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微笑

来源 :伊犁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q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走了一周年了。开头那两周,我恍恍惚惚,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敢想,什么也无法看。
  一直以来,父亲对自己的身体自信满满。年年体检,已经熟络的医生一见他就说:今天非得从你这个老爷子身上找出几个毛病来不可!但结果却是,爸的心脏跟二三十岁的人一样好,其他的指标也都十分正常。最后医生宣布说,你能活到120岁!
  父亲欣然接受这个祝福。他原本就乐观,如今更是开心得很,经常在我们大家庭群里发发红包说说笑话。父亲的幽默总是精彩,可以入书入画。
  去年小满前三天的上午,他又在群里嚷开了:孩子们,我唱首歌给你们听。他清了清嗓子,唱了曲《太行山上》。他是男高音,又是音乐老师,吹拉弹唱都能来得。年轻时他曾去报考音乐学院,一看人家钢琴弹得龙飞凤舞,他就吓得退场了。在继母手下长大的他,连钢琴都没摸过!
  可是漂亮的歌喉是剥夺不了的。他唱起歌来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尤其是抗日歌曲,更是满腔激情,正气凛然。那天他唱完《太行山上》,就说:你们给我鼓掌啊!于是子孙几代有的喝彩,有的给他发各种各样的表情包。
  都说人无癖不可交。父亲不赌不嫖不烟不酒,他的癖好就是唱歌。我自风琴那么高开始,听父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阿丹,我弹琴,你唱歌。”哪怕他刚刚被批斗得灰头土脸,哪怕当晚做饭的米在哪里都不知道。
  父亲这辈子够惨的。奶奶46岁才得了他这单丁子,可以想象当时她老人家是多么地欣喜如狂啊。她不敢喝产后该喝的红糖姜茶,怕“热了”奶水伤着儿子。偏偏就在这月子里,他们家发生了一场惨祸。爷爷原本是中雁荡山里的农民,他们兄弟勤劳无比,在荒山野岭上烧荒开地,种上五谷杂粮。常言道:“荒地无人耕,耕熟了人来争”。眼红的村霸要把这些熟地占为己有。为了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爷爷兄弟俩做了殊死的反抗。爷爷的哥哥被当场打死,爷爷自己则被打断肋骨打伤肺部口吐鲜血。土地被抢走了,爷爷全家也被扫地出门。他撑着病体,用仅有的一对小箩筐,一头装着出生没几天的我的父亲,一头装着锅碗瓢盆,奶奶则拄着拐杖,跟着爷爷去流浪。可怜的奶奶又惊又吓,一路上风餐露宿,没几天就病倒了。
  他们来到一个叫泮垟的村子。这个村子屋宇宽畅,人性良善,不少村民都知书达理。爷爷就租了间小偏屋住了下来。可是奶奶又是高烧又是寒战,村里的一家药铺愿意赊药给她,奶奶却拒绝吃药。她想的“是药三分毒”,怕吃了药的奶水毒害了她的宝贝儿子。奶奶迷迷糊糊地烧了十多天,带着千般不舍万般痛苦,撒手人寰了。
  古代学宫前有半月形水池,曰泮;垟,即是土地、田野的意思。泮垟村里多的是耕读世家,也鼓励穷人孩子一边种粮糊口,一边勤奋苦读,指望将来能出人头地。
  泮垟的老人祝寿、子女结亲添丁进口或学子高中,都要买许多精美的糕饼分赠给邻里和亲朋好友,大家同喜同乐。聪明的爷爷看准了商机,就设计了一套“福、禄、寿、禧、鱼、蝠、荷、榴”等吉祥图案,请人雕刻出木头模子,再加上他选用最好的糕饼材料,精心制作,把糕饼弄得艺术品一般,因此生意非常红火。泮垟人还喜欢砌华屋造大宅,爷爷又跑到青田、丽水山里边,扎了硕大的木排,冲破湍急的溪流和瓯江恶浪,顺流而下把木排“放到”泮垟。短短几年,爷爷就赚下了几十亩土地。可是好景不长,他老人家因为劳累过度,旧伤发作大口呕血,撇下5岁的幼子离世了。那时那刻,望着懵懂的儿子,他应该是多么的死不瞑目啊!
