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各个方面。高校学生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给学生以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马克思人本思想应当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人本思想;高校学生管理;应用
人本思想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发展和解放。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坚持人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不断提高整体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我们知道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就要不断满足和改变人们更高的物质以及精神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人们的全面发展。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问题,既要实现学生的良好管理,又要在学校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生活、学习氛围,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如何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也是高校中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内涵的理性探究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看,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即党的最高纲领提出的。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马克思学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处于核心和根本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人本思想为主线开展起来的。为更好的诠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人本内涵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首先,从历史的观点来讲,人类历史的创造着是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从价值观层面来讲,马克思主义运用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发展,人的需要,人的生活幸福。从本体论来讲,任何活动的主体都是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人类。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自己的学说,在一定意义上也实现了对人的认识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从来都不是与现实相分离的,我们知道任何思想教育和现实都是有差距的,存在一定的张力,但是马克思主义是居于现实生活中,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空头理论。相反,马克思主义正是从人本思想出发,不同于各种人本主义学说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规律,在一定基础上的升华,在社会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可以说,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一。
二、人本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
纵观当今我国的教育现状,学校的教学理念一直在改革,为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创新,各科课改都紧锣密鼓的开展着。而学生管理一直处于传统的理念、体制和方法,强调依法治校,一直强调“量化管理”方式。学校的管理者将此作为学校管理制胜的法宝,过多的注重理性因素,相信严格的规章制度。在这种管理制度中往往忽略了人的因素,管理者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模式化管理,没有充分尊重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当然,我们知道许多学校一直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子,但只是形式上的“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根本未在高中管理中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中的学生,尤其是艺术院校中的学生,被人们赋予“个性”的象征,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高校管理制度在方法和方式上,暴露出许多的局限性。这种学校管理的现状,缺乏对人的关注,在这种氛围下,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特殊社会组织,这个组织的特点决定了实行人本化管理的必要性。高校管理理论的发展改革要求在高校中实行管理创新进而实现教育创新。
三、马克思人本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人本思想是学生管理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在要求
教育的主體性是由教育者主题和受教育主题以及教育活动的主题共同构成的复杂体。受教育的主体性是在教育活动中生成、实现和发展的,而教育活动依赖和根源于受教育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看来,人在教育中实现思想上的提升,价值观的改变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从可能的人向现实的人转变,最终要转变为自由活动的主体。
教育活动是人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就其实质来说,就要要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从事相关的实践活动,将受教育主体通过自我超越,成为独立的个体。现在许多高校学生管理中,也一直在推崇“人本主体性”原则,通过树立人本化的相关理念,通过统一的学生管理,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促进人的主体性的提升。因此,我们从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的基本功能是传授知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人能够成为真正的人,让学生成就自己的未来。我们知道,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除了管理者之外,被管理者——学生也是不可忽略的主体部分。在高校中要懂得“权利”的下放,把部分管理权利交给一部分有管理能力的学生,让学生拥有自主权的同时,亲身投入到学生管理当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高校中学生管理工作人本化的具体体现之一。
(二)人本思想的应用能够提高学校管理的实效,促进学校改革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拓创新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当代实践的发展,在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的具体体现就是学生共同参与到学校相关事务中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学生参与到管理中,在学校现有的管理制度中,让学生充当主人的角色。了解学校改革的方法以及相关途径,提供更多的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好策略”。学生在不断改革中体会改革的成效,进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改革水平,在改革这条路上少走弯路。
第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改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学生管理工作在学生参与进来后,就要不断进行合作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够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程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也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对学校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进而促使管理工作改进相关的工作方式,增强师生的责任感,为今后更好的服务学生管理工作做好服务,时刻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三)人本思想的实施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
反应当代大学生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比较关注自我,任何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己所谓的成功。这和以往的管理方式是想违背的。只有受教育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才能不断推进主体性的不断发展水平。在高校中要实现学生的自主、自由的权利,就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个主题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充分肯定了学生自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平等权利。因此,在高校中我们要贯彻人本思想,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大学生将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参与到学校相关管理事务中来。大学生在不断追求的道路上,可以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自行组织或者参与到学校的相关活动中。通过马斯洛需要理论,我们知道,只有满足的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他们才会向更高的需求方向发展,进而推动学生自我不断发展的趋势。
(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质量
校园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教育实施的主要空间,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注重的是校园环境的改善,而内在的校园文化建设却被称作“作秀”。熟不知,校园文化建设正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形式,在各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门潜在体验课程,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潜移默化感受教育的力量。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为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学生管理者指定活动应传递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随着时代发展和人的发展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提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策划出相关的活动,根据各高校的传统文化,学生自身的特点,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中来。在参与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莉莉.“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中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6期。
[2]杨德广,朱炜:“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述略[J].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4期。
