规定,并以还本付息为基本条件,向高校提供一定贷币资金的借贷行为。高校贷款可以按贷款用途、贷款期限、偿还方式、贷款条件、贷款发放方式的自主程度等标准进行分类。目前,我国高校贷款的主要类型是票据贷款、信用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2、高校贷款的特点。高校贷款的贷款周期长。高校贷款多用于建设周期长的基本建设,例如圖书馆、学生寝室、教学楼等的投资,所以具有长期占用银行贷款资金的特点。高校承担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创新科技和培养人才等重要职能,有社会和政府作支撑,其破产的可能性较小,对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来说更是如此。同时,高校自身具备一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表现为人才产品的风险小、收费标准风险低等。所以,只要贷款规模适中,贷款的风险就很容易控制。由于高校的收入来源具有长期稳定、可靠的特点,所以银行通常主动与高校合作,并愿意给予贷款利率方面一定的优惠。一般来说,高校的贷款利率比市场利率低。贷款资金渠道单一。学费、住宿费收入是高校能用于还贷的资金,和教育经费拨款一样,是高校收入的主要渠道,因此还款资金渠道单一。
二、导致我国高校贷款现象的原因
1、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严重不足,大幅度提高学生学费标准又是社会无法承受也是不可能的,因而举债成为高校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内唯一的选择。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对资金的需求急剧扩大,而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财政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虽然年年在增加,但由于是在穷国办大教育,资金投入与高校办学规模扩大的经费所需无法匹配,教育投入增长的速度低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因此在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收入等无偿性的财力支撑远远不能满足短期内学校建设对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我国高校必须且只能通过举债解决资金的缺口。
2、教育对国民经济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的确认,使银行将高校作为拓展信贷业务的新领域。银行向高校大规模的贷款始于上世纪末,是与高校扩招密切相关的。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竞争加剧,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加之一些企业信用程度不高,拖欠银行贷款资金严重,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的风险很大,出现银行对企业“惜贷”。当时整个宏观经济偏冷,“教育产业化”观念盛行,高校正处于买方市场,供不应求,而对银行来说高校是特殊的法人主体,高校是国家的,有政府兜底,没有破产之忧。银行对高校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效益性充满自信。较之银行对企业的贷款,银行对高校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高校成为金融部门追逐的热门领域。显然,选择学校作为贷款的对象,也是银行追求自身利益、规避风险的一种表现。
3、高校负债发展无论从对资金的需要角度,还是从资金的供给角度,具有扩张的内在冲动力和外部推动力,在这二种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高校贷款规模急剧扩大。
三、降低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
1、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对高校的支持。高校收入主要来源于学生的财政拨款和学宿费。财政拨款基本上用于学校人员工资支出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支出,想要更大更高的发展就力有不足了。政府应对所属高校重新核定预算标准,大幅提高生均拨款额度,增加学校各种专项经费拨款,在资金上帮助高校摆脱贷款危机。
2、设置评审机构,实施财政贴息,设立专项资金,进行基建化债。贴息是一般财政分配的补充。在范围上应对教学基础设施、实践基础设施、基础教学和实验室设备、图书情报资料及自动化设备、实践基地教学设备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等项目予以贴息。同时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如基建债务进行化解。教学设施应全部纳入化解范围,而且全数由政府偿还。凡招待所、培训中心等非教学设施不纳入。设施方面仍按教学设施与非教学设施分类,但教学设施按比例分担。同时每年对进行过新校区建设的高校给予一定的补助等。
3、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多元化办学。高校应在巩固和扩大传统融资渠道的同时,不断开辟新的多元融资渠道:一是教育基金,二是发行教育债券融资,三是发行教育科技股票融资,四是项目融资,五是社会赞助,六化解公立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研究。高校在获得政府财政拨款支持之外,也要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多方面筹集资金。积极发展与各院校、各国家的教育机构联合办学,扩展收入来源渠道。或者与企业发展定向培养等模式,增加企业对学校的投资。
4.节约支出,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扩大收入的情况下,高校也应节约支出。财务部门在制定预算时,应按照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学校正常运转、还本付息、基本建设的顺序安排支出。人员工资福利资金必须充足,确保全额发放;学校正常运转资金需保证充足,尽量缩减不必要的支出;还贷资金足额足量,保证按期支付利息和本金;基本建设分轻重缓急,量力而行。
5、政府和银行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审核机制。就政府而言,既要照顾高校大力发展增强实力的需要,又要考虑学校的实际还款能力,建立相应的贷款审核和坏账惩罚机制,并从法律上规范监督学校项目贷款的使用,真正发挥政府在市场化过程中宏观调控的作用;就银行而言,作为自主承担风险的主体,应树立强烈的防范风险意识,避免盲目看中公立高校有国家支持、稳定性强、贷款风险小的做法,加强贷款审核机制的建立,充分考虑银行的经营状况和贷款的风险防范。同时银行方面必须站在政府角度,在放贷时严格按照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审核手续办理,不得未见批文擅自向高校贷款。
一、 高等院校贷款的现状
