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时刻

来源 :智族GQ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y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会怎么形容那些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作家保罗-鲍尔斯在《遮蔽的天空》中是这样描述的:“其数寥寥,但搜索记忆,是多少这样的时刻造就了今天的你?或许有四五个?或许都没有那么多。然而它们的意义却未有止境。”是的,可以宏伟壮观,也可以如鲍尔斯列举的那些童年的午后,或某次满月升起时一般发自细微。就像你所经历的,每段人生故事都缘起于某个瞬间。当一次偶然邂逅、一场大胆的冒险、一次检验极限的挑战塑造了你的人格,定义了你的人生,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选择将这些瞬间称为——“顿悟时刻”。
  不同的人生境遇,源于不同的“顿悟时刻”。杰尼亚认为,正是这些时刻,造就了优秀生命中令人赞叹的非凡瞬间。对话无疑是“顿悟时刻”极佳的呈现方式,因为当真正的绅士相遇,他们总能诙谐却优雅地交换故事,彼此启发更加深刻自由的观点,对如何改变际遇,成就当下或是激励自我,直面挑战,娓娓道来。继罗伯特-德尼罗与麦考尔-隆巴蒂开启“顿悟时刻”全球篇章后,这个三月,杰尼亚的“圆桌”首先迎来了王德顺、王阳明两位风格鲜明的当代中国男士。超越了年龄跨度和背景差异,他们相遇在米兰,讲述彼此人生中所经历的决定性片段——那些令他们成为无可取代的自己的“顿悟时刻”。而另两段对话也正发生在上海,牙叔与孙赛赛,琚宾与瞿广慈,一切是关于“顿悟时刻”的分享回看,也是以此为契机创造的全新瞬间。
  冒险征程常常藏身于平淡之中,“顿悟时刻”或许出现在生命中最普通的一天。没人能预知一切,但正如一身得体的着装可以打造强大掌控力,激发自信与激情,你可以选择的是用何等状态去迎接每一个“顿悟时刻”。
  孙→孙赛赛
  牙→牙叔
  孙赛赛和牙叔都是媒体人,一位坚守着平面媒体的精工细作,一位享受着新媒体带来的信息机遇。各自遭遇了“顿悟时刻”,想清楚了我是谁、我要做什么,他们的这次对谈正是对中国人生活方式、旅游方式的一种思考,也提供了多种可能。
  孙:我的经历有些特殊。我之前有过严重的腰椎盘突出,压迫到了神经,不做手术会截瘫。2008年复发,全北京最好的七位骨科医生里的四位说,你做手术就会瘫痪,三位说,你不做手术就会瘫痪。我们家试过各种各样的治疗,最后转到了一家江湖医院。之前我的职业成长非常之快,因为这场病一切戛然而止。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很热,病房里没有空调,只有一扇小窗,风把树枝吹过来的时候才能看到一点绿,就是那个时候,改变了我对生活对工作的想法,我以前特别专注在职业上,现在我要想清楚一我是谁?我要完成什么样的事?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MSN签名都是“生活中什么最重要”。这个经历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次“顿悟时刻”,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牙:有一段经历让我有机会思考“我是谁”。2002年,我去了一次甘南藏族自治区。我和我的一位朋友來到一间寺庙,天色不早了,就我们两个人,寺里供了一尊肉身塔。朋友站在那里看,我到寺里转了一圈出来发现他还定在原地。我说,该走了。朋友说,他在和肉身塔对话。有两个小喇嘛看到后,找来他们学院的院长,和我们讲了四天的课,就在讨论“我是谁”。
  孙:我喜欢看《纽约时报》的讣文,我常会想,我做的是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死后讣文会怎么写我。我热爱旅行,所以想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做一些可以改变中国人生活的事。去年年底,公司让我接手《悦游》的主编,我想改变中国人的旅行方式、生活方式,这正是一个遵从内心的决定。中国人其实活得挺辛苦的,人口多、压力大、资源少,从小不停地去和别人比,大家都这样长大。我希望让中国人可以慢慢慢下来,不再只专注于眼前的利益。你之前也是做平面媒体的,什么让你决定转向新媒体呢?
  牙:因为一个特别的时机。2009年,我所在的杂志被卖给另一家公司,这迫使我去思考,接下去的路该怎么走?那一年算是我的“顿悟时刻”。如果工作安稳,你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的,只有当面对生活的改变才不得不想。33岁之前,我是做事特别稳当的一个人,33岁之后,也不知哪儿来的力量,想去试一下。你们应该也需要做新媒体部分吧?
