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结合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讨论了在食品专业教学中灌输饮食文化的意义,并总结了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对策。
[关键词]传统饮食文化 食品教学 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98-02
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
狭义上来讲,“饮食文化”特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食文化,广义上来讲,它包括“饮文化”和“食文化”两部分,二者有着各不相同的特色,承载着不同的饮食文化内涵。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品位,锻造了华夏子孙的健康体魄以及高尚品味情怀,体现了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智慧和刻苦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加强传统饮食文化的研究对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帮助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加强自身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如今,透过沉沉时空,对传统饮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以推动现代食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满足了人们生活所需。人们饮食生活已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饮食文化逐步趋于多元化,人们的日常饮食所需已从温饱型向丰富型和享受型转变,饮食的美感、乐趣和健康方面成为转变的焦点。消费者要演绎好饮食文化缔造者的精彩角色,更要完成好在中国饮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光荣使命,归根结底在于是否从全面、准确角度去理解饮食文化中的内涵。
二、在教学中灌输传统饮食文化的意义
(一)饮食文化和高校食品专业研究的内容上相一致
高校食品专业开课内容主要是食品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工业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等);食品生产工艺操作和加工过程的研究;食品生产中的高新技术应用;食品质量安全的研究;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其他食品包装、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条例、食品流通、食品质量检验等方面。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与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重点。
传统饮食文化研究中所指的人类食事活动内容有:一是生产,食生产。即原料的加工生产、保藏等。二是食生活。即原料的获取、食品流通、运输、消费、烹调、饮食、礼仪等。三是食事象。即与饮食相关的具体行为、现象等。四是食思想。即饮食的认识、相关知识、观念、理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五是食惯制。即习惯、风俗、传统等。由此可见,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也是食品专业重要的学科内容。
(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食品这一行业是涉及民生的发展行业,也是百姓不折不扣的良心行业,其对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要求。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高素质高技术含量的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高校专业教育方向正好能够满足企业对高技术含量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需要将传统饮食文化贯穿在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阶段里,使技术水平含量和文化成为学生不断成长的双翼,有利于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以及学生在社会上的不断攀登。
(三)饮食文化的传承需要引起大学生的重视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名声源远流长,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国外思想潮流和思想观念的不断涌入,使中国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甚至价值取向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引导,暗示了对不同性质的文化分辨模糊,因而逐渐对饮食和文化失去了自信心。导致大部分学生盲目崇拜西方风俗文化,贬低本国民族文化,大学生的民族信心与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因此,要弘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保护并发扬本国饮食文化,传承饮食文化要引起当代大学生足够重视。甚至把它看做是维护民族的一种权益,保护本国文化的强烈意识。因此,作为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弘扬我国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责无旁贷。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大浪下,更需要大学生不拘一格地去研究好、继承好中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贡献年轻的力量。
三、在教学中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对策
(一)充分营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学习氛围
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培养大学生的品德的提升、完美人格的树立与文化素养有机结合起来,结合《中国饮食文化》课程中所说的“饮食风俗文化”“饮食礼仪文化”等相关章节内容联系起来,是学生诵读经典文化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也正是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人格修养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礼德传承。清华大学教授认为:如今在高校教育当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问题就是,在大学校园里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单纯教育,而却忽视了个人的道德情操、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等非专业方面的教育。许多人认为上大学的学生目的普遍都是为了个人有一份可靠而稳定的工作,前程似锦,一帆风顺。所以,他们一旦毕了业,就想要立刻赚钱,过上安稳的日子,至于民族是否兴衰、社会是否因存在某些问题而阻碍发展,都觉得与自己毫不相干。目前,高校大学生内心普遍都没有文化自尊和文化自觉,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非常可悲甚至是恐惧的一种社会现象。
