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7454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入的个性的发展,关注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正如巴班斯基所言:“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将“教育”与“教学”机械地相分离,把教学变成孤立于教育之外的智育,甚至是轻视或忽视能力培养与智力开发的知识传授,把教育变成狭隘的唯功利性的德育,甚至是某项具体政策的教导,都是处在一定历史时期偏颇片面的观念。这种观念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将学生异化为物或工具,而不是发展为具有创造性的人。为此,我们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的实质就是真爱、平等和公正。身为人师,应该拥有一个满浸着人间大爱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爱是世界上最祥和的语言,它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一个微笑,是一首婉约清丽的诗,不仅给同学们巨大的鼓舞,而且孕育了他们善良的人性;一个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在不断荡涤着同学们善感的心灵;一个举止,就是一首雄壮的进行曲,激励着同学们奋发进取,去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人生之歌;一句言辞,犹如一条彩虹,深深地烙在同学们的心里,引领着他们追寻美丽而多彩的梦。
  我们要树立民主教育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所谓平等,是指教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承认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求;所谓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接纳,又表现在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入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公正地善待每个同学将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也将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入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关注人的发展,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李白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才是做人的尊严,什么才是人格的彰显;杜甫告诉我们人应该有博大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赞美》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忍辱负重的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人要有顽强的生命力;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古典悲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双双殉情演绎了人类永恒的爱情……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积极的情感体验至关重要,它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丰富的人生,体验到成功和愉快,促进了人格的健美。
  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语文学习的过程也应是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人性的培养,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惟有如此,知识才能成为人创造而不是毁灭美好世界的力量。人性之美是人生最亮丽的风景,也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唤醒学生关注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因为自己的生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而获得幸福感。
  四、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与学生个性化发展
  语文是审美教育,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培养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品质。真、善、美的终极指向是人性,是人的精神自由。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为具有求真、求善、求美和求自由的主体精神的人。审美教育作为人的精神自由的外化,对于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与作用。语文教育通过实现个体(学生)发展来实现共体(自然、社会)发展,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对立、社会对人的奴役,这种语文教育才是人性的、人道的。
  综上所述,学校语文教育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形成、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通过语文教育来培养与发展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的终极目的。
其他文献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
期刊
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新课改追寻的最终目标,而高效的课堂一定是富生命力的课堂。之所以富生命力,应归功于教师真挚情感的流淌,教学内容的开放,学生个性的张扬,而他们的相互交融才创造了生动又高效的语文空间,语文课堂也因生动而精彩,因丰富而耐人寻味。  一、要构建情感的课堂  语文课堂因有教师情感的流淌而生动。语文课堂应重在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味,塑造学生的高尚灵魂才是我
期刊
最近,有资料显示,由于广播、影视、网络等高科技的传播方式迅速发展,导致现代人的写作能力不断下降。中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他们不久将进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主流、栋梁,若是现在不能好好把握住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将来就会妨碍社会的进步。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简言之,即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能力,作文教学集中体现了学生驾驭汉语言文字的综
期刊
《唐诗宋词》主要教学内容是唐诗宋词的文学欣赏。众所周知,文学欣赏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学生的欣赏绝不等于教师对内容的机械讲解,而且这册书包括四个单元,几十首诗词,容量大,如果按传统教学方式,笔者以为难以充分展现诗词作品的相关资料,更难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仅靠教师个人的主观分析也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这样不仅费时多而且效率较低,更难以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所以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技术运用显得格外重要
期刊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实践证明,上好语文课有七个要素。  一、用心编织课堂环节  一堂课的开端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又是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要新颖,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期刊
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作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
期刊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和措施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变痛苦为快乐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创设情境的途径有: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
期刊
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探索,如何才能将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相结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下面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教学媒体。  一、教学媒体及其分类  教学媒体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所采用的中间媒介。教学媒体一般可以分为:视觉类媒体、听觉类媒体、视听类媒体、交互类媒体等。  视觉类媒体包括:教学体态、板书、印刷媒体(教科书及相关参考书等)、各类模型及
期刊
加强对“差生现象”的研究以促进对差生的教育,是当前教育部门所面临的一具最实际最紧迫的问题,也是教学实践给教育理论研究提出的一个严峻的课题。近年来,理论上对“差生现象”和差生的教育已多有探讨,广大的教学实践工作者也在对差生的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如果真正要认识“差生现象”并行之有效地实施对差生的教育,还有两个基本问题没有解决:一是理论研究并没有真正揭示和清楚阐明差生的本质及成因, “差生
期刊
语文水平和语文修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中小学语文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负有重任。当前语文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三点:语文教育定位不明确;从教材编写到具体的教法上,都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考试评价不够科学。针对以上问题,首先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解决好语文教育的定位问题;课文的选用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改变讲解语文课文的套路,将课文与语文实践、语文知识结合起来;逐步完善考试方式。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