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我结合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论语》的诵读。《论语》思想蕴含丰富,涉及到了一些做人和处世的道理,学生不仅受到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而且有利于他们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下面谈一谈在《论语》诵读过程中,我感触最深以及学生受益最大的两个方面:
1 学会做人,要以孝为本
我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学生和家长换了一批又一批,面孔不断更新,但唯一不变的一种现象是,孩子的情商越来越低,基本不懂孝道。孩子不爱学习,不愿意写作业,家长操碎了心,但孩子不为所动。他们觉得父母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他们认识不到这是父母在为他们付出,所以就更谈不上感动与孝敬了,在学习上他们自然就少了一份责任感和动力。试想一下,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懂得孝敬的人,他会服务于社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论语》最朴素最基本的起点就是孝敬之道。通过学习《论语》,我觉得学生受到了很深的触动。
在《论语》中,孔子将“孝”“悌”看得非常重要,认为这是人生在世的根本。在《论语》中就有这样的阐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在我们的生活准则中,我们也把“孝”“悌”看得很重要,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类似的论述,因此在《论语》诵读时,我将这一则放在第一课讲,学生在学习之后,对孝顺父母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借此契机,我抛出几个和父母有关的问题:你的父母多大了?生日是什么日子?父母怎样为你庆祝生日的?你是怎样为父母祝寿的等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学生通过接受这种教育,思想方面有所转变。家长们也反映,自学习《论语》后,孩子懂事了很多。
在这之后,我接着讲授“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一步巩固这种思想,试想,假如一个学生连最起码的“孝”都难以做到,何以谈“学文”!现在的家长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怀孕时就开始胎教,进行智力开发,从幼儿园,然后是小学、中学、大学,就知道念书,知道“学文”,却把最基础的东西“入则孝,出则悌”疏忽了。在这里,我也希望家长们引起重视!
2 学会做人,要诚实守信
在现代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的今天,《论语》中讲到的“诚信之道”也为现在的孩子指明了做人的方向。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要是没有信誉的话,那真不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怎么度过一生?这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怎么能行走呢?”让孩子明白信誉是一个人行走于世界最基础的保障,一个人要是没有诚信的话,他在世界上将寸步难行,只有用诚信来引导生活,才能走好人生道路。
在古代有很多关于“诚信”的故事,如:“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 “唐太宗采纳诚信劝言的故事”等等,因主人公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流传至今。而现在的孩子,就缺乏“诚信”这一课,有的孩子撒谎,不守信用,家长、老师两头蒙骗。孔子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让孩子知道,一个人要想坦坦荡荡走过一生,凭的是他为人的正直、守信,正直的人就能安身立命,就能走的很远。而那些不正直的不守信的人,就会走的磕磕绊绊,迟早要摔跟头。
《论语》中,孔子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特别反对弄虚作假。他说“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意思是说,本来自个什么都没有,却要装作有;本来很困顿,却装作很奢华,这样的人是难以保持始终如一的,也就不会有好品德了。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太精彩了,直指现在孩子的弊病。相信每个做家长的都深有体会,孩子在学校成绩怎样暂且不说,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尤其是学生的攀比心理,从幼儿园开始就显山露水。看人家小朋友有一个遥控玩具,非得来个一哭二闹,让你手足无措,最后只得妥协,让孩子得逞。其实到手了孩子未必想玩,只不过拿来炫耀一番,满足他的虚荣心而已。孩子上小学了,攀比之风越发见长,家境好的也就无可厚非了,买就买吧,反正给自己的孩子买,又挣足了面子,这不两全其美吗!遇到工薪阶层的人,一个月的工资就几百元钱,除去日常开支,也就所剩无几了,却又不得不顾全孩子的自尊心,咬咬牙也买了,这其中的无奈想必做家长的都清楚吧!所以学习孔子的这句话,明白孔子所讲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孩子们来说意义非凡。通过这句话的学习,学生明白了,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面对自己,不能不懂装懂,不能装样子,要实实在在的做人、做事。只追求表面现象,翘着脚走路是不能走远的。
总之,通过经典浸润,学生受益匪浅,不自觉地在平时的言行中体现它的理念,全面提升了个人修养!
