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在加入WTO组织后,面对真正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外贸企业迎面临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现在席转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很多外贸企业再次进入“冬季”。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 应该进一步完善外贸政策, 加强宏观调控, 实行有管理的自由贸易, 并注重扩大进口和增加内需, 同时努力培育中国的自有品牌。
[关键词]:国际贸易 项目管理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077 -02
引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 随着我国外贸事业的蓬勃发展,国际贸易风险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为风险一旦发生,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甚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进出口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如何搞好进出口业务风险管理。
一、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程序
一般情况下,每笔进口或出口业务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来看待,所以我们可以探讨建立以下程序,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管理。
1.风险识别。感知风险和识别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本内容。各种不同性质的风险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方法和途径来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及潜在的各种风险。对风险的识别,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则必须依靠对各种客观的会计、 统计、 经营资料和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掌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鉴别风险的性质。为采取有效的风险处理措施提供基础。对风险的识别过程,是对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发生风险损害的可能性的识别与判断,是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与损失状态的归类和分析,如可能发生的货物损失、收汇损失、汇率损失等。
2.风险度量。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又是不确定的,大小也是未知的,这就需要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工具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损失的程度。风险度量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风险度量是对风险识别的深化研究。
只有在较为准确的风险度量基础上,才有可能科学、有效、 经济地实施风险决策。风险度量一般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大数法则、类推和统计推断原理对某一(或某几个)特定风险的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严重程度做出定量分析,从而预测出较精确并符合一定规律的结果。
3.风险应对。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决策和实施的系统工程。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降低、 消除风险,减少损失,或将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确保经营运作目标的实现。风险决策就是根据风险度量的结果,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并加以实施。是风险管理的关键一步。在这一阶段,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依据风险度量预测的风险形态及可能发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回避、风险转嫁、风险控制、风险承担、风险保险),把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4.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对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的结果进行认定和评价,是对风险管理方法适用性和收益性情况进行分析与检查。这是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对整个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是对风险管理中一个周期工作的总结,为下一个管理周期作指导和参考。其主要内容包括: (1)风险管理指导思想是否适合; (2)风险识别是否存在重大偏差;(3)风险度量是否存在重大偏差; (4)风险管理策略是否适当; (5)风险管理成本与收益是否偏离预先的分析; (6)风险管理的操作流程是否合理。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提出改进意见,并反馈给决策层,以利于今后风险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完善。
二、国际贸易常见风险
(一)交易结算风险
企业在进出口时,从签订合同到最终结算,由于进出口产品计价货币或本币突然发生大幅度变动所造成收入减少、费用增加的风险。在早期的国际贸易中,由于自然因素的限制,促使结算信用快速发展,结算工具和结算手段日趋多样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此相关的制度也得到不断完善。但国际贸易确有不同于国内贸易的地方,因而结算周期仍需很长时间,由此为风险的产生提供了时空条件。
进出口交易结算风险主要有:
1.汇率风险。外汇市场所反映的既有正常的外汇价格,也有不正常的汇率波动,既是发现价格、为进出口商人提供规避市场风险的场所,也是外汇投机者创造投机机会的地方。如果在结算前出口合同所定的收汇货币贬值而出口企业生产时所付的币种不贬值或贬值幅度小于前者的幅度,则出口企业将受到损失。损失的大小与两幅度的差距成正比。
2.结算风险的另一方面是信用风险。如果说汇率风险主要来自宏观方面的话,那么,结算风险主要来自微观方面。撇开出口方的因素,它表现为进口商因种种原因所导致的不按时付款或不付款。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的欺诈;二是进口商的实力和能力。我们应该意识到,各国对企业的进出口资格认定管理差别是十分大的,在一些国家,企业无论大小都可经营进出口业务,企业的赢亏是完全自负的。于是,一些资金实力很小又无销售渠道或货源的企业亦无顾虑地签定大额进出口经济合同。
(二)贸易欺诈的风险
随着我国外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批大中型企业获得了进出口权。但不少企业缺乏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专业人才和经验,容易被不法外商所欺骗。外商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诈骗:
1.信用证方式下的欺诈。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的一种古老的结算方式,但由于信用证结算强调信用证与合同分离,所以容易被不法奸商所利用。常见的诈骗形式有:假冒信用证,利用假单据行骗,骗取预付货款或抵押贷款等。
2.有意签定无效或部分无效合同的诈骗。一些境外不法商人设置圈套,与我进出口企业签订进口贸易合同,骗取我方货物后,便以种种理由,包括其国内的法律法规甚至民俗习惯等来挑剔货物,迫使我方降价甚至反向我方索赔。而我国亦出现过某些进出口企业法定代表人为外商所收买,违反法律规定,用倒签合同日期、重复使用执行完毕的合同等办法,逃避我国进出口管理。更有甚者,为一己私利有意签订损害企业和国家利益的合同,使企业丧失依法减少损失的机会。 二、企业进出口业务风险管理方法
(一)注意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
企业选择交易计价货币应遵循如下原则:选择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如欧元、英镑、美元、港币、日元等主要货币,这有利于转移汇率风险;坚持付汇用软币、收汇用硬货币。一般来说,硬货币汇率上浮的可能性大,下跌的可能性小,因此,收硬付软已是国际贸易的通常作法。
