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学科,语文阅读学习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学生语文课内阅读训练是同等重要的。
【关键词】 激发兴趣; 阅读技能; 阅读效果; 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04-0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确,读书可以怡情,可以博采,能够成才。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感受快乐,获得美感,进而增长知识,涵养精神。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我的做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的效果;鼓励先进,坚持阅读。下面我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体会。
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好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我认为要让书籍能够占据学生的心灵,就必须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1.1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同学们讲《松雞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1.2 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如学习《将相和》时,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2 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2.1 精读与略读。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他们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并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的地方进行圈点勾划,细细品味,久而久之,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2 写读书笔记,可摘录好词好句,也可以写体会。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感兴趣或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摘抄下来,也可以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增强读书的效果。
3 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的效果
阅读需要有时间、空间和措施的保障,才能获得真正的实效。
3.1 建立读书汇报制度。我在每天的阅读课上抽出十分钟的时间,安排两名学生讲述自己读书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如此一来,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不足,还能借助同学之口,拓宽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2 形成制度,确保读书时间。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贪玩的天性,绝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监督指导。课内阅读有充足的时间保障,这就要求课外阅读也应有时间做保障,才能达到实效。把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经常把学生领入阅览室、图书室,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之中自由泛舟。并且,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至少二十分钟,做好读书笔记。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成了自然。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读书的质量自然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3.3 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
4 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读书就能逐渐成为自觉行为,便能有所得,有所乐。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明显,要带领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神圣的职责。在阅读这块有待开发的神圣领地里,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积累和摸索,让我们把人类精神上的食粮带给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都能找到阅读的乐趣,更找到阅读的钥匙。
参考文献
[1]赵景瑞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版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3
[2]陈崇妹.小学课外阅读教师指导策略的探析.关注,2007年3月
[3]雷萱仙. 新课改下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东方教育教研
【关键词】 激发兴趣; 阅读技能; 阅读效果; 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04-0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确,读书可以怡情,可以博采,能够成才。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感受快乐,获得美感,进而增长知识,涵养精神。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我的做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的效果;鼓励先进,坚持阅读。下面我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体会。
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好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我认为要让书籍能够占据学生的心灵,就必须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1.1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同学们讲《松雞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1.2 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如学习《将相和》时,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2 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2.1 精读与略读。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他们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并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的地方进行圈点勾划,细细品味,久而久之,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2 写读书笔记,可摘录好词好句,也可以写体会。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感兴趣或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摘抄下来,也可以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增强读书的效果。
3 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的效果
阅读需要有时间、空间和措施的保障,才能获得真正的实效。
3.1 建立读书汇报制度。我在每天的阅读课上抽出十分钟的时间,安排两名学生讲述自己读书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如此一来,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不足,还能借助同学之口,拓宽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2 形成制度,确保读书时间。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贪玩的天性,绝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监督指导。课内阅读有充足的时间保障,这就要求课外阅读也应有时间做保障,才能达到实效。把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经常把学生领入阅览室、图书室,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之中自由泛舟。并且,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至少二十分钟,做好读书笔记。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成了自然。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读书的质量自然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3.3 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
4 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读书就能逐渐成为自觉行为,便能有所得,有所乐。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明显,要带领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神圣的职责。在阅读这块有待开发的神圣领地里,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积累和摸索,让我们把人类精神上的食粮带给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都能找到阅读的乐趣,更找到阅读的钥匙。
参考文献
[1]赵景瑞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版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3
[2]陈崇妹.小学课外阅读教师指导策略的探析.关注,2007年3月
[3]雷萱仙. 新课改下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东方教育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