  在继母手下,父亲吃尽了苦头,有两次差点命丧黄泉。亏得爷爷精明,病危之际一定要和同村的我外公做儿女亲家,并把儿子托孤于他。我外公毕业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音乐学院,学的是管弦乐,当时的校长是蔡元培。外公的思想进步,心地善良,且十分幽默风趣。在外公的监护下,父亲磕磕绊绊地长大了。近朱者赤,耳濡目染,外公的音乐造诣和开朗的性格大大地影响了我的父亲。
  得力于继母的有意放任,村西那条跑轮船的大河是我父亲儿时的天堂。一根门杠,就是他初学游泳的救生工具。那宽阔的水流并没有吞噬孤儿的幼小生命,反而把他的水性练得异常出色。父亲一生先后救起四个落水之人,三个活了,一人再怎么做人工呼吸都没醒过来。为这事,父亲伤感了好久。
  父亲熬到师范毕业,并当上了柳市学堂的音乐教师,因为工作出色,不久就升为教导主任。
  村里人提起我父親就四个字:纯善,耿直。弱冠之年,他就把从继母手中分得的几亩地卖掉,在自己家里办了个小学,让母亲和舅舅教书育人。他们是真心诚意让穷人的孩子入泮读书,至于原本该给老师养家糊口的“学谷”,父母亲和舅舅都不在乎。这所小学永远入不敷出,父亲的土地一点点地赔光了,却带出了一批颇有影响的学子。
  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越发地刚正不阿,爱憎分明。土改时有人私吞浮财,他去揭发;地痞流氓欺压好人,他去抱打不平;再比如有两个他过去的差生要进柳市学堂当教师,父亲竟当面就说:依你两人的成绩和表现,当老师岂不是误人子弟吗?凡此种种,他招来小人的报复和暗算,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抓他入狱。出狱后工作没了,还被赶到农村种地。直到三中全会后才彻底平反。
  因为父亲失业,我们一家九口,全靠母亲每月30块工资养活。在这样困顿的情况下,他们还不忘救济别人。上世纪60年代初,一个学生的父亲病贫交迫走了。那时候我们家也在挨饿,除了中午一顿番薯米饭,早晚两顿不是糠糊糊就是大头菜,以至我二弟后来一闻到大头菜味道就要呕吐。每个中午,父亲在热气腾腾的大锅中挖出一碗米饭,让9岁的三妹给这位学生送去。三妹饿啊,走到半道上就偷偷揭开碗盖,抓一把饭塞进嘴里。有人见了就跟我父亲说:“自家的孩子都饿成这样,还管不相干的人干吗?”我们七个姐弟妹对他的做法也很有意见。父亲谆谆解释说,人家没爸了,又害着胃病,多可怜啊!我们好歹全家在一起,克服克服也就过去了。
  在那条三里长的石板路上,三妹来来往往地跑了两年,成了当年一道苦涩而温暖的风景。
  有一次母亲卖了衣柜换得几十块钱,让父亲上街买“私米”。“私米”是指没粮票的米。当时凭粮票买米是1角钱1斤,而没粮票的要一块钱1斤。那天父亲来到街上,遇一老人哭诉,说自己病重,看病的钱却让人给偷了。父亲二话不说就把钱全给了他。当然,大米买不成了,害得全家好几天只吃糠菜见不着米粒。母亲和我们都怪父亲不量力而行,善良过头苦了我们。   为了“赎罪”,父亲白天在大田里劳动,晚上就千方百计地去捕鱼、捞虾、摸螺蛳。他的水性和耐性都好,从来不会空手而归,但如此夜以继日地劳作,正经的农民都吃不消,可我的父亲却咬着牙关坚持下来,给我们争取可贵的营养。得力于那些珍贵的蛋白质,我们姐弟妹的身体发育得比同龄的孩子们要好得多。
  晚年的父亲是幸福的。仿佛要把失去的一切补回来,他身手矫健,精神矍铄。85岁学会了五笔打字,一年时间里竟敲出本18万字的《苦乐人生》来。他还在电脑里植入音乐软件,把散佚的好歌好词和五线谱都默写出来。他学会了淘宝购物,买了电子琴又买手风琴。90岁了还骑自行车,学生们的同学会,他成了老师总代表——因为其他老师不是已故,就是行动不便了。小弟怕他出事,把他的自行车“坚壁”了,他趁着主人不在家,悄悄地把单车偷出来继续骑行。他自费网购了音响和投影仪,让农村的大妈们也学着跳广场舞。温州的报纸和电台把他当作新闻人物,采访的人一拨连着一拨,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记者们说他的退休工资一大半给了淘宝,还说马云应该请他去代言;而每个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有关部门都要请他登台亮相,他的男高音不减当年……
  无论从哪方面说,父亲他应该好好地活下去,应该活到120岁!