(二)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进出口企业要加强经常性的风险分析、研究各种可能会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提高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1.进出口企业建立自己的信用管理部门,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工作。企业设立专职的信用管理部门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制订自己的信用政策,推行全面管理。如对新老客户,对目标国的法律、习俗等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随时掌握客户的最新动向,为业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业务管理的质量,对不熟悉的业务,要积极主动向有关机构咨询,避免工作失误,减少经济与信誉损失。目前的情况是,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长期生活在严格的行政等级制度下,往往不知道如何获得国外企业的资料,他们也知道驻外使领馆有负责经济事务的官员,但不知如何才能请动这方“神仙”。事实上,企业只需通过银行,再由银行与驻外使领馆联系,或者由银行通过各国银行间的合作关系即可了解到外国企业的有关情况。
2.要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约束来促进进出口企业经营者、特别是管理者的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也就是说企业要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和群众监督机制。长江机械、株洲冶炼等等,这些沉痛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不许监督的权力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怎样的损失。因此,今天的上级主管部门、明天的企业理事会、监事会,都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认真执行《公司法》,绝不许以保守商业机密为由搞个人决策,对重大问题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才能签署,否则一律无效。当然,经营管理者的自觉学习提高是制度得以长期完整准确执行,特别是得到不断健全完善的关键,否则,一人订制度众人挑毛病,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政策制度的修订严重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三)积极主动利用进出口信用保险业务
从国际趋势看,各国正纷纷设立政策性出口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出口业务提供保险和担保,加大信用支持力度。企业在货物出口后,因进口商的商业信用风险或因进口国的政治风险等,造成出口人收不回货款或不能按时收回货款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将对出口人的损失予以补偿。这是一种政策性金融服务,费用低廉,只要是国家扶持的出口对象,经申请即可获得政府的这项优惠政策的支持。对我国进出口企业而言,要善于运用对外担保以获得银行支持,保证资金安全。
三、结束语
总之,在现有的贸易体制下, 如何既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 创造更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又使中国的经济不受制于其他国家, 这既是中国外贸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也是政策制定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政府应为企业营造一个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 同时企业也应该利用现有資源发展自有品牌, 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乔飞鸽.国际结算[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刘义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取向新探 [J].东南学术, 2002,(6) .
[3] 王杰.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趋向分析 [ 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7) .
[4] 杨圣明.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热点问题 [ 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6,(1) .
[关键词]:国际贸易 项目管理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077 -02
引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 随着我国外贸事业的蓬勃发展,国际贸易风险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为风险一旦发生,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甚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进出口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如何搞好进出口业务风险管理。
一、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程序
一般情况下,每笔进口或出口业务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来看待,所以我们可以探讨建立以下程序,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管理。
1.风险识别。感知风险和识别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本内容。各种不同性质的风险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方法和途径来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及潜在的各种风险。对风险的识别,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则必须依靠对各种客观的会计、 统计、 经营资料和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掌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鉴别风险的性质。为采取有效的风险处理措施提供基础。对风险的识别过程,是对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发生风险损害的可能性的识别与判断,是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与损失状态的归类和分析,如可能发生的货物损失、收汇损失、汇率损失等。
2.风险度量。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又是不确定的,大小也是未知的,这就需要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工具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损失的程度。风险度量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风险度量是对风险识别的深化研究。
只有在较为准确的风险度量基础上,才有可能科学、有效、 经济地实施风险决策。风险度量一般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大数法则、类推和统计推断原理对某一(或某几个)特定风险的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严重程度做出定量分析,从而预测出较精确并符合一定规律的结果。