  孙:我们也做(新媒体),但我依然非常喜欢平面,从13岁开始,我一直相信一我是看那些精工细作的杂志长大的,我擅长的,我们杂志擅长的,我们康泰纳仕擅长的,就是如何做出精致的东西,不是为了流量的速食产品。做东西,需要有一个过程的,不是网上攒一下资料就完事儿了。我有一个同事曾为一篇稿子连着三个季节去同一家餐厅吃饭,甚至,以前一个作者可以一年里只认真完成一篇文章。
  牙:确实是这样,做旅行也一定要自己看过春夏秋冬才能感受到。我最近在写一篇关于苏州园林的稿子,用了六个周末的时间走访苏州的园林,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已经成为公园的,也会去看一下。其实,我有关注你个人的微信公众号,很有意思,特别是你描述故事的方式很吸引我,简单不做作,朋友圈一直有人转。
  孙: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没那么红,甚至可以说不红。我不关心别人想看什么,我关心的是建筑、艺术、古董;旅行我可能就在海边呆着,就住在酒店不出来;我喜欢和专家聊天,喜欢创意,愿意支持年轻人的创意……这些都是比较冷的话题,没那么多人关心。既不接地气,也没什么共鸣。
  牙:我的微信公众号倒属于接地气型的,我越来越喜欢分享了,朋友都开玩笑说我是“人民的牙叔”。我很晚才开始写微信公众号。每次旅行回来,就有朋友问我要攻略,找起来太辛苦,干脆整理好了,直接推送给他们,没想到很多篇攻略的阅读量一下爆掉了,这激励我不停地往下写。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在旅游界火——开始只是玩,积累起来,慢慢地关注我的人越来越多。这是我的“顿悟时刻”,它改变了我人生的方向。我很想知道,有什么人对你产生过特别大的影响吗?
  孙:我采访过一个台湾人,叫甘叔。我问他,你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他说,就是没有成就。当时我还挺不能理解的。甘叔曾在美国做过房地产,房地产泡沫崩塌后公司没了,四五十岁身无分文跑到巴厘岛学冲浪,之后十几年,就是冲浪、阳光、沙滩。每天他带一块冲浪板去海边,走路快得我都跟不上,他的生活没什么,没在追求什么,非常好非常开心,而大多数中国人每天在担心,在追名逐利。甘叔给我的启发挺大,让我真正明白,生活可以很简单。   瞿→瞿广慈
  琚→琚宾
  瞿广慈遇上了老朋友琚宾,一位是创立了“稀奇”品牌的大艺术家,一位是讲究筑捶打心灵的大设计师,两位的对谈不断碰撞出火花,每一个乍现的灵感又都化作一个升华,一次顿悟。少年时代开启了机遇之门,打开这道门,两人不约而同来到艺术之境。
  琚:有一个改变我人生的人,教我画画的启蒙老师。他用了两年时间劝我家人让我画画。原本我的世界里只有读书,没有其他,突然有一个人对我说,你可以画画,而且会很快乐。这句话改变了我人生,算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顿悟时刻”。至今还记得那段时间,老师住一个大通间,墙上挂了一幅法国女明星海报,女明星穿得很少,裹着件破衣服,在当时看来特别前卫。我想各种理由瞒着家人去他家画画,晚上他睡床,我睡地下。很多人说素描枯燥,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
  瞿:我比你幸运一点,我父母完全同意我学艺术。我是上海南汇人,父亲学医,但非常喜欢艺术。那时,从南汇到上海市区有四五个小时车程,父亲带我来看艺术博物馆美术展,小孩子虽然看不懂,但也算耳濡目染。大书法家胡问遂落难南汇,父亲让我跟他学书法,但我很叛逆,坚决不写,反倒很喜欢画画。胡问遂先生对我父亲说,书法没法养活自己,但美术可以。父亲开始带着我拜师学艺。如果说究竟是哪一个时刻对我的一生特别重要,那是一个暑假,我没事做正在睡午觉,突然,我姐摇醒我说,你被录取了。当时考了几所学校,不知被哪所录取了。我姐姐说,就杭州那个(指浙江美院附中)。我人生的一道门从此打开。从16岁离家之后,我所有事情都自己决定,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束缚。
  琚:我也都在按自己的方式走,用自己的智慧驾驭人生,决定了就去执行,义无反顾,错就错,不后悔。我选的每一步都是人生该走的路。我们俩常一起喝酒,我很喜欢听你喝酒时说的话,都说到我心坎里,包括自己的品牌,对中国现状的担忧,对时代的感恩,同时有批判意识,保持了人格的独立——但我知道,你骨子里是感恩的人。
  瞿:2016年,我去了一次撒哈拉,给我一个很大的顿悟。最初对沙漠的想象是无边无垠,不可能穿越,但只要有专业的设备,专业的车,有专业的人士保护我们……所有的一切都专业将无往而不胜。我们可以说没吃什么苦地、“逍遥”地跨过了沙漠。这件事让我觉得:伟大的事业,只要做好准备都可以穿越过去。
  琚:我挺想知道,你是怎么想到做“稀奇匠人”这个系列?
