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发挥引导和督促的作用,教学效果最终还是取决于学生自己。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数学学习的成效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改变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还原于生活,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能够主动學习才能实现终身学习这一理念。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新课改指南,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效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探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其次,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强化物,只有浓厚的兴趣的支撑才能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书匠的角色,梳理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善于引导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有一个恰当的教学方法。新课改也强调初中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需要要善于引导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氛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②掌握正数和负数代表的是相反的两个量。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首先可设计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学生们数一下教师手中的文具盒中有多少支铅笔?”因为教师手中的文具盒没有放置铅笔,所以学生同意回答到“没有”。而后教师还可使用“苹果”作为道具,在学生面前将苹果分成两份,询问学生:“半个苹果怎么用数字表示?”学生此时定然带着疑问,这样带动学生思路的目的就达到了。接下来可以导入数学故事:“同学们知道原始社会用什么计数吗?那时候的人们还没有手机、没有计算器,他们为了计算猎物的数量,大多采用绳结的形式计数……”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便会被完全激发出来,教师便可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课堂导入环节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可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点睛之笔,只有良好的教学导入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采用故事教学结合实践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能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抽象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还原于生活
抽象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还原于生活,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学习动力,还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内容“我们学校要开展运动会,学校要从七年级的几个班级中抽取几名女生组成啦啦队,要求队员的身高相同,现在,随机抽取我们班10名女生的体检表,我们班这10名女生的身高分别是“165、162、158、157、162、162、154、160、167、155,同学们计算一下我们班这10名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告诉老师按照这样的概率我们学校能否组成身高相同的啦啦队呢?”这样通过实践问题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问题。学生们在计算后会得到女生平均身高为160.2厘米,出现最多的样本数为162,那么一个班级若有30名女生就表示至少有9名女生身高在162厘米,从全校女生身高人数计算,我们学校是能够组成啦啦队的。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项中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让课程还原于生活,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实际的操作,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三、以启发为准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最大化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问题的情景化,情景是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对学生积极参与度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必须以引导为主,以启发为准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一块花坛长18米、宽15米,花坛中间有一个长方形花池,花池到周围草坪的距离相等,花池的面积是154平方米,那么草坪的宽度为多少?”并且鼓励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探索这一问题,这一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相对较为容易解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给出提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提出下一个问题“产粮大县如果想要使得今年的粮食产粮比上年度翻一番,今年和去年的粮食产粮平均增长率是多少?”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印象,层层递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指导下,改善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创设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障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陶建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95.
[2]彭文学.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J].学周刊,2017(14):182-183.
关键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能够主动學习才能实现终身学习这一理念。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新课改指南,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效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探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其次,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强化物,只有浓厚的兴趣的支撑才能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书匠的角色,梳理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善于引导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有一个恰当的教学方法。新课改也强调初中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需要要善于引导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氛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②掌握正数和负数代表的是相反的两个量。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首先可设计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学生们数一下教师手中的文具盒中有多少支铅笔?”因为教师手中的文具盒没有放置铅笔,所以学生同意回答到“没有”。而后教师还可使用“苹果”作为道具,在学生面前将苹果分成两份,询问学生:“半个苹果怎么用数字表示?”学生此时定然带着疑问,这样带动学生思路的目的就达到了。接下来可以导入数学故事:“同学们知道原始社会用什么计数吗?那时候的人们还没有手机、没有计算器,他们为了计算猎物的数量,大多采用绳结的形式计数……”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便会被完全激发出来,教师便可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课堂导入环节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可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点睛之笔,只有良好的教学导入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采用故事教学结合实践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能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抽象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还原于生活
抽象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还原于生活,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学习动力,还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内容“我们学校要开展运动会,学校要从七年级的几个班级中抽取几名女生组成啦啦队,要求队员的身高相同,现在,随机抽取我们班10名女生的体检表,我们班这10名女生的身高分别是“165、162、158、157、162、162、154、160、167、155,同学们计算一下我们班这10名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告诉老师按照这样的概率我们学校能否组成身高相同的啦啦队呢?”这样通过实践问题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问题。学生们在计算后会得到女生平均身高为160.2厘米,出现最多的样本数为162,那么一个班级若有30名女生就表示至少有9名女生身高在162厘米,从全校女生身高人数计算,我们学校是能够组成啦啦队的。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项中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让课程还原于生活,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实际的操作,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三、以启发为准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最大化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问题的情景化,情景是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对学生积极参与度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必须以引导为主,以启发为准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一块花坛长18米、宽15米,花坛中间有一个长方形花池,花池到周围草坪的距离相等,花池的面积是154平方米,那么草坪的宽度为多少?”并且鼓励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探索这一问题,这一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相对较为容易解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给出提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提出下一个问题“产粮大县如果想要使得今年的粮食产粮比上年度翻一番,今年和去年的粮食产粮平均增长率是多少?”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印象,层层递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指导下,改善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创设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障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陶建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95.
[2]彭文学.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J].学周刊,2017(14):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