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无疑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从家庭生活到社会活动,汉字几乎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空间。面对如此强烈的视听冲击,我们的识字教学不仅要重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还应重视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鼓励孩子在家庭中、在游玩中、在日常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开动小脑筋识字,将识字引向生活,走开放性识字之路。
关键词:开放识字 生活 活动 阅读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稍有不慎便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如何让“识字”充满情趣,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这项学习任务呢?我们不妨把从前封闭式的识字教学引向开放式、多元化的识字教学中。
一、开发资源,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走出语文课只教“语文书”的圈子,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的大舞台。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如我校的学生有部分是来自金山、银海、长虹市场,他们的家长多做些小生意,门面里有许多物品包装袋、广告纸以及商店的招牌等,就可以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注意收集,随时随地进行识字练习。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会有多么高兴啊!而且,学生有时还会把一些“字”带到学校来,互相考一考,真是“其乐无穷”!这样,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
二、寓识于玩,在活动中识字。
教育心理学认为,保持和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因此,根据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形式——编儿歌、讲故事、猜字谜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如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一课中的“喜”字时用猜谜语的方式,老师出示谜面“一口吃掉十颗豆豆”,学生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猜出谜底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个字。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为生字编字谜、编儿歌,既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拆分字形、认识汉字形体特点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中的“趴”字时,一名学生说他可以编个字谜“八只脚”。在整个课堂中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识字,效果会很不错。
如我组织的“快乐识字周”活动,每周围绕一个主题(例如水果周、蔬菜周、动物周、植物周等),引导学生在课外识字本上写一写认识的水果、蔬菜、植物、动物等物品的名称,画一画它们的外形,或者在废旧报刊上剪下它们的图片、汉字贴一贴、认一认,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课外自主识字。当然,这一环节我会通过家长会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然后,我把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语文课定为课外识字汇报时间,组织他们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识字成果的机会,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还有没有更好的识记方法,促使学生把好的识记方法介绍给大家。如平时课堂上常用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画一画”、“演一演”等识字方法都从学生口中脱口而出,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识用结合,在阅读中识字。
学生识字多了,可以提早阅读各类读物。那么,通过大量阅读反过来又巩固了生字,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何乐而不为?所以,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字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鼓励学生阅读儿童拼音读物,把识字寓于读课外书的过程中,达到了“寓识于读”、“以识促读”的目的。
如学完一首古诗,让学生课外读读《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学完一篇童话故事,让学生课外读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要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的优势,在读书的过程中认识生字,在文章的具体语言环境中感知和认识生字。
每个星期的一节课外阅读课,我会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带来读,让学生认识一个字就把这个字圈起来。读完一首小诗或一篇小故事后,我会组织他们四人小组交流:今天又认识了哪些新的字啦?读给同学听听,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学会这些字的,小组内说得好的同学可以推举到全班交流。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认识了汉字,看着书上一个个的小圆圈,听了老师和他人的评价,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识字的快乐,就会喜欢上识字。 每天早读课前五分钟,我还指导学生诵读四句《三字经》。《三字经》每三个字为一小短句,读起来特别顺口,我教学生击节而诵,读出其中的韵味。学生在摇头晃脑的涌读中形成了语感,并在诵读中不知不觉间识记了字形。而且,每天四句,学生识字如游戏,兴趣盎然,自然谈不上负担。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在开放性识字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孩子们课外自主识字的兴趣,保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只要每个孩子“多识”的量比书上的多就行了,关键是让孩子去体验,去实践,去充满情趣地识字。实践证明:学生在开放性识字教学中,识字的兴趣、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只要家长、学生积极参与,开放性识字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效,为阅读和写作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开放识字 生活 活动 阅读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稍有不慎便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如何让“识字”充满情趣,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这项学习任务呢?我们不妨把从前封闭式的识字教学引向开放式、多元化的识字教学中。
一、开发资源,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走出语文课只教“语文书”的圈子,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的大舞台。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如我校的学生有部分是来自金山、银海、长虹市场,他们的家长多做些小生意,门面里有许多物品包装袋、广告纸以及商店的招牌等,就可以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注意收集,随时随地进行识字练习。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会有多么高兴啊!而且,学生有时还会把一些“字”带到学校来,互相考一考,真是“其乐无穷”!这样,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
二、寓识于玩,在活动中识字。
教育心理学认为,保持和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因此,根据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形式——编儿歌、讲故事、猜字谜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如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一课中的“喜”字时用猜谜语的方式,老师出示谜面“一口吃掉十颗豆豆”,学生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猜出谜底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个字。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为生字编字谜、编儿歌,既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拆分字形、认识汉字形体特点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中的“趴”字时,一名学生说他可以编个字谜“八只脚”。在整个课堂中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识字,效果会很不错。
如我组织的“快乐识字周”活动,每周围绕一个主题(例如水果周、蔬菜周、动物周、植物周等),引导学生在课外识字本上写一写认识的水果、蔬菜、植物、动物等物品的名称,画一画它们的外形,或者在废旧报刊上剪下它们的图片、汉字贴一贴、认一认,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课外自主识字。当然,这一环节我会通过家长会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然后,我把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语文课定为课外识字汇报时间,组织他们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识字成果的机会,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还有没有更好的识记方法,促使学生把好的识记方法介绍给大家。如平时课堂上常用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画一画”、“演一演”等识字方法都从学生口中脱口而出,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识用结合,在阅读中识字。
学生识字多了,可以提早阅读各类读物。那么,通过大量阅读反过来又巩固了生字,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何乐而不为?所以,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字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鼓励学生阅读儿童拼音读物,把识字寓于读课外书的过程中,达到了“寓识于读”、“以识促读”的目的。
如学完一首古诗,让学生课外读读《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学完一篇童话故事,让学生课外读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要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的优势,在读书的过程中认识生字,在文章的具体语言环境中感知和认识生字。
每个星期的一节课外阅读课,我会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带来读,让学生认识一个字就把这个字圈起来。读完一首小诗或一篇小故事后,我会组织他们四人小组交流:今天又认识了哪些新的字啦?读给同学听听,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学会这些字的,小组内说得好的同学可以推举到全班交流。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认识了汉字,看着书上一个个的小圆圈,听了老师和他人的评价,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识字的快乐,就会喜欢上识字。 每天早读课前五分钟,我还指导学生诵读四句《三字经》。《三字经》每三个字为一小短句,读起来特别顺口,我教学生击节而诵,读出其中的韵味。学生在摇头晃脑的涌读中形成了语感,并在诵读中不知不觉间识记了字形。而且,每天四句,学生识字如游戏,兴趣盎然,自然谈不上负担。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在开放性识字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孩子们课外自主识字的兴趣,保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只要每个孩子“多识”的量比书上的多就行了,关键是让孩子去体验,去实践,去充满情趣地识字。实践证明:学生在开放性识字教学中,识字的兴趣、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只要家长、学生积极参与,开放性识字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效,为阅读和写作奠定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