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区探索游戏离不开材料的操作与研究,多样化的材料可以使幼儿有更多的选择范围,在开展科学小实验的探索活动中,能够通过不断地尝试获得更多结果,引发幼儿更加多元观察与深入的探索,因此通过多样化的材料也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打开科学世界大门的支架,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加多样的途径。
关键词:多样化材料;科学小实验;自主性探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在科学活动中,我们主要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在具体的实践中全面的观察和研究,挖掘有效的途径,丰富科学区的材料,利用趣味性的材料小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升幼儿材料操作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知识吸收和运用能力。
一、结合探究主题投放材料,激发幼儿操作兴趣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我们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园本特色和班本特色投放科学区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提升科学主题活动的效率,在连贯的主题活动中促成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不断发展[1]。
(一)园本课程里的材料筛选
科学区材料的园本化是指根据园本文化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园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打造具有园本特色的科学活动课程。在此框架下,投放丰富的材料,可以使幼儿的材料操作与探究紧扣主题,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不断推进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有序发展。
(二)主题拓展下的材料投放
科学主题活动需要有一个连贯性和体系性,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实验游戏中,升级科学体验,累积科学知识。一般来说,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现进行适当的拓展,随之投放的材料也会逐渐呈现多样化的模式。
例如在开展“滚动”的小实验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比较多样化的材料例如各种小球、正方体和不规则形体,让幼儿去探索不同形状小球滚动的速度,在探究不同接触面对小球滚动。
二、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尺有所长也有所短,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不一样,因此我们应当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通过个别化的指导为幼儿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让幼儿充分发展个性,使科学探究活动呈现出更加多元的模式,使幼儿针对材料的操作提出不同的猜想、推测,丰富幼儿对科学的认知,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2]。
(一)在观察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材料
刚开始开展科学区域活动时,我们根据活动的教育目标提供统一的活动材料,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有部分幼儿对活动明显缺乏兴趣,究其原因,是由于幼儿的学习水平发展不平衡,对于实验操作起来有难度,针对幼儿实际情况投放不同层次材料,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探索实验操作需求。
如在开展“弹力”主题下的科学活动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牛皮筋和拉线板,让幼儿通过拉动牛皮筋感受弹力,能力较弱的幼儿,我们会提供有图案的拉线板,幼儿可以根据范例进行弹力小实验。针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可自己设计想象图案。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搜集材料
科学区的材料投放本身就具有多变性和灵活性,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也鼓励幼儿拓展搜集材料,丰富科学区材料的同时,也满足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例如在开展“神奇的变色甘蓝汁”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演示甘蓝汁与小苏打、盐水等材料进行混合后颜色的变化,幼儿通过观察与探索了解液体间的溶解原理,延伸到不同材料,例如糖水等去尝试不同溶液之间的颜色变化。
(三)在操作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材料
幼儿认知经验大多是通过操作中获得的。操作活动中通过为幼儿投放符合幼儿操作兴趣的活动材料,引发幼儿在自主操作和实践累积科学小实验的经验,可以更好地促成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3]。
例如在开展“光与影”的科学实验时,教师首先为幼儿投放的是手电筒和幕布,当幼儿对光影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后,进一步探索皮影戏引发幼儿对光影关系的深入探索。
三、基于幼儿经验投放材料,满足自主探索需求
随着幼儿对材料的不断操作与探究,幼儿在兴趣的推动下不断累积经验,基于幼儿的实验经验投放材料,并支持幼儿自由选择和升级材料,使幼儿在旧经验的基础上,体验新材料操作的新经验,满足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更好地满足幼儿自主探索的需求[4]。
(一)引入生活经验,投放生活化材料
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累积,幼儿对生活现象的观察越来越细微,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物和现象,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发现进行讨论,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幼儿对生活现象有所观察与发现时,教师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并提供丰富的生活化材料例如自然类:树枝、石头、花草;废旧材料等,引导幼儿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小实验,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还原自己发现的生活现象,让幼儿不断产生新的疑问,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 。
(二)融入知识经验,投放可操作材料
在投放科学区材料的时候,我們发现一些材料在投放后成为闲置品,主要在于幼儿对于这种材料的知识储备不够,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回顾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小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当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新问题后,教师又引导幼儿提出解决问题的线索,把幼儿的探究引向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样幼儿就会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建构相应的知识和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科学探索活动对于幼儿来说首先是让他们充满好奇心的游戏活动,其次才是让幼儿丰富和拓展自己知识量的学习活动。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让幼儿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将比较复杂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知识转化成幼儿比较理解的可视化的小实验,利用材料的操作促成科学区探索与实验游戏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关注幼儿在科学区活动中的表现,给予支持和引导,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不断提升,拉近幼儿与科学的距离,让幼儿爱上科学,爱上学习。
