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一场大规模的教育教学变革正在冲击着我们每位教师,要想在这场变革中不落伍,我们就必须努力实践,不断总结。通过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想在新课改上有所突破,关键是认清教育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课堂四个重要“角色”的内涵和相互关系。这也是当前值得我们共同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对教师“角色”的新思考
1、教师不仅仅是蜡烛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仅有蜡烛精神还不够,还应该是一盏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不毁灭自己的长明灯。在教育教学和培养学生成长的过程,教师不能只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就算完事。如果教师真的像蜡烛一样,以耗完蜡油为尽责标准的话,那么“教师”这一“角色”就失去了他的真正意义。在新的时代环境里,教师应当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建立起自己的教育理念,成为研究性的“角色”,为学生的一生和教育教学作出更多的指导,从而达到真正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目标。
2、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
现代教师应走下神坛,在课堂上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营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不能再在课堂上做说一不二的布道者。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总是引着学生钻自己预先设计的问题,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这样教是不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的。因此,必须端正思想,做课堂教学中真正的组织者。
3、教师应是学的引导者
教师不仅是学识的带头人,还是学生学习,人生的引航者、导游员。所谓引航者,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带领他们战胜困难。所谓导游员,不仅引领学生游览,讲解沿途风景,还应让学生自由观赏,自己探寻,引领他们深入实地考察,让他们自己观察、体验,点拨他们领略真谛,悟出哲理。教师不是学生人生蓝图的设计者,不是学生人生大厦的施工者,而是学生人生设计中的指导者,创造中的督导者、帮助者。学生的人生大厦应该由学生自己建造,教师只是引导者。
4、教师是教的主体
作为教学中教的主体,教师不应成为知识的奴仆、书本的搬运工、教参的传声筒。也就是说应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理解方式,对知识有自己独到的感悟与建树。只有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才有感染力和创造力。
二、对学生“角色”的新思考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是“容器”的观念,在教师的心灵中成为事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我们不立刻抛弃这种认识的话,将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新的课改中明确地告诫我们要转变对学生的认识,应看到学生是生活的主人,是发展中的人,我们应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学生是学的主体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不能把学生当“容器”,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个性化的见解——学生是教学的伙伴与合作者。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合作、探究精神,给学生创设和谐的情景和学习空间,真正地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到学校就是来学习、来发展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和教材都是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发展的内因。学生的身体、心智、品德都处在一个特别需要帮助发展的阶段,由于学生的身体、心智、品德发展有快有慢,这时需要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克服成长道路上的困难和阻力,并使之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由单一发展转为全面提高,从而成为健康和谐并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
3、学生不是“容器”
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对人生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要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的人才,不要把学生视为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
三、对课堂“角色”的新思考
1、课堂是教与学的统一体
传统的课堂,教师在台上,学生在台下,师生界线森严。现代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敢于走下讲台,学生也应敢于走上讲台,变学生听为学生问,变森严的师生关系为平等的教学合作关系,从而形成教学互动、和谐平衡的新型课堂。
2、课堂是师生的对话场
教学过程是师生多向对话的过程。没有对话就没有互动,就达不到相互提高的目的。教师唱独角戏,只会扼杀学生的生气与灵气,抑制创造力。因此,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创造灵活互动的对话课堂,形成朝气蓬勃的对话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课堂是师生共同提高的园地
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场所,而且是师生精神生命共同提高的园地。教师在教学中学会如何教,从而成就自己;学生在教师教中学,从而得到发展;师生互依互存、共生共长,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理想课堂。
四、对教材“角色”的新思考
1、教材是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个例子
从新课程观来看,教材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用来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的一个“例子”。既然是“例子”无论用哪一个都可以达到目的。常言道:“条条道路通北京。”所以,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对教材作一些适当的处理。在选好例子、用好例子的同时,让例子真正的起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2、教材不再是“圣经”
反思过去,教学中我们总是把教材当作“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是单纯地限于教材的传授与接受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受到局限,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其实,这个弊端早已被发现,因此新课改对教材的认识告诉人们,现在的教材已不再是“圣经”了。实际上,现在的初中升学和高考例题重能力测试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转变教材的认识观。我们只有打破视教材为“圣经”的看法,才能让学生有更加宽阔的学习空间,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才能得以提高,从而提高认识:教材终究只是教材,而且只是教学依据,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延伸也是顺理成章的,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只有益而无害。
总而言之,创造充满活力的新课堂,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学生,必须更新观念,对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有新的认识,才能实现课改提出的新的教育目标,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永不落后。