3.风险应对。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决策和实施的系统工程。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降低、 消除风险,减少损失,或将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确保经营运作目标的实现。风险决策就是根据风险度量的结果,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并加以实施。是风险管理的关键一步。在这一阶段,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依据风险度量预测的风险形态及可能发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回避、风险转嫁、风险控制、风险承担、风险保险),把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4.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对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的结果进行认定和评价,是对风险管理方法适用性和收益性情况进行分析与检查。这是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对整个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是对风险管理中一个周期工作的总结,为下一个管理周期作指导和参考。其主要内容包括: (1)风险管理指导思想是否适合; (2)风险识别是否存在重大偏差;(3)风险度量是否存在重大偏差; (4)风险管理策略是否适当; (5)风险管理成本与收益是否偏离预先的分析; (6)风险管理的操作流程是否合理。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提出改进意见,并反馈给决策层,以利于今后风险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完善。
二、国际贸易常见风险
(一)交易结算风险
企业在进出口时,从签订合同到最终结算,由于进出口产品计价货币或本币突然发生大幅度变动所造成收入减少、费用增加的风险。在早期的国际贸易中,由于自然因素的限制,促使结算信用快速发展,结算工具和结算手段日趋多样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此相关的制度也得到不断完善。但国际贸易确有不同于国内贸易的地方,因而结算周期仍需很长时间,由此为风险的产生提供了时空条件。
进出口交易结算风险主要有:
1.汇率风险。外汇市场所反映的既有正常的外汇价格,也有不正常的汇率波动,既是发现价格、为进出口商人提供规避市场风险的场所,也是外汇投机者创造投机机会的地方。如果在结算前出口合同所定的收汇货币贬值而出口企业生产时所付的币种不贬值或贬值幅度小于前者的幅度,则出口企业将受到损失。损失的大小与两幅度的差距成正比。
2.结算风险的另一方面是信用风险。如果说汇率风险主要来自宏观方面的话,那么,结算风险主要来自微观方面。撇开出口方的因素,它表现为进口商因种种原因所导致的不按时付款或不付款。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的欺诈;二是进口商的实力和能力。我们应该意识到,各国对企业的进出口资格认定管理差别是十分大的,在一些国家,企业无论大小都可经营进出口业务,企业的赢亏是完全自负的。于是,一些资金实力很小又无销售渠道或货源的企业亦无顾虑地签定大额进出口经济合同。
(二)贸易欺诈的风险
随着我国外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批大中型企业获得了进出口权。但不少企业缺乏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专业人才和经验,容易被不法外商所欺骗。外商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诈骗:
1.信用证方式下的欺诈。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的一种古老的结算方式,但由于信用证结算强调信用证与合同分离,所以容易被不法奸商所利用。常见的诈骗形式有:假冒信用证,利用假单据行骗,骗取预付货款或抵押贷款等。
2.有意签定无效或部分无效合同的诈骗。一些境外不法商人设置圈套,与我进出口企业签订进口贸易合同,骗取我方货物后,便以种种理由,包括其国内的法律法规甚至民俗习惯等来挑剔货物,迫使我方降价甚至反向我方索赔。而我国亦出现过某些进出口企业法定代表人为外商所收买,违反法律规定,用倒签合同日期、重复使用执行完毕的合同等办法,逃避我国进出口管理。更有甚者,为一己私利有意签订损害企业和国家利益的合同,使企业丧失依法减少损失的机会。 二、企业进出口业务风险管理方法
(一)注意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
企业选择交易计价货币应遵循如下原则:选择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如欧元、英镑、美元、港币、日元等主要货币,这有利于转移汇率风险;坚持付汇用软币、收汇用硬货币。一般来说,硬货币汇率上浮的可能性大,下跌的可能性小,因此,收硬付软已是国际贸易的通常作法。
(二)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进出口企业要加强经常性的风险分析、研究各种可能会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提高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1.进出口企业建立自己的信用管理部门,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工作。企业设立专职的信用管理部门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制订自己的信用政策,推行全面管理。如对新老客户,对目标国的法律、习俗等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随时掌握客户的最新动向,为业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业务管理的质量,对不熟悉的业务,要积极主动向有关机构咨询,避免工作失误,减少经济与信誉损失。目前的情况是,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长期生活在严格的行政等级制度下,往往不知道如何获得国外企业的资料,他们也知道驻外使领馆有负责经济事务的官员,但不知如何才能请动这方“神仙”。事实上,企业只需通过银行,再由银行与驻外使领馆联系,或者由银行通过各国银行间的合作关系即可了解到外国企业的有关情况。
2.要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约束来促进进出口企业经营者、特别是管理者的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也就是说企业要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和群众监督机制。长江机械、株洲冶炼等等,这些沉痛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不许监督的权力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怎样的损失。因此,今天的上级主管部门、明天的企业理事会、监事会,都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认真执行《公司法》,绝不许以保守商业机密为由搞个人决策,对重大问题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才能签署,否则一律无效。当然,经营管理者的自觉学习提高是制度得以长期完整准确执行,特别是得到不断健全完善的关键,否则,一人订制度众人挑毛病,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政策制度的修订严重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三)积极主动利用进出口信用保险业务
从国际趋势看,各国正纷纷设立政策性出口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出口业务提供保险和担保,加大信用支持力度。企业在货物出口后,因进口商的商业信用风险或因进口国的政治风险等,造成出口人收不回货款或不能按时收回货款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将对出口人的损失予以补偿。这是一种政策性金融服务,费用低廉,只要是国家扶持的出口对象,经申请即可获得政府的这项优惠政策的支持。对我国进出口企业而言,要善于运用对外担保以获得银行支持,保证资金安全。
三、结束语
总之,在现有的贸易体制下, 如何既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 创造更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又使中国的经济不受制于其他国家, 这既是中国外贸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也是政策制定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政府应为企业营造一个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 同时企业也应该利用现有資源发展自有品牌, 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乔飞鸽.国际结算[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刘义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取向新探 [J].东南学术, 2002,(6) .
[3] 王杰.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趋向分析 [ 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7) .
[4] 杨圣明.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热点问题 [ 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