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丽飘逸 韵致深厚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ui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阴》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抒情散文,全文仅六百多字,却韵致深厚,耐人寻味,体现了赵丽宏散文清丽的语言风格。按照“整体感知——披文人情——品味语言”的阅读步骤,我们可以从这一短文中得到深刻启迪,并可体会其写作技巧的精妙之处。
  纵观全文,作者以“光阴”为题,以“他”这一人称指代时间,以人格化的方式,表达了对时间的哲理性思考。在赵丽宏笔下,时间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被赋予了生命。“他”发出了脚步声,“他”在不断地前行,“他”具有流逝而不可挽留的特征,“他”指挥着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他”慷慨、公正……在旭日和残阳的交替中,在花开和婴儿出生的过程中,在叶落和老人弥留的时刻里,以及大自然的变迁和人生的进程中的种种景象,被作者绘成一幅幅具有典型意义的时间流逝图,使时间的形象变得愈来愈清晰,让我们不由得感慨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以及它改变大自然和人生的伟力。作者融情人景,在景物的描写中寄托了对时间的珍惜之情。篇末的两句话引人深思:“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回顾人类历史和我们的人生,这句话都可以得到印证: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被详尽地记录在史册上,因为它们包含着让我们感觉荣耀或者耻辱的原因,伴随着它们的,就是时间;那些对我们人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经历,即便是短短的几分钟,也足以让我们刻骨铭心。所以,从今以后,我们应该珍视时间,不能再让它从我们手中悄悄溜走,让我们的人生结出沉甸甸的成功之果吧!
  除了深刻的哲理性,这篇短文的语言技巧也值得我们好好揣摩。首先,作者采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最明显的是拟人。作者把时间称为“他”并贯穿全文,使时间成为一个具有神秘力量的人物(或者说是“神”),“他”可以行走,可以撕下日历,可以做许多让人类和自然发生变化的事情,从而使这难以触摸的事物变得生动可感;还采用了比喻,如把时间比作“雕刻刀”,恰当地表现了时间使事物成长、衰败的现象和事实,显现了时间的力量;而文中出现的大量的排比句和对称句,则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起来文气酣畅,琅琅上口。如:“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既写出时间的飞逝,也因结构的整齐和音韵的优美,从而使文章有了诗一般的美感。其次,在语言的运用上,恰当地运用了叠词,如“处处”、“飘飘”、“深深”,表现了范围、程度等,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音乐之美;修饰词的贴切使用也使文章增色不少,如写时间的前进,就用了“不慌不忙”、“悄无声息”,准确地表现了时间流逝的特点,加上动词“吞噬”、“绽开”、“坠落”等等的运用,使本无生命的自然物都仿佛充满了动感,从而构成了一幅幅或美丽或沧桑的图画。
  《光阴》一文,既饱含意味深远的哲理,又有清新飘逸的文学美感,的确是一篇值得学生朋友们细细品读的诗化散文,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自己独到的感悟。
其他文献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这诗对我来说是多么的熟悉啊!它正是“诗圣”杜甫融入了自己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后,蘸着泪水写成的千古名篇《兵车行》!  我在拜读之后,真的是感慨良深!  《兵车行》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战争所带来的痛苦。  全诗最后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正是借亡者之口,道出了人民对战争的极度痛恨!  战争所带来的痛苦,我在文小深深地体会到了!