2.人格素养的培养。《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要求后人生活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孔子提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激励后人发愤图强,敏而好学,学而不倦的乐观精神。用这种精神来教育当代大学生,让他们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积极学习传统饮食文化成果精髓的追求精神,还要注重人生的现实意义,即注重艺术品位与人生价值,注重人生自我修养和人格的建立。
(二)在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中加强饮食文化的教育
1.几千年的华夏文明造就了璀璨辉煌的文化,这是祖先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自成体系、博大精深,蕴涵丰富理念、政治思想、风俗礼仪等,与我们平时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更是继承了我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因此,高校应大量宣传并且在专业课中进行普及教育,作为专业知识的有益扩充,完善知识框架结构。通过调整食品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把饮食文化作为人才培养方向其中一门必修课程,得到学生对文化学习的重视,形成要学习高端技术必先学习传统文化成果的精髓。这样,将饮食文化这门课程应用于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不仅增强了传统饮食文化感染力和凝聚力,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知识,完善教学制度的时效性,使学生内心世界得到丰富,这样利于学生自身素质教育的全面升华。
2.培养从业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我国饮食文化在当今世界上声誉名扬天下,中国饮食闻名于天下。例如,两千年前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诸葛亮发明馒头比西式汉堡包早一千多年,这都是古时候了不起的时代发明,直到现代依旧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乃至全人类的生活饮食习俗。“民以食为天”,目前,传统饮食仍旧是国内外第一大行业,世界500强企业有大部分行业与饮食相关。诸如此类的饮食文化有利于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激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且培养他们的从业信心和自豪感。
四、总结
在“民以食为天”的生存理念驱动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蕴含着人生丰富的哲理,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自身修养、人文关怀有着深远影响。抓住人们饮食生活的要素,理解其要义,实现价值的提升,是实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民族中更好传承、更快发展,从而最终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总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文化经典能启迪学生的心智,提高个人修养。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教学领域里占据主导地位,把大学生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引向正确道路,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展现了划时代的古老文明。
【参考文献】
[1]徐兴海.中国食品文化论稿[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26:7-8.
[2]何宏.中外饮食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9-11.
[3]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3-34.
[关键词]传统饮食文化 食品教学 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98-02
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
狭义上来讲,“饮食文化”特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食文化,广义上来讲,它包括“饮文化”和“食文化”两部分,二者有着各不相同的特色,承载着不同的饮食文化内涵。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品位,锻造了华夏子孙的健康体魄以及高尚品味情怀,体现了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智慧和刻苦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加强传统饮食文化的研究对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帮助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加强自身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如今,透过沉沉时空,对传统饮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以推动现代食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满足了人们生活所需。人们饮食生活已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饮食文化逐步趋于多元化,人们的日常饮食所需已从温饱型向丰富型和享受型转变,饮食的美感、乐趣和健康方面成为转变的焦点。消费者要演绎好饮食文化缔造者的精彩角色,更要完成好在中国饮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光荣使命,归根结底在于是否从全面、准确角度去理解饮食文化中的内涵。
二、在教学中灌输传统饮食文化的意义
(一)饮食文化和高校食品专业研究的内容上相一致
高校食品专业开课内容主要是食品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工业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等);食品生产工艺操作和加工过程的研究;食品生产中的高新技术应用;食品质量安全的研究;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其他食品包装、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条例、食品流通、食品质量检验等方面。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与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重点。
传统饮食文化研究中所指的人类食事活动内容有:一是生产,食生产。即原料的加工生产、保藏等。二是食生活。即原料的获取、食品流通、运输、消费、烹调、饮食、礼仪等。三是食事象。即与饮食相关的具体行为、现象等。四是食思想。即饮食的认识、相关知识、观念、理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五是食惯制。即习惯、风俗、传统等。由此可见,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也是食品专业重要的学科内容。
