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鼓子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鼓子秧歌最初也叫“打鼓子”,也叫“大鼓子秧歌”。鼓子秧歌风格特点的形成与齐鲁文化息息相关,山东大汉的形象也被鼓子秧歌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种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当地人民强壮的身体,刚毅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舞姿动作中运用鼓子秧歌“稳、沉、抻、韧”的基本动律。
关键词:鼓子秧歌;沉稳;转化;传承
山东鼓子秧歌作为地域性舞蹈代表着山东劳动人民名的智慧与结晶。跟其众多民间舞一样,载歌载舞的艺术表现形式。鼓子秧歌不仅代表了山东鲁文化的特点,也是山东大汉性格特征的典范和显现,更被认为是代表中华民族龙之传人形象的最好代表。
一、鼓子秧歌的风格特点与基本动律
(一)粗狂豪放与沉稳缓慢的风格特点
鼓子秧歌风格特点的形成与齐鲁文化息息相关,山东大汉的形象也被鼓子秧歌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种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当地人民强壮的身体,刚毅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代表当地劳动人民的舞蹈自然不能以阴柔为主,要用强有力的动作来展现山东好汉的英雄气概。
齐鲁大地自古以来还是战火不断,兵家必争之地,这对当地的人民有着极大的考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仅与天斗,与地斗,更要与人斗,与战火斗,是一群在夹缝中生存的人们。山东大汉们又养成吃苦耐劳,古朴沉稳,不畏艰辛,敢于斗争,不惧战争的特点。练就了强壮的体魄与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总之鼓子秧歌的稳、沉、抻、韧贯穿整体,在鼓子秧歌的动作中相互转化,相互修饰。这种风格特点大大体现了祖祖辈辈的劳动者们勇敢,聪慧,大无畏,敢于斗争的特征。
(二)鼓子秧歌有“形要稳,心要沉,力要抻,外加韧”的基本动律
简简单单的三种状态,四字却包含着鼓子秧歌的精髓。在这片黄土地上的鼓子秧歌动律中,民间还有一句顺口溜我觉得很有意思,也有很意义那就是“稳如泰山,沉如大海,抻如黄河”。
“形要稳”鼓子秧歌的身形一定要稳,犹如泰山一样,鼓子秧歌的所有动作都在在稳定的基础上,腿部的稳定性决定鼓子秧歌的纯粹性。“心要沉”当然不是五脏六腑的心要往下沉,是指在学习鼓子秧歌时,人的重心要往下沉,力量要往下沉。整个人重心如同大海一样,深沉,低沉。重心下沉,动作下沉,身形体魄的下沉,与稳相结合,更能表现出山东大汉的气质魅力与气概。强壮的体魄,加上沉稳的风格特点,这更加让鼓子秧歌显得“沉”而有于,但不死板且灵活多变。“抻、韧”是力量的表现,也是贯穿鼓子秧歌的核心。
在鼓子秧歌的训练与学习中稳、沉、抻、韧相互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个秧歌的动作形成都要几个动律要点共同完成。只有把这几个核心动律点做到收放自如、贯穿始终,才能展示出鼓子秧歌咄咄逼人的气势,完美体现出山东鼓子秧歌的地域性特点。
三、“稳沉抻韧”在鼓子秧歌中的应用性
鼓子秧歌最常见的几个动作有劈鼓子、靠鼓转身、跑鼓子、平提推伞;拧身推伞;抢抡伞。在这四大常见的标志性舞姿动作中都有运用鼓子秧歌“稳、沉、抻、韧”的基本动律。
(一)劈鼓子要刚劲有力抻韧相连
