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力提倡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语文课堂;无效;自主;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92-001
新课程标准的诞生,给语文教育改革谱写了新的篇章,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被摒弃,进而开始关注新的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一时间,课堂上的欢声笑语洒满了每个角落,学生或说、或问、或读、或演,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殊不知,部分教师盲目“追风”,讲究“时髦”,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形似神异”的现象,仅仅为新课程改革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这些形式化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现象一:自主学习——自由化
一堂语文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看菊花》一课时,他是这样导入与教学的。教师先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各种各样菊花的图片及几盆实物菊花,并揭示课题,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菊花,或者让学生观察自己在课前收集来的菊花的图片,发现了什么?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叽叽喳喳地说了自己的發现……整堂课下来,都是学生在叽叽喳喳地讨论与交流。教师只是静观学生的活动过程,当涉及课文中的语句就随机出示让学生自由朗读、比赛读等等。
思考:
这位教师似乎是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状态似乎也是在主动学习着。但我们深入思索,这件自主学习的“外衣”却“华”而不“实”。这样教学设计就把语文的“本体”给丢失了。在倡导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切忌盲目追随,不要让自主学习自由化,提倡自主学习有效化。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要做到: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知识点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问题尽可能让学生先提;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不应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组织者。教师必须起到主导作用,不断引导学生去解读文本,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现象二:合作学习——形式化
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狐狸和乌鸦》中狐狸的几句话呢?”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后,立即宣布小组讨论。随即,左右、前后排的学生刷地一声把头聚在一起,满教室都是唧唧喳喳的声音。大约四五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被指到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没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唉声叹气,根本不去听别人在说些什么。
当学生明白狐狸引诱乌鸦开口的几句话该怎样读好、乌鸦的表情怎样后,教师又请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有些孩子凑在一起,很快地在一位能干女孩的组织下分配好了角色,两位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其他一些学生旁白。教师参与其中,学生的表演有声有色。有一些临时组成的小组因为分角色时发生了争执,不欢而散了。还有一些学生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大约过了三分钟,老师宣布合作学习到此结束,并请经过她亲自辅导的那组上台表演。
思考:
上述案例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专家指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应该在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的指引下贯穿于课堂内外,贯穿于整个大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时刻处于团结合作学习的氛围当中,学会在学习生活当中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同时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同时,老师应融于讨论之中,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辅助工作,还应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融合。
现象三:探究学习——随意化
在学习《微笑着承受一切》时,在导入时教师播放了一段桑兰参加美国纽约运动会上受伤过程的录像,教师:“从这段录像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录像刚开始,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两眼盯着桑兰那摔跤的情景还没有回过神来,根本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接着,教师说:“那我们再来看一遍录像吧!”学生又一次开始了探索……这次,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各个小组的成员都有话可说,有一大部分的学生都在责怪那走在鞍马边上的那外国教练。
思考:
上述案例中,学生从观看录像到讨论结束,一共用了八九分钟的时间。我们不禁沉思:学生花去四分之一节课的时间去探究这样的问题有没有价值性?在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随意。开展探究性活动,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探究的问题。为此,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提供适合的探究内容,同时还应考虑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形式。
这种无效的“自主、合作、探究”会导致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漫无边际的讨论和学生表演,一部分学生偷着玩,一部分学生讨论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题,自主活动的学生较少。要使语文课堂有效,必须从这种跟风的所谓的课堂艺术的圈圈中兜出来,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正确的“自主、合作、探究”观念。从基本做起:对策一:敢于改变——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重视双基训练。语文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的功课,再次强调“听、说、读、写”四种本领同样重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学习并不是一种任务和负担,应该乐在其中。对策二:怎样变——多学习,提高自身技能。俗话说:“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或一缸水”。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老师本身也要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及素养。这样在教学中才会得心应手,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对策三:变到好一反思,积累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积累大量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反思源于课堂教学,高于课堂教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求新求异,有效地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
