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性别之网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飘》是美国文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然而却一直备受争议和批评。本文试图借鉴双性同体理论探讨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对小说进行一个新的解读,试图还原小说应有的文学价值。
  《飘》双性同体主题人物1936年,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版了《飘》,在问世后的六个月内,就售出了一百万册,日后一直经久不衰。《飘》这部小说虽然描写了美国的历史,然而却吸引了全世界读者的目光。然而,由于作者在书中流露出对南方奴隶主的美化和支持,在以政治功利和道德判断为出发点的文学批评面前,这部小说也遭到长期的冷遇和责难。所以今天我们阅读美国文学史专著时,几乎找不到《飘》的名字,有的也只是湖光掠影的介绍。毛信德的《美国小说史纲》中对小说进行了一定的介绍,然而对小说的评价却是负面的。主人公思嘉“在爱情上是个极端自私的人,在财产上是个疯狂追求的人,在精神上是个狂妄自大的人。她所继承的正是那个被推翻了的阶级的腐朽品质,因此,她决不是奴隶主阶级的一个叛逆女性,而是一个十足的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反面人物……小说对南北战争前的南方奴隶社会的描写是被歪曲了的,对这场战争的性质的揭示是不正确的,对联邦军的描写是带有诬蔑性的。凡此种种,证明了作者的立场和作品的思想倾向。”这里对《飘》的主人公的评价,仅仅是从社会历史维度进行的。然而,对一部文学作品价值的评判,如果只从某个单一角度去衡量,是有失公允的,也是非学术的。较之同时代的其他美国文学作品,《飘》真的没有任何正面的文学价值吗?笔者认为女主人公的叛逆形象揭示的是女性话语和民族国家话语中的双性同体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解读长篇小说《飘》,我们不妨把它与女性主义中的双性同体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探讨。通过探讨《飘》一书中出现的若干双性同体现象,进而对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做出新的解读。抛砖引玉,期望国内学者对此有更为详尽的研究。
  双性同体,又译两性同体、雌雄同体。在生物学上是指同一个身体同时出现成熟的雄性性器官和成熟的雌性性器官,表现为雄性及雌性的混合物。如果这一生理现象出现在某一个人的身体上,无疑会引发轩然大波。但在心理学上,“双性同体”却被证明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认为两性都对对方性别有潜在认同,因此任何个体都具有双性人格。弗洛伊德曾经提出“潜意识双性化”理论,荣格在“双性同体”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概念。“阿尼玛”是指男性的女性意向,“阿尼姆斯”则是指女性的男性意向。荣格认为,“在人类学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雌雄双性体,这个双性既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人的情感和心态总是同时兼有两性倾向。为了使个体人格得到健康和谐的成长,应允许男性人格中的女性因素和女性人格中的男性因素在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得到一定的展现,否则这些被压抑到意识深处的异性因素的逐渐积累,最终会危及生命主体的存在”。
  女性主义者中也有不少人提出双性同体的概念。伍尔夫和埃莱娜·西苏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出,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在人格上、精神上具有双性同体的能力,才能超越性别局限,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在男人的脑子里男性胜过女性,在女人的脑子里女性胜过男性。最正常,最适意的境况就是这两个力量在一起和谐的生活,精神合作的时候。”伍尔夫的“双性理论”遭到了很多女性主义者的批判,但是其性别融合带来创造力的观点却颇有见地,也得到一些西方学者的认可和重视。按照这种思路来解读《飘》,可以说小说恰恰肯定了“双性同体”。这本书不但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爱恨情仇并且写出了血迹模糊的大地和在那模糊的血土上的铁一样重的战斗意志。这样的书出自一个女性的手笔,我们即看到了女性的纤细的感觉也看到了非女性的雄迈。