  在他离世的前两天,他忽然对群里的孙辈说:你们有空过来看看我,不要买什么,看看我就好……
  我听到了这话,隐隐地感觉父亲有点寂寞了,心想把手头一个稿子赶完就去看他。其实我跑娘家还是蛮勤的,只是来去匆匆,不能在父亲身边多待些时日。我真够憨傻,真够盲目乐观,总以为父亲活过百岁没问题。现在想来,那“有空过来看看我”,也许就是对我说的,那两天他应该感觉不太好,或者预感到自己的大限临头了。
  小满前一天,他亲自去菜场挑买了他喜欢的菜。晚饭后去外面遛了一圈,在大榕树下和村人聊天,最后转到大弟家和他的孙女唱了会儿歌。就在那个午夜,他突然吐了一口鲜血。惊慌的男保姆立即要打电话告诉我们,可是爸摆摆手说,半夜三更的,大家正睡觉,别惊扰他们了——我没事的。保姆看他气色尚好,也就罢了。直到凌晨,一觉醒来的保姆喊他,他已经不会答应了。
  我被那个不吉祥的电话惊醒,打了滴车直奔百十里外的娘家。一路上,我的心像塞滿着稻草似的又乱又痛。爸不咳不喘,又没有胃病,那口鲜血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吃错什么药了?
  家庭群里熙熙攘攘,我高喊:请医生,医生到了没有?弟弟妹妹们也在喊:爸,大姐在路上了,你挺住!挺住!我继续喊:爸你没事的!你等着,我回家给你唱歌!后来弟妹们告诉我,我说这话时,父亲还点了三次头。
  推开小弟家大门是早晨八点半。我分开众人冲到父亲床边,把双手伸进被窝,紧紧地抓住父亲的手。他的手软软的,热热的,和正常人一模一样。不正常的是,他张着嘴,呼吸很吃力。我俯下身去,差不多是对着他的嘴巴,哽咽着说:“父亲,张着嘴一点都不好看!你把嘴巴合上吧!”他没听我的,仍然张着嘴喘气。我继续说:“父亲,我是阿丹,阿丹来了啊!你最爱听阿丹唱歌的啊。”
  他的眼皮动了动,但已经没力气张开了,却用干燥的嘴巴和舌头,艰难地吐出两个字,阿—丹!这两个字,就成了他的绝唱。我说:“父亲,我们唱《太行山上》”。往常,只要我开了口,父亲就会立即和上来。只要他能和上来,情况一准变好,准会像大悲咒里的那一句:一切灾殃化为尘。
  我吞咽着泪水,强打起精神唱道: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
  这一回,父亲并没能和上来,但是他合上了嘴巴,留给我们一个永恒的微笑。
  一位长者伸手探了探他的鼻息,说,你父亲他走了。并看了看腕上的表,说,9点18分。
  我不信我父亲走了,我抗拒着说,他的手还是热的,热的!
  他们来拖我。我仍然紧紧地抓住父亲的手。我以为,我这么抓着,父亲就走不了。他们更使劲地来拽我,并说,泪水不能打在你父亲身上,否则他走得不安宁!