(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食品这一行业是涉及民生的发展行业,也是百姓不折不扣的良心行业,其对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要求。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高素质高技术含量的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高校专业教育方向正好能够满足企业对高技术含量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需要将传统饮食文化贯穿在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阶段里,使技术水平含量和文化成为学生不断成长的双翼,有利于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以及学生在社会上的不断攀登。
(三)饮食文化的传承需要引起大学生的重视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名声源远流长,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国外思想潮流和思想观念的不断涌入,使中国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甚至价值取向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引导,暗示了对不同性质的文化分辨模糊,因而逐渐对饮食和文化失去了自信心。导致大部分学生盲目崇拜西方风俗文化,贬低本国民族文化,大学生的民族信心与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因此,要弘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保护并发扬本国饮食文化,传承饮食文化要引起当代大学生足够重视。甚至把它看做是维护民族的一种权益,保护本国文化的强烈意识。因此,作为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弘扬我国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责无旁贷。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大浪下,更需要大学生不拘一格地去研究好、继承好中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贡献年轻的力量。
三、在教学中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对策
(一)充分营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学习氛围
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培养大学生的品德的提升、完美人格的树立与文化素养有机结合起来,结合《中国饮食文化》课程中所说的“饮食风俗文化”“饮食礼仪文化”等相关章节内容联系起来,是学生诵读经典文化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也正是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人格修养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礼德传承。清华大学教授认为:如今在高校教育当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问题就是,在大学校园里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单纯教育,而却忽视了个人的道德情操、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等非专业方面的教育。许多人认为上大学的学生目的普遍都是为了个人有一份可靠而稳定的工作,前程似锦,一帆风顺。所以,他们一旦毕了业,就想要立刻赚钱,过上安稳的日子,至于民族是否兴衰、社会是否因存在某些问题而阻碍发展,都觉得与自己毫不相干。目前,高校大学生内心普遍都没有文化自尊和文化自觉,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非常可悲甚至是恐惧的一种社会现象。
2.人格素养的培养。《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要求后人生活上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孔子提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激励后人发愤图强,敏而好学,学而不倦的乐观精神。用这种精神来教育当代大学生,让他们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积极学习传统饮食文化成果精髓的追求精神,还要注重人生的现实意义,即注重艺术品位与人生价值,注重人生自我修养和人格的建立。
(二)在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中加强饮食文化的教育
1.几千年的华夏文明造就了璀璨辉煌的文化,这是祖先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自成体系、博大精深,蕴涵丰富理念、政治思想、风俗礼仪等,与我们平时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更是继承了我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因此,高校应大量宣传并且在专业课中进行普及教育,作为专业知识的有益扩充,完善知识框架结构。通过调整食品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把饮食文化作为人才培养方向其中一门必修课程,得到学生对文化学习的重视,形成要学习高端技术必先学习传统文化成果的精髓。这样,将饮食文化这门课程应用于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不仅增强了传统饮食文化感染力和凝聚力,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知识,完善教学制度的时效性,使学生内心世界得到丰富,这样利于学生自身素质教育的全面升华。
2.培养从业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我国饮食文化在当今世界上声誉名扬天下,中国饮食闻名于天下。例如,两千年前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诸葛亮发明馒头比西式汉堡包早一千多年,这都是古时候了不起的时代发明,直到现代依旧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乃至全人类的生活饮食习俗。“民以食为天”,目前,传统饮食仍旧是国内外第一大行业,世界500强企业有大部分行业与饮食相关。诸如此类的饮食文化有利于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激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且培养他们的从业信心和自豪感。
四、总结
在“民以食为天”的生存理念驱动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蕴含着人生丰富的哲理,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自身修养、人文关怀有着深远影响。抓住人们饮食生活的要素,理解其要义,实现价值的提升,是实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民族中更好传承、更快发展,从而最终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总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文化经典能启迪学生的心智,提高个人修养。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教学领域里占据主导地位,把大学生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引向正确道路,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展现了划时代的古老文明。
【参考文献】
[1]徐兴海.中国食品文化论稿[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26:7-8.
[2]何宏.中外饮食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9-11.
[3]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