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品德修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以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校外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总结了朝阳区“以校内传统美德教育为基础,以校外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以‘六个系列内容’为核心,以‘举办讲座、开展比赛、组织各类体验和展示活动、实地参观研学’等为主要形式,以资源建设为保障,以社区为纽带和主阵地,联结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推进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模式,为北京市及至全国的中小学生校外传统美德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三位一体 中小学生 校外传统美德教育
一、朝阳区中小学生校外传统美德教育的基地建设
基地建设是基础。朝阳区主要通过三条路径整合市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建设社区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基地:一是充分利用区域内的中小学校资源,2016年已有76所中小学成为社区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基地校。二是广泛调动街乡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街乡、社区中建设基地。至2017年,朝阳区43个街乡中,已有33个街乡、150个社区成为社区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基地。三是在全市范围内整合资源,先后建立了昌平南口军事基地、东岳庙民俗文化基地、非常教育讲座基地、科技实践基地、农业培训基地、亲子读书基地、通州运河基地、心理拓展基地、园林基地、实践实训基地等专业教育基地,各教育基地配备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这些具有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成为中小学生社区传统美德学习体验的场所。
二、朝阳区中小学生校外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热爱祖国系列
突出在实地走访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包括走访故宫、大运河、长城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撰写体会感受等方式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爱我家乡系列
以“记住乡愁”为核心,围绕朝阳区域内具有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的古迹,如乡史博物馆、张义祠、石佛营、武圣庙等,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渊源,通过走访、研究、听老人讲故事及听老师讲历史等方式,让孩子在了解家乡历史变迁、古今变化的过程中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孝亲感恩系列
围绕“家训家规家风”主题,通过撰写家书、组织主题诗书画作品展示、开展演讲诵读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家训,传承家风,敬老孝亲,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对祖国、父母、老师产生感恩之心。
(四)勤俭节约系列
以“农耕体验”的形式,让中小学生亲自到农耕基地劳动,在参与实践中体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气文化,在劳动中切身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进而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五)诚信知礼系列
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主题演讲诵读活动、“我讲书中的故事”方式等,让中小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学会诚实守信,知文守礼。
(六)团结自强系列
通过开发能够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体育类课程,让中小学生在足球、击剑、跆拳道、武术等运动类课程中真正体验团队协作、自强不息的精神,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实现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朝阳区中小学生校外传统美德教育的资源建设
(一)队伍建设
朝阳區在多方整合、精心培育的基础上,以朝阳区中小学教师为基础,整合区域内外青少年教育方面的热心人士和专业教师建成了一支近1000人的外聘专业教师队伍;与区域内的高校、职业学校、街乡社区联系,整合大学生及专科院校学生、社区志愿者等组建成立了一支近1000人的义工团队;同时,通过整合非遗传人10余人、民间艺术大师60人、区域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中小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专家大师队伍。
(二)课程开发
朝阳区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围绕“热爱祖国、爱我家乡、孝亲感恩、勤俭节约、诚信知礼、团结自强”六个方面系列开发课程,每个系列开发15~20门课程,目前已经完成了100多门课程的开发,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各种主题活动课程比如大运河、长城、皇城、名人故居、传统节日、经典诵读、民乐、中国书画等课程在各个基地长期开展。
(三)教材开发
在开发课程的同时,朝阳区还组织教师编写适用于中小学生自学的《中小学生传统美德篇目赏析》《中小学传统美德电影合集》《中小学生传统美德体验课程》《体验北京文化》等系列读本,至目前已完成25本读本的编写工作,为中小学生校外自学中华传统美德知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朝阳区中小学生校外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成果
(一)中小学生对校外传统美德教育的满意度高,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朝阳区在开展校外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中坚持进行教育需求及满意度调查。从2014~2017年的满意度调查报告也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对教育内容、形式及师资的满意度都在95%以上。如今,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还未到寒暑假,学生们便早早到社区咨询校外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开始的时间。孩子们也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很多孩子由原来的散慢、不懂感恩、不尊重长辈及老师变得知书达理、文明礼让、团结合作。触及灵魂、润物无声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会了知礼感恩,综合素养明显提升。
