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对课堂内容的记忆和强化”,作业内容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作业的方法、手段单~,这样的作业否定了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需求,降低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和态度,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探究欲望。在新形势下,传统作业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经过六年的课改摸索,我觉得作业是要布置,但不是单一地做数学题,而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作业,让作业丰富起来,让作业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现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阶段谈谈我对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设计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第一阶段:时间——2004年8月——2006年7月;对象——一、二年级五班全体学生。
1、在“说话”中完成作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一年级学生的手指发育还不健全,所以强迫学生多写作业,是非常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他们还怕写不好会受批评,从而产生畏惧心理。为了让孩子能有轻松学习的心情,我给孩子们布置的第一个作业就是“说一说”。如:学习“比多少”时,我让他们说图画里画了些什么内容,除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外,回去还要说给家长听,孩子们说得可好了:“有4根凳子,有一张圆桌,水里有4条金鱼……。什么比什么多几,什么比什么少几。”在教学“确定位置的前、后、左、右、上、下”时,我设计了“介绍你和你的邻居”的活动,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方位来表达自己和同桌处的位置;根据自己家的位置,介绍上一层住的和下一层住的邻居是谁。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在“画”中完成作业
在教学中,有情景图的内容,孩子们特别地感兴趣,在欣赏美丽、有趣的画面时,我鼓励学生自己去创作画,从画中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一年级下期学过“找规律”后,我给孩子布置了一个画画的作业,要求画一幅有规律的画。他们画的内容可多了,有的是画各种小动物有规律地排着,还取名动物晚会;有的把各种水果按一定的规律排;还有画各种颜色、形状的灯笼设计元旦晚会,等等。这种内容不限,由学生自由选择画的个性化作业很受他们的欢迎,画交给老师后,先由学生介绍自已的作品后,师生们进行集体评奖,老师给予奖励,学生的画最后放回自己的“成长记录袋”。这样的训练加强了数学和美术的整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培养了审美意识。
3、在游戏中完成作业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传统观念常把玩与学分开,学好了,才能玩;学不好,就不能玩。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我把一些作业设计成“玩”,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学了10的组成后,我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拍手游戏,我说9,你说1;我说8,你说2……。这样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了心算速度。又如:学了图形的拼组时,我让他们用自己剪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来拼树子、房子等。这种作业学生可以自由进行动手、动脑设计,发展了空间观察能力,在做做玩玩中学,在说说笑笑中发展思维、发展智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第二阶段:时间——2006年8月——2008897月;对象——三、四年级五班全体学生。
1、在“实践”中完成作业
最终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数学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如:学了《统计》后,我让学生调查家里一月的开支情况,绘制统计图,针对家里的开支情况你想说些什么?孩子们的统计图制作得非常漂亮。说的话也挺多,有的说:“要节约用电”,有的说:“要节约用水”等。又如:在认识了“人民币”以后,我让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去当一次“小小采购员”,让他们亲身经历买东西的过程,体会到人民币的价值,珍惜人民币。我还让他们把买回的东西制成统计表,针对统计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作业使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交融,并通过调查走访活动的展开,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2、在“记”中完成作业
在一年级下期,我就尝试着让孩子们写“数学日记”,数学日记每周写一次,是星期六、星期天的作业。数学日记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我根据学习内容布置,另一部分是学生自选(可写与数学有关的日常发现)。写了三次,孩子们写得不是很好,我考虑到是不是孩子们太小了,还不会组织语言、词汇量也太少,也不会上网查资料,也就没让他们写了。二年级上期我让他们继续写日记,在他们写之前,我示范了一篇让孩子们看,渐渐地,孩子们的日记越写越好,内容越来越丰富了,形式也多样了。下面是摘录孩子们的日记:
