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当前高校通识教育的热点内容和学习焦点,众多高校学生趋之若鹜。拓展音乐教育层次及对象,既有助于構建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生活,改善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助力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又能直接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艺术修养,激发学生创造力,潜移默化完善学生人格,助推学生个体成人成才。本文将通过分析高校推广、传播、普及音乐艺术的现实条件和误区,结合针对非专业学生进行的一系列尝试性实践活动及其取得的实效,为相关通识教育提供一定的教育教学借鉴。
【关键词】音乐;传播与推广;通识教育
高校是人才的培育基地,高校教育旨在培养人才。当今社会需要大量复合型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要求学生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激发创新能力,音乐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无可比拟的优势。在高校,对非音乐专业学生开展音乐教育,可以展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艺术品味。为能有效拓展音乐教育层次及对象,我们音韵艺术推广与传播中心就非音乐专业学生如何推广与传播音乐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教学实践。
一、现实条件和误区
1.现实条件。我们音韵艺术推广与传播中心认为,学校成立的人文与艺术学院,具有大量优秀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推广传播的现实条件和先天优势。其次,广大非专业学生对音乐学具有浓厚兴趣,有时间、有强烈的意愿参与到各类教学活动中来,自觉自愿接受音乐教育,部分学生还以学院专业学生为师,学习器乐。
2.误区。常见误区主要集中在没有区分专业与非专业学生的教学结果上。在普通高校对非专业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不是将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使学而是使学生成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对非专业学生开展推广教育不应按专业标准进行评价,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提升素质就是有效有益的。
二、推广传播方式
1.理论储备与现场教学。音乐是日常生活中必然会接触到的,大多数非专业大学生,一般都具有天然的音乐体验,例如唱歌。诚然,喜欢唱歌,不代表会唱歌,歌声优美的学生并不一定懂得声乐演唱原理。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既然开展音乐专业的推广传播,非专业学生应当同专业学生一样,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托起了整个音乐阶段的学习。
由此,音乐理论的基本常识是我们推广与传播的重点和第一课。理论学习是必须的,同时也是较为枯燥的,尤其对于急于上手演练的非专业学生。于是我们开设了乐器课程,通过现场演奏一件件精致悦耳的乐器,吸引非专业的学生对动听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表达自己对器乐的感受。同时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将音乐的基本知识融入进去,潜移默化之间掌握基本音乐常识。
我们音韵艺术推广与传播中心面向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已经开设了古筝、吉他、竹笛以及钢琴等课程,都邀请了专业方面的老师及学生对他们进行指导,目前已有大批非专业学生通过我们圆了自己的音乐梦,懂得并掌握了一定的音乐语言,开始用器乐、声乐的叙述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感悟,甚至还有个别非专业学生开始了音乐创作。
2.专业演出和组织比赛。如果说理论储备和现场教学还是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受众范围特定且规模小外,那开展专业演出并组织相关比赛那就是面向全校师生的集中展示和大规模推广传播了。我们在大学生活中,开展了多项音乐活动。例如我们举办了音乐专业汇报演出,其中包含:声乐合唱、女生小组表演唱、民乐团合奏、西洋管乐队合奏、古筝合奏、竹笛合奏、舞蹈表演、双排键演奏等节目。演奏内容十分的丰富,全面展现出了音乐专业学生的风采。面向的是所有大学生,他们可以自由欣赏,并且从中受到音乐的熏陶。
此外,以学校举办的合唱比赛为契机,我们组织音乐专业学生到各个楼栋进行指导教唱,对他们的选曲、声音练习、队形、指挥进行指导。让更多人去体验音乐,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音乐细胞,让他们喜爱音乐,体会音乐的魅力。
为了聚集人气,以更时尚的方式推广传播,我们还参与了我校人文与艺术学院组织的以音乐为主题的大型青汇“快闪”。在活动中,我们演唱了多首曲目。从专业曲目《城南送别》到流行曲目《我的未来不是梦》《那些年》。充分展现了音乐的活泼性、流动性与大众性。为了达到更好的推广传播效果,我们也邀请了部分非音乐专业的同学参与,让大家了解到音乐并不一定是专业学生的专属。只要有兴趣,谁都可以参与进来。这也是我们推广与传播的目的。
最后,我们举行了音乐专业的专属毕业音乐会。所展示的是我们所有音乐专业学生,主专业的大学学习成果。也是对全校学生开放的,他们可以从中体会到情感和多面性。