关键词:语文课堂;无效;自主;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92-001
新课程标准的诞生,给语文教育改革谱写了新的篇章,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被摒弃,进而开始关注新的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一时间,课堂上的欢声笑语洒满了每个角落,学生或说、或问、或读、或演,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殊不知,部分教师盲目“追风”,讲究“时髦”,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形似神异”的现象,仅仅为新课程改革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这些形式化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现象一:自主学习——自由化
一堂语文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看菊花》一课时,他是这样导入与教学的。教师先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各种各样菊花的图片及几盆实物菊花,并揭示课题,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菊花,或者让学生观察自己在课前收集来的菊花的图片,发现了什么?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叽叽喳喳地说了自己的發现……整堂课下来,都是学生在叽叽喳喳地讨论与交流。教师只是静观学生的活动过程,当涉及课文中的语句就随机出示让学生自由朗读、比赛读等等。
思考:
这位教师似乎是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状态似乎也是在主动学习着。但我们深入思索,这件自主学习的“外衣”却“华”而不“实”。这样教学设计就把语文的“本体”给丢失了。在倡导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切忌盲目追随,不要让自主学习自由化,提倡自主学习有效化。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要做到: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知识点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问题尽可能让学生先提;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不应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组织者。教师必须起到主导作用,不断引导学生去解读文本,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现象二:合作学习——形式化
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狐狸和乌鸦》中狐狸的几句话呢?”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后,立即宣布小组讨论。随即,左右、前后排的学生刷地一声把头聚在一起,满教室都是唧唧喳喳的声音。大约四五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被指到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没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唉声叹气,根本不去听别人在说些什么。
当学生明白狐狸引诱乌鸦开口的几句话该怎样读好、乌鸦的表情怎样后,教师又请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有些孩子凑在一起,很快地在一位能干女孩的组织下分配好了角色,两位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其他一些学生旁白。教师参与其中,学生的表演有声有色。有一些临时组成的小组因为分角色时发生了争执,不欢而散了。还有一些学生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大约过了三分钟,老师宣布合作学习到此结束,并请经过她亲自辅导的那组上台表演。
思考:
上述案例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专家指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应该在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的指引下贯穿于课堂内外,贯穿于整个大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时刻处于团结合作学习的氛围当中,学会在学习生活当中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同时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同时,老师应融于讨论之中,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辅助工作,还应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融合。
现象三:探究学习——随意化
在学习《微笑着承受一切》时,在导入时教师播放了一段桑兰参加美国纽约运动会上受伤过程的录像,教师:“从这段录像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录像刚开始,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两眼盯着桑兰那摔跤的情景还没有回过神来,根本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接着,教师说:“那我们再来看一遍录像吧!”学生又一次开始了探索……这次,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各个小组的成员都有话可说,有一大部分的学生都在责怪那走在鞍马边上的那外国教练。
思考:
上述案例中,学生从观看录像到讨论结束,一共用了八九分钟的时间。我们不禁沉思:学生花去四分之一节课的时间去探究这样的问题有没有价值性?在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随意。开展探究性活动,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探究的问题。为此,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提供适合的探究内容,同时还应考虑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形式。
这种无效的“自主、合作、探究”会导致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漫无边际的讨论和学生表演,一部分学生偷着玩,一部分学生讨论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题,自主活动的学生较少。要使语文课堂有效,必须从这种跟风的所谓的课堂艺术的圈圈中兜出来,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正确的“自主、合作、探究”观念。从基本做起:对策一:敢于改变——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重视双基训练。语文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的功课,再次强调“听、说、读、写”四种本领同样重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学习并不是一种任务和负担,应该乐在其中。对策二:怎样变——多学习,提高自身技能。俗话说:“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或一缸水”。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老师本身也要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及素养。这样在教学中才会得心应手,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对策三:变到好一反思,积累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积累大量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反思源于课堂教学,高于课堂教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求新求异,有效地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