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2月,华北平原乍暖还寒,但是塞北坝上高原还是冰天雪地,冒着零下三十度的气温,迎着刺骨的寒风,沿着道路没膝的积雪,翟玉建带领河北农大精准扶贫工作组千里迢迢来到塞北,进驻塞北海拔1700多米的张北县战海乡鱼儿湾贫困村。
这里位于蒙古高原南缘的大山深处,距张北县城80公里,是革命老区,贫穷落后,全村297户、660人,其中有贫困户72户、168人。
翟玉建入村后,带领工作组利用半个月时间,踏着半米深的积雪,摸实情、谋规划。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召开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思路,提出了切合村里发展的工作思路,精准绘制帮扶“规划图”,形成了“一区两线双基地”的5年发展规划(即“一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建成一个宜居生活区;“两线”:建设一条以鱼儿湾村为中心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线路,建设一条连接无名烈士墓、革命烈士于战海墓等红色旅游资源的红色旅游线路。“双基地”:建成供应京津、冬奥会的有机食品、蔬菜供应基地和休闲旅游服务基地)。
翟玉建从破解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培训机会较少、农业技能不足等致贫问题入手,破瓶颈、解难题,找准脱贫攻坚“突破口”。组建专家大院。充分发挥学校科教优势,立足战海乡的资源特点,面向坝上发展需求,组建了战海乡产业技术专家大院,搭建起了智力帮扶平台,先后邀请40多位教授到村,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教农民,手把手传技术,通过引领、培训,提高了村民素质,加强了科技支撑。建立“种植大户 贫困户”模式。全村建有210个大棚,翟玉建带领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通过与种植大户协商,形成以强户带弱户的帮扶模式,为贫困群众开辟了大棚流转、进棚务工双重增收渠道,截至9月底,仅进棚务工一项每人就有5000元/年以上收入进账,贫困户累计收入在40万元以上。尝试特种作物种植。引进了藜麦,2016年试种的藜麦平均亩产收获300斤,单产最高达到600斤/亩,亩产创张家口种植藜麦纪录,每亩收入超过2000元。开展“旅游 ”。依托毗邻草原天路和桦皮岭景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村民参与旅游,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贫困群众打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增收致富平台。村民岳万银、刘元等在草原天路销售本村农产品,开设跑马、羊拉游客等项目,2016年的收入超过5万元。
在翟玉建的努力下,村里新建了两间办公用房,对大队的办公用房进行了维修,购置了整体浴室,安装了节能炉,改造了厕所;铺设了网线,建成了电子阅览室,方便村民上网查询资料和致富信息。
翟玉建主动到相关部门跑扶贫项目,先后争取扶贫项目资金50多万元,新建泵房2间、铺设农业节水设施主管道1000米、500亩节水滴灌带、维修了5公里的田间路、新建了戏台、购置了健身器材、铺设了500平米的村民文化健身广场等等。
鱼儿湾村在翟玉建的带领下,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先导,为贫困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顺利通过张家口市组织的贫困村脱贫出列验收。2016年初成功争取到了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将贫困村打造成美丽乡村。
给钱给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翟玉建坚持抓党建促扶贫,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带动引领作用,根据村里的党员思想现状、党组织队伍老化情况及精准脱贫的现实要求,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为全体党员做专题讲座3次。利用农闲时间,带领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全体党员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政治上更加坚定;通过学习,提升了村班子整体政策理论水平,凝聚脱贫攻坚的思想共识,为推动精准脱贫建设了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小康之路,重在脱贫。翟玉建时刻牢记河北农业大学校训“崇德、务实、求实”,坚持把教育、科技与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践行“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的扶贫理念,坚持真扶贫、扶真贫,农忙季节,每天5:30起床,深入到田间地头、蔬菜大棚中与村民一起劳动,国庆节期间在村坚守岗位4天,帮助贫困户秋收,重新捡起了20多年没干过的农活。真心换人心,这种撸起袖子加油干、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全体村民的认可。
任职河北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的翟玉建,自2016年驻河北省张北县战海乡鱼儿湾村任第一书记兼工作组组长以来,发扬农大太行新愚公精神,用心帮扶,借助草原天路从村行政区划内穿过,景色秀美、游客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精选藜麦、向日葵等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农业景观作物,打造花田草海農业景观带,大力发展服务业,为村民带来稳定收入,大部分已脱贫。
翟玉建热心公益、扶贫济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荣获河北省2016年度脱贫攻坚贡献奖先进个人。
翟玉建说:“为了革命老区贫困人民能拥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不论碰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有博爱的胸怀、诚挚的爱心,辛勤工作,相信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的实现是指日可待的。”