  我被按在一张椅子上,云里雾里。我想,父亲从来不骗人,14天前我向他告别时,我们击了掌,按了拇指印,同时欢呼着:活到120岁!父亲一辈子遵诺守信,他不会爽约,不会骗我的!于是我又冲向床旁,又一次拉住父亲的手,他的手依然还是热热的,软软的……
  之后好几天,我还是接受不了父亲离开的事实。我只是念叨着,父亲,你一辈子守信,可这次你失信了,你失信了啊。
  一直来,我自以为很懂“子欲孝而亲不待”,自以为我为他大把大把花钱就是一份孝心。我不断地提醒弟妹们,要像呵护婴儿一样呵护父亲,陪他说话,哄他开心,警惕一点点风吹草动。弟弟妹妹们都做得很好,他们给父亲买最合适、最柔软的衣帽鞋袜,买舶来的奇珍异果,做最可口的饭菜,自家做不了的就干脆到大饭店里去点……
  父亲喜欢看我的书。只要我有新作出版,那怕手头并不多,第一时间我都先给他几本,让他和老友们一起分享。父亲也最喜欢和我一起唱歌,在他面前,我可以像儿时候那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是父亲太心疼我、太理解人了,他总以为我很忙,不敢多耽误我的时间。我也总以为他会活过百岁,总想把手头的活儿干完,好好地陪他几年。我哪里想得到,他会提前这么多就走了呢?
  到如今说什么都悔之晚矣。我第一次尝到至亲至爱永别的心碎肠断。现代人讲究“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我年轻时从来不曾珍惜过貌美如花,反而觉得貌美如花是资产阶级思想,牢记着“以色示他人,难得几时好”的警句。那年月,下放农村的我忙于赚钱养家,我插秧,割稻,挑大粪,拉石头,还带着孩子搬沉重的铁件,我的两个儿子四根眉毛倒有三条眉骨是在铸件上磕断的!
  后来好不容易逮住了写作的机会,我极为珍惜。我一个劲儿地写,没日没夜地写,有时通宵达旦地写。到后来,写作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它像刹车不灵的轮子只能滚滚向前。现在想来,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私?不是一种虚荣?
  父亲出殡那天,自发来送他的竟有两千来人。应该感谢微信的力量,远在北京、辽宁、山东、陕西、云贵、广州、深圳、海南等地都有人赶回家乡,为一位普通的平民老人送行。大家都很忙,星期三下午回的家,参加完星期四上午的葬礼,就坐下午的回程飞机走了。我们甚至都弄不清他们到底是谁。
  父亲走后半个月里,我不能正常思维,我不敢忆及他的音容笑貌,不敢触碰他听过的mp3,不敢翻阅他写的《苦乐人生》,连我家先生偶尔提起“老爸”两字,我就疯了似的嚎啕大哭。在无法排解这压力山大时,我甚至想去干些坏事,去殴打一个无辜路人,去砸人家汽车的一块玻璃,去抢劫一个小小钱包……总之,让警察抓我进去关几天,这样也许能转移我的无尽哀痛了。
  感谢我的有贼心无贼胆,更感谢朋友们的安慰和规劝,让我从悲痛的死结中慢慢地抽身出来。
其他文献
瘾,是一个人的私生子  1  与大多数凡夫一样  他降落人世  携带自身的衣钵  盛满一生的食欲和情欲  像领着俩孤独的孩子  品味人间的烟火  食色性也  又像一条普世的价值观  在世间广泛流行  2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秦王关心他的食欲  他的瓦罐衣钵里  藏着赵国的千军万马  3  他也终于活成了一个油腻的中年男人  欣喜那俩熊孩子还跟着他颠波流离  没有走散,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期刊
斑 鸠  斑鸠站在门前的电线杆上,咕咕地叫着。  雨的脚步,轻轻的,带着灰色的影子。  斑鸠总是这样,声音暖暖的,像透过薄薄的雾。  莫名喜欢这个名字,说的时候,嘴巴噘起,好像有特别的疼爱。  小时候不大在意斑鸠,它灰扑扑的,即使翅尖和尾巴上有几个白色的圆点,也不能挽回那份土气。那时候有好多有趣的事情要做,在草丛里捉虫,在屋顶上看天,小小的院子就是我的世界,我来不及和一只灰扑扑的鸟儿建立更深的友谊
期刊
