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革新,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以往小学教学对科学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但是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新课改的深入改善了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地位。本文主要探究小学科学趣味化教学策略,力图进一步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科学;趣味化;
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能力和科学意识的学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具有启蒙作用,能够为日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小学科学趣味化教学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促进自主探究能力发展。
一、设置趣味预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预习环节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准备环节,对整体学习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认知,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与教师进行更好地互动与交流,避免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而且,趣味的预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不同环境里的植物》这一课时,教师布置观察仙人掌和绿萝活动。观察能力是发展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础,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布置观察任务能够激发其探究欲望,满足其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观察与记录不可分离,为了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绘画是低年级儿童记录生活,描述事物的一种方式,而且绘画能够维持学生的观察热情,使其能够在观察中集中注意力。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植物的样子形象地画了出来,如叶子的脉络、颜色、形状等等。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向家长询问和上网搜集两者植物的生活环境,了解仙人掌和绿萝生活环境的不同。课堂上,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学习热情高涨。由此可见,趣味预习任务的布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在兴趣驱使下主动探究新知,有效提高了学习质量。
二、创设生动直观情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新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情境创设是当前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营造课堂学习氛围、促进知识理解与应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突破知识重难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学习《水里的植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水中植物的图片,创设图片情境。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谈到水中植物立刻会想到的就是荷花、海藻,很难再说出其他生物,可见学生知识较为匮乏。结合图片介绍水中的植物,如水葫芦、金鱼藻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还可以积累更多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大的功能,展示水中不同植物的特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植物的根、茎、叶。以观察“莲藕”为例,多媒体展示被切开的莲的叶柄和地下茎,中间都有贯通的气腔,而這些“气腔”就是人们常说的藕孔。这样直观的情境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莲的特点,并且有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三、布置趣味课后作业,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应试教育背景下,作业呈现模式化,导致学生做作业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知识。为实现作业效益最大化,教师应转变模式化的作业形式,适当布置一些探究作业或者动手操作的作业,丰富作业内容,让学生不再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
例如《测量气温》这一课主要是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明白气温测量对现实生活的重要作用;懂得测量标准化及其意义。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周气温观察任务,分别记录早晚气温,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一周气温变化情况。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气温的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再如,学习《不同的声音》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探究了声音的强弱、高低、音色。设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度的拓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生活中的声音,并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噪音,结合所学知识以及上网搜集资料整理可以减少噪音的方法。这样的作业设置不仅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动手实践的能力,还有助于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趣味化教学是符合新时期教学发展需求,符合个体个性化发展需求,不仅可以增强学习体验,使学生变得乐学、好学,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课前预习、创设教学情境以及课后作业布置三方面入手进行趣味化教学虽能够有效改善小学科学教学,但并不能局限于此。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将对趣味化教学作进一步探究,争取最大化的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俞广贵.从做中学知行合一——浅谈小学科学趣味课堂学习[J].新课程导学,2015,(4):97.
[2] 代永刚.怎样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进行趣味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4):52.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科学;趣味化;
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能力和科学意识的学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具有启蒙作用,能够为日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小学科学趣味化教学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促进自主探究能力发展。
一、设置趣味预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预习环节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准备环节,对整体学习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认知,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与教师进行更好地互动与交流,避免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而且,趣味的预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不同环境里的植物》这一课时,教师布置观察仙人掌和绿萝活动。观察能力是发展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础,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布置观察任务能够激发其探究欲望,满足其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观察与记录不可分离,为了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绘画是低年级儿童记录生活,描述事物的一种方式,而且绘画能够维持学生的观察热情,使其能够在观察中集中注意力。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植物的样子形象地画了出来,如叶子的脉络、颜色、形状等等。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向家长询问和上网搜集两者植物的生活环境,了解仙人掌和绿萝生活环境的不同。课堂上,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学习热情高涨。由此可见,趣味预习任务的布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在兴趣驱使下主动探究新知,有效提高了学习质量。
二、创设生动直观情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新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情境创设是当前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营造课堂学习氛围、促进知识理解与应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突破知识重难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学习《水里的植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水中植物的图片,创设图片情境。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谈到水中植物立刻会想到的就是荷花、海藻,很难再说出其他生物,可见学生知识较为匮乏。结合图片介绍水中的植物,如水葫芦、金鱼藻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还可以积累更多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大的功能,展示水中不同植物的特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植物的根、茎、叶。以观察“莲藕”为例,多媒体展示被切开的莲的叶柄和地下茎,中间都有贯通的气腔,而這些“气腔”就是人们常说的藕孔。这样直观的情境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莲的特点,并且有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三、布置趣味课后作业,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应试教育背景下,作业呈现模式化,导致学生做作业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知识。为实现作业效益最大化,教师应转变模式化的作业形式,适当布置一些探究作业或者动手操作的作业,丰富作业内容,让学生不再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
例如《测量气温》这一课主要是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明白气温测量对现实生活的重要作用;懂得测量标准化及其意义。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周气温观察任务,分别记录早晚气温,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一周气温变化情况。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气温的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再如,学习《不同的声音》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探究了声音的强弱、高低、音色。设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度的拓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生活中的声音,并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噪音,结合所学知识以及上网搜集资料整理可以减少噪音的方法。这样的作业设置不仅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动手实践的能力,还有助于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趣味化教学是符合新时期教学发展需求,符合个体个性化发展需求,不仅可以增强学习体验,使学生变得乐学、好学,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课前预习、创设教学情境以及课后作业布置三方面入手进行趣味化教学虽能够有效改善小学科学教学,但并不能局限于此。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将对趣味化教学作进一步探究,争取最大化的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俞广贵.从做中学知行合一——浅谈小学科学趣味课堂学习[J].新课程导学,2015,(4):97.
[2] 代永刚.怎样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进行趣味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