案例1:李晨曦:2006年9月8日,今天我们一大家人(12人)去吃火锅,从我家到火锅店共走了800米,走了10分钟。我们点了15个菜,其中一盘豆腐重300克,一盘牛肉重200克,一条鱼重500克,一盘白菜重250克……我们吃得很开心,共花费250元。这是学了重量、时间和长度单位后写的日记。
案例2:张山:“数学乐园”,2006年11月12日,你知道吗?乘号“×”是三百年前一位英国数学家最先使用的。加号和减号是五百年前一位德国人最先使用的。当时它们并不表示“加上”和“减去”,直到三百年前才正式用来表示“加上”和“减去”。我知道的数学家有:陈景润、华罗庚……
通过实践,我发现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们都乐于投入这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愿意与同学、教师交流,我也感受到了与孩子交流的乐趣。
第三阶段:时间——2008年8月——2010年7月;对象——五、六年级五班全体学生。
1、变课本上的封闭题为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08 8 8 8=()×()。08 8 8 8 9 7=()×()。①是封闭式的,答案唯一。②是开放式的,答案可以是:6×8,8 x6,16x 3,12×4等。又如:计算中的开放练习:①封闭式题:24—6×2,②开放式:240602,让学生在。里填上不同的运算符号再计算,答案可多了:24 6×2,24÷6 2,24×6—2,24×6 2等。这种开放性的作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自编式”作业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切实转变自己的观念,在作业布置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情景,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习题,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课上,我将一只长方体玻璃缸放在讲台上,请学生测量出长、宽、高,并板书于黑板上,要求学生利用实物进行想象,自编应用题,学生个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利用已学的知识编写题目。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课上,我将一只长方体玻璃缸放在讲台上
生1:要做这只玻璃缸共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
生2:要做这只玻璃缸共需要多少长的角铁条?
生3:这只玻璃缸可以装水多少升?
生4:如果不小心把玻璃缸前面的玻璃打碎了,需要再配一块多大的玻璃?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通过让学生独立编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自己编写的习题,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更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编题后的自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同时学生编制习题的过程,既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又是同伴合作交流,分享成功体验的过程。
总之,新课程下作业将变成课程动态的生长的延伸,这种延伸不是机械的重复与叠加,而是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在教学中,也不能放弃对孩子们的手抄作业,适当布置一些手抄作业,让孩子养成认真书写、整齐、规范的习惯,同时,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当然,在课改中还有很多能让孩子们既乐做,又能让孩子学到知识,得到创新的作业,我们还需进一步地探究。
第一阶段:时间——2004年8月——2006年7月;对象——一、二年级五班全体学生。
1、在“说话”中完成作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一年级学生的手指发育还不健全,所以强迫学生多写作业,是非常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他们还怕写不好会受批评,从而产生畏惧心理。为了让孩子能有轻松学习的心情,我给孩子们布置的第一个作业就是“说一说”。如:学习“比多少”时,我让他们说图画里画了些什么内容,除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外,回去还要说给家长听,孩子们说得可好了:“有4根凳子,有一张圆桌,水里有4条金鱼……。什么比什么多几,什么比什么少几。”在教学“确定位置的前、后、左、右、上、下”时,我设计了“介绍你和你的邻居”的活动,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方位来表达自己和同桌处的位置;根据自己家的位置,介绍上一层住的和下一层住的邻居是谁。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在“画”中完成作业
在教学中,有情景图的内容,孩子们特别地感兴趣,在欣赏美丽、有趣的画面时,我鼓励学生自己去创作画,从画中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一年级下期学过“找规律”后,我给孩子布置了一个画画的作业,要求画一幅有规律的画。他们画的内容可多了,有的是画各种小动物有规律地排着,还取名动物晚会;有的把各种水果按一定的规律排;还有画各种颜色、形状的灯笼设计元旦晚会,等等。这种内容不限,由学生自由选择画的个性化作业很受他们的欢迎,画交给老师后,先由学生介绍自已的作品后,师生们进行集体评奖,老师给予奖励,学生的画最后放回自己的“成长记录袋”。这样的训练加强了数学和美术的整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培养了审美意识。
