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谈及犹太民族不得不提及以色列,因其是一个庞大的犹太国家,也是犹太音乐的起源地。公元初犹太人在反对罗马帝国的“犹太战争”中失败,不少人被迫离开故土,陆续流散在世界各地,但其古老的文化,尤其是音乐,却通过犹太教而世代流传,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口头传授而将其特点保持下来。
犹太作曲家中比较著名的是出生在瑞士的欧内斯特·布洛赫(Ernest Bloch,1880-1959年)。他在德国和法国接受教育,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定居在美国。布洛赫创作生涯的早期以法国印象主义风格为主,并吸收了一些东方音乐的元素。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交响乐,弦乐四重奏和一些出色的钢琴作品。比如,《祭品》(ExVoto,1914年);表现爱情主题的《夜晚》(In the Night,1922年);《涅槃》(Nirvana,1923年);《5首深褐色乐曲》(Sketches in Sepia,5首,1923年)以及《幻影和寓言》(Visions and Prophecies,5首),该作品改编自他的宗教剧《旷野的声音》(Voice in the Wilderness,作于1936年,发表于1940年)。然而,最能代表布洛赫成就的还是其大型体裁的钢琴作品,比如《奏鸣曲》(1935年)。该曲是由三个乐章组成,采用套曲形式,篇幅较长且颇具动力感,充满活力的第一乐章采用的是奏鸣曲式,接下来的第二乐章是抒情性的牧歌,最后一个乐章则为雄壮的进行曲。此外,布洛赫还创作过一部儿童钢琴作品(10首,1923年)。另外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犹太作曲家是保罗·本-海姆(Paul Ben-Haim,1897-1984年),他的作品具有很浓厚的东方色彩,主要有:《夜曲》(Nocturne,Op.20)、《钢琴小品》(Pieces,5首,Op.34,1946年)。他的《奏鸣曲》(作于1954年,改编和发表于1955年)虽然采用了新古典主义的风格,却没有使用这种题材的传统形式。
而谈到从犹太教所继承的宝贵遗产,那就是早期基督教会在独自的基本礼仪的构思方面所受到的强烈的影响。若从早期基督教是源自一个有悠久传统的犹太教的派别来考虑的话,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早期基督教会对礼仪的态度以及教会音乐的存在方式上。犹太教会认为没有音乐就不成为礼仪。早期基督教从犹太教那里汲取丰富的营养和继承宝贵的遗产,它不仅全部接受了犹太教的经典,也完全接纳了这种理念。在教会里一方面,早期的基督教大量地参照了犹太教的做法,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被规范在犹太教的礼仪形式之中。犹太教音乐成了基督教音乐的基础。在礼仪上,早期基督教没有在礼仪的组织上受犹太教太多的影响,但从犹太教那里汲取了某些因素或做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让那些曾在特定的学校里培养的神职人员和音乐家来担任教会的各种职务,并形成一种体制。在以后的数个世纪里,基督教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设立学校以培养神职人员和唱诗班的歌手。
歌手演唱的歌曲大多为众所周知的犹太民谣,这也是犹太人最重视的音乐文化之一。在无国家的流亡期间,犹太人是完全透过谨守宗教信仰、重视传统文化,将民族文化资产代代相传下来的。宗教领袖拉比、宗教清唱家(Cantor)、百姓的歌谣吟唱与说故事的人,都是传承文化的重要人物。很多犹太民谣的作曲者作词者都无从考查,但他们的音乐和歌词却都记录下了犹太人民当时的快乐与哀愁。
犹太人民因流亡时间过长,文化传统难免会与当地的文化融合, 因此又区分成东犹(Sephardim)与西犹(Yiddish、Klezmer)两种民谣风格。东犹地域以西班牙、保加利亚、土耳其、鄂图曼、北非、中东等接近回教的地方为主。东犹与西犹不同,东犹在乐器使用与节奏上都比较活泼开放。
不过犹太歌谣中最正宗的,还是以西犹的意第绪歌谣为主。他们是居住东欧的犹太人,将当地语言融合入犹太的希伯来语,而成为特有的意第绪语(Yiddish),进而发展形成意第绪文化及意第绪歌谣, 也有人将之称为克列芝姆歌谣(Klezmer)。意第绪歌谣仍然以传统的犹太歌谣为主,还加上后来在当地创作的歌曲。意第绪音乐歌谣长久以来,一直是犹太人庆典宴会的核心。它表达了生活里怜悯、欢乐、冥思与狂喜等各种情绪。婚礼上演奏的音乐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常用乐器有小提琴、大提琴和木管乐器,有时也会加上齐特琴zither或竖琴来点缀出一场充满宗教信仰色彩的婚礼。
