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成就丹青高手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q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叫范荣先,退休后被帕金森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困扰。70岁时,她拿起画笔,忍着病痛,孜孜以求,埋头研习绘画;10年后,成为当地知名的丹青高手,并出版了个人画集。更让人们称奇的是,常年药不离口的她竟然甩掉了疾病的困扰,成了神采飞扬的健硕老人。
  那么,是怎样的意志与信念支撑着范荣先老人夕阳生辉?
  70岁学绘画,只为让牡丹永不凋落
  2000年6月的一天,河南省方城县离休老人、时年70岁的范荣先,看着自家院子里盛开的牡丹,欣喜之余,不免感叹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为了让牡丹长盛不凋,永远“开放”于人间,她决定学习绘画,将繁花似锦的牡丹留在画纸上。
  儿女们怕老人身体吃不消,况且老人颤抖的双手能握得住画笔吗?于是儿女便来劝阻,老人却特别执拗:“谁说人老了就一事无成?我就不信画不好牡丹,偏要画给你们看!”儿女们见老人意志坚定,且绘画可以陶冶性情,充实生活,便不再反对了。随后,他们分别行动,腾出一间房作为老人的画室,又为范老买来纸、笔、颜料等绘画用品。
  信念与意志,成就画牡丹高手
  范荣先老人摊开纸,拿起笔,却为难了,她从没有学过绘画,不知该如何下笔。因手不时地颤抖,颜料不听指挥地乱滴,她便用左手握住右手腕,手颤抖得不太厉害了,就从脑海中搜寻牡丹一枝一叶的姿态,然后描下了第一笔。几分钟后,看着被自己涂满了颜料的纸,老人不禁笑了,这是牡丹吗?可范荣先老人并没有气馁,中午,待上中学的孙女放学回来,她就向孙女讨教绘画技巧。孙女告诉她,学绘画最基础的课程是素描……老人听得似懂非懂,孙女就找出美术课本让老人看,并把素描的基本要领告诉她。
  老人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啃”起美术课本来,领悟了精髓后,把身边的茶杯、花盆等物品当参照物,她如天真烂漫的学童一样一丝不苟地画起来。因握笔的手颤抖得厉害,她就把手腕按在纸上,需要悬笔时,就用左手握着右手腕。尽管她很用心,可半天下来,描啥不像啥,气得她把笔一放,离开了房间。溜达一圈后,她又平心静气地拿起了笔,骨子里不服输的韧性使她在困难面前不轻易低头。从此,除了一日三餐,她都把自己关在画室里,见啥描啥,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能在有生之年画好牡丹,实现夙愿,她和时间赛跑,有时深更半夜也会不顾寒冷,披衣起床,挥毫泼墨。
  一天夜里,因白天画画站的时间长了,双腿膝盖钻心般地疼痛,她为了不喊出声惊扰家人,就用牙齿咬着被子坚持到天亮。几位要好的老姐妹听说范荣先老人放弃安逸与享受,一心学画时,都来劝她别和身体过不去。老人抿嘴一笑,她决心画好牡丹的信念早已根深蒂固。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习绘画半年后,老人笔下的景物开始像模像样了。为了提高绘画水平,她走出画室,拜访当地的知名画家,深入学习绘画技巧。老人执著好学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赞誉。随着画功渐长,范荣先老人多次参加县级以上的书画作品展,并多次获奖。她的事迹先后被南阳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圈内人士还亲切地称她为“中原牡丹”。上门向她求教的人络绎不绝,她来者不拒,耐心传授,堪称风范。
  80岁出画集,花开富贵人矍铄
  画牡丹出名后,范荣先老人又开始拓展作品种类,尝试着画莲、画竹、画梅,画天上飞的,画地上爬的。她的作品不追求华丽,也谈不上炉火纯青的造诣,但把浓厚的生活意味,以及自己对大自然的追求和独特的个性深深地融于墨彩之中,使每一幅作品都透着催人向上的精气神和丰富的想象意境。
  2010年4月,在河南方城,《范荣先画集》付梓出版。范荣先老人历经10年,“让牡丹永远开放在人间”的梦想,在她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终于实现,其精神价值远远高于作品价值。
  愿老人在有生之年画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更愿她的精神发扬光大,激励后人。
其他文献
哥哥是军人,为人老实巴交,长得黑不溜秋的,个子离一米七还差五厘米,是一个正儿八经的“三等残废”。但是福在丑人边,哥哥却娶回了一个美丽贤慧的妻子,一个人人喜爱的好嫂子。   哥哥和嫂嫂是经人介绍相识的。当媒人把一个秀秀气气、亭亭玉立的姑娘带到我家时,可喜坏了父母和我们兄弟。她能看得上我家的憨哥哥吗?哥哥怀着一腔相思返回了部队。我们也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3个月之后,哥哥从部队来信,充满喜悦地告诉
