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诗歌鉴赏的高考没题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难度适当加大,以前解题是“你在桥上看风景”,现在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其实这只是话语转换而已,体现了向鉴赏本体的回归,属于“异构同质”,看学生有没有真体会、真见解。客观题要求你首先要正确把握诗中情,对诗加以内化,再从选项中加以印证,而后作答;主观题是把你对诗的理解外化成语言文字,创造空间更大了。表现手法是诗歌鉴赏的一个要点,本文只就诗歌表现手法中的虚实略作分析。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传统技法中,“虚”,是指绘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常常采用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就是指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或表现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等,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联想之境。这类虚境是借联想而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是绵延而不断绝的。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情境: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杜甫《月夜》中:“今夜郎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不写战乱中自己如何思乡,而说家人怎样想念自己,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抽象的情感(思念妻子)附丽于具体的形象画面(对月怀人)亡,令读者驰骋想象于虚实之间,从对妻子想念之深去推想妻子对丈夫思念之切。又如高适《除夜作》中的“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亦属此类。
再看看涛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绘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之势;《雨霖铃》中卜阕所写的分别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在诗歌中,通俗的理解,“实”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情景,“虚”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情景,“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相互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了诗的意象,开拓了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如:
寒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明月洒下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关山。此诗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表达出了浓浓的思乡情。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中心主题。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从而起到一方对另一方渲染烘托的作用,借以突出中心。如:
踏莎行
欧阳修
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乃设想之境,“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愁思绵绵,妻思夫,夫想妻。整首词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巩固练习]
读李煜的词《望江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江南
李 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人来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的吟唱。
(1)你从中读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1)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词人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其梦醒后处境的无限凄凉。(2)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正面描写,而是借繁华生活的梦境般描写进行有力的反衬烘托。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显凄凉。
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
(1)读出了什么。(表达梦醒后其处境的无限凄凉,2分;表达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1分;极尽描写故国的繁华热闹,0分)(2)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2分)(3)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2分)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传统技法中,“虚”,是指绘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常常采用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就是指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或表现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等,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联想之境。这类虚境是借联想而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是绵延而不断绝的。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情境: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杜甫《月夜》中:“今夜郎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不写战乱中自己如何思乡,而说家人怎样想念自己,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抽象的情感(思念妻子)附丽于具体的形象画面(对月怀人)亡,令读者驰骋想象于虚实之间,从对妻子想念之深去推想妻子对丈夫思念之切。又如高适《除夜作》中的“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亦属此类。
再看看涛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绘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之势;《雨霖铃》中卜阕所写的分别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在诗歌中,通俗的理解,“实”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情景,“虚”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情景,“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相互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了诗的意象,开拓了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如:
寒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明月洒下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关山。此诗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表达出了浓浓的思乡情。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中心主题。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从而起到一方对另一方渲染烘托的作用,借以突出中心。如:
踏莎行
欧阳修
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乃设想之境,“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愁思绵绵,妻思夫,夫想妻。整首词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巩固练习]
读李煜的词《望江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江南
李 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人来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的吟唱。
(1)你从中读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1)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词人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其梦醒后处境的无限凄凉。(2)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正面描写,而是借繁华生活的梦境般描写进行有力的反衬烘托。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显凄凉。
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
(1)读出了什么。(表达梦醒后其处境的无限凄凉,2分;表达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1分;极尽描写故国的繁华热闹,0分)(2)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2分)(3)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