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积累与训练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fant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为有必要对现在的作文课做一些调整或者称为改革。此项改革的理论根据是人人皆知的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因为只有积累深厚,才能左右逢源,一挥而就。具体说来,我认为主要要从以下几点努力:
   首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吕叔湘先生讲:“学生一学期读它8 0万到100万字不为多。”中学生一学期不读几本书是说不过去的。读书,不单指课本,作文选之类,也应包括各种报纸、杂志、诗歌、散文、小说等,凡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只要不与课堂教学相冲突,都应鼓励学生去读,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同时教导学生注意做笔记、写心得、记日记,这些做法有利于记住、消化所学的内容,并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应该提倡中学生走向社会,去认真体验、观察生活,当然这个提法并不是要求中学生要像成功作家那样,花很多时间去深入体验,而是只需要在闲暇之余在外边留心转转、仔细看看、留神听听,并随时记录下所观所感。还可以在茶余饭后,观看电视新闻,收听电台广播,或在上学路上留心一下广告标牌,对联标语等。这样,日积月累,便会积累下相当的素材。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这些,固然非常重要,且人人都能理解并可接受,或者很多人也都这样做过或正在做着。但我认为,教学应面向绝大多数同学,因此,前面那些理论性的东西要想贯彻到每个同学心中,落实到每个同学的行动上,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还必须改革现在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
   现在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是每周一篇,时间为两节课。一般上课后,老师先出题目并提出要求,而后学生就开始写作,两节课后交作文。这些做法由来已久,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其不合理性也是明显的。就如前面所说的,学生事先没有任何准备,哪里就能很快成文?针对这一点,我提出如下改革意见:
   第一,写作文前提前一周向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明确要求。给同学们收集、整理材料的机会。如阅读有关资料,观察社会生活,初步练习创作,这样,就不至于当作文课来到时手忙脚乱,胡乱凑合,应付差事。
   第二,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作文课上。可以允许同学们在作文课前正有创作兴趣时一挥而就而就,程度差一些的,材料准备的不是很充分的,也可允许退后一两天,待材料充分,正有兴趣时再写,这样既能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又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三,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做这些复杂工作的时间应放在两节作文课前,作文课前抽一定时间检查学生读了哪些书,积累了哪些材料,做了哪些笔记,观察了哪些人物,收集了哪些事例,每个人或多或少或简或繁都必须有记录。然后用一定时间,让同学们把各自积累的材料在班中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教师可根据同学们的积累材料情况及写作情况,做一些有代表性的、有针对性的评析。经过这样的检查、交流和评析,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及读书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第四,在充分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注重口头作文,提高说话能力。有这样一些学生,作文材料积累的很充分,平时作文写作也很好,可是一遇到考试,作文又变得枯燥、空洞。究其原因是积累的材料没有被消化、吸收,还没有将记录的材料和所观察到的事实,转化为自己的营养成分。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书面作文,更要注重口头作文。可通过讲故事、作演讲等各项语文活动培养同学们的说话能力,这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最终目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成立文学社团,开辟第二课堂,借助办手抄报、黑板报及向报社投稿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养成积累作文材料的习惯。
   近几年来,我一直在不断探索作文成功之路,阶梯训练,我用过;快速作文,我至今也没有间断使用,它们各自有其生命力,然而,我认为,不管哪种作文训练方式,都要注重积累材料,叶圣陶先生讲:“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不重视读书和观察、积累材料,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匠难为无砖瓦之房。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最新学习理念,“自主论”是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喧宾夺主、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请君入瓮的做法而提出来的。过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放心不下,现在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育者必须放心地放手,这就要求教者明白“自主”的内涵与外延。   “自主”就是“自己做主”。应试教育下,学生成了盛知识的容器或做题的机器,教师则成了制造机器的机器——师生都迷失了自己。新的课程标准,就是
期刊
生动形象的导语,像一股伴随着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一句精辟独到的导语,蕴含丰富深刻的哲理,定能扣人心弦,发人深省。因此,这个“开场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步骤,也是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含蓄的导语,要舍得在每堂新课的导语设计上下功夫。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导语点燃激情呢?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见解:   一、创设情境,以境引人   
期刊
有人生活的地方,就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孩子从三四岁开始,就已经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常把玩偶当作自己的朋友,拿杯子给布娃娃喝水,给布娃娃洗脸,和它一起做游戏。随着一天天长大,他们的想象力就会转移到对伟大的艺术作品的阅读和创造上来。而一个人的知识是静止的、封闭的和有限的,如果把知识比作金子,那么,想象力就是点金术,能使知识活化,能进
期刊
学习是学生自身行为,教师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培养主动性学习主动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挥。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考试的分数,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学生的学习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
期刊
每当读《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章时,在为鲁达侠肝义胆,嫉恶如仇的性格赞叹的同时,总要生出诸多感慨:鲁达为了一个陌生人而惹上了人命官司,从此流亡江湖,颠沛流离,最后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值得吗?如果他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他的人生道路会不会重新改写呢?   虽然当时社会黑暗,可鲁达身为经略相公府的提辖,相当于当地武警队的中队长,又有显赫的战功,超群的武艺,完全可以与当时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教学班主要的组织者,是一班学生德育主要的教育者,是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言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直接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的修养。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这是师德修养的基础。班主任教师劳动的集体性决定班主任要树立“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肖川在《人民教育》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提出了要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让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的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努力挖掘语文课本中与“生命”主题有关的内容,培养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积极健康地认识自我,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并能积极面对生命过程中的困难,从而提高生命意识,学会关注社会和宇宙,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让生命鲜活
期刊
听课是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过程,是学好学科知识的中心环节。许多老师会反应现在的学生上课不听课,就算备课备得再精彩,他不听也是徒劳。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听课呢?自己结合理论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大家探讨:   1.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的。上课时,教师把这节课的目的要求提出来,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整体呈现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要求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来听课。提倡
期刊
综合性学习是这一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的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我们的学生中,可以发现学生的课堂笔记很不规范。有的因为懒惰,书本上干干净净的;有的则非常勤快,记的东西比书本的内容还多,密密麻麻;有的因书的空白地方小,则到处牵线,钓鱼似的,复习的时候也不知道哪跟哪了。这和教师的指导是有关系的。有的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昂扬,意气风发,忘了该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铭刻下那里的精彩;而有的教师则一味地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使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