3、在游戏中完成作业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传统观念常把玩与学分开,学好了,才能玩;学不好,就不能玩。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我把一些作业设计成“玩”,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学了10的组成后,我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拍手游戏,我说9,你说1;我说8,你说2……。这样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了心算速度。又如:学了图形的拼组时,我让他们用自己剪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来拼树子、房子等。这种作业学生可以自由进行动手、动脑设计,发展了空间观察能力,在做做玩玩中学,在说说笑笑中发展思维、发展智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第二阶段:时间——2006年8月——2008897月;对象——三、四年级五班全体学生。
1、在“实践”中完成作业
最终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数学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如:学了《统计》后,我让学生调查家里一月的开支情况,绘制统计图,针对家里的开支情况你想说些什么?孩子们的统计图制作得非常漂亮。说的话也挺多,有的说:“要节约用电”,有的说:“要节约用水”等。又如:在认识了“人民币”以后,我让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去当一次“小小采购员”,让他们亲身经历买东西的过程,体会到人民币的价值,珍惜人民币。我还让他们把买回的东西制成统计表,针对统计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作业使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交融,并通过调查走访活动的展开,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2、在“记”中完成作业
在一年级下期,我就尝试着让孩子们写“数学日记”,数学日记每周写一次,是星期六、星期天的作业。数学日记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我根据学习内容布置,另一部分是学生自选(可写与数学有关的日常发现)。写了三次,孩子们写得不是很好,我考虑到是不是孩子们太小了,还不会组织语言、词汇量也太少,也不会上网查资料,也就没让他们写了。二年级上期我让他们继续写日记,在他们写之前,我示范了一篇让孩子们看,渐渐地,孩子们的日记越写越好,内容越来越丰富了,形式也多样了。下面是摘录孩子们的日记:
案例1:李晨曦:2006年9月8日,今天我们一大家人(12人)去吃火锅,从我家到火锅店共走了800米,走了10分钟。我们点了15个菜,其中一盘豆腐重300克,一盘牛肉重200克,一条鱼重500克,一盘白菜重250克……我们吃得很开心,共花费250元。这是学了重量、时间和长度单位后写的日记。
案例2:张山:“数学乐园”,2006年11月12日,你知道吗?乘号“×”是三百年前一位英国数学家最先使用的。加号和减号是五百年前一位德国人最先使用的。当时它们并不表示“加上”和“减去”,直到三百年前才正式用来表示“加上”和“减去”。我知道的数学家有:陈景润、华罗庚……
通过实践,我发现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们都乐于投入这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愿意与同学、教师交流,我也感受到了与孩子交流的乐趣。
第三阶段:时间——2008年8月——2010年7月;对象——五、六年级五班全体学生。
1、变课本上的封闭题为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08 8 8 8=()×()。08 8 8 8 9 7=()×()。①是封闭式的,答案唯一。②是开放式的,答案可以是:6×8,8 x6,16x 3,12×4等。又如:计算中的开放练习:①封闭式题:24—6×2,②开放式:240602,让学生在。里填上不同的运算符号再计算,答案可多了:24 6×2,24÷6 2,24×6—2,24×6 2等。这种开放性的作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自编式”作业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切实转变自己的观念,在作业布置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情景,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习题,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课上,我将一只长方体玻璃缸放在讲台上,请学生测量出长、宽、高,并板书于黑板上,要求学生利用实物进行想象,自编应用题,学生个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利用已学的知识编写题目。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课上,我将一只长方体玻璃缸放在讲台上
生1:要做这只玻璃缸共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
生2:要做这只玻璃缸共需要多少长的角铁条?
生3:这只玻璃缸可以装水多少升?
生4:如果不小心把玻璃缸前面的玻璃打碎了,需要再配一块多大的玻璃?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通过让学生独立编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自己编写的习题,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更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编题后的自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同时学生编制习题的过程,既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又是同伴合作交流,分享成功体验的过程。
总之,新课程下作业将变成课程动态的生长的延伸,这种延伸不是机械的重复与叠加,而是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在教学中,也不能放弃对孩子们的手抄作业,适当布置一些手抄作业,让孩子养成认真书写、整齐、规范的习惯,同时,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当然,在课改中还有很多能让孩子们既乐做,又能让孩子学到知识,得到创新的作业,我们还需进一步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