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声思考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可用来研究学生思维过程,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进程,改善学生思维品质.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大声地说出来,以此剖析不同层次学生思维差异,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从多方面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出声思考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 出声思考技术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老师讲的内容一听就会,可一做题就“蒙”.其实,这种现象在数学、化学等科目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往往与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有关,很多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品质.因此,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行为是内在的言语运动,是无声的说话,言语是出声的思维.当人发生某种行为时,其大脑内部同时存在着一个表述思维过程的言语过程(内部语言).出声思考就是让学生将自己思考的内容、过程和结果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即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使学生内隐的思维过程得以呈现.这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思维更清晰、更具有逻辑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1.2 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物理规律
出声思考技术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深刻理解物理规律也是很有帮助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这是一个学生熟悉的定律,但很多学生即使记住了这个规律,也很难把其中的思想融合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去.笔者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教学中,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物理学家在牛顿第一定律建立过程所担任的角色和作出的贡献,找出他们观点、思考这些观点的由来和联系,然后走上讲台讲解自己研究成果.虽然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常常出现思维盲区,但通过老师和其它学生的提醒,在不断矫正过程中,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历史清晰的呈现出来,使学生对该定律也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思维品质的根本差异在于思维的深层结构——元认知方面.因此,开发元认知能力是改善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和突破口,元认知能力培养应成为教学的直接目标.从元认知角度看,学习不仅是对学习材料进行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
学生解决问题通常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零散的想法,而正确答案就是对这些零散想法进行修正的结果.不熟悉自我监控的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或复杂知识时,其监控是无序、混乱且低效的,这是元认知能力较差的体现.借助出声思考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较多地暴露内隐的思维过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生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自己的想法是怎样起作用的,从而使学生有机会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加以设想、预估,对思维过程进行审视、监控,从中获得反馈信息,进而根据反馈信息对思维过程进行修正、调整或控制,使思维过程处于不断循环的动态变化过程中.
简单地说,应用出声思考技术,能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关注学生想什么、怎么想、在哪里出错、为什么出错等,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思维监控的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2 出声思考技术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2.1 介绍出声思考的意义,激发学生出声思考的兴趣
如果在课堂上为了强调出声思考的重要性,而把上述三点意义介绍给学生,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们要把这些理论上的说法,衍化为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离开高中,大多数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将获得更多的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而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关,将使这些机会白白丢失.离开学校,走进社会,首先面临工作的选择,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将让许多自己中意的工作擦肩而过.出声思考技术的应用首先锻炼的是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田荷珍教授有句名言:“在讲台上讲过的话对自己的记忆是一种强化.”又说:“讲授过程是对自己已有认知结构的补充完善或重新构建过程.” 通过出声思考技术的应用,展示自己的见解,它能使学生获得终生难忘的学习高峰体验,真正激励起学生学科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在题为《以教人者教己》的演讲词中说:“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就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笔者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大声讲出来时常常讲:“会做不一定会讲,会讲肯定会做了.”走上讲台,不仅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手段,也是一种很好的检测手段.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阐述出声思考的意义,无疑会提高学生将出声思考技术应用到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积极性.
2.2 营造利于思考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应用出声思考技术
出声思考需要学生积极的思维参与,因此,教师要营造能促进学生思考的环境,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可思考性.在学生进行出声思考前,教师要讲清楚需要思考问题和讲解问题的关键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例如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笔者要求学生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然后提出一个问题:“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那么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呢?”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在课堂发言时将其思维过程,用语言展示出来: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则物体速度改变,因而物体有加速度.从而使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加速度建立了联系.然后提问:“那么这两者间有怎样的联系呢?”这个问题的思考讨论,又使学生进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索轨道.再让学生把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讲出来,在不断解释和矫正中,逐渐让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显现出来.
2.3 教师进行出声思考示范,让学生学会应用出声思考技术
教师要在课堂上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决策过程、控制思维的方法以及自己对所做工作的合理性判断大声讲出来.这些语言的表达使教师的思维监控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做,教师不仅讲解了教学内容,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元认知示范. 笔者在进行《行星的运动》的教学时,把人们对天体运动的认识历史,进行了生动的演绎,其间不仅讲述了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内容和区别,还通过类比让学生了解了日心说相当于地心说的优越之处,从而为介绍开普勒三定律铺平了道路.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从匀速圆周运动知识,向心力公式,到开普勒第三定律,到月地检验,一环套一环,丝丝相扣,让学生在领略了物理思维的魅力的同时,也学习了将出声思考技术运用到物理学习的方法.