劈鼓子的动作基础是稳。做劈鼓子这个动作时身体要稳,双手合十,出手刚劲有力,收从斜上往下走的时候要往远抻拉。使双手看起来有韧性,不能断,不能卡,在去敲鼓的一瞬间有一个爆发的点。比如舞剧《俺从黄河来》是1991年“桃李杯”优秀创作剧目奖。其中男舞片段就是鼓子秧歌,男演员的劈鼓子就做的非常的正宗,是典型的代表,它融合了民间与规范后的学院派风格特点,古朴而又不失标准。
(二)靠鼓转身定要沉
靠鼓转身的动作基础是沉。它是在下沉的基础上向左上方牵拉而形成的一个舞姿,在此同时敲击头上的鼓。这个动作的核心是要沉。在向身体前方牵拉的同时身体中心要形成一个力的对抗,留住重心,千万不要侧重心,让重心偏移。在身体沉的同时还要有抻劲,用这个力量去击鼓。形成一个背鼓的状态,在这个舞姿的基础上身体不停,以右脚为轴继续转身,让身体跟随鼓一起转,源源不断,没有卡顿,如行云流水一般。这就是沉跟抻的配合,抻而沉,不断流转,形成靠鼓转身这个动作。
(三)跑鼓子,三者合一缺一不可
跑鼓子的运动基础是稳跟沉。它的动作要领是在蹲的基础上完成的。跑鼓子的表演者要把身体向右拧身。在跑的过程中还要有抻韧的配合。在人带着鼓跑起来的时候也不能出现跳、蹦,它的运动轨迹是贴地而行。在跑的同时腿的抻拉感要有,不能出现卡顿,显出笨重的感觉,强硬的感觉。舞蹈作品《鼓子秧歌》中用极高的动作水平展示了山东鼓子秧歌中跑鼓子的精髓,表现出了鼓子秧歌强烈的风格特点。
(四)托伞要稳,抡伞要圆
伞的运用有很多,平身的提推抢抡、拧身的提推抢抡,它的动作基础是稳。沉,抻,韧也是不可缺少的。伞的运用更像是一门技术。伞的运用可以提高秧歌表演的整体情绪,给舞蹈加彩儿。在以“稳”字为准的托伞中,是要把伞的重心放在身体中心。
了解与学习鼓子秧歌的基本动律后,最重要的是消化与应用。把“稳沉抻韧”的基本动律熟练正确的运用到鼓子秧歌的每个动作中。在用肢体语言表达鼓子秧歌的风格特点时用的就是它的精髓,它独有的风格魅力。动律的运用就是鼓子秧歌风格特点的根本,在几个基本动作内都要有四字基本动律的体现。基本动律的重要性好比鼓子秧歌的灵魂,在我们的学习中,鼓子秧歌动作的魂如果抓不住,那将索然无味,反而给观众不伦不类的感觉。基本动律的应用性也不是单一,死板的。基本动律的应用性体现在多方面,多角度。在于鼓子秧歌学习者的自我体会与自我理解。基本动律的应用重点是灵活。在一些小动作点上如果用我们自己的方式体现是重中之重。鼓子秧歌越来越成为各大专业院校舞蹈男班的必修课之一,“劈鼓子”是鼓子秧歌的入门动作,但真正做到“稳沉抻韧”入其内在的极为少数。鼓子秧歌的动律百分之九十专业舞蹈学习者都能口述。但做起来却寥寥无几。原因是它的应用性没有得到落实,缺少实践性的训练以及自身试的联系。鼓子秧歌基本动律的应用尤为重要,它好比舞蹈中的节奏,没有节奏就不会有美妙的舞蹈片段。学以致用,学以能用,学以会用,是我们了解鼓子秧歌基本动律的真正意义。
结 论
在学习鼓子秧歌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动律(稳、沉、抻、韧)灵活运用,有效运用。真正的用身体去体会,用心去学习。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得意传承。作为舞蹈的从事者有责任跟义务去传承和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鼓子秧歌作为齐鲁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为了避免鼓子秧歌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浸,我们还要去保护,去整理,去挖掘传统的鼓子秧歌。让传统文化不失去它的本质。在如今鼓子秧歌规范,规整,学院派后。我们更应该去了解传统,得知鼓子秧歌原有的內涵。让优秀的民族文化脉脉相承,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张续(1988.7—),男,汉族,籍贯:辽宁沈阳,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舞蹈系,讲师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舞蹈系)
