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作为一门锻炼学生思维的基础学科,在整个的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认知兴趣 初中数学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56-02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强烈的创造欲望呢?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相应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他们的主动参与是数学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内部动因。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展现为生动活泼的事实或现象,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例如在讲授直线概念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并一直延伸到黑板边缘,学生颇感惊讶,纷纷问老师画这么长做什么?老师做出继续向前延伸的手势,接着讲:“这条直线笔直伸向前方,穿过教室的墙,前面的南山,直伸向天空宇宙……”学生頓时恍然大悟,兴趣倍增。又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师先用三、四分钟时间,利用方缩尺画一个小孩的头像,学生顿时满腹猜疑:我们的数学老师不是美术老师,怎么能用这么简单的工具画出边、长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画?老师抓住学生这时候心情兴奋、思维萌动、求知欲高的时机,带着他们去分析、去比较、去研究、去掌握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智慧和才干,为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敞开大门。
二、以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机制,培养过程中首要的便是观念的创新。要用创新精神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靠有创新精神的老师去培养。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课本不仅是一些数学知识的介绍,更要体现知识的认识发展过程,而当前的数学课本的编排体系只是侧重于逻辑体系,而不反映认知体系,这就要求教师选择有关的实际的或具体的材料,用来体现抽象知识的认知过程;选择一些发散思维强的教学知识或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促进知识探索,形成创造气氛,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更要敢于适当增删一些材料,或对教材作不同情况的改动,为了沟通某一知识,可以适当插入一些过度知识;为了示范某种类型的计算,可适当补充一些简单的典型例题;为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不“喧宾夺主”为前提,选编一些邻近学科内容为题材的例题;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介绍一些现代科学知识,数学课本中的“读一读”、“想一想”以章头的引入部分等等,都是拓宽知识面的好素材。
三、更新观念,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还相当浅谈,究其原因:一是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模式单一。“满堂灌”、“注入式”的现象非常普遍;二是我们的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传授已有数学知识,将能力培养置之不理。因此,要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清除教师的模糊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新型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只有对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清醒认识的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宏观把握培养新型人才的根本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与教学节奏,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强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实现由无意到有意、由自发到自觉、由盲目到计划、由零碎到整体的转化,构建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教材的有限内容中挖掘和提炼创造性思维的素材,发现和设计数学思维的新观点以及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给学生点燃数学思想方法的火花,给学生播种和培育创新精神的种子;才能把数学教学由教知识、教技能的“教书”,升华为培养具有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育人”,实现数学教学质的飞跃。
四、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每个学生对数学的掌握程度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很难认识到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总是在用相同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基础好的同学很轻松的完成任务,达不到巩固的效果,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历尽千辛万苦才能勉强完成,从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新课改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1.
[2]林文信.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2001.
[3]张宗尧.创新教学引论,2001.
【关键词】认知兴趣 初中数学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56-02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强烈的创造欲望呢?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相应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他们的主动参与是数学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内部动因。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展现为生动活泼的事实或现象,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例如在讲授直线概念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并一直延伸到黑板边缘,学生颇感惊讶,纷纷问老师画这么长做什么?老师做出继续向前延伸的手势,接着讲:“这条直线笔直伸向前方,穿过教室的墙,前面的南山,直伸向天空宇宙……”学生頓时恍然大悟,兴趣倍增。又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师先用三、四分钟时间,利用方缩尺画一个小孩的头像,学生顿时满腹猜疑:我们的数学老师不是美术老师,怎么能用这么简单的工具画出边、长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画?老师抓住学生这时候心情兴奋、思维萌动、求知欲高的时机,带着他们去分析、去比较、去研究、去掌握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智慧和才干,为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敞开大门。
二、以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机制,培养过程中首要的便是观念的创新。要用创新精神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靠有创新精神的老师去培养。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课本不仅是一些数学知识的介绍,更要体现知识的认识发展过程,而当前的数学课本的编排体系只是侧重于逻辑体系,而不反映认知体系,这就要求教师选择有关的实际的或具体的材料,用来体现抽象知识的认知过程;选择一些发散思维强的教学知识或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促进知识探索,形成创造气氛,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更要敢于适当增删一些材料,或对教材作不同情况的改动,为了沟通某一知识,可以适当插入一些过度知识;为了示范某种类型的计算,可适当补充一些简单的典型例题;为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不“喧宾夺主”为前提,选编一些邻近学科内容为题材的例题;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介绍一些现代科学知识,数学课本中的“读一读”、“想一想”以章头的引入部分等等,都是拓宽知识面的好素材。
三、更新观念,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还相当浅谈,究其原因:一是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模式单一。“满堂灌”、“注入式”的现象非常普遍;二是我们的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传授已有数学知识,将能力培养置之不理。因此,要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清除教师的模糊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新型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只有对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清醒认识的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宏观把握培养新型人才的根本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与教学节奏,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强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实现由无意到有意、由自发到自觉、由盲目到计划、由零碎到整体的转化,构建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教材的有限内容中挖掘和提炼创造性思维的素材,发现和设计数学思维的新观点以及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给学生点燃数学思想方法的火花,给学生播种和培育创新精神的种子;才能把数学教学由教知识、教技能的“教书”,升华为培养具有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育人”,实现数学教学质的飞跃。
四、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每个学生对数学的掌握程度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很难认识到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总是在用相同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基础好的同学很轻松的完成任务,达不到巩固的效果,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历尽千辛万苦才能勉强完成,从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新课改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1.
[2]林文信.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2001.
[3]张宗尧.创新教学引论,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