对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推广与传播,我们还在继续努力。让实施素质教育有了措施性的体现与展示,更多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得到锻炼。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活动是一条扩大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希望更多人能够参与并享受在音乐当中,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也希望可以为学校相关的通识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音乐;传播与推广;通识教育
高校是人才的培育基地,高校教育旨在培养人才。当今社会需要大量复合型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要求学生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激发创新能力,音乐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无可比拟的优势。在高校,对非音乐专业学生开展音乐教育,可以展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艺术品味。为能有效拓展音乐教育层次及对象,我们音韵艺术推广与传播中心就非音乐专业学生如何推广与传播音乐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教学实践。
一、现实条件和误区
1.现实条件。我们音韵艺术推广与传播中心认为,学校成立的人文与艺术学院,具有大量优秀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推广传播的现实条件和先天优势。其次,广大非专业学生对音乐学具有浓厚兴趣,有时间、有强烈的意愿参与到各类教学活动中来,自觉自愿接受音乐教育,部分学生还以学院专业学生为师,学习器乐。
2.误区。常见误区主要集中在没有区分专业与非专业学生的教学结果上。在普通高校对非专业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不是将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使学而是使学生成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对非专业学生开展推广教育不应按专业标准进行评价,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提升素质就是有效有益的。
二、推广传播方式
1.理论储备与现场教学。音乐是日常生活中必然会接触到的,大多数非专业大学生,一般都具有天然的音乐体验,例如唱歌。诚然,喜欢唱歌,不代表会唱歌,歌声优美的学生并不一定懂得声乐演唱原理。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既然开展音乐专业的推广传播,非专业学生应当同专业学生一样,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托起了整个音乐阶段的学习。
由此,音乐理论的基本常识是我们推广与传播的重点和第一课。理论学习是必须的,同时也是较为枯燥的,尤其对于急于上手演练的非专业学生。于是我们开设了乐器课程,通过现场演奏一件件精致悦耳的乐器,吸引非专业的学生对动听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表达自己对器乐的感受。同时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将音乐的基本知识融入进去,潜移默化之间掌握基本音乐常识。
我们音韵艺术推广与传播中心面向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已经开设了古筝、吉他、竹笛以及钢琴等课程,都邀请了专业方面的老师及学生对他们进行指导,目前已有大批非专业学生通过我们圆了自己的音乐梦,懂得并掌握了一定的音乐语言,开始用器乐、声乐的叙述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感悟,甚至还有个别非专业学生开始了音乐创作。
2.专业演出和组织比赛。如果说理论储备和现场教学还是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受众范围特定且规模小外,那开展专业演出并组织相关比赛那就是面向全校师生的集中展示和大规模推广传播了。我们在大学生活中,开展了多项音乐活动。例如我们举办了音乐专业汇报演出,其中包含:声乐合唱、女生小组表演唱、民乐团合奏、西洋管乐队合奏、古筝合奏、竹笛合奏、舞蹈表演、双排键演奏等节目。演奏内容十分的丰富,全面展现出了音乐专业学生的风采。面向的是所有大学生,他们可以自由欣赏,并且从中受到音乐的熏陶。
此外,以学校举办的合唱比赛为契机,我们组织音乐专业学生到各个楼栋进行指导教唱,对他们的选曲、声音练习、队形、指挥进行指导。让更多人去体验音乐,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音乐细胞,让他们喜爱音乐,体会音乐的魅力。
为了聚集人气,以更时尚的方式推广传播,我们还参与了我校人文与艺术学院组织的以音乐为主题的大型青汇“快闪”。在活动中,我们演唱了多首曲目。从专业曲目《城南送别》到流行曲目《我的未来不是梦》《那些年》。充分展现了音乐的活泼性、流动性与大众性。为了达到更好的推广传播效果,我们也邀请了部分非音乐专业的同学参与,让大家了解到音乐并不一定是专业学生的专属。只要有兴趣,谁都可以参与进来。这也是我们推广与传播的目的。
最后,我们举行了音乐专业的专属毕业音乐会。所展示的是我们所有音乐专业学生,主专业的大学学习成果。也是对全校学生开放的,他们可以从中体会到情感和多面性。
对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推广与传播,我们还在继续努力。让实施素质教育有了措施性的体现与展示,更多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得到锻炼。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活动是一条扩大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希望更多人能够参与并享受在音乐当中,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也希望可以为学校相关的通识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