关键词:鼓子秧歌;沉稳;转化;传承
山东鼓子秧歌作为地域性舞蹈代表着山东劳动人民名的智慧与结晶。跟其众多民间舞一样,载歌载舞的艺术表现形式。鼓子秧歌不仅代表了山东鲁文化的特点,也是山东大汉性格特征的典范和显现,更被认为是代表中华民族龙之传人形象的最好代表。
一、鼓子秧歌的风格特点与基本动律
(一)粗狂豪放与沉稳缓慢的风格特点
鼓子秧歌风格特点的形成与齐鲁文化息息相关,山东大汉的形象也被鼓子秧歌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种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当地人民强壮的身体,刚毅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代表当地劳动人民的舞蹈自然不能以阴柔为主,要用强有力的动作来展现山东好汉的英雄气概。
齐鲁大地自古以来还是战火不断,兵家必争之地,这对当地的人民有着极大的考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仅与天斗,与地斗,更要与人斗,与战火斗,是一群在夹缝中生存的人们。山东大汉们又养成吃苦耐劳,古朴沉稳,不畏艰辛,敢于斗争,不惧战争的特点。练就了强壮的体魄与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总之鼓子秧歌的稳、沉、抻、韧贯穿整体,在鼓子秧歌的动作中相互转化,相互修饰。这种风格特点大大体现了祖祖辈辈的劳动者们勇敢,聪慧,大无畏,敢于斗争的特征。
(二)鼓子秧歌有“形要稳,心要沉,力要抻,外加韧”的基本动律
简简单单的三种状态,四字却包含着鼓子秧歌的精髓。在这片黄土地上的鼓子秧歌动律中,民间还有一句顺口溜我觉得很有意思,也有很意义那就是“稳如泰山,沉如大海,抻如黄河”。
“形要稳”鼓子秧歌的身形一定要稳,犹如泰山一样,鼓子秧歌的所有动作都在在稳定的基础上,腿部的稳定性决定鼓子秧歌的纯粹性。“心要沉”当然不是五脏六腑的心要往下沉,是指在学习鼓子秧歌时,人的重心要往下沉,力量要往下沉。整个人重心如同大海一样,深沉,低沉。重心下沉,动作下沉,身形体魄的下沉,与稳相结合,更能表现出山东大汉的气质魅力与气概。强壮的体魄,加上沉稳的风格特点,这更加让鼓子秧歌显得“沉”而有于,但不死板且灵活多变。“抻、韧”是力量的表现,也是贯穿鼓子秧歌的核心。
在鼓子秧歌的训练与学习中稳、沉、抻、韧相互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个秧歌的动作形成都要几个动律要点共同完成。只有把这几个核心动律点做到收放自如、贯穿始终,才能展示出鼓子秧歌咄咄逼人的气势,完美体现出山东鼓子秧歌的地域性特点。
三、“稳沉抻韧”在鼓子秧歌中的应用性
鼓子秧歌最常见的几个动作有劈鼓子、靠鼓转身、跑鼓子、平提推伞;拧身推伞;抢抡伞。在这四大常见的标志性舞姿动作中都有运用鼓子秧歌“稳、沉、抻、韧”的基本动律。
(一)劈鼓子要刚劲有力抻韧相连
劈鼓子的动作基础是稳。做劈鼓子这个动作时身体要稳,双手合十,出手刚劲有力,收从斜上往下走的时候要往远抻拉。使双手看起来有韧性,不能断,不能卡,在去敲鼓的一瞬间有一个爆发的点。比如舞剧《俺从黄河来》是1991年“桃李杯”优秀创作剧目奖。其中男舞片段就是鼓子秧歌,男演员的劈鼓子就做的非常的正宗,是典型的代表,它融合了民间与规范后的学院派风格特点,古朴而又不失标准。
(二)靠鼓转身定要沉