孤独之殇  行走在西部,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在苍茫的大地上,忽然看见,辽阔的荒原尽头,突兀地耸立着一棵虬劲的大树,阻挡了视线的逡巡,仿佛天地的间隙是被树奋力撑开的。从这种近似于纪念碑式的矗立中,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一种存活的孤独——那是在生命同类中,找不到可以与之对等交流的伤痛。我惊诧于这种存在,不是树种,也不是荒野,而是在这辽远和广阔之间,它独活的理由。这让我们很轻易就能顺着树的远眺,感受到旷古
期刊
在那个散落于特里斯牧山谷的村子里,他是一个不受人待见的人。确切地说,是一个经常被村人疏忽和遗忘的人。若追根寻源,从他的祖父开始,情况就是这样了。人们偶尔想到他时会这样说,唉唉,他生来就是那样子,他爷、他爹生来也是那样子,他们的嘴巴只是用来出气和吃饭的,不是用来说话的。  村人们都叫他哑保。  他当然不哑,只是发音器官很少有使用的时候。在家里,他也很少说话,因为他的爹和至今还健在的爷爷也懒得说话。受
期刊
我迄今为止的全部生涯都与河流有着密切关系。比如说,我十岁那年跟随父母出门远行,历经八千里路云月到新疆,出发地是故乡浏阳河,到甘新交界的红柳河下火车,再转乘大篷汽车到南疆渭干河。这三条河成为我少年时代跋涉经历的坐标性地理图谱。它们相距遥远,流向不同,却以各自苍茫蜿蜒的奔流永远驻留于我的记忆,成为我的大地情怀和乡愁的一部分。  伊犁河是我步入中年后才亲近的一条河,在此之前,只闻其名,未见其貌。大约四十
期刊
洁 白  我总是喜欢洁白  不是缠绕伤口的绷带的白  也不是包裹尸体的白  而是置放在高处的白  是沿着一条斜线往你的  眼球里不断吹送的白——  祁连山顶的雪  最初看到你时  我并没有惊奇地高呼  而只是默默忍受着心底的潮动——  假若有一天我要永久地离开  那么转身回拜的就是你——  祁连山!  那茫茫戈壁滩上被几只黑鹰  凄厉啸叫的白  山坡的阴影  为什么?  为什么我喜欢独自一人  来
期刊
解读鹿石  紧锁的长空,硬是被钝刃的碑刀  拉开一条口子。无翅却能飞翔  竟让疲于奔命的鹿群  突兀,撞运成往返天地的信使  全年三百六十五枚太阳  这下,有神鹿看着,守着,护着  半枚也不可能少。只不过  凌风长了,传话久了  角,必须嬗变为柔中带刚的梳子  嘴,就得脱颖成绵里藏针的喙  纵使满腹经纶,也难以说服自己  所谓高深莫测的宇宙  正是几堆四处飘泊的石头  否則,早已破茧重生,拨云见日
期刊
226枚红指印  1  碧野先生曾经在《天山景物记》中描述过天山脚下、伊犁河谷的夏日胜景,巨大的雪峰,冲激的溪流,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高过马头的五彩缤纷的野花,迷人的夏季牧场。可是,在那天山腹地,伊犁河谷偏远山区,依然有一些贫困村,农牧民饱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困扰。  国家税务总局尼勒克县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达·吉干在这样一个贫困村驻村五年,愣是把一个偏远村、贫困
期刊
可克达拉  歌声渐远时,伊犁河屏住了呼吸  东方的夜晚,头顶的银河正在循环播放一 支小夜曲  凭空而来的泪水和幸福,更像是蓝宝石镶 嵌的爱情  万亩薰衣草花海里,你只敢对一个人起誓  把雪山压在心里,把信件丢进风里  公社的水渠边、地埂上,他还在那个老地 方等你  羞红的脸颊是花朵。喊哑的嗓子是夜莺  伊犁河水日夜喧腾,带不走一条藏汗的 丝巾  还是看看远处的地平线吧,翻滚的麦浪困 住了两只蜻蜓 
期刊
老两口将100多平米的大房子给了儿子一家,还掏了20万把房子进行了重新装修,毕竟儿子才工作不久,底子薄。他们这样做,算是做到了尽善尽美,也得到了邻居们的赞扬。随后,在城市边缘地带,一家早已倒闭的厂区家属院,又买了一套50多平米的旧楼房。楼层还不错,二楼,上下楼不费太大劲儿,就是楼龄太老了,已经30多年了,还是楼板的那种。一种浑身都长满毛毛的长长的虫子,时常会冷不丁地出现在墙上、洗脸池里,也会出现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