这里位于蒙古高原南缘的大山深处,距张北县城80公里,是革命老区,贫穷落后,全村297户、660人,其中有贫困户72户、168人。
翟玉建入村后,带领工作组利用半个月时间,踏着半米深的积雪,摸实情、谋规划。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召开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思路,提出了切合村里发展的工作思路,精准绘制帮扶“规划图”,形成了“一区两线双基地”的5年发展规划(即“一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建成一个宜居生活区;“两线”:建设一条以鱼儿湾村为中心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线路,建设一条连接无名烈士墓、革命烈士于战海墓等红色旅游资源的红色旅游线路。“双基地”:建成供应京津、冬奥会的有机食品、蔬菜供应基地和休闲旅游服务基地)。
翟玉建从破解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培训机会较少、农业技能不足等致贫问题入手,破瓶颈、解难题,找准脱贫攻坚“突破口”。组建专家大院。充分发挥学校科教优势,立足战海乡的资源特点,面向坝上发展需求,组建了战海乡产业技术专家大院,搭建起了智力帮扶平台,先后邀请40多位教授到村,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教农民,手把手传技术,通过引领、培训,提高了村民素质,加强了科技支撑。建立“种植大户 贫困户”模式。全村建有210个大棚,翟玉建带领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通过与种植大户协商,形成以强户带弱户的帮扶模式,为贫困群众开辟了大棚流转、进棚务工双重增收渠道,截至9月底,仅进棚务工一项每人就有5000元/年以上收入进账,贫困户累计收入在40万元以上。尝试特种作物种植。引进了藜麦,2016年试种的藜麦平均亩产收获300斤,单产最高达到600斤/亩,亩产创张家口种植藜麦纪录,每亩收入超过2000元。开展“旅游 ”。依托毗邻草原天路和桦皮岭景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村民参与旅游,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贫困群众打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增收致富平台。村民岳万银、刘元等在草原天路销售本村农产品,开设跑马、羊拉游客等项目,2016年的收入超过5万元。
在翟玉建的努力下,村里新建了两间办公用房,对大队的办公用房进行了维修,购置了整体浴室,安装了节能炉,改造了厕所;铺设了网线,建成了电子阅览室,方便村民上网查询资料和致富信息。
翟玉建主动到相关部门跑扶贫项目,先后争取扶贫项目资金50多万元,新建泵房2间、铺设农业节水设施主管道1000米、500亩节水滴灌带、维修了5公里的田间路、新建了戏台、购置了健身器材、铺设了500平米的村民文化健身广场等等。
鱼儿湾村在翟玉建的带领下,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先导,为贫困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顺利通过张家口市组织的贫困村脱贫出列验收。2016年初成功争取到了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将贫困村打造成美丽乡村。
给钱给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翟玉建坚持抓党建促扶贫,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带动引领作用,根据村里的党员思想现状、党组织队伍老化情况及精准脱贫的现实要求,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为全体党员做专题讲座3次。利用农闲时间,带领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全体党员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政治上更加坚定;通过学习,提升了村班子整体政策理论水平,凝聚脱贫攻坚的思想共识,为推动精准脱贫建设了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小康之路,重在脱贫。翟玉建时刻牢记河北农业大学校训“崇德、务实、求实”,坚持把教育、科技与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践行“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的扶贫理念,坚持真扶贫、扶真贫,农忙季节,每天5:30起床,深入到田间地头、蔬菜大棚中与村民一起劳动,国庆节期间在村坚守岗位4天,帮助贫困户秋收,重新捡起了20多年没干过的农活。真心换人心,这种撸起袖子加油干、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全体村民的认可。
任职河北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的翟玉建,自2016年驻河北省张北县战海乡鱼儿湾村任第一书记兼工作组组长以来,发扬农大太行新愚公精神,用心帮扶,借助草原天路从村行政区划内穿过,景色秀美、游客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精选藜麦、向日葵等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农业景观作物,打造花田草海農业景观带,大力发展服务业,为村民带来稳定收入,大部分已脱贫。
翟玉建热心公益、扶贫济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荣获河北省2016年度脱贫攻坚贡献奖先进个人。
翟玉建说:“为了革命老区贫困人民能拥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不论碰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有博爱的胸怀、诚挚的爱心,辛勤工作,相信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的实现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