犹太人最喜欢用的乐器是小铃鼓,此外常用的乐器有、七弦琴、箫、长笛、号角、号筒等。表现出犹太音乐缠绵、忧郁、悲伤、哀怨等细腻优美的情感或是高亢、欢庆、凄厉、奋激、冲突等强烈奔放的情感。犹太音乐有许多不同的进行曲,这些具有细微音调特点的进行曲能够表现完全不同的情绪和感受。这些细微之处,对于非犹太人来说可能理解是一样的,但对于犹太人的感觉来说,却是完全不同的。犹太音乐中,大部分写作手法是非常多样的,为表现各种心境及情绪,从沉重缓慢的葬礼进行曲到暴风雨般的激情喷发,从充满活力到宁静安恬,运用的大小调都不属于纯碎的大调或小调,而是在这其中上下浮动,我们称之为“古调”。甚至在两条旋律持续相同一段时间后,会突然急速跳进,或有一个小音程分解派生出来的四音列。而这些短小部分变化的动机,往往是一些碎小旋律的强制性演变或是重复。
犹太人的音乐曲调骨架与天主教的格列高利圣咏颇为相似,并有多种调式,每一种调式都表现一种气质。在巴勒斯坦和巴比伦的犹太教堂中所吟唱的宗教歌曲与基督教早期音乐比较相近,没有纯器乐演奏,只有经文吟诵调、诗篇的歌调以及祈祷文,主要是单旋律的歌曲。9世纪时,犹太教的经文吟诵已具有一定的重音规则,用记号记载在经文之上,其意义及唱法由歌唱者口头传授,不同的经文各有不同的吟诵方式。祈祷文根据不同的仪式要求有不同的旋律模式,歌唱时可由歌手即兴地加以装饰性的发展,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在7世纪时,还出现了合唱队。9世纪以后,出现一些旋律比较定型的歌调,这些歌调往往带有阿拉伯民歌与天主教圣歌的影响。
而谈到现代犹太作曲家的作品,很多反映了音乐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变革与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及哲学变革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音乐作品的不确定性与人类尤其是犹太人漂泊命运的内在联系。现如今,犹太音乐仍以其极好的分辨性,独有的犹太音调吸引着各国的音乐研究者。
谈及犹太民族不得不提及以色列,因其是一个庞大的犹太国家,也是犹太音乐的起源地。公元初犹太人在反对罗马帝国的“犹太战争”中失败,不少人被迫离开故土,陆续流散在世界各地,但其古老的文化,尤其是音乐,却通过犹太教而世代流传,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口头传授而将其特点保持下来。
犹太作曲家中比较著名的是出生在瑞士的欧内斯特·布洛赫(Ernest Bloch,1880-1959年)。他在德国和法国接受教育,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定居在美国。布洛赫创作生涯的早期以法国印象主义风格为主,并吸收了一些东方音乐的元素。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交响乐,弦乐四重奏和一些出色的钢琴作品。比如,《祭品》(ExVoto,1914年);表现爱情主题的《夜晚》(In the Night,1922年);《涅槃》(Nirvana,1923年);《5首深褐色乐曲》(Sketches in Sepia,5首,1923年)以及《幻影和寓言》(Visions and Prophecies,5首),该作品改编自他的宗教剧《旷野的声音》(Voice in the Wilderness,作于1936年,发表于1940年)。然而,最能代表布洛赫成就的还是其大型体裁的钢琴作品,比如《奏鸣曲》(1935年)。该曲是由三个乐章组成,采用套曲形式,篇幅较长且颇具动力感,充满活力的第一乐章采用的是奏鸣曲式,接下来的第二乐章是抒情性的牧歌,最后一个乐章则为雄壮的进行曲。此外,布洛赫还创作过一部儿童钢琴作品(10首,1923年)。另外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犹太作曲家是保罗·本-海姆(Paul Ben-Haim,1897-1984年),他的作品具有很浓厚的东方色彩,主要有:《夜曲》(Nocturne,Op.20)、《钢琴小品》(Pieces,5首,Op.34,1946年)。他的《奏鸣曲》(作于1954年,改编和发表于1955年)虽然采用了新古典主义的风格,却没有使用这种题材的传统形式。