  玛格丽特米切尔何以将在南北战争的腥风血雨中绽放的爱情描绘得如此引人入胜。这正与她的成长经历和不幸的爱情有着莫大的关系。玛格丽特米切尔与1900年出生于美国南部的新生代城市亚特兰大,三四岁时,她就喜欢听关于亚特兰大历史的故事。亚特兰大的战争让小玛格着迷,和那些同盟老兵的出游便成了她的一大嗜好。她对于玛格丽特的喜爱和驾驭马的技术让玛格丽特更趋向于一个男孩子,这也正像他笔下的郝思嘉。作为女性,玛格丽特-米切尔并不能分享战争提供给男性的光荣、利益和“男性”的成就感。相反一战的风波让玛格丽特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1918年,玛格丽特18岁时,结识了一名青年军官——克利福特·亨利少尉。她很快陷入了情网。亨利有着英俊的外表,诗人般的气质,这便是玛格丽特心中的“阿希礼”。但战争夺去了这个年青人的生命,也给玛格丽特带来了毕生的痛苦。米切尔并不甘心做战争的牺牲品。她并没有表现出很多女性在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惰性,却把对战争的厌恶无限放大,性别规范、社会规范、社会历史观此时在作者眼中却变成了无意义,通过对这些符号的颠覆,作者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恶痛绝。所以在她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都有着双性同体的表现,都表现出对性别规范、社会规范的颠覆。
  巴特勒对性别规范有以下的描述,“性别规范制造的现实领域构成了性别概念的表面形式的背景”(巴特勒,2009:53)。性别规范是在社会中为性别气质、性别化的身体等涉及性别的方面设定的常态机制。体型、声音、衣着、举止、职业生涯,社会生活中涉及性别分野的内容随处可见。性别规范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为社会生活编制了一张几乎无所不包的性别之网。
  然而玛格丽特在小说中开启了性别多元化的可能性。她打碎了被严格绑定在性别上的气质、身体、快感和欲望等,同时将性别规范中存在的二元对立逻辑和强制逻辑剔除出去,使那些组合不再被强制冠以女性的、男性的或任何性别,从而实现了双性同体。
  在阿希礼宣布结婚的前夕,斯佳丽不顾一切的阿希礼坦白“是的……一个秘密。我爱你。”此时母亲对她的教诲突然消失,父亲爱尔兰直率则从她嘴里说出来。当被阿希礼拒绝时,她并没有被动软弱的接受这一事实,而是全力反击。“你是宁愿同那个愚蠢的小傻瓜过日子,她开口闭口‘是的’、‘是的’,还会养出一群像她那样百依百顺的小崽子来呢!为什么……”“你不能把媚兰说成这样!”“什么‘你不能’,去你的吧!你算老几,要来教训我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你是个胆小鬼,你混蛋。”此时斯佳丽的怒火爆发了,这就是激起杰拉尔德去杀人和其他爱尔兰先辈去冒生命危险的那种怒火。此刻她身上已没有一点点高贵小姐富有教养和能够默默忍受世界上任何折磨的品性了。遭到阿希礼的拒绝后,她忽然想起母亲和嬷嬷的教训,如果她能像个高贵的小姐那样,连一丝喜欢的意思也从不向他透露,那会好得多呢。此时她女性的虚荣心又冒了出来。然而瞬间男性诉诸于武力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又占了上风。“他向她伸出手来,可这时她使出全身力气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那噼啪的响声在这静静的房间里就像抽了一鞭子似的。紧接着她的怒气突然消失,心中只剩下一阵凄凉。”女性的柔弱无助很快取代了她的泄愤之心。“我像霍妮·威尔克斯一样下贱了”。南方贵族小姐的教育此时在斯佳丽身上发生了作用。她为她失去南方贵族小姐应有的矜持而懊悔不已。随着瑞德的嘲讽,斯佳丽又亮出了她老虎般的利爪。在这短短的一个片段中,她跳出性别规范的桎梏。在她的身体里出现了两个力量,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两种力量的交替出现,使思嘉成为一个文学史上的经典不衰形象。
  斯佳丽身体中的男性因素和女性因素进行着平等意义上的交融,她即拥有男性所代表的理性和物质现实,又拥有女性所代表的情感与精神世界。战争的硝烟弥漫着整个南部,起初对战争漠不关心的斯佳丽也切身体会到了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同时战争也促使了她身体里的双性同体意识的进一步增强。阿希礼的平安归来使胆战心惊的斯佳丽又一次看到了希望,她再次向阿希礼表达爱意并要求二人远走他乡,远离战争。虽然我们可以指责她不负责任和自私自利,但是这正是作为高贵的南方小姐的梦想——爱情和平静。虽竭力争取,但阿希礼只是将玫兰妮托付给她,又奔赴前线。当战争步步逼近,人们纷纷逃离时,她依然留下照顾即将分娩的玫兰妮,并亲自接生,使得母子平安,并且历尽艰辛返回家园。当故事发展到此时,我们不得不敬佩斯嘉丽是多么勇敢无畏。在炮火连天、兵荒马乱的恐怖情景中,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她勇敢接生,坚强面对,理性逃生。斯佳丽身体里的男性力量和女性的力量的精诚合作,使她的脑子才变得肥沃而能想到各种应对之策,并且使她的身体充满了力量,挽救了她和玫兰妮一家。
  玛格丽特终于完成了《飘》这部耗费她毕生精力的小说,她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时美国文坛的名人,成了亚特兰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这也是伍尔夫所推崇的双性同体理论在创作上达到的最高境界。双性同体诗学理论在小说中若隐若现,我们把握了这条文脉,就能理解为什么女主人公总是使一部分顽固的评论家心生厌恶,同时也能理解女主人公为什么一直在寻求一种难以释怀的满足。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米切尔.飘.范纯海,译.飘\[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2\]毛信德.美国小说史纲\[M\].北京出版社,1988.
