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问题,具有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取向着眼于:调查分析现今信息技术在中学教育运用的程度,以及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程度;从原有的教育改革注重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转到对教学结构的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尝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当今世界日益信息化,信息日益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世界,也深刻地改变了数学世界,使得数学思想容易表达了,数学方法容易实现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部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中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中学教育改革进行了多年,改革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这两个大上。教学内容上的改革已进行二十几年了,这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体现在现代化教学设施上,很多学校都配置了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闭路电视系统、多功能厅等等。这些教学手段的更新使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也是非常需要的。教学方法的改革那就更多了,每个学科都在进行探索,应该说在这方面各个学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见,从内容、手段、方法这三个方面来看,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我觉得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结构的改革。不是说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不重要,但是我认为应该在教学结构改变的前提下来进行内容、手段与方法的整体改革,才能真正取得实际效果。
二、教学结构模式改革的内涵、目标及原则
在对前人知识经验的继承、掌握,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等方面,我国教育具有自己的优势,这方面的成绩决不应低估,决不容抹杀,更不应妄自菲薄。但是也要看到我们教育的不足:多年来我们培养出的大多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比较缺乏创新型人才。那么,我们的教育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大批地、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呢?这就要依靠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借鉴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白皮书”中论述的观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
三、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中又必须遵循若干原则,否则将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所以认识并遵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做好整合的前提条件。
四、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及目标
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具备的条件如下:
1、现代信息技术的硬、软件方面的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设备已进入教室;教师的办公电脑;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系统建设。组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教学平台系统主要包括“几何画板”、“Z+Z智能知识平台”、“图形计算器”、“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和联接因特网的校园网组成。
2、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信息能力也要具有一定的水平。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EMATICA,DERIVE等能够使学生以任何传统的表征形式定义、结合、转换、比较或直观地操作函数和关系;运用几何画板可以在几何与图像之间架起特殊的桥梁,实现了几何作图的动态化;借助于电子数据表,可以支持学生从算术到代数领域的转换过程。因此,教师只有全面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教育软件的功能及其教学意义,并认真研究如何运用这些数学教育软件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
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希望达到的最终目标如下:
我们所倡导研究探索的新型教学结构是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众所周知,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部分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实际上是要求设计出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例如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等。可见,学习环境是促进学习的外部条件,是外因。另一方面,由于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这就要求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调动这种主动性与积极性呢?这就要靠自主学习策略,包括支架式、抛锚式、启发式、自我反馈等等策略,这些自主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因。
实际上以学为主、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要真正落到实处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它们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统一的具体体现就是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发挥得够不够,靠什么来检验?就靠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由于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而不是板书、讲授和满堂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必然会体现得越充分。这正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当今世界日益信息化,信息日益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世界,也深刻地改变了数学世界,使得数学思想容易表达了,数学方法容易实现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部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中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中学教育改革进行了多年,改革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这两个大上。教学内容上的改革已进行二十几年了,这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体现在现代化教学设施上,很多学校都配置了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闭路电视系统、多功能厅等等。这些教学手段的更新使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也是非常需要的。教学方法的改革那就更多了,每个学科都在进行探索,应该说在这方面各个学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见,从内容、手段、方法这三个方面来看,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我觉得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结构的改革。不是说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不重要,但是我认为应该在教学结构改变的前提下来进行内容、手段与方法的整体改革,才能真正取得实际效果。
二、教学结构模式改革的内涵、目标及原则
在对前人知识经验的继承、掌握,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等方面,我国教育具有自己的优势,这方面的成绩决不应低估,决不容抹杀,更不应妄自菲薄。但是也要看到我们教育的不足:多年来我们培养出的大多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比较缺乏创新型人才。那么,我们的教育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大批地、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呢?这就要依靠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借鉴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白皮书”中论述的观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
三、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中又必须遵循若干原则,否则将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所以认识并遵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做好整合的前提条件。
四、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及目标
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具备的条件如下:
1、现代信息技术的硬、软件方面的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设备已进入教室;教师的办公电脑;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系统建设。组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教学平台系统主要包括“几何画板”、“Z+Z智能知识平台”、“图形计算器”、“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和联接因特网的校园网组成。
2、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信息能力也要具有一定的水平。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EMATICA,DERIVE等能够使学生以任何传统的表征形式定义、结合、转换、比较或直观地操作函数和关系;运用几何画板可以在几何与图像之间架起特殊的桥梁,实现了几何作图的动态化;借助于电子数据表,可以支持学生从算术到代数领域的转换过程。因此,教师只有全面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教育软件的功能及其教学意义,并认真研究如何运用这些数学教育软件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
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希望达到的最终目标如下:
我们所倡导研究探索的新型教学结构是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众所周知,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部分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实际上是要求设计出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例如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等。可见,学习环境是促进学习的外部条件,是外因。另一方面,由于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这就要求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调动这种主动性与积极性呢?这就要靠自主学习策略,包括支架式、抛锚式、启发式、自我反馈等等策略,这些自主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因。
实际上以学为主、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要真正落到实处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它们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统一的具体体现就是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发挥得够不够,靠什么来检验?就靠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由于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而不是板书、讲授和满堂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必然会体现得越充分。这正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