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的形成、个性化品质的发展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思维层面、文化层面以及个人修养层面等层面上有所发展,进而促进其身心的综合成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阅读这一阵地,传递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丰富其人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实现对其语文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素质;指导策略
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是提升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厚度主要渠道,且是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人文素养的主要方法,对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要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传递阅读技巧,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增长学生的见识,为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仍还停留在对基础字词、语句以及词语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文章的深层次的探究、理解,缺乏对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人文精神深入理解与思考,在阅读之后不能较为正确地理解文章的本意,甚至对文章中心思想存在曲解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还没有摆脱掉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较为片面。其次,教师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意识不足,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缺乏深层次思考与研究,导致在教学中难以有实质性创新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后,老师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教学偏离了小学语文能力的培养方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整合,导致学生难以层次性、系统性的开展学习,影响了学生对课文深度理解和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对语文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阻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情境教学,培育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情境教学是当下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手段之一,能够给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情境交融,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且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文本中的对话进行还原,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性,进而有效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自身学习、探究,促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形成,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奠定基礎。比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与铁罐》的教学中,学生初步阅读文本后,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陶罐和铁罐之间有什么差别吗?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为相关知识点的灌输打下前提条件,然后教师让学生自行搭配成两人一组,然后让学生自行组织词汇和语言展开交流,模一位模拟“陶罐”,一位模拟“铁罐”,然后还原情境对话,通过情境模拟和生生互动,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演练完成之后,教师随机抽取两人小组进行在全班同学面前完成沟通,并给出评价。这一融合小组交流和情境还原的教学模式具备极大的互动性,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根据教师给出的评价找出实际交际中存在的不足,具有针对性的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形成。
(二)采取有效的阅读流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阅读是提升学生知识厚度和人文素养的关键,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引导学生把控文章的人文内涵,摘抄其中优美的语言,从根本上确保阅读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从阅读整体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在课文阅读过程中,要明确标序,然后把每一阶段的故事内容进行一个详细概括,以做到对文本结构和故事线的把握,将故事情节梳理好之后,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那些难以理解的生僻语句,将其记忆并摘抄,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厚度。其次是以读促进背诵,让学生学会欣赏文章中的经典片段,让师生、生生之间能够进行一些心得交流,最重要的就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能够写出结构紧凑,情节顺畅一气呵成的文章。最后,让学生学会总结,读一篇经典读物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对阅读文本大致内容进行总结,否则阅读就毫无意义,让学生写下一些阅读完之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将其以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培育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宽度和广度,让学生体验到文本中的育人价值,内心受到熏陶和感染,最终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形成。
(三)设计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学生和作者间的对话,通过阅读让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其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形中促使学生思考能力的形成。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的教学中,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题目引发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问题,比如从题目中你能看出什么?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父亲和鸟之间会产生哪些故事呢?通过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带入到文章的阅读当中去,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出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总结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扩增知识厚度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找好切入点,设计问题,传授有效的阅读技巧,养成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书中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其人文素养,增强其对语文的感悟,无形中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吴志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20(19):52-53.
[2]朱文娟.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88-89.
[3]林玲.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方面能力培养[J].中华辞赋,2019(07):106-107.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素质;指导策略
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是提升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厚度主要渠道,且是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人文素养的主要方法,对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要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传递阅读技巧,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增长学生的见识,为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仍还停留在对基础字词、语句以及词语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文章的深层次的探究、理解,缺乏对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人文精神深入理解与思考,在阅读之后不能较为正确地理解文章的本意,甚至对文章中心思想存在曲解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还没有摆脱掉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较为片面。其次,教师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意识不足,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缺乏深层次思考与研究,导致在教学中难以有实质性创新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后,老师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教学偏离了小学语文能力的培养方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整合,导致学生难以层次性、系统性的开展学习,影响了学生对课文深度理解和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对语文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阻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情境教学,培育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情境教学是当下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手段之一,能够给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情境交融,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且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文本中的对话进行还原,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性,进而有效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自身学习、探究,促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形成,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奠定基礎。比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与铁罐》的教学中,学生初步阅读文本后,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陶罐和铁罐之间有什么差别吗?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为相关知识点的灌输打下前提条件,然后教师让学生自行搭配成两人一组,然后让学生自行组织词汇和语言展开交流,模一位模拟“陶罐”,一位模拟“铁罐”,然后还原情境对话,通过情境模拟和生生互动,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演练完成之后,教师随机抽取两人小组进行在全班同学面前完成沟通,并给出评价。这一融合小组交流和情境还原的教学模式具备极大的互动性,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根据教师给出的评价找出实际交际中存在的不足,具有针对性的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形成。
(二)采取有效的阅读流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阅读是提升学生知识厚度和人文素养的关键,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引导学生把控文章的人文内涵,摘抄其中优美的语言,从根本上确保阅读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从阅读整体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在课文阅读过程中,要明确标序,然后把每一阶段的故事内容进行一个详细概括,以做到对文本结构和故事线的把握,将故事情节梳理好之后,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那些难以理解的生僻语句,将其记忆并摘抄,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厚度。其次是以读促进背诵,让学生学会欣赏文章中的经典片段,让师生、生生之间能够进行一些心得交流,最重要的就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能够写出结构紧凑,情节顺畅一气呵成的文章。最后,让学生学会总结,读一篇经典读物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对阅读文本大致内容进行总结,否则阅读就毫无意义,让学生写下一些阅读完之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将其以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培育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宽度和广度,让学生体验到文本中的育人价值,内心受到熏陶和感染,最终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形成。
(三)设计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学生和作者间的对话,通过阅读让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其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形中促使学生思考能力的形成。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的教学中,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题目引发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问题,比如从题目中你能看出什么?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父亲和鸟之间会产生哪些故事呢?通过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带入到文章的阅读当中去,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出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总结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扩增知识厚度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找好切入点,设计问题,传授有效的阅读技巧,养成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书中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其人文素养,增强其对语文的感悟,无形中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吴志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20(19):52-53.
[2]朱文娟.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88-89.
[3]林玲.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方面能力培养[J].中华辞赋,2019(07):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