  \[3\]霍尔,冯川译.荣格心理学入门\[M\].三联书店,1997.
  \[4\]弗吉尼亚·伍尔夫,王还译.一间自己的屋子\[M\].三联书店,1989.
  \[5\]巴特勒,朱迪斯,郭劼译.消解性别\[M\].三联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分析了研究型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及实践教学的特点,结合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农科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现状,按照研究型学院发展目标探讨了研究型学院本科生基本技能规范的基本要素。  研究型学院教学现状技能规范石河子大学成立以来,不断与时俱进,抢抓机遇,以改革为动力,在创新中求发展,学校已由单科性院校发展成为以文理学科为基础,以应用学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一所地方性综合大学,已完成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
期刊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非营利组织在全球化的“结社革命”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类非营利组织在世界各国纷纷出现。以L省S协会为例,拟从其实施品牌影响力的策略性营销的内外环境以及其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并且运用SWOT分析法做相关的阐释。  非营利组织品牌营销战略一、L省S协会实施品牌影响力的策略性营销的环境分析  (一)市场环境的分析  市场环境的分析可以从它的一般环境、市场状态、受益者、竞争
期刊
在当今的社会来探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清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工作者德育教育日常教学在当今的社会来探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一切以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的引导下,不少人都盲目地崇拜“金钱万能论”,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认为钱能解决一切问题。2010年,备受关注的“药家鑫”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当
期刊
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新疆,当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为政府和学界所关注,在考虑新疆双语教育发展问题时,其教材问题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本文基于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田野观察法等方法对喀什市区各维吾尔族中小学现行双语教材的调查,提出现行双语教材存在完全翻译汉语教材、缺乏教辅等问题,并尝试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建议。希望为国家教育部门编制新疆双语教育教材提供较为科学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是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重要枢纽,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强大动力。连片特困地区的发展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通过对1000个样本的统计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新型农民培育的对策与建议。  连片特困地区职业教育培训新型农民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促进社会融合、实现社会稳定、减轻贫困程度的“万能钥匙”,是提升国家、产业、企业竞
期刊
本研究自编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怀柔区54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怀柔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教师职业幸福感随着教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性别、类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存在差异。建议:实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措施,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中小学教师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一、问题的提出幸福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个体在需要得到满足、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良好情绪状态。
期刊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指导。由此提出了“双师型”教师与职业指导师职能结合形成“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职业规划职业指导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专业的职业指导。目前,我国职业指导师非常紧缺,对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将“双师型
期刊
面对新时期、新要求,村级党支部,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村级党支部建设明显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从而阻碍了新农村伟大战略目标的进程。通过对鹤峰县太平乡中坪村、奇峰关村、三岔口村和枞阳坡村的实证调查,着重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级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于村级党支部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边远山区村级党支部党支部建设村级党支部是全党的基层组织,同时也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村级党
期刊
韩国语的词汇以固有词和汉字词为主,但是随着越来越频繁的国际交流,韩国语中的外来词也越来越丰富起来。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引进外来语,韩国国立国语院开发了韩国语标记外来语的规则。本文通过对韩国语和英语的发音系统为基础,对韩国语外来词中的英语外来词进行了研究,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记忆英语外来词汇,并有效地提高对韩国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学习效率。  英语外来词外来语标记法韩国语发音特点一、绪论  韩国语是一门外来
期刊
边境民族地区,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不论是在环境、人文、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有着自己的局限。幼儿教育不仅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对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以求以小见大,利于其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  边境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现状分析河口瑶族自治县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端,是云南省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