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阅读,它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面对深具理性精神与人文品质的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语文教师以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以技巧性的反复操练求取认知规律代替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剥夺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权利。为此,我把我的实践过程,总结出来,认为要将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必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目标明确,高效完成
阅读教学讲究的是“用教材教”,而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与每一个单元中,存在于每一册课本中。因此,每一篇课文的阅读都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把每一篇课文与单元其他课文联系起来进行一定程度的类文阅读,往往相得益彰,事半功倍。为此,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之初,我都会引导学生关注单元提示与导读,先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其中涉及文章内容,语文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这样,在进行课时目标的设定时,就有章可循,并且,各篇课文的阅读能相互联系,学生学习起来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提示语是:“日月经昃,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多姿多彩。这一单元学习写景诗文。这些诗文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以此为纲,学生和我一起确定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①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②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③找出文中比喻和拟人手法,并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④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单元目标又为课时阅读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比如,我们把第一篇课文《春》的阅读目标确定为:①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能流畅地朗诵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②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③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至于太过涣散。另外,有了第一篇文章的引领,其余四篇文章的阅读就容易多了。
二、要以教本为主体,进行适当的阅读拓展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而语文学科的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总是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适当引进相关资源,适当拓宽教学途径与形式,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在学好教科书、实现基本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得更多一点、更活一点、更好一点。也就是说,课前课后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适当的参考教学资料,要让学生能动的利用资源,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的有效手段,绝不做搬运工,变成抄写资料的工具。
三、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首先应体现在自主阅读、潜心读书上。教师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认真读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尽自己之所能,尽量依靠自己的感悟、理解,把课文读懂。其次,应组织学生进行有准备的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写法的特点。在这方面,导学稿就发挥了其很大的作用。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第一个整体是指通过自读自悟,获得初步感受,并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形式的、写法的)。这一步很重要,是精读的准备,也是个性化阅读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联系文章在内容上的、语言上的、写法上的重点或难点,进入对部分的阅读。这种解读力求是联系全文的、兼顾内容与形式的(不仅要学生知道写了什么,而且知道是怎么写的;不仅知道哪些地方写得好,而且知道好在哪里)。最后,回到整体,要能把握文章主旨,受到情感熏陶,内化文章语言,习得文章写法,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背诵,传达对文章内容、情感、语言、写法的理解和把握。
四、引导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主要有精读、略读、浏览三种,也是三種阅读技能,它们的目的、功能有所不同。三种方法、技能都重要,都要重视,都应很好地训练。重点在要教会学生有目的地、带着任务进行浏览,要逐渐提高浏览的速度,学会一目十行地读,要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以训练精读为主,训练略读、浏览为辅;要有意识地通过整合资源、扩大阅读量,把精读、略读、浏览结合起来进行训练。而在课外阅读中,略读、浏览就派上了用场。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课内,我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学生朗读、背诵。课后,我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定期上阅读课,要求学生做阅读摘抄笔记,还定期进行检查和评比。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阅读时,不仅略读浏览,还把有价值的资料摘抄整理下来,这样的阅读,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词汇,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样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语言表达顺畅了。阅读教学使学生接受了人格上的熏陶,同时还培养了各种阅读技能,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运用以上技能,面对人类文化瑰宝,就不会无所适从,他们将在海阔天空中任意驰骋,实现他们的理想。
面对深具理性精神与人文品质的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语文教师以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以技巧性的反复操练求取认知规律代替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剥夺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权利。为此,我把我的实践过程,总结出来,认为要将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必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目标明确,高效完成
阅读教学讲究的是“用教材教”,而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与每一个单元中,存在于每一册课本中。因此,每一篇课文的阅读都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把每一篇课文与单元其他课文联系起来进行一定程度的类文阅读,往往相得益彰,事半功倍。为此,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之初,我都会引导学生关注单元提示与导读,先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其中涉及文章内容,语文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这样,在进行课时目标的设定时,就有章可循,并且,各篇课文的阅读能相互联系,学生学习起来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提示语是:“日月经昃,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多姿多彩。这一单元学习写景诗文。这些诗文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以此为纲,学生和我一起确定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①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②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③找出文中比喻和拟人手法,并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④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单元目标又为课时阅读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比如,我们把第一篇课文《春》的阅读目标确定为:①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能流畅地朗诵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②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③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至于太过涣散。另外,有了第一篇文章的引领,其余四篇文章的阅读就容易多了。
二、要以教本为主体,进行适当的阅读拓展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而语文学科的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总是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适当引进相关资源,适当拓宽教学途径与形式,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在学好教科书、实现基本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得更多一点、更活一点、更好一点。也就是说,课前课后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适当的参考教学资料,要让学生能动的利用资源,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的有效手段,绝不做搬运工,变成抄写资料的工具。
三、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首先应体现在自主阅读、潜心读书上。教师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认真读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尽自己之所能,尽量依靠自己的感悟、理解,把课文读懂。其次,应组织学生进行有准备的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写法的特点。在这方面,导学稿就发挥了其很大的作用。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第一个整体是指通过自读自悟,获得初步感受,并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形式的、写法的)。这一步很重要,是精读的准备,也是个性化阅读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联系文章在内容上的、语言上的、写法上的重点或难点,进入对部分的阅读。这种解读力求是联系全文的、兼顾内容与形式的(不仅要学生知道写了什么,而且知道是怎么写的;不仅知道哪些地方写得好,而且知道好在哪里)。最后,回到整体,要能把握文章主旨,受到情感熏陶,内化文章语言,习得文章写法,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背诵,传达对文章内容、情感、语言、写法的理解和把握。
四、引导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主要有精读、略读、浏览三种,也是三種阅读技能,它们的目的、功能有所不同。三种方法、技能都重要,都要重视,都应很好地训练。重点在要教会学生有目的地、带着任务进行浏览,要逐渐提高浏览的速度,学会一目十行地读,要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以训练精读为主,训练略读、浏览为辅;要有意识地通过整合资源、扩大阅读量,把精读、略读、浏览结合起来进行训练。而在课外阅读中,略读、浏览就派上了用场。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课内,我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学生朗读、背诵。课后,我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定期上阅读课,要求学生做阅读摘抄笔记,还定期进行检查和评比。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阅读时,不仅略读浏览,还把有价值的资料摘抄整理下来,这样的阅读,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词汇,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样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语言表达顺畅了。阅读教学使学生接受了人格上的熏陶,同时还培养了各种阅读技能,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运用以上技能,面对人类文化瑰宝,就不会无所适从,他们将在海阔天空中任意驰骋,实现他们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