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理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相关探究

来源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实现区域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受到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城市规划设计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协调、土地利用不合理、功能分区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制约城市正常的发展。区域经济学理论是以空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为基础,形成的空间分析经济学。将区域经济学理论应用在主体功能区规划设计环节,对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单阐述了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内涵,主体功能区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区域经济学理论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理论;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资源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城市人口聚集增长。与此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增长过快,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城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土地紧张、城市布局分散、整体规划落后、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造成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平衡,居民生活质量下降、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2007年,国务院提出了编制全国主体功区规划建议,要求各地区做好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工作,逐渐改变我国地方国土空间布局不合理,城市空间混乱的局面,实现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1.区域经济学理论
  区域经济学理论是经济地理学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它是研究生产资源在一定空间(区域)的优化配置和组合,从而获得最大产出的学说。由于生产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有限资源在一定区域内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尽可能获得更多的产出。区域经济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理论和学派,主流的理论学派有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平衡发展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城市圈域经济理论等理论,其中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中心—外围理论等作为区域经济学重要的几个理论,其理论主张和思想贯穿到整个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对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1]。
  2.主体功能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功能区规划是200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區规划的意见》中提出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评估,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的地域空间单元的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资源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通过主体功能区规划可以统筹区域空间的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从而明确地区开发方向、开发强度、开发秩序,逐渐实现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国土资源开发空间。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2.1主体功能区内部不协调
  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中虽然注重空间规划秩序,但是社会空间结构对空间规划秩序影响比较大,社会空间结构要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人口、资源与产业三者在区域空间进行合理配置。然而在空间规划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社会空间结构,导致主体功能区资源结构单一、老工业区经济衰退、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导致严重的城市病。因此,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中,必须明确城市主体功能与其他功能区的关系,促进主体功能区内部协调发展。
  2.2主体功能规划不全面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技术规程依然停留在区域空间人与土地协调、人与环境协调等相关空间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在编制过程中依赖计算机工具,没有从主体功能区的整体发展角度,对区域的资源、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没有考虑到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设计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没有真正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2]。
  3.区域经济学理论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应用
  3.1中心—外围理论对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导
  中心—外围理论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一种理论,他阐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外围不平等关系,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区域都是由中心和外围两个子系统构成,当某些区域的空间聚集形成发展之势时,则会比外围地区获得更有利的竞争优势,形成区域经济体系中心,外围地区处于依附地位,导致城市区域空间出现空间二元结构。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心与外围界限逐渐消失,从而推动空间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国土空间开发要求,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四个区域,禁止开发区指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禁止开发区的设置主要是保护区域的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限制开发区主要是指经济条件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比较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指资源承载能力比较强、人口聚集、经济条件好的区域,通过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在于推动城镇化发展;优化开发区是在开发密度比较高的区域,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集群发展。从区域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是城市主体功能的边缘区,边缘区主要为核心区域提供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并从核心区辐射扩散到周边区域。中心—外围理论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政府与市场的主导作用,强化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核心区的技术、资金、人才逐渐向边缘区流动,带动和影响边缘区域,实现核心区和边缘区的相互融合,从而减少城乡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3]。
  3.2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发布局的应用
  增长极理论是弗朗索瓦·佩鲁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经济比较发达和少数产业的发展,因此要将条件比较好的区域和少数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经济增长极影响和带动周围地区和产业的发展。增长极的极化作用主要体现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实现生产要素的外移。点轴开发理论是波兰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区域经济学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发展,它不仅重视增长极作用,而且还强调点与点之间的作用,认为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对连接地区人流、物流速度、降低生产、运输成本,形成区位优势和改善投资环境教育重要意义。点轴开发理论侧重交通条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大于单纯的增长极开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个区域经济开发采用点轴开发模式,并逐渐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这些区域交通便利、城市人口集中、开发强度高,但是与此同时,经济发展过程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区域经济学理论,编制优化区域的开发方案,实现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
  3.3平衡发展理论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目标制定的应用
  平衡发展理论是哈罗德·多玛新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必须实现产业与产业、区域与区域的关联互补,促进各产业、各区域协调发展,减少区域与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实现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目的在于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按照主体功能的分区情况,不同区域的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主要负责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发展产业集群,实现区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主要负责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和维持。各个区域的功能作用不同,在发展过程中,要形成相互协助、相互补充、分工合作的区域格局。同时,还要打破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行政区域束缚,实现区域间资源、人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结束语
  主体功能区规划关系到国土资源空间开发利用,当前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存在内部不协调、不统一、规划不全面等问题,影响到城市功能区布局和城市的发展。将区域经济学理论应用在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可以实现主体功能区的人力、资金、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区域内资源和产业发展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剑博.区域经济学理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J].商情,2016,(32):117-118.