作者简介:乔磊花,1982年,女、河北省永年县人,河北美术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关键词】人本思想;高校学生管理;应用
人本思想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发展和解放。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坚持人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不断提高整体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我们知道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就要不断满足和改变人们更高的物质以及精神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人们的全面发展。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问题,既要实现学生的良好管理,又要在学校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生活、学习氛围,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如何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也是高校中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内涵的理性探究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看,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即党的最高纲领提出的。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马克思学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处于核心和根本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人本思想为主线开展起来的。为更好的诠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人本内涵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首先,从历史的观点来讲,人类历史的创造着是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从价值观层面来讲,马克思主义运用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发展,人的需要,人的生活幸福。从本体论来讲,任何活动的主体都是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人类。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自己的学说,在一定意义上也实现了对人的认识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从来都不是与现实相分离的,我们知道任何思想教育和现实都是有差距的,存在一定的张力,但是马克思主义是居于现实生活中,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空头理论。相反,马克思主义正是从人本思想出发,不同于各种人本主义学说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规律,在一定基础上的升华,在社会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可以说,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一。
二、人本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
纵观当今我国的教育现状,学校的教学理念一直在改革,为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创新,各科课改都紧锣密鼓的开展着。而学生管理一直处于传统的理念、体制和方法,强调依法治校,一直强调“量化管理”方式。学校的管理者将此作为学校管理制胜的法宝,过多的注重理性因素,相信严格的规章制度。在这种管理制度中往往忽略了人的因素,管理者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模式化管理,没有充分尊重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当然,我们知道许多学校一直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子,但只是形式上的“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根本未在高中管理中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中的学生,尤其是艺术院校中的学生,被人们赋予“个性”的象征,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高校管理制度在方法和方式上,暴露出许多的局限性。这种学校管理的现状,缺乏对人的关注,在这种氛围下,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特殊社会组织,这个组织的特点决定了实行人本化管理的必要性。高校管理理论的发展改革要求在高校中实行管理创新进而实现教育创新。
三、马克思人本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人本思想是学生管理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在要求
教育的主體性是由教育者主题和受教育主题以及教育活动的主题共同构成的复杂体。受教育的主体性是在教育活动中生成、实现和发展的,而教育活动依赖和根源于受教育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看来,人在教育中实现思想上的提升,价值观的改变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从可能的人向现实的人转变,最终要转变为自由活动的主体。
教育活动是人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就其实质来说,就要要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从事相关的实践活动,将受教育主体通过自我超越,成为独立的个体。现在许多高校学生管理中,也一直在推崇“人本主体性”原则,通过树立人本化的相关理念,通过统一的学生管理,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促进人的主体性的提升。因此,我们从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的基本功能是传授知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人能够成为真正的人,让学生成就自己的未来。我们知道,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除了管理者之外,被管理者——学生也是不可忽略的主体部分。在高校中要懂得“权利”的下放,把部分管理权利交给一部分有管理能力的学生,让学生拥有自主权的同时,亲身投入到学生管理当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高校中学生管理工作人本化的具体体现之一。
(二)人本思想的应用能够提高学校管理的实效,促进学校改革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拓创新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当代实践的发展,在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的具体体现就是学生共同参与到学校相关事务中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学生参与到管理中,在学校现有的管理制度中,让学生充当主人的角色。了解学校改革的方法以及相关途径,提供更多的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好策略”。学生在不断改革中体会改革的成效,进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改革水平,在改革这条路上少走弯路。
第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改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学生管理工作在学生参与进来后,就要不断进行合作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够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程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也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对学校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进而促使管理工作改进相关的工作方式,增强师生的责任感,为今后更好的服务学生管理工作做好服务,时刻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三)人本思想的实施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
反应当代大学生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比较关注自我,任何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己所谓的成功。这和以往的管理方式是想违背的。只有受教育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才能不断推进主体性的不断发展水平。在高校中要实现学生的自主、自由的权利,就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个主题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充分肯定了学生自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平等权利。因此,在高校中我们要贯彻人本思想,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大学生将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参与到学校相关管理事务中来。大学生在不断追求的道路上,可以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自行组织或者参与到学校的相关活动中。通过马斯洛需要理论,我们知道,只有满足的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他们才会向更高的需求方向发展,进而推动学生自我不断发展的趋势。
(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质量
校园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教育实施的主要空间,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注重的是校园环境的改善,而内在的校园文化建设却被称作“作秀”。熟不知,校园文化建设正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形式,在各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门潜在体验课程,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潜移默化感受教育的力量。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为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学生管理者指定活动应传递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随着时代发展和人的发展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提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策划出相关的活动,根据各高校的传统文化,学生自身的特点,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中来。在参与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莉莉.“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中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6期。
[2]杨德广,朱炜:“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述略[J].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4期。
作者简介:乔磊花,1982年,女、河北省永年县人,河北美术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