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化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课不仅仅要达成教学目标,更要注重学生在这一学习历程中知识、情感、价值观等的获得,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而非教师生硬地灌输。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呢?总结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深钻教材,在教学过程上下工夫
  1.课前充分准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在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还要让学生充分预习将要学习的知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一个预测,多想像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喜欢怎样学?学生能不能学得懂?有了这些前提,教师在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就能够在课堂上做到有备无患,胸有成竹。
  2.课中绘声绘色。教师精心准备了一节课,自己颇为满意,却发现有的学生似乎已经会了,这时有的教师会束手无策,而有的则会依然绘声绘色地深入讲解。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须要循着学生的认知曲线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只有心中有学生,从学生出发,为学生服务,才能做到针对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遇到的新阻碍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在头脑中迅速进行教学“再设计”。这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是灵活组织教学的体现,也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必备条件。
  3.课后积极反思。教师上完任何一节课,总会发现惊喜或遗憾。反思自己在课堂的闪光点,积累经验,这是我们形成教学风格的重要过程;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他将时时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促使我们吸取教训,不断进取;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他会让我们少做一些无用功,提高教学实效。
  (二)探究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是说,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多样化的。
  首先,根据教学目的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选用的当有益于实现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效率。如此‘‘学会对比手法’’教学目的,教师就要抓住人物和静物描写的几组对比,进行讲读分析,可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其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任何教学活动总是与教学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对不同的对象,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再次,结合教师本人的风格选择教法。教师的个性、素养、专长不同,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风格就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最后,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指导。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所运用的方法。任何一个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会在这方面下许多功夫。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生受益。
  (三)教师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许多教师往往在提问后马上叫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不迭地启发和暗示,希望学生说出自己预设的答案。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心理匆忙寻找只言片语作答,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实则走进了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要改变这种状况,应真正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深入思考,当回打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加以鼓励并耐心等待。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局外人”,这非常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此外,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给学生留当堂练习的时间,也都是实现语文教学时效性的途径。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把学习落实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毋庸置疑,灵动的诗意,能够让语文课老师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气氛热烈,甚至出神入化。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我们都不能忽略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我们摒弃枯燥乏味的课堂,调动一切教学中的情趣因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是一位语文课堂添砖加瓦,让生活成为优化语文课堂的催化剂,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
其他文献
学习是学生自身行为,教师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培养主动性学习主动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挥。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考试的分数,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学生的学习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
期刊
每当读《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章时,在为鲁达侠肝义胆,嫉恶如仇的性格赞叹的同时,总要生出诸多感慨:鲁达为了一个陌生人而惹上了人命官司,从此流亡江湖,颠沛流离,最后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值得吗?如果他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他的人生道路会不会重新改写呢?   虽然当时社会黑暗,可鲁达身为经略相公府的提辖,相当于当地武警队的中队长,又有显赫的战功,超群的武艺,完全可以与当时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教学班主要的组织者,是一班学生德育主要的教育者,是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言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直接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的修养。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这是师德修养的基础。班主任教师劳动的集体性决定班主任要树立“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肖川在《人民教育》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提出了要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让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的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努力挖掘语文课本中与“生命”主题有关的内容,培养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积极健康地认识自我,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并能积极面对生命过程中的困难,从而提高生命意识,学会关注社会和宇宙,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让生命鲜活
期刊
听课是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过程,是学好学科知识的中心环节。许多老师会反应现在的学生上课不听课,就算备课备得再精彩,他不听也是徒劳。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听课呢?自己结合理论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大家探讨:   1.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的。上课时,教师把这节课的目的要求提出来,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整体呈现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要求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来听课。提倡
期刊
综合性学习是这一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的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我们的学生中,可以发现学生的课堂笔记很不规范。有的因为懒惰,书本上干干净净的;有的则非常勤快,记的东西比书本的内容还多,密密麻麻;有的因书的空白地方小,则到处牵线,钓鱼似的,复习的时候也不知道哪跟哪了。这和教师的指导是有关系的。有的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昂扬,意气风发,忘了该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铭刻下那里的精彩;而有的教师则一味地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使学
期刊
我认为有必要对现在的作文课做一些调整或者称为改革。此项改革的理论根据是人人皆知的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因为只有积累深厚,才能左右逢源,一挥而就。具体说来,我认为主要要从以下几点努力:   首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吕叔湘先生讲:“学生一学期读它8 0万到100万字不为多。”中学生一学期不读几本书是说不过去的。读书,不单指课本,作文选之类,也应包括各
期刊
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主动参与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   笔者认为自能读书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是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
期刊
作为充满人性的语文课程应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让学生在学文本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体验、感受人生的情感,审美的情趣和生活的理念。而语文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古人云:“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切中学生的疑惑之点,设置悬念,从而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