(二)朝阳区中小学生校外传统美德教育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受益人数多,社会关注度高
朝阳区中小学生校外传统美德教育已经持续开展六年,每年有新的主题、新的内容,每年拓展教育形式和范围。如今,这项活动已经成功覆盖到了朝阳区76所中小学、43个街乡,受益中小学生及家长超过93万人次。良好的效果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仅2017年一年的宣传报道就多达78次。
(三)朝阳区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校外教育项目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示范项目”一等奖
朝阳区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有越来越多的家庭、社会组织、学校和社区参与,年均受益中小学生及家长近20万人次。2015年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示范目”一等奖。
五、中小学生校外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与思考
(一)社区在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校外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不可替代
社区在整合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可以面向辖区整合各类人力、物力资源;一方面,可以作为纽带联结学校和家庭,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推进中小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核心环节,通过亲子教育活动形式的设计,在让孩子受到教育的同时也让家长从中受益,通过“小手拉大手”使家庭教育的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同时作为属地重要的服务主体,又可以充分整合多所学校的资源,充分了解学生美德教育的现状与需求,更密切与学校的配合,实现错位设计,优势互补的效果。
(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才可确保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校外教育持续推进
朝阳区的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校外教育只所以能够持续推进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精心设计与规划,从项目立项、经费保障、队伍建设、资源建设到模式设计、效果评估等,都经过了充分的论证,朝阳区教委、朝阳区职工大学及朝阳区社区青少年教育培训中心精诚合作,反复开展需求调研,系统规划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逐步推动项目进入良性发展的运行轨道。
(三)朝阳区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校外教育的成果需进一步宣传推广
朝阳区在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校外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区域内的学生、家长、社区对此给予了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但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很多政府机构、社会单位对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校外教育的重要作用与积极意义并未充分重视,在经费保障、经验总结、模式推广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让更多中小学生参与并受益,同时也为其它区县及全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参考。
【关键词】三位一体 中小学生 校外传统美德教育
一、朝阳区中小学生校外传统美德教育的基地建设
基地建设是基础。朝阳区主要通过三条路径整合市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建设社区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基地:一是充分利用区域内的中小学校资源,2016年已有76所中小学成为社区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基地校。二是广泛调动街乡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街乡、社区中建设基地。至2017年,朝阳区43个街乡中,已有33个街乡、150个社区成为社区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基地。三是在全市范围内整合资源,先后建立了昌平南口军事基地、东岳庙民俗文化基地、非常教育讲座基地、科技实践基地、农业培训基地、亲子读书基地、通州运河基地、心理拓展基地、园林基地、实践实训基地等专业教育基地,各教育基地配备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这些具有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成为中小学生社区传统美德学习体验的场所。
二、朝阳区中小学生校外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热爱祖国系列
突出在实地走访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包括走访故宫、大运河、长城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撰写体会感受等方式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爱我家乡系列
以“记住乡愁”为核心,围绕朝阳区域内具有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的古迹,如乡史博物馆、张义祠、石佛营、武圣庙等,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渊源,通过走访、研究、听老人讲故事及听老师讲历史等方式,让孩子在了解家乡历史变迁、古今变化的过程中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孝亲感恩系列
围绕“家训家规家风”主题,通过撰写家书、组织主题诗书画作品展示、开展演讲诵读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家训,传承家风,敬老孝亲,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对祖国、父母、老师产生感恩之心。
(四)勤俭节约系列
以“农耕体验”的形式,让中小学生亲自到农耕基地劳动,在参与实践中体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气文化,在劳动中切身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进而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五)诚信知礼系列