1 学会做人,要以孝为本
我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学生和家长换了一批又一批,面孔不断更新,但唯一不变的一种现象是,孩子的情商越来越低,基本不懂孝道。孩子不爱学习,不愿意写作业,家长操碎了心,但孩子不为所动。他们觉得父母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他们认识不到这是父母在为他们付出,所以就更谈不上感动与孝敬了,在学习上他们自然就少了一份责任感和动力。试想一下,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懂得孝敬的人,他会服务于社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论语》最朴素最基本的起点就是孝敬之道。通过学习《论语》,我觉得学生受到了很深的触动。
在《论语》中,孔子将“孝”“悌”看得非常重要,认为这是人生在世的根本。在《论语》中就有这样的阐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在我们的生活准则中,我们也把“孝”“悌”看得很重要,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类似的论述,因此在《论语》诵读时,我将这一则放在第一课讲,学生在学习之后,对孝顺父母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借此契机,我抛出几个和父母有关的问题:你的父母多大了?生日是什么日子?父母怎样为你庆祝生日的?你是怎样为父母祝寿的等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学生通过接受这种教育,思想方面有所转变。家长们也反映,自学习《论语》后,孩子懂事了很多。
在这之后,我接着讲授“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一步巩固这种思想,试想,假如一个学生连最起码的“孝”都难以做到,何以谈“学文”!现在的家长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怀孕时就开始胎教,进行智力开发,从幼儿园,然后是小学、中学、大学,就知道念书,知道“学文”,却把最基础的东西“入则孝,出则悌”疏忽了。在这里,我也希望家长们引起重视!
2 学会做人,要诚实守信
在现代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的今天,《论语》中讲到的“诚信之道”也为现在的孩子指明了做人的方向。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要是没有信誉的话,那真不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怎么度过一生?这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怎么能行走呢?”让孩子明白信誉是一个人行走于世界最基础的保障,一个人要是没有诚信的话,他在世界上将寸步难行,只有用诚信来引导生活,才能走好人生道路。
在古代有很多关于“诚信”的故事,如:“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 “唐太宗采纳诚信劝言的故事”等等,因主人公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流传至今。而现在的孩子,就缺乏“诚信”这一课,有的孩子撒谎,不守信用,家长、老师两头蒙骗。孔子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让孩子知道,一个人要想坦坦荡荡走过一生,凭的是他为人的正直、守信,正直的人就能安身立命,就能走的很远。而那些不正直的不守信的人,就会走的磕磕绊绊,迟早要摔跟头。
《论语》中,孔子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特别反对弄虚作假。他说“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意思是说,本来自个什么都没有,却要装作有;本来很困顿,却装作很奢华,这样的人是难以保持始终如一的,也就不会有好品德了。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太精彩了,直指现在孩子的弊病。相信每个做家长的都深有体会,孩子在学校成绩怎样暂且不说,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尤其是学生的攀比心理,从幼儿园开始就显山露水。看人家小朋友有一个遥控玩具,非得来个一哭二闹,让你手足无措,最后只得妥协,让孩子得逞。其实到手了孩子未必想玩,只不过拿来炫耀一番,满足他的虚荣心而已。孩子上小学了,攀比之风越发见长,家境好的也就无可厚非了,买就买吧,反正给自己的孩子买,又挣足了面子,这不两全其美吗!遇到工薪阶层的人,一个月的工资就几百元钱,除去日常开支,也就所剩无几了,却又不得不顾全孩子的自尊心,咬咬牙也买了,这其中的无奈想必做家长的都清楚吧!所以学习孔子的这句话,明白孔子所讲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孩子们来说意义非凡。通过这句话的学习,学生明白了,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面对自己,不能不懂装懂,不能装样子,要实实在在的做人、做事。只追求表面现象,翘着脚走路是不能走远的。
总之,通过经典浸润,学生受益匪浅,不自觉地在平时的言行中体现它的理念,全面提升了个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