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结构和/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以心排出量不足、组织血灌注减少为特征,并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分为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和急性心衰[1]。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激增,其发病率日渐升高,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似,预后较差。运动可以改善CHF患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及降低医疗开支等,目前运动康复已列为慢性稳定性心衰病人IA推荐证据[2]。运动康复对CHF作用机制有诸多研究,本文主要讨论关于有氧运动对CHF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南海岛礁建设以及沿海区域重大工程的建设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我国海域区域区划尚未完善,海洋工程面临的地震安全问题突出,亟需开展海域地震动研究。由于我国海洋观测网络起步较晚,海域地震动数据稀缺,数值模拟是当前研究海域地震动的重要手段。相比陆域,构建海域地震动模拟方法的关键在于准确模拟海水-海床流固耦合效应对波传播的影响。本文工作针对基于勒让德谱元构建的流固耦合波动模拟方
同一地震事件引起的两个地点的地面加速度峰值(PGA),地面速度峰值(PGV)和谱加速度(Sa)是相互关联的。目前已有一些地震动强度的空间相关模型,如峰值地面加速度和谱加速度。虽然模型的形式相似,但随着场地间分离距离的增加,相关性的衰减速度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所选择的数据库、用于推导空间相关模型的地震动模型、估算方法和区域地质条件。本文采用日本关东地区记录到的强震动观测数据开展研
开发现地地震预警对于地震防灾减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常用单参数来对现地预警中的目标参数进行估算。但是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基于单一地震波特征参数预测后续地震动的统计关系离散性高,不同类型统计关系的预测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针对上述现地地震预警存在的问题,以更准确预测现地地震动为目标,利用日本K-net台网强震动观测数据,在P波到达后1~10s时间窗、以1s为时间间隔,基于
日益增长的自然灾害风险正在成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现阶段国家基础工程建设盛行,对防灾减灾救灾技术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工程勘察是评价工程场地好坏的重要途径,直接决定着工程建设的安全和造价等。原位测试技术是岩土工程工程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在被测试场地的原始位置,在不扰动或者少扰动的情况下,测试天然状态下土
同震位移对震后地面变形研究、大跨度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地震破裂过程和震源机制反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系统归纳、总结基于强震动数据识别同震位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利用1999年集集地震、2016年意大利中部地震和2016年熊本地震记录的近断层地震动数据,使用Whitney(2018)提出的基于速度脉冲识别和线性基线校正的同震位移识别方法,分别研究了三种不同断层(即逆断层、正断层和走滑断层)类型
预应力摇摆自复位RC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这种结构体系采用预应力筋将预制RC梁柱构件串联起来,允许梁-柱节点产生相对转动,利用安装在梁-柱节点上的阻尼器耗散地震能量,依靠预应力筋为结构提供地震后的复位能力。大量的研究表明,该结构体系具有优良的抗震能力和震后自复位能力,能确保结构在地震后快速恢复使用功能。目前针对这一结构体系仍有两个问题有待研究:(1)实际的地震事件总是在主震
关于地震动场地效应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一种简便有效的H/V方法提出以后为场地效应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目前关于场地效应的研究大多都是基于陆地台站得出的规律,而随着海洋工程的日益兴建,面向海洋工程的抗震设防也备受关注。海底地震动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更为复杂,由于缺乏海底地质勘察资料,为了更好的揭示海底地震动的特征和传播规律,利用H/V研究海底场地效应十分必要。2012年日本建成了一批用于地震和海
近年来国内外地震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地震的破坏程度由地震动特性和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决定。地震动三要素幅值、频谱和持时决定了地震动特性,其中频谱和幅值的影响可以通过反应谱量化,但各国抗震规范尚未明确考虑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重视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随着地震动持时的增加,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承受循环荷载次数增多,疲劳损伤的程度加大,故研究地
随着我国大力推动城镇化发展,城市中聚集着大量人口、建筑和生命线系统。当城市附近发生强烈地震时,会导致生命线系统遭到破坏,不仅影响城市的正常运作,同时会引发次生灾害,其中供水管网的破坏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会影响震后正常生产生活,供水系统功能失效影响震后火灾的扑救,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供水管线具有其破损处不易被观察发现的特性,进行供水管线地震灾害情景构建可以较真实直观的展现出城市大规模供水
近些年来我国灾害频发,矿难、风灾、雹灾、水灾、旱灾等“警报”接连不断,其中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已经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防灾减灾就成为全方位考验与检验社会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针对台风灾害主要从事了以下几项工作:1.利用福建省地震监测台网资料对台风期间所获得的宽频带速度记录进行了分析研究,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体,面对台风如此巨大的能量,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波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