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全国掀起了一阵古书诵读(简称读经)热,几百万少年儿童参加进这诵读古时经典的活动,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当年被一再批判的“封建糟粕”为什么今天又被一些人拾起来欣赏、利用、学习呢?仔细想来也有道理。这一举动体现出一些人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任务的重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被人们重新认识的表现。
关键词:中华经典;启蒙教育;重要影响;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97-002
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先贤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经典又是灿烂多彩的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瑰宝。《诗经》《楚辞》《论语》《孟子》等等,如同浩瀚宇宙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可如今,中国的教育依然深陷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给儿童带来巨大的伤害。为了提高平均分,许多老师哪还有心思在教学中注重熏陶孩子的情操,带领孩子学习和考试无关的东西,逐渐,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中华经典,被冷落在了一边。我想,不管是身为家长,还是作为语文教师,都有责任把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传承给我们的孩子,不要让他们在利欲膨胀的时代中迷失了方向。
中华经典之中的很多篇章文段对儿童来说都是很好的启发教育素材,小学语文教师应把中华经典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宝贵资源,引领孩子学经悟经。儿童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对其一生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家长和教师在指导儿童学习经典的过程中必须认清两点,首先要认识到学经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其次在带领儿童学经时一定要根据儿童的特点,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一、中华经典对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
首先,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营养以供身体发育的需要。物质营养固然重要,精神营养更是不可缺少。心灵的困惑、情感的枯竭会比他们任何一种营养的缺乏更严重地影响儿童的成长。儿童需要一方净土来净化他们的心灵,需要一些好书来指引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优美的经典文章,内容充实,气韵生动,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儿童时期受到过真善美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对儿童一生都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融八岁,能让梨”,“莹八岁,能咏诗”,“香九龄,能温席”……这些典型的道德教育故事胜过无数空洞的说教。“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一句句简明精炼寓意深刻的话语犹如儿童成长道路上的导航灯,指引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在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
其次,它能激励儿童刻苦勤奋地学习。
现在,虽然儿童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家长可以竭尽全力地为孩子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物质要求,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在这个信息、科技高速高度发展的时代,电脑、电视、电动玩具等诸多高科技产品在家庭中的普及,已经严重影响了儿童刻苦、勤奋学习品质的形成。在屏幕面前长大的新一代人,长大后暴露出来的种种缺陷,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心起孩子的成长。常常听到老师家长抱怨说孩子太贪玩了,学习不踏实不刻苦,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都跑哪儿去了?其实我们也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花花世界的诱惑,对一个孩子来说怎能抵抗得了!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从诱惑中摆脱出来。把中华经典中的一个个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展现给孩子,以古人为榜样教导孩子、激励孩子学习古人的精神。在《三字经》中,“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讲的就是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汉代的路温舒把书抄在蒲草做的席子上,公孙弘把竹子削成书简来抄书,他们都读不起书,却勤奋学习。晋朝的孙敬为防止读书时打磕睡,用绳子把头发吊在房梁上;战国的苏秦读书困倦了,就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他们都没有老师的教导,却能自觉刻苦努力地学习,相信孩子们听了这样的故事一定会深受故事中人物事件的启示,并且逐渐地与自身作对照,日子久了,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一定会有所改变。
再次,激发儿童对读书的浓厚兴趣。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优秀的语文成绩不是学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从古到今,有哪—个伟人志士不是饱览群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好书对于儿童来说是重要的精神营养。对于儿童来说,读书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如果—个人在儿童早期就开始对读书产生兴趣,那么他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不喜欢读书而发愁,家里也买了不少的书,可是都在架子上摆着,孩子很少去读,为什么呢?关键是兴趣,要知道,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书感兴趣了才会喜欢读。中华经典之《三字经》《增广贤文》《弟子规》等书都言语精炼,簡明易懂,韵语连篇,文情并茂,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家长和老师能经常带着孩子花一些时间诵读这些优美的韵文,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为孩子们讲解文中的传奇故事,孩子怎么可能不为所动?怎么能不激发起他们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像《大禹治水》《孟母三迁》……—个个生动鲜明的故事不就是对儿童最好的阅读启蒙素材吗?
