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留守老人是我国新时期老年人中一支重要而特殊的弱势群体,本文通过对皖南地区农村407位留守老人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以了解皖南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健康状况、医疗服务需求和现状,探讨满足农村留守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健康状况;医疗需求
农村留守老人是指年龄在 60岁以上(含60岁)有农村子女离开户籍所在地外出务工时间在半年或1年以上。农村留守老人是我国新时期老年人中一支重要而特殊的弱势群体,是城市化进程中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较长时间外流的必然,农村留守老人现象已非常普遍且日益增多。目前,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日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主要集中在养老、社会学和人口学等领域,对于留守老人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需求的研究甚少。本文旨在通过对皖南地区池州市农村留守老人群体进行调查,了解农村留守老人健康状况、医疗服务需求和现状,并探讨满足农村留守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对策。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和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皖南地区池州市农村年龄在60岁以上(含60岁)留守老人进行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62份,收回有效问卷407份,有效率88.1%。
2.问卷设计 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及政策文件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留守老人人口学一般情况和进行健康状况自我评价、躯体疼痛感、慢性病患病情况、近半年患病情况、及时就医情况、近半年就医自费费用及就医经费主要来源途径、主要就医场所、对当地乡村就医场所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的评价等。
二、结果
1.一般情况407人中男231人、女176人;年龄60-92岁,其中60-69岁218人、70-79岁166人、80岁及以上23人;配偶健在369人、离婚或丧偶48人;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1人、初中68人、小学155人、未上过学153人;居住情况,独居55人、与人合住352人;参加新农合407人。
2.健康状况自我评价、躯体疼痛感和近半年患病情况健康状况自我评价很好和较好仅97人(23.8%),较差和很差达161人(39.6%);躯体有疼痛感(常有和偶尔有)239人(58.7%),没有躯体疼痛感168人(41.3%)。疼痛感的发生率较高,表明他们的身体状况较差。近半年患病116人(28.5%)。见表1。
3.慢性病患病情况 患慢性病249人(61.2%)、否认慢性病158人(38.8%);常见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 、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慢性胃肠炎、白内障、冠心病、前列腺增生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病、颈椎病和胆结石,和王敏等报道相似。患两种及以上慢性病151人(37.1%)。见表2。
4.及时就医情况、近半年就医自费费用和就医经费主要来源途径 116位患病留守老人半数以上不能及时就医(52.6%);近半年就医自费费用主要在500元及以下(45.7%)和501—2000元(45.7%)。就医经费主要来源是子女提供
5.主要就医场所平时就医场所主要选择村卫生室(41.8%)和乡镇卫生院(39.1%),较少选择县级医院(12.0%)和地市级及以上医院(7.1%)。见表4。
6.对乡村就医场所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員技术水平的评价 对当地乡村就医场所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评价普遍较低。对医疗设备评价较差和很差达83.5 %;对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评价较差和很差达39.3%。见表5。
讨论
满足农村留守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对策 ①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留守老人医疗保障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我们全社会都应当充分认识农村留守老人医疗保障的重要意义,高度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切实改善他们的医疗服务需求,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进程。②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要加强农村医疗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优惠政策,改善农村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培养一批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选派农村医务人员到市级以上医院进修培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农村卫生事业财政投入力度,添置、更新诊疗设备,改善农村医疗设施条件,切实服务好当地的留守老人。③降低医疗服务费用。提高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降低报销门槛,减轻农村留守老人医疗费用负担,让他们病能所医。④定期为留守老人体检,建立留守老人健康档案。⑤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就地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杜绝农村老人空巢现象,积极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医疗问题。
参考文献:
[1]伍海霞.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来自七省区调查数据的分析[J].财经论丛,2015,(5):3-9.
作者简介:王叙德,安徽人口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基金项目:2016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皖南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339)、安徽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项目编号:182- XM-01)共同资助。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健康状况;医疗需求
农村留守老人是指年龄在 60岁以上(含60岁)有农村子女离开户籍所在地外出务工时间在半年或1年以上。农村留守老人是我国新时期老年人中一支重要而特殊的弱势群体,是城市化进程中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较长时间外流的必然,农村留守老人现象已非常普遍且日益增多。目前,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日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主要集中在养老、社会学和人口学等领域,对于留守老人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需求的研究甚少。本文旨在通过对皖南地区池州市农村留守老人群体进行调查,了解农村留守老人健康状况、医疗服务需求和现状,并探讨满足农村留守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对策。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和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皖南地区池州市农村年龄在60岁以上(含60岁)留守老人进行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62份,收回有效问卷407份,有效率88.1%。
2.问卷设计 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及政策文件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留守老人人口学一般情况和进行健康状况自我评价、躯体疼痛感、慢性病患病情况、近半年患病情况、及时就医情况、近半年就医自费费用及就医经费主要来源途径、主要就医场所、对当地乡村就医场所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的评价等。
二、结果
1.一般情况407人中男231人、女176人;年龄60-92岁,其中60-69岁218人、70-79岁166人、80岁及以上23人;配偶健在369人、离婚或丧偶48人;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1人、初中68人、小学155人、未上过学153人;居住情况,独居55人、与人合住352人;参加新农合407人。
2.健康状况自我评价、躯体疼痛感和近半年患病情况健康状况自我评价很好和较好仅97人(23.8%),较差和很差达161人(39.6%);躯体有疼痛感(常有和偶尔有)239人(58.7%),没有躯体疼痛感168人(41.3%)。疼痛感的发生率较高,表明他们的身体状况较差。近半年患病116人(28.5%)。见表1。
3.慢性病患病情况 患慢性病249人(61.2%)、否认慢性病158人(38.8%);常见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 、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慢性胃肠炎、白内障、冠心病、前列腺增生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病、颈椎病和胆结石,和王敏等报道相似。患两种及以上慢性病151人(37.1%)。见表2。
4.及时就医情况、近半年就医自费费用和就医经费主要来源途径 116位患病留守老人半数以上不能及时就医(52.6%);近半年就医自费费用主要在500元及以下(45.7%)和501—2000元(45.7%)。就医经费主要来源是子女提供
5.主要就医场所平时就医场所主要选择村卫生室(41.8%)和乡镇卫生院(39.1%),较少选择县级医院(12.0%)和地市级及以上医院(7.1%)。见表4。
6.对乡村就医场所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員技术水平的评价 对当地乡村就医场所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评价普遍较低。对医疗设备评价较差和很差达83.5 %;对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评价较差和很差达39.3%。见表5。
讨论
满足农村留守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对策 ①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留守老人医疗保障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我们全社会都应当充分认识农村留守老人医疗保障的重要意义,高度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切实改善他们的医疗服务需求,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进程。②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要加强农村医疗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优惠政策,改善农村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培养一批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选派农村医务人员到市级以上医院进修培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农村卫生事业财政投入力度,添置、更新诊疗设备,改善农村医疗设施条件,切实服务好当地的留守老人。③降低医疗服务费用。提高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降低报销门槛,减轻农村留守老人医疗费用负担,让他们病能所医。④定期为留守老人体检,建立留守老人健康档案。⑤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就地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杜绝农村老人空巢现象,积极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医疗问题。
参考文献:
[1]伍海霞.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来自七省区调查数据的分析[J].财经论丛,2015,(5):3-9.
作者简介:王叙德,安徽人口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基金项目:2016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皖南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339)、安徽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项目编号:182- XM-01)共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