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计算光明乳业两次股权激励之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来考察股权激励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有着良好约束条件的股权激励方案可以让企业管理者更加专注于主营业务的长远发展,有利于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对于委托代理产生的问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股权激励;经营行为;约束条件
1 研究背景及相关理论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两权分离制度,带来了委托代理问题。股东为了实现自身财富的最大化,最大程度的降低代理成本,就必须让管理者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股权激励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如何通过设置合理的股权激励契约来缓解代理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非效率投资,以及如何降低企业不当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接下来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股权激励产生后对激励对象的行为产生何种影响。
2 光明乳业股权激励的案例分析
光明乳业对股权激励的相关尝试在2002年上市之初就一开始,以設立管理层激励基金的方式进行高管激励。在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之后,光明乳业于2010年公布了《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于2010年6月17日通过中国证监会批准。
两次股权激励方案有着显著的差别。首先,2002年的股权激励对象仅限于公司的四位高层人员,而2010年的激励对象中高管只有5人,中层管理人员、营销、技术及管理骨干达86人,中层人员所获限制性股票数量占总激励股票数的78.09%。这样的变化说明光明乳业的激励重心向中层员工偏移,是希望通过给予中层员工的剩余索取权来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价值。第二,2002年的股权激励没有明确的业绩条件,而2010年的股权激励设置了明确的业绩条件,激励对象只有达到了业绩条件才能够出售股票。业绩考核条件中除了对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有要求外,还要求考核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占净利润的比重不低于85%。这样的业绩考核条件可以说给激励对象套上了金手铐,要求激励对象必须通过提高企主营业务的盈利水平来获得持续的收益,而不是靠投机的方式获取短期收益。
这两次股权激励具有着显著不同的制度安排,必然对激励对象的经营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三个方面来考察股权激励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首先计算2004-2009年的上述比率,然后计算2010-2014年的上述比率,通过对比分析两次股权激励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的不同影响。计算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光明乳业在2004-2009年的固定资产资产投资增长率起起伏伏,整体上明显低于2010-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的稳步增长意味着企业重视长远发展,固定资产减少意味着企业可能更看重短期的收益。2002年的股权激励方案没有多少绩效考核条件使得企业的高管并不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而看重的是短期回报。而光明乳业从2010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反映出在第二次股权激励后,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有较长远的打算,不会盲目的出现为自己短期的利益而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2004-2009年,光明乳业企业的销售费用不断上涨,从2004年的23.1%增长至2009年的31.1%,从2010年开始企业的销售费用开始逐步下降从28.5%下降到2014年的26.8%。管理费用率,从2004-2009年开始企业的管理费率用一直较高,均在3.5%以上。2010年后,管理费用率逐步下降,于2014年下降至2.8%,显著低于04-09年的管理费用率。可以看出,在第一次股权激励后,光明乳业依然采用的是粗放式的管理和营销方式,企业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上控制不严;第二次股权激励后,由于激励对象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层管理、营销人员,并且有严格的业绩条件,如果不提高管理和销售效率势必影响到业绩目标的实现。
3 结束语
通过对光明乳业两次股权激励后的经营行为分析,我们认为,有着良好约束条件的股权激励方案可以让企业管理者更加专注于主营业务的长远发展,有利于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对于委托代理产生的问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股权激励机制设计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吸引、激励和保留住稀缺的管理人员和骨干员工,应当更加重视激励的真实业绩导向,强化股权激励的约束条件,这样才能产生期望的激励效果。
参考文献:
[1]吕长江,郑慧莲,严明珠,许静静.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还是福利?[J].管理世界,2009(9).
[2]张良,毛道维,闫磊.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强度及分布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J]. 社会科学研究,2011(4),46-50.
作者简介:
张良(1983-),男,四川成都人,管理学博士,成都大学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关键词]股权激励;经营行为;约束条件
1 研究背景及相关理论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两权分离制度,带来了委托代理问题。股东为了实现自身财富的最大化,最大程度的降低代理成本,就必须让管理者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股权激励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如何通过设置合理的股权激励契约来缓解代理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非效率投资,以及如何降低企业不当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接下来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股权激励产生后对激励对象的行为产生何种影响。
2 光明乳业股权激励的案例分析
光明乳业对股权激励的相关尝试在2002年上市之初就一开始,以設立管理层激励基金的方式进行高管激励。在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之后,光明乳业于2010年公布了《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于2010年6月17日通过中国证监会批准。
两次股权激励方案有着显著的差别。首先,2002年的股权激励对象仅限于公司的四位高层人员,而2010年的激励对象中高管只有5人,中层管理人员、营销、技术及管理骨干达86人,中层人员所获限制性股票数量占总激励股票数的78.09%。这样的变化说明光明乳业的激励重心向中层员工偏移,是希望通过给予中层员工的剩余索取权来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价值。第二,2002年的股权激励没有明确的业绩条件,而2010年的股权激励设置了明确的业绩条件,激励对象只有达到了业绩条件才能够出售股票。业绩考核条件中除了对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有要求外,还要求考核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占净利润的比重不低于85%。这样的业绩考核条件可以说给激励对象套上了金手铐,要求激励对象必须通过提高企主营业务的盈利水平来获得持续的收益,而不是靠投机的方式获取短期收益。
这两次股权激励具有着显著不同的制度安排,必然对激励对象的经营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三个方面来考察股权激励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首先计算2004-2009年的上述比率,然后计算2010-2014年的上述比率,通过对比分析两次股权激励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的不同影响。计算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光明乳业在2004-2009年的固定资产资产投资增长率起起伏伏,整体上明显低于2010-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的稳步增长意味着企业重视长远发展,固定资产减少意味着企业可能更看重短期的收益。2002年的股权激励方案没有多少绩效考核条件使得企业的高管并不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而看重的是短期回报。而光明乳业从2010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反映出在第二次股权激励后,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有较长远的打算,不会盲目的出现为自己短期的利益而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2004-2009年,光明乳业企业的销售费用不断上涨,从2004年的23.1%增长至2009年的31.1%,从2010年开始企业的销售费用开始逐步下降从28.5%下降到2014年的26.8%。管理费用率,从2004-2009年开始企业的管理费率用一直较高,均在3.5%以上。2010年后,管理费用率逐步下降,于2014年下降至2.8%,显著低于04-09年的管理费用率。可以看出,在第一次股权激励后,光明乳业依然采用的是粗放式的管理和营销方式,企业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上控制不严;第二次股权激励后,由于激励对象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层管理、营销人员,并且有严格的业绩条件,如果不提高管理和销售效率势必影响到业绩目标的实现。
3 结束语
通过对光明乳业两次股权激励后的经营行为分析,我们认为,有着良好约束条件的股权激励方案可以让企业管理者更加专注于主营业务的长远发展,有利于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对于委托代理产生的问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股权激励机制设计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吸引、激励和保留住稀缺的管理人员和骨干员工,应当更加重视激励的真实业绩导向,强化股权激励的约束条件,这样才能产生期望的激励效果。
参考文献:
[1]吕长江,郑慧莲,严明珠,许静静.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还是福利?[J].管理世界,2009(9).
[2]张良,毛道维,闫磊.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强度及分布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J]. 社会科学研究,2011(4),46-50.
作者简介:
张良(1983-),男,四川成都人,管理学博士,成都大学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