而谈到从犹太教所继承的宝贵遗产,那就是早期基督教会在独自的基本礼仪的构思方面所受到的强烈的影响。若从早期基督教是源自一个有悠久传统的犹太教的派别来考虑的话,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早期基督教会对礼仪的态度以及教会音乐的存在方式上。犹太教会认为没有音乐就不成为礼仪。早期基督教从犹太教那里汲取丰富的营养和继承宝贵的遗产,它不仅全部接受了犹太教的经典,也完全接纳了这种理念。在教会里一方面,早期的基督教大量地参照了犹太教的做法,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被规范在犹太教的礼仪形式之中。犹太教音乐成了基督教音乐的基础。在礼仪上,早期基督教没有在礼仪的组织上受犹太教太多的影响,但从犹太教那里汲取了某些因素或做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让那些曾在特定的学校里培养的神职人员和音乐家来担任教会的各种职务,并形成一种体制。在以后的数个世纪里,基督教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设立学校以培养神职人员和唱诗班的歌手。
歌手演唱的歌曲大多为众所周知的犹太民谣,这也是犹太人最重视的音乐文化之一。在无国家的流亡期间,犹太人是完全透过谨守宗教信仰、重视传统文化,将民族文化资产代代相传下来的。宗教领袖拉比、宗教清唱家(Cantor)、百姓的歌谣吟唱与说故事的人,都是传承文化的重要人物。很多犹太民谣的作曲者作词者都无从考查,但他们的音乐和歌词却都记录下了犹太人民当时的快乐与哀愁。
犹太人民因流亡时间过长,文化传统难免会与当地的文化融合, 因此又区分成东犹(Sephardim)与西犹(Yiddish、Klezmer)两种民谣风格。东犹地域以西班牙、保加利亚、土耳其、鄂图曼、北非、中东等接近回教的地方为主。东犹与西犹不同,东犹在乐器使用与节奏上都比较活泼开放。
不过犹太歌谣中最正宗的,还是以西犹的意第绪歌谣为主。他们是居住东欧的犹太人,将当地语言融合入犹太的希伯来语,而成为特有的意第绪语(Yiddish),进而发展形成意第绪文化及意第绪歌谣, 也有人将之称为克列芝姆歌谣(Klezmer)。意第绪歌谣仍然以传统的犹太歌谣为主,还加上后来在当地创作的歌曲。意第绪音乐歌谣长久以来,一直是犹太人庆典宴会的核心。它表达了生活里怜悯、欢乐、冥思与狂喜等各种情绪。婚礼上演奏的音乐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常用乐器有小提琴、大提琴和木管乐器,有时也会加上齐特琴zither或竖琴来点缀出一场充满宗教信仰色彩的婚礼。
犹太人最喜欢用的乐器是小铃鼓,此外常用的乐器有、七弦琴、箫、长笛、号角、号筒等。表现出犹太音乐缠绵、忧郁、悲伤、哀怨等细腻优美的情感或是高亢、欢庆、凄厉、奋激、冲突等强烈奔放的情感。犹太音乐有许多不同的进行曲,这些具有细微音调特点的进行曲能够表现完全不同的情绪和感受。这些细微之处,对于非犹太人来说可能理解是一样的,但对于犹太人的感觉来说,却是完全不同的。犹太音乐中,大部分写作手法是非常多样的,为表现各种心境及情绪,从沉重缓慢的葬礼进行曲到暴风雨般的激情喷发,从充满活力到宁静安恬,运用的大小调都不属于纯碎的大调或小调,而是在这其中上下浮动,我们称之为“古调”。甚至在两条旋律持续相同一段时间后,会突然急速跳进,或有一个小音程分解派生出来的四音列。而这些短小部分变化的动机,往往是一些碎小旋律的强制性演变或是重复。
犹太人的音乐曲调骨架与天主教的格列高利圣咏颇为相似,并有多种调式,每一种调式都表现一种气质。在巴勒斯坦和巴比伦的犹太教堂中所吟唱的宗教歌曲与基督教早期音乐比较相近,没有纯器乐演奏,只有经文吟诵调、诗篇的歌调以及祈祷文,主要是单旋律的歌曲。9世纪时,犹太教的经文吟诵已具有一定的重音规则,用记号记载在经文之上,其意义及唱法由歌唱者口头传授,不同的经文各有不同的吟诵方式。祈祷文根据不同的仪式要求有不同的旋律模式,歌唱时可由歌手即兴地加以装饰性的发展,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在7世纪时,还出现了合唱队。9世纪以后,出现一些旋律比较定型的歌调,这些歌调往往带有阿拉伯民歌与天主教圣歌的影响。
而谈到现代犹太作曲家的作品,很多反映了音乐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变革与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及哲学变革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音乐作品的不确定性与人类尤其是犹太人漂泊命运的内在联系。现如今,犹太音乐仍以其极好的分辨性,独有的犹太音调吸引着各国的音乐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