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典之前,在一些地方,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均成了饭店、酒楼招揽食客的野味菜谱。老鼠、蛤蟆、蝎子、蚂蚱都成为餐桌上的美味,而蛇、鹿、熊、蛙更是难逃煎、炒、烹、炸的厄运。但一场在中国大地乃至全球肆虐的非典灾难,给饕餮之徒们贪得无厌的口腹之欲却狠狠地扇了一记重重的耳光――
新闻链接
新华网广州5月28日电: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23日联合宣布,研究结果证实SARS病毒与果子狸有关系,但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不是从这个动物再传到另一个动物,是不是别的动物也有病毒,还要在不同的动物身上做更多的实验。
专家指出,目前的研究虽然不能证明人类暴发的非典,罪魁祸首肯定是野生动物携带的SARS样病毒,但食用野生动物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人类在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围海造田等对大自然的所谓征服之后,回报的却是沙漠化、水土流失、臭氧层变薄之类的报复。因为贪吃对野生动物的戕害,换来的同样是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一场SARS灾难还不足以让人警醒吗?
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易导致人类疾病传播
采访专家/李子华全国临床微生物学会委员、病毒学教授
在我国几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饮食文化中,“山珍海味”被认为是佳肴盛筵的最高标志,“吃鲜吃奇”更是某些美食家的至高追求。据国家林业局不久前在北京、上海等21个大中城市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有近一半的人承认吃过野生动物,而在素以“敢吃天下鲜”出名的广东省,吃野生动物、讲究口味生猛的作法则更为盛行。无论是穿山甲,还是蝙蝠肉,都有人大快朵颐。多数食客垂涎野生动物的动机是迷信它们的食补作用,认为其具有“滋阴补阳、强身健体”之功效,但据营养学家对野生动物与普通家禽家畜相比,在营养价值及食疗方面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过人之处”,有些野味的蛋白质含量甚至还不如鸡蛋高。
相反,经常接触野生动物并进食它则极有可能将动物所携带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传播给人。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较之驯养动物可谓处于较恶劣的环境,千万年来,经自然界残酷的淘汰和选择下,其不定和不利因素足以使野生动物产生顽强的生存能力,其生理机能也发生了难以预测的进化。在这些动物身上本已“相安无事”正常寄生的微生物,都可能成为威胁人类的致病因子。而且,人类还没有抵御和制衡这些微生物的抗体屏障。如在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灰色白眉猴和许多种猴子体内都发现了类似的免疫缺陷病毒。这种病毒称为猴免疫缺陷病毒,对其原来的宿主并不是致病的,但一旦转入新的宿主――人体后,就会获取新的属性,能够致病并在人群中迅速传播。
目前虽然科研人员还没有对“SARS病毒是由野生动物传播给人”作出最后定论,但这场灾难的发生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人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滥捕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一味追求口腹之欲,不卫生的饮食习惯;乱杀、滥食野生动物不仅可能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对野生动物资源和整个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引起整个生物链的断裂,最终的结果是会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清单:病毒就在我们的嘴边
采访专家/徐宏发中国兽类学会副理事长,华师大生物系教授、博导
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兔形目动物、有蹄类动物、鸟类等多种野生动物与人共患性疾病有200多种,而野生动物体内常见的、足以致命的病毒大致有狂犬症病毒、鼠疫杆菌、炭疽杆菌、结核、B病毒等。举例如下:
猕猴、短尾猴(二类保护动物):有60%左右的猕猴携带B病毒。这样的猕猴见人挠上一下,甚至咬上一口,都可能致人感染,而生吃猴脑者感染B病毒的可能性更大。人一旦染上,死亡率极高。
蛤蟆、青蛙、蛇、龟:专家认为许多野生动物,体内都可能携带寄生虫、病毒及细菌。有些人嗜食蛇肉,甚至生吞蛇胆,生喝蛇血。虽然鲜蛇胆含有促进消化的成分,也具有某些解毒功能,但同时也含有有毒物质和寄生虫,盲目吞服鲜蛇胆,非常容易损伤人体内部器官,还会导致肝、肾功能衰竭。
旱獭:前几年在广东地下交易十分兴旺的旱獭因体内携带有鼠疫杆菌,曾引发了烈性传染病鼠疫的地区流行。
狼、鹿:大约在上世纪30年代,为修铁路,前苏联数万铁路工人开进了西伯利亚茂密的原始森林,到达不久,便相继被一种诡秘的疾病所困,并引发大批人员发病,并有部分人员死亡。连派去救援的医疗人员也未能幸免。后来莫斯科派去的科学家发现,这种诡秘的疾病是由当地的狼、鹿等动物携带的病毒所致。
猴、猿(灵长类动物):可携带猴艾滋病毒。1976年首次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原因是当地居民食用了附近森林里死去的猴、猩猩等灵长类动物。
鼠、蟑螂:其体内有多种寄生虫。
蝗虫、甲壳虫:导致身体过敏反应。
蝙蝠、猴、果子狸等:体内检测到冠状病毒基因。
野生动物煮熟烧透同样可能有致病危险
采访专家/席静广州检验检疫局进出口食品检疫所食品营养学博士
只要是食用野生动物,都有致病的可能。人们食用的野生动物,大多生存环境不明,来源不明,卫生检疫部门又难以进行有效监控,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就在对野生动物的猎捕、运输、饲养、宰杀、贮存、加工和食用过程中扩散、传播。由于病原体罕见,人吃野生动物染病后,要么诊断不清,要么难以治疗,甚至稀里糊涂丢了命。
科学研究表明,食用者以煎、炒、炸等手段根本无法确保全部杀死携带在其肌肉、血液及内脏里的病毒及寄生虫。以蛙为例:受曼压裂头绦虫感染的青蛙达91%,这种寄生虫在人们食用过程中进入肠胃后寄生,然后又产幼虫顺血液钻入体内各部,如进入人脑的话,它将导致失明、瘫痪、癫痫,甚至死亡。蛇,是以鼠为食,其体内的寄生虫种类更是举不胜举,其伤害往往带有长短不等的潜伏期。
此外,生食家禽也同样危险。过去人们一直以为禽流感只在家禽之间传播,而不会传染给人类,但1997年的香港禽流感爆发打破了这一神话,禽流感病毒可以在生食未充分加热煮熟的情况下传播给人类,导致香港政府扑杀了当地的150万鸡,一时间香港市民谈鸡变色,无人再敢吃鸡肉及其制品,给粤港两地的家禽养殖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除了这些恶性疾病的发生外,其他各种由生吃或吃未煮熟的动物源性食品而引起的寄生虫也时有报道,如常见的旋毛虫病,是由于吃了未煮熟的猪肉、牛肉或羊肉。比翼线虫病,是由生吃或吃未煮熟的龟血和龟内脏而引起的;吞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蛙则易感染裂头蚴病。
专家告诫:
科学告诉我们,许多病毒长期潜伏在野生动物体内,一旦条件“成熟”,就有可能使人感染。今天是果子狸,明天可能是穿山甲,后天就可能是眼镜蛇。所以,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同时也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大家还是约束一下自己的嘴,克制一下自己的欲望,痛定思痛,不要再打野生动物的主意了。
有关政策
中国政府部门在非典的斗争中作出了积极的反映:
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总局已在2003年4月29日发出紧急通知,规定即日起除科学研究需要外,暂停一切猎捕、出售、收购、运输、进出口和在市场上摆卖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的虎纹蛙暂除外)活体、死体活动;
国家质量技术检验检疫局的有关科研部门于5月18日率先研制出“SARS冠状病毒全基因组芯片检测方法”,以用于检测动植物及其产品、食品中是否污染SARS冠状病毒;
广东省政府也在《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草案)》提交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审议时,建议增加“不吃野生动物”条款,堪称是对非典疫情科学研究成果的“快速反应”,获得了常委们的热烈响应。
“亡羊补牢,尤未晚已”,希望通过这场生存危机,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然和谐的宝贵,在善待自己的同时也善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