  瞿:前不久,有采访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实现了吗?我说,我的理想都实现了,想成为著名的画家,我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早就实现了。创立“稀奇”品牌,打造“稀奇匠人”,今天我所做的一切都是额外的,用上海话说,就是捡到了皮夹子。艺术家活得比较任性,做品牌给了我~边界。我的公司--有四十多人,我像指挥棒,如果随性地指挥,就会成为灾难。我需要面对~墙,在墙上挂什么样的画,什么样的尺寸,都是很精密的。做计划对艺术家来说太难了,要让所有资源、时间、金钱跟着一起转动。做“稀奇匠人”系列,我们开始从雕塑转到实用品,变化极大,以前“稀奇”所有的雕塑就是大家陪我做一个梦;现在我是品牌拥有人,是CEO,是商人,要放掉很多东西。这不只是过条河那么简单,是隔着看不到彼岸的海。我从你身上也学到很多,你们设计师永远有一个甲方,顺应了甲方才能生存下来。渐渐确立自己的风格,甲方接受你的风格,然后你变成了艺术家,只有喜欢你风格的甲方来找你。
  琚:你一直在挑战自己,一直充满斗志。我了解你,你这是在实现自我,不这么做你会憋得慌。每天都要去战斗。瞿:哈哈,就像我喝威士忌一样,开始喝40度,然后48度,现在得50多度,不然觉得不过瘾。听说,你最近开始去世界各地看文艺复兴的建筑?
  琚:对,我之前用了十年时间看了所有拿了普利兹克奖的建筑。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一次特别有意义的讲座,谈到人生可以规划三十年的旅行:第一阶段看和当下发生关系的建筑,然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然后再去看古文明建筑。随着年龄推移,逐渐往回看。我每年花两三个月在世界游走,这两年开始看文艺复兴建筑了。我相信,现场是建筑的永远!空间氛围让人产生心理变化,这才是建筑应该有的价值。我现在根本不看杂志上的建筑,要认识一个建筑,要站到现场。
  瞿:没错,正是读游记不如去行走。如果我被锁在南汇,你还待在鹤壁(琚宾的老家),很难看到变化。当抵达了比我们发达200年的地方,穿越的不仅仅是空间,其实还有时间,感知着时代的变迁。从某种角度来说,很难说某个人某件事给你即刻的启发,很多东西是比较和积累出来的,然后达到“顿悟时刻”,灵感爆发,之前没想明白的突然就想明白了,之前没能迈出的步子就勇敢的迈出了。
  琚:没错。只要温床不干涸,就一直会产生灵感。不论是阅读、欣赏艺术、生活阅历,都是将温床培养得更丰厚,任何东西扔到上面,就会产生化学反应。每个故事都缘起于某个重要时刻,总有些瞬间让你真正成为你。正如卡夫卡所说:“从某一点开始出发,要想回头并不可能,这一点本就是必定要抵达的目的地。”或许可以看做一段新故事的开篇,这个三月,表演艺术家王德顺和华人演员王阳明在杰尼亚总部的所在地米兰相遇了。同样棱角分明,同样勇于改变、打破陈规,同样对艺术和梦想不懈追求,两位风采卓越的男士是当代中国绅士精神的代表,也是生命中那些“顿悟时刻”的亲历者和代言人。于是米兰的街巷之间,一场自由随性的对话就此展开:是追溯过往,讨论当下,探寻未来,也是与杰尼亚一起,为“顿悟时刻”寻找更佳结论的全新旅程。