2.4 要求学生陈述行为的理由,让学生深层次的应用出声思考技术
在学生出声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为什么那么做”、“你是怎么确定这些步骤的”、“这个步骤对解决问题有什么作用”、“你怎么知道这一步骤有效”等问题,以此来要求学生提供每一步选择的理由,促使学生把注意力从指向问题本身转向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加工过程,从而使认知过程得到更好地监控、评价、调节和修正,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另外,如果仅仅将思维的过程说出来还不够,这种出声思考只表达了短时记忆中已经存在的信息.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讲出自己解决问题所依据的规则或理由,叙述并评价自己解答问题、思考过程的优缺点,发现并叙述解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同思维方向等,才会对问题解决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2.5 积极组织小组讨论,给学生更多的应用出声思考技术的机会
同学之间相互提问,轮流当老师,互相教,也能使学生自然地运用出声思考策略.相互提问能使学生思维更缜密,更能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使思维变得流畅、变通、敏捷.进而改善学生思维品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让学生相互当老师,要求学生尽可能完善地、有针对性地告诉同学自己是如何做出抉择的,并给同学提供较多的信息指导.这可以使学生将自己零散的知识加以系统化和结构化.此外,学生之间相互为老师,也有助于学生将自己的思考与其他同学的思考加以对比,从而清楚地了解比自己更好的思维者是如何思考的,进而对知识加以结构化重组.“学生老师”较之教师,“学生老师”更易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更易辨别同学的“最近发展区”.
积极组织小组讨论,无疑使学生拥有大量相互提问、相互讨论、相互协作、互为师生的机会,使出声思考技术的应用最大化.笔者所在学校,每个班级都成立了学习小组,四到六人一组.每个班级从活动的组织到小组活动的评价、考核都有一套详细的方案.老师重视学生小组活动,学生活动积极性也很高,合作学习的效果也很显著.小组活动后的成果展示常常形成了抢答或者讲台上人满为患的情况,这在高中课堂上是很少见的.
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而自我监控是促进这一过程顺利发展的有效途径.出声思考技术的应用又是实现这种监控的手段.出声思考技术的应用让我们能不断研究学生思维特点,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系统全面的锻炼,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出声思考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实现这种思维过程监控的唯一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画图、用动作表演等方法显现学生的内隐思维,让课堂成为认知能力与元认知能力综合培养的场所.
1 出声思考技术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老师讲的内容一听就会,可一做题就“蒙”.其实,这种现象在数学、化学等科目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往往与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有关,很多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品质.因此,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行为是内在的言语运动,是无声的说话,言语是出声的思维.当人发生某种行为时,其大脑内部同时存在着一个表述思维过程的言语过程(内部语言).出声思考就是让学生将自己思考的内容、过程和结果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即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使学生内隐的思维过程得以呈现.这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思维更清晰、更具有逻辑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1.2 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物理规律
出声思考技术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深刻理解物理规律也是很有帮助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这是一个学生熟悉的定律,但很多学生即使记住了这个规律,也很难把其中的思想融合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去.笔者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教学中,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物理学家在牛顿第一定律建立过程所担任的角色和作出的贡献,找出他们观点、思考这些观点的由来和联系,然后走上讲台讲解自己研究成果.虽然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常常出现思维盲区,但通过老师和其它学生的提醒,在不断矫正过程中,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历史清晰的呈现出来,使学生对该定律也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思维品质的根本差异在于思维的深层结构——元认知方面.因此,开发元认知能力是改善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和突破口,元认知能力培养应成为教学的直接目标.从元认知角度看,学习不仅是对学习材料进行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
学生解决问题通常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零散的想法,而正确答案就是对这些零散想法进行修正的结果.不熟悉自我监控的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或复杂知识时,其监控是无序、混乱且低效的,这是元认知能力较差的体现.借助出声思考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较多地暴露内隐的思维过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生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自己的想法是怎样起作用的,从而使学生有机会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加以设想、预估,对思维过程进行审视、监控,从中获得反馈信息,进而根据反馈信息对思维过程进行修正、调整或控制,使思维过程处于不断循环的动态变化过程中.
