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借鉴发达国家资金筹措的成功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拓宽我国高校办学资金的渠道,创新高校筹投资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添翼助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筹融资模式;多元化融资
目前,我国高校的融资方式虽已从单一的财政拨款向多元化的融资格局转变,但这种格局尚不完善和趋于成熟。我国高校在融资问题上既要“受”之鱼,更要“受”之渔,所谓“鱼”指的是政府的财政拨款,而“渔”则代表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我们要改“伸手要钱”为“动手筹钱”,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来提升自身的“造富”能力,解决制约高校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本文将从两大方面具体探讨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且具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特色的多元化筹投资渠道:
首先,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授”之以鱼(fish)
(1)应加大财政教育资金的投人,扩大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比例。应逐步扩大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在财政性教育总经费中的比例,确保高等教育生均事业费随经济的发展逐年提高。
(2)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目前我国大学资助体系中,主要以奖学金和助学贷款为主,难以对贫困生的资助“雪中送炭”。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以助学金为主的大学生资助制度。
其次,高等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授”之以渔(fishing)
(1)应健全学生学费制度。目前我国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之间学费差别不大,学费与学生毕业后的受益相关性不明显。且学费收入的增长空间不足,对于一些中低收入家庭来说,学生的学杂费等教育费用已经使家长不堪重负。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学生收费制度,将学杂费的制定标准与毕业后收益率挂钩,制定分级制学杂费收费标准。同时,学校也应加大奖、贷力度,以资助成绩优异的贫困学子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学业。
(2)加大社会捐赠力度。通过在高校建立募捐筹款机构,加大校友捐赠筹资力度,来提高教育捐款收入。在吸纳社会捐赠方面不应“嫌贫爱富”,应广开捐赠渠道、拓宽捐赠群体、扩大捐赠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优势扩大宣传力度,加强校友联络,加强校友会、基金会建设,建立专门的募捐筹款机构,加强对募捐款项的规范管理,营造全民参与捐赠的良好社会氛围等。
(3)实行校企联合,创办校办产业。高校是科研活动集中的场所,很多科研成果具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因此,许多高校都兴办了校办企业(如校办工厂、大学医院、大学出版社等),通过出售、租赁大学的资产或出售教师教学科研中的专业知识等来获得收入,有效缓解了高校办学经费紧缺的压力。通过大学和企业的科研联合,使高校成为经济的发动机,同时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收入。在校企合作方面,沈阳大学开展的“企业命名班”可谓别具一格,既为企业定向培养了专业人才,又在保障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赢得了就业机会,可谓是“一箭双雕”。
(4)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进行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创新。
首先,开展“银校合作”,促进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融合。高校的收益支出稳定,教职工队伍素质高、信用好、道德风险小等为“银校合作”、信贷融资创造良好条件。“银校合作”可以缓解高校资金短缺的现状,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但必须把握好贷款的规模,控制好资金的使用,否则这把“双刃剑”有可能使高校陷入“偿还巨额利息”的深渊。
其次,开展多渠道负债融资。美国高校负债融资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联邦政府直接贷款;(2)联邦政府担保贷款;(3)州政府直接贷款或担保贷款;(4)发行债券。这种直接贷款,是由高校直接向政府部门贷款而非向商业性金融机构贷款,在性质上属于政策性贷款。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融资的经验。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采用贷款负债的方式进行融资,这种方式结构比较单一;高校应该多渠道筹措负债资金,可以利用利率较低的国债,也可在政府的支持下发行教育债券,通过一系列市场化融资运作,扩大高校资金来源,但要适度控制规模,合理防范风险。
最后,引进BOT模式进行融资。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是指根据政府计划或社会需求,由私人公司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资金筹集,负责修建、经营和维护,在规定期限内收回投资和取得一定回报,然后转让给社会或政府的模式。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引进该模式,有利于吸引大量闲置的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并使其按照市场模式进行运作,有利于减轻高校资金支出压力,提高基础设施投资与运营的效率。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的资金筹措渠道应从“等、靠、要”的政府依赖模式转向“财、费、产、社、科、捐、贷、贴、融、基”(即财政拨款、学杂费、校办产业、社会服务收入、科研经费、捐赠收入、银行贷款、政府贴息、金融、教育基金)的多元投融资模式转变,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筹资模式,形成以自筹资金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并完善以多渠道为内容的全社会高等教育投入机制,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更快、更稳健地发展。(作者单位:1.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2.沈阳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向东 张伟.欧美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5(05):97-102.
[2] 周保利.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特点及其借鉴[J].河北大学学报,2000(04):134-139.