(作者单位:427100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中学)
一、对教师“角色”的新思考
1、教师不仅仅是蜡烛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仅有蜡烛精神还不够,还应该是一盏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不毁灭自己的长明灯。在教育教学和培养学生成长的过程,教师不能只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就算完事。如果教师真的像蜡烛一样,以耗完蜡油为尽责标准的话,那么“教师”这一“角色”就失去了他的真正意义。在新的时代环境里,教师应当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建立起自己的教育理念,成为研究性的“角色”,为学生的一生和教育教学作出更多的指导,从而达到真正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目标。
2、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
现代教师应走下神坛,在课堂上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营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不能再在课堂上做说一不二的布道者。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总是引着学生钻自己预先设计的问题,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这样教是不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的。因此,必须端正思想,做课堂教学中真正的组织者。
3、教师应是学的引导者
教师不仅是学识的带头人,还是学生学习,人生的引航者、导游员。所谓引航者,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带领他们战胜困难。所谓导游员,不仅引领学生游览,讲解沿途风景,还应让学生自由观赏,自己探寻,引领他们深入实地考察,让他们自己观察、体验,点拨他们领略真谛,悟出哲理。教师不是学生人生蓝图的设计者,不是学生人生大厦的施工者,而是学生人生设计中的指导者,创造中的督导者、帮助者。学生的人生大厦应该由学生自己建造,教师只是引导者。
4、教师是教的主体
作为教学中教的主体,教师不应成为知识的奴仆、书本的搬运工、教参的传声筒。也就是说应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理解方式,对知识有自己独到的感悟与建树。只有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才有感染力和创造力。
二、对学生“角色”的新思考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是“容器”的观念,在教师的心灵中成为事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我们不立刻抛弃这种认识的话,将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新的课改中明确地告诫我们要转变对学生的认识,应看到学生是生活的主人,是发展中的人,我们应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学生是学的主体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不能把学生当“容器”,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个性化的见解——学生是教学的伙伴与合作者。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合作、探究精神,给学生创设和谐的情景和学习空间,真正地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到学校就是来学习、来发展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和教材都是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发展的内因。学生的身体、心智、品德都处在一个特别需要帮助发展的阶段,由于学生的身体、心智、品德发展有快有慢,这时需要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克服成长道路上的困难和阻力,并使之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由单一发展转为全面提高,从而成为健康和谐并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
3、学生不是“容器”
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对人生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要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的人才,不要把学生视为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
三、对课堂“角色”的新思考
1、课堂是教与学的统一体
传统的课堂,教师在台上,学生在台下,师生界线森严。现代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敢于走下讲台,学生也应敢于走上讲台,变学生听为学生问,变森严的师生关系为平等的教学合作关系,从而形成教学互动、和谐平衡的新型课堂。
2、课堂是师生的对话场
教学过程是师生多向对话的过程。没有对话就没有互动,就达不到相互提高的目的。教师唱独角戏,只会扼杀学生的生气与灵气,抑制创造力。因此,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创造灵活互动的对话课堂,形成朝气蓬勃的对话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课堂是师生共同提高的园地
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场所,而且是师生精神生命共同提高的园地。教师在教学中学会如何教,从而成就自己;学生在教师教中学,从而得到发展;师生互依互存、共生共长,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理想课堂。
四、对教材“角色”的新思考
1、教材是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个例子
从新课程观来看,教材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用来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的一个“例子”。既然是“例子”无论用哪一个都可以达到目的。常言道:“条条道路通北京。”所以,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对教材作一些适当的处理。在选好例子、用好例子的同时,让例子真正的起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2、教材不再是“圣经”
反思过去,教学中我们总是把教材当作“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是单纯地限于教材的传授与接受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受到局限,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其实,这个弊端早已被发现,因此新课改对教材的认识告诉人们,现在的教材已不再是“圣经”了。实际上,现在的初中升学和高考例题重能力测试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转变教材的认识观。我们只有打破视教材为“圣经”的看法,才能让学生有更加宽阔的学习空间,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才能得以提高,从而提高认识:教材终究只是教材,而且只是教学依据,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延伸也是顺理成章的,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只有益而无害。
总而言之,创造充满活力的新课堂,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学生,必须更新观念,对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有新的认识,才能实现课改提出的新的教育目标,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永不落后。
(作者单位:427100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