1、高校贷款的概念。贷款是指银行作为贷款人,将定量的贷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按照一定的政策,以还本付息作为贷款条件的一种借贷行为。贷款行为构成要素包括贷款对象、用途、利率、条件、期限和方式等几个部分。高校贷款是指高校向商业银行提出申请,由商业银行按相关规定,并以还本付息为基本条件,向高校提供一定贷币资金的借贷行为。高校贷款可以按贷款用途、贷款期限、偿还方式、贷款条件、贷款发放方式的自主程度等标准进行分类。目前,我国高校贷款的主要类型是票据贷款、信用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2、高校贷款的特点。高校贷款的贷款周期长。高校贷款多用于建设周期长的基本建设,例如圖书馆、学生寝室、教学楼等的投资,所以具有长期占用银行贷款资金的特点。高校承担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创新科技和培养人才等重要职能,有社会和政府作支撑,其破产的可能性较小,对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来说更是如此。同时,高校自身具备一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表现为人才产品的风险小、收费标准风险低等。所以,只要贷款规模适中,贷款的风险就很容易控制。由于高校的收入来源具有长期稳定、可靠的特点,所以银行通常主动与高校合作,并愿意给予贷款利率方面一定的优惠。一般来说,高校的贷款利率比市场利率低。贷款资金渠道单一。学费、住宿费收入是高校能用于还贷的资金,和教育经费拨款一样,是高校收入的主要渠道,因此还款资金渠道单一。
二、导致我国高校贷款现象的原因
1、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严重不足,大幅度提高学生学费标准又是社会无法承受也是不可能的,因而举债成为高校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内唯一的选择。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对资金的需求急剧扩大,而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财政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虽然年年在增加,但由于是在穷国办大教育,资金投入与高校办学规模扩大的经费所需无法匹配,教育投入增长的速度低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因此在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收入等无偿性的财力支撑远远不能满足短期内学校建设对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我国高校必须且只能通过举债解决资金的缺口。
2、教育对国民经济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的确认,使银行将高校作为拓展信贷业务的新领域。银行向高校大规模的贷款始于上世纪末,是与高校扩招密切相关的。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竞争加剧,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加之一些企业信用程度不高,拖欠银行贷款资金严重,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的风险很大,出现银行对企业“惜贷”。当时整个宏观经济偏冷,“教育产业化”观念盛行,高校正处于买方市场,供不应求,而对银行来说高校是特殊的法人主体,高校是国家的,有政府兜底,没有破产之忧。银行对高校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效益性充满自信。较之银行对企业的贷款,银行对高校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高校成为金融部门追逐的热门领域。显然,选择学校作为贷款的对象,也是银行追求自身利益、规避风险的一种表现。
3、高校负债发展无论从对资金的需要角度,还是从资金的供给角度,具有扩张的内在冲动力和外部推动力,在这二种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高校贷款规模急剧扩大。
三、降低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
1、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对高校的支持。高校收入主要来源于学生的财政拨款和学宿费。财政拨款基本上用于学校人员工资支出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支出,想要更大更高的发展就力有不足了。政府应对所属高校重新核定预算标准,大幅提高生均拨款额度,增加学校各种专项经费拨款,在资金上帮助高校摆脱贷款危机。
2、设置评审机构,实施财政贴息,设立专项资金,进行基建化债。贴息是一般财政分配的补充。在范围上应对教学基础设施、实践基础设施、基础教学和实验室设备、图书情报资料及自动化设备、实践基地教学设备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等项目予以贴息。同时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如基建债务进行化解。教学设施应全部纳入化解范围,而且全数由政府偿还。凡招待所、培训中心等非教学设施不纳入。设施方面仍按教学设施与非教学设施分类,但教学设施按比例分担。同时每年对进行过新校区建设的高校给予一定的补助等。
3、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多元化办学。高校应在巩固和扩大传统融资渠道的同时,不断开辟新的多元融资渠道:一是教育基金,二是发行教育债券融资,三是发行教育科技股票融资,四是项目融资,五是社会赞助,六化解公立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研究。高校在获得政府财政拨款支持之外,也要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多方面筹集资金。积极发展与各院校、各国家的教育机构联合办学,扩展收入来源渠道。或者与企业发展定向培养等模式,增加企业对学校的投资。
4.节约支出,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扩大收入的情况下,高校也应节约支出。财务部门在制定预算时,应按照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学校正常运转、还本付息、基本建设的顺序安排支出。人员工资福利资金必须充足,确保全额发放;学校正常运转资金需保证充足,尽量缩减不必要的支出;还贷资金足额足量,保证按期支付利息和本金;基本建设分轻重缓急,量力而行。
5、政府和银行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审核机制。就政府而言,既要照顾高校大力发展增强实力的需要,又要考虑学校的实际还款能力,建立相应的贷款审核和坏账惩罚机制,并从法律上规范监督学校项目贷款的使用,真正发挥政府在市场化过程中宏观调控的作用;就银行而言,作为自主承担风险的主体,应树立强烈的防范风险意识,避免盲目看中公立高校有国家支持、稳定性强、贷款风险小的做法,加强贷款审核机制的建立,充分考虑银行的经营状况和贷款的风险防范。同时银行方面必须站在政府角度,在放贷时严格按照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审核手续办理,不得未见批文擅自向高校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