  与王阳明在杰尼亚的“圆桌”相遇前,王德順的一段自述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49岁创立造型哑剧,50岁走进健身房,79岁登上T台……”(几年前,这位艺术家还曾作为男模出现在《GQ》的时装专题。)人们感叹于他超凡的男性魅力和生活阅历,哪知他真正走进人们视野后的每一个“顿悟时刻”,都是经过了六十年时光的淬炼。对王德顺而言,最初的“顿悟时刻”来得并不算温柔。伤病让他不得不放弃话剧,幸运的是,对于做好一件事的永不妥协似乎与生俱来。当用六十年来浇灌坚持,当表演形式从造型哑剧到活雕塑,当表演之梦终于得以在另一个舞台继续耕耘,阅历让王德顺能以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剧变。王德顺说,他的“顿悟时刻”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穷则思变到从容求变,再到一次次挑战看似不可能,“现在的每一次的转折,都是为了提升一个高度。”正如参天大树每经历一次四季就更加强韧,王德顺的每一个“顿悟时刻”也已经层层叠加,成了他漂亮的年轮。忙碌于表演,充实于锻炼,打破常规和挑战现状似乎已成为这位艺术家的习惯,他说:“不晚,八十多岁了,我仍有追求。”
  相比王德顺的厚积薄发,王阳明的不羁和坚定似乎是基于骨血的基因。在这个充满一夜成名年轻奇迹的舞台,29岁才来到台口的王阳明的“顿悟时刻”与勇敢有关——幕布拉开,每走一步,都是挑战。十几岁开始打工,做过改车行,在进入家族企业后决定成为演员,再到凭借辨识度极高的姿态和真实纯粹的性格在众多华人男演员中脱颖而出,王阳明的“顿悟时刻”是一个男人的成长志。一如他的性格,那些改变生命河流走向的时刻,都是“打破”与“坚守”的混合体——留给自己向别处生长的余地,但一旦起跑,就永不停步。当“顿悟时刻”来临,与其抱怨人生苦短,不如放手尝试。因为对自己足够了解,他得以在人生选择中果决转舵,也能够有信心挑战世俗眼光,执著地长成自己应有的模样。这并不是出演戏剧时能切换的虚拟故事,成熟与成长每一瞬间都在发生,在电影《纽约人在北京》中,他向导演要求自己完成灌篮的动作。或许不算多么雄伟壮观,但谁能说,从起跳到落地的分秒间,从不做到去做,从做到做到,不是一种令人受益终身的顿悟?媒体形容他“令人热血沸腾”,带着亚洲男星少有的性感,王阳明从17岁到26岁,花去10年完成了他标志性的文身。有^说这对他演绎角色是个限制,然而人生的一退一进,一舍一得,都在他心里。他以此告诉自己:“人生有很多痛苦,我们必须在痛苦里找到乐趣。”打破陈规时有多决绝,坚持梦想时就有多恒久,王阳明的“顿悟时刻”就像飞速向前滚动的车轮。他说:“这是我的路,我不要往回看。”
  在米兰,镜头记录下这样一幕:王德顺从容不迫,王阳明气质安静,当云淡风轻遇到少年意气,两人目不斜视,淡然看向前方。此时的两人之间,已经借由这场形式自由、情感真挚的对话发掘出了更深的情感纽带。如果不曾激励自我,直面挑战,不曾抓住改变的机遇,成就当下,他们不会成为他们。而令人从面目模糊的常规中挺身而出的,正是那些杰尼亚精心捕捉的“顿悟时刻”。怎样过一刻,就怎样过一生。
其他文献
远观的熟悉陌生人  胡歌的封面拍摄场地选在上海一处废弃的游乐园里。等拍摄的间隙,他踩着碎瓦砾四处逛,突然沙哑着嗓子短促地惊叫一声。工作人员都站得远,不知道他看到了什么,胡歌迅速转身往回走,低声说“尸体”。我顺着他所在的方向看过去,废墟里有一只已经开始腐烂的猫的尸体。他快步走向助理,要了一支烟,深吸了几口。  几分钟后他如常和工作人员交流,配合摄影师拍摄。我在旁想着接下来的采访,感到进退两难,按照惯
酷酷的绿色  连帽卫衣Uniqlo?299  外套夹克Ports V?3,690  短裤Timberland?690  渔夫帽Heron Preston?1,190  登山靴Loewe Eye Nature?7,400  迷彩是工装中较为常见的元素,而这一季Heron Preston将迷彩元素弱化,在穿搭中不会造成凌乱的效果,衣服胸口处的荧光logo提升了时髦感,里面穿搭一件T恤,并搭配扎染效果的