二、指导儿童学习经典时需要遵循的方法和原则
首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有选择地读经。
经文虽然是儿童启蒙教育的宝贵资料,但并不是随便哪些经文都可以拿去指导儿童去读,儿童喜欢那些通俗易懂,趣味性强、融故事和说教于一体的经文。《三字经》云:“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告诉了我们在小学阶段切不可对孩子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先人留下的圣贤经书,涉足面广,内容繁简不一,其中有些经文所反映的思想深刻且篇幅冗长,语意抽象难以理解,连成人都不容易读懂,何况是才几岁的孩子呢?还有一些经文受历史的局限,所阐述的思想和精神早已过时,已经不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像“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这样的句子再让儿童读确实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儿童有选择地读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真正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用先贤的智慧之光给儿童照亮成长的道路。
其次,指导儿童学习经典时要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学习经典可以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健全儿童的人格。老师或家长一定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学经氛围,让孩子去体验去感受,去快快乐乐地学习,切不可为了学而学,把学经变成了孩子学习上的又一个负担,如果那样的话,还不如不学。例如,在《论语》中,有很多句子都很长,而且,其中有许多章节也比较长,孩子们读的时候不顺嘴儿,但是编成节奏以后,孩子们拍着手,跺着脚,用身边任何一个物品随心所欲地打节奏,还有的孩子激动地举起自己的双手指挥,俨然就是一个大指挥家的形象,这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拗口的长句子读完了,根本不用费力去死记硬背,这种方式的转变就成了孩子们兴趣的焦点。这样循循善诱,由浅入深,使孩子逐步领悟经文的内容,达到培养情感、激发情趣、提高认识和思维能力的良好效果。
再次,指导儿童正确理解经文的意思。
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是先入为主,一旦错误的信息在儿童的头脑中扎下了根,再想纠正错误就很难了。我们在给儿童讲解经文时,一定要慎重,自己要先正确地理解经文的意思,经过查资料,确凿无误了,再给儿童作讲解。讲解时要联系生活实际,特别是儿童的生活经验,帮助儿童正确理解经文的意思,切不可临场发挥,想哪儿讲哪儿,讲完拉倒!那可真是“误人子弟”了,岂不是辜负了先人对我们的教导?言行融合是帮助儿童正确、深入理解经文意思的有效方法。“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用这首诗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学习一定要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深刻领悟。《弟子规》云:“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在指导儿童诵读、学习经文时切忌生硬讲解,让孩子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家长和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做一些有意义的游戏,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经典,更充分地发挥中华经典对孩子的积极影响。
内容丰富的中华经典开阔了儿童的视野,丰富了其知识,增强了儿童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水平,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读到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读到艺术人生观;在荀子那里读到科学进取心,在孔、孟、墨、韩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智慧。中华经典,真不愧是儿童启蒙教育的宝典。
关键词:中华经典;启蒙教育;重要影响;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97-002
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先贤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经典又是灿烂多彩的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瑰宝。《诗经》《楚辞》《论语》《孟子》等等,如同浩瀚宇宙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可如今,中国的教育依然深陷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给儿童带来巨大的伤害。为了提高平均分,许多老师哪还有心思在教学中注重熏陶孩子的情操,带领孩子学习和考试无关的东西,逐渐,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中华经典,被冷落在了一边。我想,不管是身为家长,还是作为语文教师,都有责任把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传承给我们的孩子,不要让他们在利欲膨胀的时代中迷失了方向。
中华经典之中的很多篇章文段对儿童来说都是很好的启发教育素材,小学语文教师应把中华经典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宝贵资源,引领孩子学经悟经。儿童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对其一生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家长和教师在指导儿童学习经典的过程中必须认清两点,首先要认识到学经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其次在带领儿童学经时一定要根据儿童的特点,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一、中华经典对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
首先,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营养以供身体发育的需要。物质营养固然重要,精神营养更是不可缺少。心灵的困惑、情感的枯竭会比他们任何一种营养的缺乏更严重地影响儿童的成长。儿童需要一方净土来净化他们的心灵,需要一些好书来指引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优美的经典文章,内容充实,气韵生动,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儿童时期受到过真善美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对儿童一生都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融八岁,能让梨”,“莹八岁,能咏诗”,“香九龄,能温席”……这些典型的道德教育故事胜过无数空洞的说教。“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一句句简明精炼寓意深刻的话语犹如儿童成长道路上的导航灯,指引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在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
其次,它能激励儿童刻苦勤奋地学习。