靠鼓转身的动作基础是沉。它是在下沉的基础上向左上方牵拉而形成的一个舞姿,在此同时敲击头上的鼓。这个动作的核心是要沉。在向身体前方牵拉的同时身体中心要形成一个力的对抗,留住重心,千万不要侧重心,让重心偏移。在身体沉的同时还要有抻劲,用这个力量去击鼓。形成一个背鼓的状态,在这个舞姿的基础上身体不停,以右脚为轴继续转身,让身体跟随鼓一起转,源源不断,没有卡顿,如行云流水一般。这就是沉跟抻的配合,抻而沉,不断流转,形成靠鼓转身这个动作。
(三)跑鼓子,三者合一缺一不可
跑鼓子的运动基础是稳跟沉。它的动作要领是在蹲的基础上完成的。跑鼓子的表演者要把身体向右拧身。在跑的过程中还要有抻韧的配合。在人带着鼓跑起来的时候也不能出现跳、蹦,它的运动轨迹是贴地而行。在跑的同时腿的抻拉感要有,不能出现卡顿,显出笨重的感觉,强硬的感觉。舞蹈作品《鼓子秧歌》中用极高的动作水平展示了山东鼓子秧歌中跑鼓子的精髓,表现出了鼓子秧歌强烈的风格特点。
(四)托伞要稳,抡伞要圆
伞的运用有很多,平身的提推抢抡、拧身的提推抢抡,它的动作基础是稳。沉,抻,韧也是不可缺少的。伞的运用更像是一门技术。伞的运用可以提高秧歌表演的整体情绪,给舞蹈加彩儿。在以“稳”字为准的托伞中,是要把伞的重心放在身体中心。
了解与学习鼓子秧歌的基本动律后,最重要的是消化与应用。把“稳沉抻韧”的基本动律熟练正确的运用到鼓子秧歌的每个动作中。在用肢体语言表达鼓子秧歌的风格特点时用的就是它的精髓,它独有的风格魅力。动律的运用就是鼓子秧歌风格特点的根本,在几个基本动作内都要有四字基本动律的体现。基本动律的重要性好比鼓子秧歌的灵魂,在我们的学习中,鼓子秧歌动作的魂如果抓不住,那将索然无味,反而给观众不伦不类的感觉。基本动律的应用性也不是单一,死板的。基本动律的应用性体现在多方面,多角度。在于鼓子秧歌学习者的自我体会与自我理解。基本动律的应用重点是灵活。在一些小动作点上如果用我们自己的方式体现是重中之重。鼓子秧歌越来越成为各大专业院校舞蹈男班的必修课之一,“劈鼓子”是鼓子秧歌的入门动作,但真正做到“稳沉抻韧”入其内在的极为少数。鼓子秧歌的动律百分之九十专业舞蹈学习者都能口述。但做起来却寥寥无几。原因是它的应用性没有得到落实,缺少实践性的训练以及自身试的联系。鼓子秧歌基本动律的应用尤为重要,它好比舞蹈中的节奏,没有节奏就不会有美妙的舞蹈片段。学以致用,学以能用,学以会用,是我们了解鼓子秧歌基本动律的真正意义。
结 论
在学习鼓子秧歌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动律(稳、沉、抻、韧)灵活运用,有效运用。真正的用身体去体会,用心去学习。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得意传承。作为舞蹈的从事者有责任跟义务去传承和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鼓子秧歌作为齐鲁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为了避免鼓子秧歌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浸,我们还要去保护,去整理,去挖掘传统的鼓子秧歌。让传统文化不失去它的本质。在如今鼓子秧歌规范,规整,学院派后。我们更应该去了解传统,得知鼓子秧歌原有的內涵。让优秀的民族文化脉脉相承,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张续(1988.7—),男,汉族,籍贯:辽宁沈阳,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舞蹈系,讲师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舞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