期刊
最近,有樟树市一名老年读者来信诉说近三四年来经常口干,每隔一会就要喝一次水,不然就会干得发呕,喘不过气来。尤其是晚上睡觉醒来时,口内更是干、苦、酸、涩,非常难受,吃了许多中药也没见效。他问:这样几年长期口干、治而不愈是什么原因。对这个问题,我们请南昌大学一附院资深教授、主任医师王崇文作了回答。王教授说:  你常感口干,首先要经过检查排除没有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人是会有口干反应的。没有糖尿病,引起口干
期刊
娘穿一件白底紫色大花衫,显得很喜庆,但短袖露出的手臂是黝黑的,那是多年在阳光下劳作所致。   娘抱着侄子,我弟弟的孩子。孩子四下张望,身子乱动。娘不动,只朝着我望着。   娘头发不长,但是乱。不是娘没有打理,是因为她瘦,一脸的皱纹。娘很早就是这样,皱纹满面,显得老相。算命的曾说,从娘的面相看,娘是个苦命的人。面老,头发梳得再整齐都会显得乱。   算命的瞎说,娘的命哪里苦。一辈子没灾没祸,爹和我们都
期刊
他与黑板有情,1949年9月参加工作,1950年3月开始当教师,他整整与黑板打了33年的交道;他与黑板有缘,离休后的第二年,他在老家村委会门口办起黑板报,至今已坚持了27年,出刊1093期。他就是兴国县高兴镇长迳村离休教师邱会珍。   今年82岁的邱老,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他说:“我拿了国家的离休费,又有这么好的身体,总该为大家做点事!”   1984年开春,离休不久的邱会珍找到时
期刊
近日,有一位退休领导干部来访,谈起他退休后原单位的一些情况,说到激动处,有些忿忿然。他说,到单位报医药费跑了3次,人不如以前热情,办事不如以前顺当,待遇不如以前优越。说毕,长叹了一声:“唉,人走茶凉呵!”对他的遭遇,我感到理解,但又觉得大可不必如此忿然。   人走茶凉,自古有之,并不为怪。唐朝天宝年间左相李适之自感年老体衰,不堪居相,遂避位以让贤。他退下后在一次饮酒自乐时想起过去为相时的满堂宾客,
期刊
母亲爱上跳舞是5年前的事。她刚退休时与跳舞无缘,天天早上提篮买菜,中午忙做饭,下午就被一群喜欢“小来来”(打麻将,来点小钱)的老头老太拉去搓麻将。   起初,我对母亲玩麻将不太介意,忙碌了大半辈子的人退休后挺无聊,这一点“嗜好”,我们做晚辈的怎好阻止呢?可看着家庭的气氛日渐不和谐,我心里就烦躁不安,想帮母亲把这“嗜好”戒掉,但一时又难以下手。   一天傍晚,我外出散步,走到街心公园的文化广场,眼睛
期刊
大学同学张迪毕业后到澳大利亚留学,获得学位后就留在了那里工作。去年,他还把在国内的妻子和4岁的儿子接了过去。前些日子,他回国探亲,一起叙旧的时候,他向我讲了一件关于澳大利亚警察的事,我听后感触很深。   那是在去年秋天,张迪和妻子一起开车带着孩子去公园。往回走的时候,孩子看到一家商店的橱窗里摆着一个大毛毛熊,就向父母要。因为家里已有一个类似的,所以他们就没给孩子买。结果孩子就又哭又闹,不上车。张迪
期刊
江西修水县义宁镇宁红社区,地处南城开发区,社区常住居民近1.2万人。起初这里开展文体活动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原因是活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每当搞大型集会和文艺演出时没有合适的场地。目前,该辖区内配套设施虽尚欠完善,但全民健身活动却开展得如火如荼。   宁红社区老年体协的同志针对现状,既看到开展活动存在的困难,也看到有利的条件。各级老年体协对体育健身活动非常重视,不少老同志积极性很高,
期刊
笔者不反对老年人发挥余热,继续为家庭、为社会作出贡献,但必须量力而行。老年人干什么都不能让身体“透支”,不适当的劳动、运动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会损害老年人的健康。   一些年轻人感觉非常轻松的工作,老年人来完成时往往会感到吃力,甚至会给身体埋下“祸患”,导致终身遗憾。有的老人自恃身体硬朗,锻炼身体时爱做剧烈运动,爬山、赛车、短跑、长距离游泳或打篮球等,往往因消耗体能过多过快,出现不测;有的老人经常通
期刊
初冬的北京,层林尽染,满目金黄。   位于海淀区学院路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院,是江西籍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工作的地方。按照预约,2009年11月12日上午9时许,我们怀着崇敬和几分好奇的心情,敲开了彭苏萍院士办公室的大门。顿时,热情的欢迎和问候如春风吹来,让我们沉浸在暖意融融之中。彭苏萍院士外表朴实、俊朗,说话耿直、幽默,不时露出几分天真。在一张小型的会议桌前,他和我们随意地聊着,说家乡,说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