俄罗斯GQ·教你花钱  新年伊始,你可能收到不少红包,也有可能刚拿到年终奖,不管怎样,俄罗斯GQ在这里有20条关于花钱的建议想要告诉你。“不要一味地攒钱”、“不要挥霍”、“不要告诉别人你的工资”……韩国GQ年度盘点  韩国GQ的年度盘点,从地理、娱乐、酒、人物,还有数据上进行了过去一年韩国的全年回顾。西班牙GQ生日快乐  2019年1月刊正好是西班牙GQ的第250期,西班牙GQ把过去的250张封面
①Big Sur(大苏尔)名字古怪却格外上口、易记。其实“Sur”来自西班牙语“EISurGrande”(大南部),此名是1848年墨西哥把加州割让给美国时就留下来的。这样随意起名,大多是因为Monterey以南便进入崇山峻岭,直到近两百公里后地势才又缓和下来。加州沿海的1号公路是全美最美的驾车路线之一,而这段则是1号的高潮。两年前来这里是白天。此次入夜,公路从双道变为单行,转弯也越发频密、惊险。
衬衫 MostPeopleAre Dead上衣 牛仔裤均为Sankuanz鞋子 Gucci太阳镜 Versace饰品 Bulgari、JasonOf Beverly Hills、Platt BoutiqueJewelry、ShayJewelry、XIV Karats衬衫 裤子 均为SR Studio LA CA太阳镜Gentle Monster饰品 Bulgari、Shay Jewelry  未见
如果一档电视音乐节目能研究华语流行音乐和歌手,《歌手》絕对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  2012年在湖南卫视首播的《歌手》一经播出就成为焦点,毫不夸张地说,《歌手》的出现带来了华语音乐电视节目的革新,也成为了华语主流歌手的“试金石”。走过7年,迈入第8个年头的《歌手》是否还保有生命力?从去年经历了换帅的《歌手》会有什么改变?这次的专题我们采访了《歌手》的创始者洪涛以及接任者洪啸,在面对现在的媒介环境下,
就是这一刻了,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  丰腴的身体从30多层高的公屋窗口探出去,白色婚纱连同过往被一同抛下。数秒之内,曾美慧孜脑海中闪过这样的念头:如果现在跳下去,是不是就和小妹合二为一了?  这是陈果导演的电影《三夫》中的一幕。“小妹”是曾美慧孜扮演的角色。小妹智力障碍,不会说话,只能往外蹦单字。这场戏中,小妹感到被背叛,出于直觉,扔掉婚纱。2018年,凭借“小妹”一角,曾美慧孜入围第55届金马奖
在前往上海以前,我们不知道LV为什么要来上海,不知道这场大秀都要邀请谁,也不知道上海时尚圈最近半年到底有什么暗流涌动的新动向,主编说,要的就是这种对秀场一无所知的状态。我们需要做的,是从T台上的30分钟向前延伸,一直追溯到3个月、6个月,乃至疫情发生之前,我们想要知道,参与了这场盛宴的设计师、KOL、模特、明星、VIP、柜姐,他们的轨迹,是如何在8月6号晚上18 :30这一刻,交会在了黄浦江畔的油
皮革服装对于男人来说似乎一直代表着某种原始的力量感,从二战时期开始流行的皮衣、皮裤无论在设计、颜色或是装饰的细节上都正確代表了“制服”标准下的现代男性气概。但对皮革服装的想象不止于单品的使用模式,尝试一下全套的皮质服装搭配吧。将看似不搭的dunhill皮质衬衫和dunhill皮质长裤相结合,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时髦惊喜。
雖然餐前面包免费,但如何吃?怎么选?仍是考验食客的问题:取一个还是两个?用刀切还是手撕?直接咬还是蘸料吃?要解开这些谜团,先根据你所处的“地域圈子”,认识下它们吧。德式  据说法国的面包种类比一年的天数还多,可以全年不重样。德国人更直接,据称德式面包有一千两百多种。有餐前扎实沉甸的黑麦面包,以及黑麦面包混合杂粮与坚果、小麦面包。最受欢迎的是碱水面包(Brezel),也被称为扭结面包或者椒盐脆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