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搞好教学离不开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在我看来,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是否恰当,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好的提问是体现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的设计的问题很重要,但要搞好教学也离不开学生自己的思考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对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发问情境;提问;设问;教学
从教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跟着老师的步伐走,不会思考,不会提问,更不会质疑,在学生心中,老师所教就是总则,以至于家长反映,同一道题教孩子换一种简便算法孩子不认可,认为是错误的,甚至会说“我们老师不是这样教的,这样做是错误的。”这种现象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应该思考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这样不会思考的孩子如同刻在模子里,如何有创造力可言?若不加以引导,长大后或许会成为一个个老古板,没有自己的思想如何承接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古语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现象的改变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循序渐进的改变。在这里我简单的谈谈如何从改变提问开始,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创设良好的发问情境
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例如在教学比较大小时,学生快速的说出几个数,教师快速回答用大于号、小于号还是等于号,在共同判断对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2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在我小时候也是个不爱发言的孩子,我怕自己说错老师说我,怕同学笑话我。即使自己有很多小问题却不敢提问,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不思考了,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学。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同学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这种惧怕心理,不敢提问。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小学生提问的能力。通过问题解决,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提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能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而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也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注意难易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探索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1在导入处设问
语文习惯在导入新课时设问,数学同样可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加强映像,学习新知识时,教师的设问要根据学生好新、好奇等心理特点,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设问要有新颖性,具有吸引力,尽量吸引学生的無意注意。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同学们说“能”,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方法,最后大家一块总结。
2.2在疑难处设问
在学生难以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时,教师的设问既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教师的设问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理解程度,设问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
2.3在解题规律处设问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发现、理解和掌握规律。在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教师在归纳概括规律时要精心设计提问。例如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和带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后,为了把这三个计算法则统一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作了概括性的提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步骤是怎么样的?启发学生从计算步骤、计算方法进行讨论与概括,引导学生提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①分母一定要相同,不同的要先通分。②是减法的,如果被减数是整数或者是带分数,而且分数部分不够减时,一定要先从被减数的整数里拿出1或几化成假分数后再减。③整数部分相加、减,分数部分的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④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全体学生学有所得,必须启动后进生思维,给他们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应当了解后进生的知识基础,把握他们思维活动,使提问内容、层次、范围适合他们的特点,讲究提问的形式和调整设问的方法。
“问”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必须环节,只有将教师的“设问”和学生的“提问”结合起来,“双问”齐下,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导”,要适时介入交流之中》.中教网,2007年11月4日
[2]《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中国期刊中,2007年11月4日
关键词:发问情境;提问;设问;教学
从教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跟着老师的步伐走,不会思考,不会提问,更不会质疑,在学生心中,老师所教就是总则,以至于家长反映,同一道题教孩子换一种简便算法孩子不认可,认为是错误的,甚至会说“我们老师不是这样教的,这样做是错误的。”这种现象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应该思考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这样不会思考的孩子如同刻在模子里,如何有创造力可言?若不加以引导,长大后或许会成为一个个老古板,没有自己的思想如何承接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古语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现象的改变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循序渐进的改变。在这里我简单的谈谈如何从改变提问开始,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创设良好的发问情境
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例如在教学比较大小时,学生快速的说出几个数,教师快速回答用大于号、小于号还是等于号,在共同判断对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2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在我小时候也是个不爱发言的孩子,我怕自己说错老师说我,怕同学笑话我。即使自己有很多小问题却不敢提问,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不思考了,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学。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同学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这种惧怕心理,不敢提问。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小学生提问的能力。通过问题解决,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提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能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而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也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注意难易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探索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1在导入处设问
语文习惯在导入新课时设问,数学同样可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加强映像,学习新知识时,教师的设问要根据学生好新、好奇等心理特点,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设问要有新颖性,具有吸引力,尽量吸引学生的無意注意。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同学们说“能”,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方法,最后大家一块总结。
2.2在疑难处设问
在学生难以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时,教师的设问既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教师的设问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理解程度,设问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
2.3在解题规律处设问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发现、理解和掌握规律。在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教师在归纳概括规律时要精心设计提问。例如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和带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后,为了把这三个计算法则统一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作了概括性的提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步骤是怎么样的?启发学生从计算步骤、计算方法进行讨论与概括,引导学生提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①分母一定要相同,不同的要先通分。②是减法的,如果被减数是整数或者是带分数,而且分数部分不够减时,一定要先从被减数的整数里拿出1或几化成假分数后再减。③整数部分相加、减,分数部分的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④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全体学生学有所得,必须启动后进生思维,给他们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应当了解后进生的知识基础,把握他们思维活动,使提问内容、层次、范围适合他们的特点,讲究提问的形式和调整设问的方法。
“问”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必须环节,只有将教师的“设问”和学生的“提问”结合起来,“双问”齐下,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导”,要适时介入交流之中》.中教网,2007年11月4日
[2]《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中国期刊中,2007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