现在,虽然儿童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家长可以竭尽全力地为孩子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物质要求,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在这个信息、科技高速高度发展的时代,电脑、电视、电动玩具等诸多高科技产品在家庭中的普及,已经严重影响了儿童刻苦、勤奋学习品质的形成。在屏幕面前长大的新一代人,长大后暴露出来的种种缺陷,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心起孩子的成长。常常听到老师家长抱怨说孩子太贪玩了,学习不踏实不刻苦,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都跑哪儿去了?其实我们也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花花世界的诱惑,对一个孩子来说怎能抵抗得了!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从诱惑中摆脱出来。把中华经典中的一个个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展现给孩子,以古人为榜样教导孩子、激励孩子学习古人的精神。在《三字经》中,“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讲的就是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汉代的路温舒把书抄在蒲草做的席子上,公孙弘把竹子削成书简来抄书,他们都读不起书,却勤奋学习。晋朝的孙敬为防止读书时打磕睡,用绳子把头发吊在房梁上;战国的苏秦读书困倦了,就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他们都没有老师的教导,却能自觉刻苦努力地学习,相信孩子们听了这样的故事一定会深受故事中人物事件的启示,并且逐渐地与自身作对照,日子久了,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一定会有所改变。
再次,激发儿童对读书的浓厚兴趣。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优秀的语文成绩不是学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从古到今,有哪—个伟人志士不是饱览群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好书对于儿童来说是重要的精神营养。对于儿童来说,读书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如果—个人在儿童早期就开始对读书产生兴趣,那么他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不喜欢读书而发愁,家里也买了不少的书,可是都在架子上摆着,孩子很少去读,为什么呢?关键是兴趣,要知道,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书感兴趣了才会喜欢读。中华经典之《三字经》《增广贤文》《弟子规》等书都言语精炼,簡明易懂,韵语连篇,文情并茂,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家长和老师能经常带着孩子花一些时间诵读这些优美的韵文,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为孩子们讲解文中的传奇故事,孩子怎么可能不为所动?怎么能不激发起他们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像《大禹治水》《孟母三迁》……—个个生动鲜明的故事不就是对儿童最好的阅读启蒙素材吗?
二、指导儿童学习经典时需要遵循的方法和原则
首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有选择地读经。
经文虽然是儿童启蒙教育的宝贵资料,但并不是随便哪些经文都可以拿去指导儿童去读,儿童喜欢那些通俗易懂,趣味性强、融故事和说教于一体的经文。《三字经》云:“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告诉了我们在小学阶段切不可对孩子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先人留下的圣贤经书,涉足面广,内容繁简不一,其中有些经文所反映的思想深刻且篇幅冗长,语意抽象难以理解,连成人都不容易读懂,何况是才几岁的孩子呢?还有一些经文受历史的局限,所阐述的思想和精神早已过时,已经不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像“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这样的句子再让儿童读确实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儿童有选择地读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真正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用先贤的智慧之光给儿童照亮成长的道路。
其次,指导儿童学习经典时要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学习经典可以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健全儿童的人格。老师或家长一定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学经氛围,让孩子去体验去感受,去快快乐乐地学习,切不可为了学而学,把学经变成了孩子学习上的又一个负担,如果那样的话,还不如不学。例如,在《论语》中,有很多句子都很长,而且,其中有许多章节也比较长,孩子们读的时候不顺嘴儿,但是编成节奏以后,孩子们拍着手,跺着脚,用身边任何一个物品随心所欲地打节奏,还有的孩子激动地举起自己的双手指挥,俨然就是一个大指挥家的形象,这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拗口的长句子读完了,根本不用费力去死记硬背,这种方式的转变就成了孩子们兴趣的焦点。这样循循善诱,由浅入深,使孩子逐步领悟经文的内容,达到培养情感、激发情趣、提高认识和思维能力的良好效果。
再次,指导儿童正确理解经文的意思。
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是先入为主,一旦错误的信息在儿童的头脑中扎下了根,再想纠正错误就很难了。我们在给儿童讲解经文时,一定要慎重,自己要先正确地理解经文的意思,经过查资料,确凿无误了,再给儿童作讲解。讲解时要联系生活实际,特别是儿童的生活经验,帮助儿童正确理解经文的意思,切不可临场发挥,想哪儿讲哪儿,讲完拉倒!那可真是“误人子弟”了,岂不是辜负了先人对我们的教导?言行融合是帮助儿童正确、深入理解经文意思的有效方法。“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用这首诗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学习一定要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深刻领悟。《弟子规》云:“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在指导儿童诵读、学习经文时切忌生硬讲解,让孩子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家长和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做一些有意义的游戏,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经典,更充分地发挥中华经典对孩子的积极影响。
内容丰富的中华经典开阔了儿童的视野,丰富了其知识,增强了儿童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水平,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读到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读到艺术人生观;在荀子那里读到科学进取心,在孔、孟、墨、韩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智慧。中华经典,真不愧是儿童启蒙教育的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