[3] 马迁力 王兆华 李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融资实践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7(05):88-93.
关键词:高等教育;筹融资模式;多元化融资
目前,我国高校的融资方式虽已从单一的财政拨款向多元化的融资格局转变,但这种格局尚不完善和趋于成熟。我国高校在融资问题上既要“受”之鱼,更要“受”之渔,所谓“鱼”指的是政府的财政拨款,而“渔”则代表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我们要改“伸手要钱”为“动手筹钱”,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来提升自身的“造富”能力,解决制约高校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本文将从两大方面具体探讨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且具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特色的多元化筹投资渠道:
首先,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授”之以鱼(fish)
(1)应加大财政教育资金的投人,扩大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比例。应逐步扩大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在财政性教育总经费中的比例,确保高等教育生均事业费随经济的发展逐年提高。
(2)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目前我国大学资助体系中,主要以奖学金和助学贷款为主,难以对贫困生的资助“雪中送炭”。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以助学金为主的大学生资助制度。
其次,高等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授”之以渔(fishing)
(1)应健全学生学费制度。目前我国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之间学费差别不大,学费与学生毕业后的受益相关性不明显。且学费收入的增长空间不足,对于一些中低收入家庭来说,学生的学杂费等教育费用已经使家长不堪重负。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学生收费制度,将学杂费的制定标准与毕业后收益率挂钩,制定分级制学杂费收费标准。同时,学校也应加大奖、贷力度,以资助成绩优异的贫困学子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学业。
(2)加大社会捐赠力度。通过在高校建立募捐筹款机构,加大校友捐赠筹资力度,来提高教育捐款收入。在吸纳社会捐赠方面不应“嫌贫爱富”,应广开捐赠渠道、拓宽捐赠群体、扩大捐赠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优势扩大宣传力度,加强校友联络,加强校友会、基金会建设,建立专门的募捐筹款机构,加强对募捐款项的规范管理,营造全民参与捐赠的良好社会氛围等。
(3)实行校企联合,创办校办产业。高校是科研活动集中的场所,很多科研成果具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因此,许多高校都兴办了校办企业(如校办工厂、大学医院、大学出版社等),通过出售、租赁大学的资产或出售教师教学科研中的专业知识等来获得收入,有效缓解了高校办学经费紧缺的压力。通过大学和企业的科研联合,使高校成为经济的发动机,同时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收入。在校企合作方面,沈阳大学开展的“企业命名班”可谓别具一格,既为企业定向培养了专业人才,又在保障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赢得了就业机会,可谓是“一箭双雕”。
(4)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进行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创新。
首先,开展“银校合作”,促进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融合。高校的收益支出稳定,教职工队伍素质高、信用好、道德风险小等为“银校合作”、信贷融资创造良好条件。“银校合作”可以缓解高校资金短缺的现状,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但必须把握好贷款的规模,控制好资金的使用,否则这把“双刃剑”有可能使高校陷入“偿还巨额利息”的深渊。
其次,开展多渠道负债融资。美国高校负债融资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联邦政府直接贷款;(2)联邦政府担保贷款;(3)州政府直接贷款或担保贷款;(4)发行债券。这种直接贷款,是由高校直接向政府部门贷款而非向商业性金融机构贷款,在性质上属于政策性贷款。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融资的经验。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采用贷款负债的方式进行融资,这种方式结构比较单一;高校应该多渠道筹措负债资金,可以利用利率较低的国债,也可在政府的支持下发行教育债券,通过一系列市场化融资运作,扩大高校资金来源,但要适度控制规模,合理防范风险。
最后,引进BOT模式进行融资。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是指根据政府计划或社会需求,由私人公司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资金筹集,负责修建、经营和维护,在规定期限内收回投资和取得一定回报,然后转让给社会或政府的模式。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引进该模式,有利于吸引大量闲置的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并使其按照市场模式进行运作,有利于减轻高校资金支出压力,提高基础设施投资与运营的效率。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的资金筹措渠道应从“等、靠、要”的政府依赖模式转向“财、费、产、社、科、捐、贷、贴、融、基”(即财政拨款、学杂费、校办产业、社会服务收入、科研经费、捐赠收入、银行贷款、政府贴息、金融、教育基金)的多元投融资模式转变,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筹资模式,形成以自筹资金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并完善以多渠道为内容的全社会高等教育投入机制,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更快、更稳健地发展。(作者单位:1.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2.沈阳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向东 张伟.欧美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5(05):97-102.
[2] 周保利.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特点及其借鉴[J].河北大学学报,2000(04):134-139.
[3] 马迁力 王兆华 李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融资实践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7(05):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