关键词:多样化材料;科学小实验;自主性探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在科学活动中,我们主要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在具体的实践中全面的观察和研究,挖掘有效的途径,丰富科学区的材料,利用趣味性的材料小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升幼儿材料操作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知识吸收和运用能力。
一、结合探究主题投放材料,激发幼儿操作兴趣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我们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园本特色和班本特色投放科学区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提升科学主题活动的效率,在连贯的主题活动中促成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不断发展[1]。
(一)园本课程里的材料筛选
科学区材料的园本化是指根据园本文化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园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打造具有园本特色的科学活动课程。在此框架下,投放丰富的材料,可以使幼儿的材料操作与探究紧扣主题,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不断推进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有序发展。
(二)主题拓展下的材料投放
科学主题活动需要有一个连贯性和体系性,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实验游戏中,升级科学体验,累积科学知识。一般来说,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现进行适当的拓展,随之投放的材料也会逐渐呈现多样化的模式。
例如在开展“滚动”的小实验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比较多样化的材料例如各种小球、正方体和不规则形体,让幼儿去探索不同形状小球滚动的速度,在探究不同接触面对小球滚动。
二、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尺有所长也有所短,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不一样,因此我们应当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通过个别化的指导为幼儿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让幼儿充分发展个性,使科学探究活动呈现出更加多元的模式,使幼儿针对材料的操作提出不同的猜想、推测,丰富幼儿对科学的认知,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2]。
(一)在观察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材料
刚开始开展科学区域活动时,我们根据活动的教育目标提供统一的活动材料,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有部分幼儿对活动明显缺乏兴趣,究其原因,是由于幼儿的学习水平发展不平衡,对于实验操作起来有难度,针对幼儿实际情况投放不同层次材料,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探索实验操作需求。
如在开展“弹力”主题下的科学活动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牛皮筋和拉线板,让幼儿通过拉动牛皮筋感受弹力,能力较弱的幼儿,我们会提供有图案的拉线板,幼儿可以根据范例进行弹力小实验。针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可自己设计想象图案。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搜集材料
科学区的材料投放本身就具有多变性和灵活性,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也鼓励幼儿拓展搜集材料,丰富科学区材料的同时,也满足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例如在开展“神奇的变色甘蓝汁”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演示甘蓝汁与小苏打、盐水等材料进行混合后颜色的变化,幼儿通过观察与探索了解液体间的溶解原理,延伸到不同材料,例如糖水等去尝试不同溶液之间的颜色变化。
(三)在操作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材料
幼儿认知经验大多是通过操作中获得的。操作活动中通过为幼儿投放符合幼儿操作兴趣的活动材料,引发幼儿在自主操作和实践累积科学小实验的经验,可以更好地促成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3]。
例如在开展“光与影”的科学实验时,教师首先为幼儿投放的是手电筒和幕布,当幼儿对光影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后,进一步探索皮影戏引发幼儿对光影关系的深入探索。
三、基于幼儿经验投放材料,满足自主探索需求
随着幼儿对材料的不断操作与探究,幼儿在兴趣的推动下不断累积经验,基于幼儿的实验经验投放材料,并支持幼儿自由选择和升级材料,使幼儿在旧经验的基础上,体验新材料操作的新经验,满足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更好地满足幼儿自主探索的需求[4]。
(一)引入生活经验,投放生活化材料
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累积,幼儿对生活现象的观察越来越细微,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物和现象,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发现进行讨论,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幼儿对生活现象有所观察与发现时,教师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并提供丰富的生活化材料例如自然类:树枝、石头、花草;废旧材料等,引导幼儿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小实验,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还原自己发现的生活现象,让幼儿不断产生新的疑问,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 。
(二)融入知识经验,投放可操作材料
在投放科学区材料的时候,我們发现一些材料在投放后成为闲置品,主要在于幼儿对于这种材料的知识储备不够,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回顾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小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当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新问题后,教师又引导幼儿提出解决问题的线索,把幼儿的探究引向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样幼儿就会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建构相应的知识和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科学探索活动对于幼儿来说首先是让他们充满好奇心的游戏活动,其次才是让幼儿丰富和拓展自己知识量的学习活动。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让幼儿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将比较复杂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知识转化成幼儿比较理解的可视化的小实验,利用材料的操作促成科学区探索与实验游戏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关注幼儿在科学区活动中的表现,给予支持和引导,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不断提升,拉近幼儿与科学的距离,让幼儿爱上科学,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