简单地说,应用出声思考技术,能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关注学生想什么、怎么想、在哪里出错、为什么出错等,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思维监控的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2 出声思考技术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2.1 介绍出声思考的意义,激发学生出声思考的兴趣
如果在课堂上为了强调出声思考的重要性,而把上述三点意义介绍给学生,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们要把这些理论上的说法,衍化为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离开高中,大多数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将获得更多的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而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关,将使这些机会白白丢失.离开学校,走进社会,首先面临工作的选择,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将让许多自己中意的工作擦肩而过.出声思考技术的应用首先锻炼的是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田荷珍教授有句名言:“在讲台上讲过的话对自己的记忆是一种强化.”又说:“讲授过程是对自己已有认知结构的补充完善或重新构建过程.” 通过出声思考技术的应用,展示自己的见解,它能使学生获得终生难忘的学习高峰体验,真正激励起学生学科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在题为《以教人者教己》的演讲词中说:“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就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笔者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大声讲出来时常常讲:“会做不一定会讲,会讲肯定会做了.”走上讲台,不仅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手段,也是一种很好的检测手段.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阐述出声思考的意义,无疑会提高学生将出声思考技术应用到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积极性.
2.2 营造利于思考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应用出声思考技术
出声思考需要学生积极的思维参与,因此,教师要营造能促进学生思考的环境,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可思考性.在学生进行出声思考前,教师要讲清楚需要思考问题和讲解问题的关键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例如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笔者要求学生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然后提出一个问题:“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那么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呢?”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在课堂发言时将其思维过程,用语言展示出来: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则物体速度改变,因而物体有加速度.从而使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加速度建立了联系.然后提问:“那么这两者间有怎样的联系呢?”这个问题的思考讨论,又使学生进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索轨道.再让学生把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讲出来,在不断解释和矫正中,逐渐让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显现出来.
2.3 教师进行出声思考示范,让学生学会应用出声思考技术
教师要在课堂上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决策过程、控制思维的方法以及自己对所做工作的合理性判断大声讲出来.这些语言的表达使教师的思维监控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做,教师不仅讲解了教学内容,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元认知示范. 笔者在进行《行星的运动》的教学时,把人们对天体运动的认识历史,进行了生动的演绎,其间不仅讲述了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内容和区别,还通过类比让学生了解了日心说相当于地心说的优越之处,从而为介绍开普勒三定律铺平了道路.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从匀速圆周运动知识,向心力公式,到开普勒第三定律,到月地检验,一环套一环,丝丝相扣,让学生在领略了物理思维的魅力的同时,也学习了将出声思考技术运用到物理学习的方法.
2.4 要求学生陈述行为的理由,让学生深层次的应用出声思考技术
在学生出声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为什么那么做”、“你是怎么确定这些步骤的”、“这个步骤对解决问题有什么作用”、“你怎么知道这一步骤有效”等问题,以此来要求学生提供每一步选择的理由,促使学生把注意力从指向问题本身转向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加工过程,从而使认知过程得到更好地监控、评价、调节和修正,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另外,如果仅仅将思维的过程说出来还不够,这种出声思考只表达了短时记忆中已经存在的信息.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讲出自己解决问题所依据的规则或理由,叙述并评价自己解答问题、思考过程的优缺点,发现并叙述解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同思维方向等,才会对问题解决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2.5 积极组织小组讨论,给学生更多的应用出声思考技术的机会
同学之间相互提问,轮流当老师,互相教,也能使学生自然地运用出声思考策略.相互提问能使学生思维更缜密,更能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使思维变得流畅、变通、敏捷.进而改善学生思维品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让学生相互当老师,要求学生尽可能完善地、有针对性地告诉同学自己是如何做出抉择的,并给同学提供较多的信息指导.这可以使学生将自己零散的知识加以系统化和结构化.此外,学生之间相互为老师,也有助于学生将自己的思考与其他同学的思考加以对比,从而清楚地了解比自己更好的思维者是如何思考的,进而对知识加以结构化重组.“学生老师”较之教师,“学生老师”更易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更易辨别同学的“最近发展区”.
积极组织小组讨论,无疑使学生拥有大量相互提问、相互讨论、相互协作、互为师生的机会,使出声思考技术的应用最大化.笔者所在学校,每个班级都成立了学习小组,四到六人一组.每个班级从活动的组织到小组活动的评价、考核都有一套详细的方案.老师重视学生小组活动,学生活动积极性也很高,合作学习的效果也很显著.小组活动后的成果展示常常形成了抢答或者讲台上人满为患的情况,这在高中课堂上是很少见的.
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而自我监控是促进这一过程顺利发展的有效途径.出声思考技术的应用又是实现这种监控的手段.出声思考技术的应用让我们能不断研究学生思维特点,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系统全面的锻炼,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出声思考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实现这种思维过程监控的唯一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画图、用动作表演等方法显现学生的内隐思维,让课堂成为认知能力与元认知能力综合培养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