期刊
一篇好的作品应该像一杯好茶,读时给人以享受,读后犹觉韵味无穷。《给象鼻虫的建议》可以算是这样的一篇佳作。它坠叶如雨,声稀味淡,清新自然,行文流畅,似叙日常琐事,却又饱注深情。艺术表现淡而有味,立意新巧,发人深思。  作者有意避开光怪陆离、繁华喧闹的大都市,把表现触角伸向自然,伸向昆虫。在乎和与宁静中寻找美、发现美。文章如清泉小溪涓涓而流,给人以美感;同时又让人真切地感到:美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
期刊
散文虽是一种侧重于表现内心感情与思想体验的文体,然而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又总是不脱离具体的人、事、景、物的。作者总是把客观的人、事、景、物反射于主观感情的表现中,记事性散文要寓情于事,写景状物散文也要赋山水以情性,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谈美》)
期刊
看到“雨韵”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了荷兰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思的影片《雨》。那部纪录短片没有任何情节,只是以阿姆斯特丹的街道为背景,记录了下雨的整个过程,各种富于造型美的画面被剪辑成了一曲大自然的视觉音乐,在那部短片中,尤里斯·伊文思强调影片的记录功能,只是呈现出雨的外在形式美,而杜绝介入人的主观情感。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雨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是诗人墨客频频观照的对象,但它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物
期刊
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那时,槐树蓊茏葱郁,枝叶婆娑,那垂挂于枝头的槐花,似串串珍珠,点缀于青枝翠叶间。风摆枝条,那静雅的花束,如串串铃铛,翩然摇曳,风情无限,颇具诗意。这是置身于都市的人无法寻求的古朴与自然。  少年上学时,沿着扁担河走。河畔,是一排老枝横虬的槐树。春日,槐树枝叶浓密,枝桠四周张开,树冠如一绿色巨伞,遮掩着半边河水。上学时,头顶一树槐花,缕缕槐香送
期刊
《木偶戏》是一篇写得非常精细的文章,词藻繁复准确,并且因为想象力的融入而新意迭出,像作画中的工笔细描,一笔一笔毫不马虎,步步到位,色彩、动作、表情、场面,无不再三说明,描绘,兼之以贴切生动的比喻,说了又说,描了又描,让人想起色彩堆积雍容华贵的牡丹,而非寥寥几笔的黑白写意兰花。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家乡的木偶戏,戏来时欢笑的孩子、欢笑的村庄,热闹、喧嚷、沸腾的生活之流。是木偶戏给平淡的乡村生活带来了生机,
期刊
我曾在一所中学代过两星期的语文课。  都是些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他们眼中的纯真与无忧时常感染着我。我喜欢看他们阳光般灿烂的笑脸,喜欢听他们口中蹦出来的一个个时髦词儿。他们是物质上富裕的一代。他们的精神世界由此也多了些乐观、开朗、蓬勃向上,  只有一个孩子与周围格格不入。  他叫韦春。  我注意到他是在一次课间。我去教室找语文课代表雪飞。雪飞和几个孩子正笑得前俯后仰,而韦春则满脸通红。  什么事情?
期刊
背景搜索    弗拉基米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索洛乌欣(1924~1997),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1946年考入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195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草原之雨》。索洛乌欣集诗人、小说家、翻译家于一身,创作体裁非常广泛,诗歌、小说、特写、散文,并在介绍其他国家的文学方面作小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其翻泽作品拥有大量读者。早期主要著作是诗歌,有诗集《母鹤》、《手拿鲜花的人》、《生活在大地上》等。此后
期刊
鲁迅小说《祝福》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在文中,“我”面对祥林嫂所提出的灵魂有无的问题,共有六处“说不清”(不包括短工说的一处)。这向来是学生解读本文的难点之一。  有些人认为,“说不清”在文中本就没说清,也就根本没有必要去探究它们的含义,因此避而不谈;还有的人概而言之曰“说不清”是“我”有意识地不说清,是“我”怕“负若干责任?的含混之辞,表现了“我”对祥林嫂摆脱封建桎梏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
期刊
明代中叶,统治文坛的是前后七子。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卑视当世,盲目崇古,对当时文坛产生了恶劣影响。到嘉靖年间,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对复古派“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李开先昆仑张诗人传》)的文风大加鄙薄,主张继承南宋以来推尊韩柳欧曾王苏古文的既成传统,提倡唐宋古文,因而被人称为“唐宋派”。这个文学派别实际是作为前后七子的反对派而出现的。  唐宋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