  [2]郝大江,黎映宸.集聚效应、配置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理论探索[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4):65-70.
  [3]董亚宁,顾芸,陈威,等.地方品质、劳动力区位与区域创新发展——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J].西北人口,2020,41(4):47-57.
其他文献
摘要:2013年通过了关于修改《公司法》的决议,修改了设立公司的登记制度,主要包括:资本制度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取消出资比例限制、取消对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取消强制验资制度。这一改革降低了公司设立门槛,鼓励了市场经济的积极发展,但明显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权益。本文以公司债权人的角度探究这次的变革,剖析了现行制度存在的缺陷,从深度和广度两方构建债权人权益保护机制,针对信息披露制度、出资责任制度、公司法
期刊
摘要:“生存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而我国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资源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协调关系逐渐偏斜,甚至失衡。由此可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求做到两者间的相互平衡,才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探究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我国从先秦时期就有一定的认知,道家思
期刊
摘要:自动驾驶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应运而生。本研究选择可视化软件 CiteSpace 作为分析工具,对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国内外组织承诺研究的关键词、文献共被引等信息在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领域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和开展自动驾驶及其智能人才培训开发研究提供依据。研究发现:(1) 虽然我国的自动驾驶研究迟于国际上的研究,但发展较快并在自动驾驶及其智能人才培训开发生态环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与幸福度不断提高,旅游行业迎来发展高峰期,这也为旅游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旅游业作为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旅游项目开发迎来鼎盛时期。本文以某旅游项目为例进行分析,对项目建设投资情况以及投资前景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该项目投资可行性。  关键词:旅游项目;投资分析  旅游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拉动内需消费,创造
期刊
摘要:物资采购招标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与企业经济效益保护以及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对现阶段企业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开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教学问题,影响企业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效率和成效,对企业实现长远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需要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积极找寻有效策略进行改善,对企业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  关键词:企业物资;招标;采购  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物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竞争压力逐渐增加。要想在这样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实现企业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就应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整体的金融市场风险防范意识,做到合理规避金融市场风险,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持续经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将从企业金融市场风险防范的意义、企业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分析、导致企业金融市场风险的原因以及新时代下企业金融市场风险防范
期刊
摘要:绿色金融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因此绿色金融的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本文首先梳理了近些年我国绿色金融政策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多个省市的绿色金融发展实践,总结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以及在绿色金融发展中所取得的经验。  关键词: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实践创新  绿色金融对于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我国绿色产业,更好促进我
期刊
摘要:新冠疫情的出现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受到疫情的牵连,经济产生严重的下滑。尽管美欧发达国家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实体经济仍然受到影响,导致全球性的流动性泡沫。通过对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客观的分析,中国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通过依靠内循环不断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的外循环。中国通过构建以自身为主体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从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摘要:小额贷款公司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为“三农”、中小微企业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质量、解决了“三农”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小额贷款公司这一新型小额信贷模式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补充,日后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重视风险管控才能实现长远稳健发展。因此,研究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风险并提出控制风险的相关建议,对于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军品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军工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成本、生产周期和售后服务将成为竞争的焦点。现有军品市场竞争激烈的大潮环境下,军工企业在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军工企业规模也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而持续扩大。军工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关乎到生存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企业采购成本,它涉及企业采购成本的控制,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的健康发展受到直接的影响。 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