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主题演讲诵读活动、“我讲书中的故事”方式等,让中小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学会诚实守信,知文守礼。
(六)团结自强系列
通过开发能够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体育类课程,让中小学生在足球、击剑、跆拳道、武术等运动类课程中真正体验团队协作、自强不息的精神,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实现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朝阳区中小学生校外传统美德教育的资源建设
(一)队伍建设
朝阳區在多方整合、精心培育的基础上,以朝阳区中小学教师为基础,整合区域内外青少年教育方面的热心人士和专业教师建成了一支近1000人的外聘专业教师队伍;与区域内的高校、职业学校、街乡社区联系,整合大学生及专科院校学生、社区志愿者等组建成立了一支近1000人的义工团队;同时,通过整合非遗传人10余人、民间艺术大师60人、区域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中小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专家大师队伍。
(二)课程开发
朝阳区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围绕“热爱祖国、爱我家乡、孝亲感恩、勤俭节约、诚信知礼、团结自强”六个方面系列开发课程,每个系列开发15~20门课程,目前已经完成了100多门课程的开发,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各种主题活动课程比如大运河、长城、皇城、名人故居、传统节日、经典诵读、民乐、中国书画等课程在各个基地长期开展。
(三)教材开发
在开发课程的同时,朝阳区还组织教师编写适用于中小学生自学的《中小学生传统美德篇目赏析》《中小学传统美德电影合集》《中小学生传统美德体验课程》《体验北京文化》等系列读本,至目前已完成25本读本的编写工作,为中小学生校外自学中华传统美德知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朝阳区中小学生校外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成果
(一)中小学生对校外传统美德教育的满意度高,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朝阳区在开展校外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中坚持进行教育需求及满意度调查。从2014~2017年的满意度调查报告也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对教育内容、形式及师资的满意度都在95%以上。如今,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还未到寒暑假,学生们便早早到社区咨询校外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开始的时间。孩子们也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很多孩子由原来的散慢、不懂感恩、不尊重长辈及老师变得知书达理、文明礼让、团结合作。触及灵魂、润物无声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会了知礼感恩,综合素养明显提升。
(二)朝阳区中小学生校外传统美德教育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受益人数多,社会关注度高
朝阳区中小学生校外传统美德教育已经持续开展六年,每年有新的主题、新的内容,每年拓展教育形式和范围。如今,这项活动已经成功覆盖到了朝阳区76所中小学、43个街乡,受益中小学生及家长超过93万人次。良好的效果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仅2017年一年的宣传报道就多达78次。
(三)朝阳区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校外教育项目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示范项目”一等奖
朝阳区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有越来越多的家庭、社会组织、学校和社区参与,年均受益中小学生及家长近20万人次。2015年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示范目”一等奖。
五、中小学生校外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与思考
(一)社区在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校外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不可替代
社区在整合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可以面向辖区整合各类人力、物力资源;一方面,可以作为纽带联结学校和家庭,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推进中小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核心环节,通过亲子教育活动形式的设计,在让孩子受到教育的同时也让家长从中受益,通过“小手拉大手”使家庭教育的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同时作为属地重要的服务主体,又可以充分整合多所学校的资源,充分了解学生美德教育的现状与需求,更密切与学校的配合,实现错位设计,优势互补的效果。
(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才可确保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校外教育持续推进
朝阳区的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校外教育只所以能够持续推进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精心设计与规划,从项目立项、经费保障、队伍建设、资源建设到模式设计、效果评估等,都经过了充分的论证,朝阳区教委、朝阳区职工大学及朝阳区社区青少年教育培训中心精诚合作,反复开展需求调研,系统规划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逐步推动项目进入良性发展的运行轨道。
(三)朝阳区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校外教育的成果需进一步宣传推广
朝阳区在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校外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区域内的学生、家长、社区对此给予了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但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很多政府机构、社会单位对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校外教育的重要作用与积极意义并未充分重视,在经费保障、经验总结、模式推广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让更多中小学生参与并受益,同时也为其它区县及全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