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辖以来,我市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年均增长9.8%。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我市经济高增长的背后是资源的高消耗。直辖以来,石油、电力消耗分别年均增长了14%和10%,高于GDP年均增长9.8%的速度;2003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62.8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7.4%;重要金属矿产资源二次利用较差,硫铁矿、钛精矿回收利用率仅为7.8%和6.5%,远低于全国矿产资源30%的总平均回收利用率。
如果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加以控制,必将严重制约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循环工业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
从重钢、长寿化工园区和合川三汇镇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来看,它们都走出了一条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特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资源消耗及废物排放减量化、产品再利用、废物资源化)为原则,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今年市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按照决定的有关精神,我市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关键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加快优势资源转化,发展循环型产业链
化学工业:利用天然气、岩盐资源,开发基础化学原料及中间体,提高加工深度,建成长江上游综合化工基地。
清洁能源产业:利用重庆丰富的水力资源发展水电产业,逐步淘汰小煤窑,发展大型机械化煤厂,建设高参数大容量火电站,因地制宜地开发沼气、核能等新能源;大力发展热电联产;利用火电厂粉煤灰和脱酸石膏,发展新型建材。推进万盛、綦江等煤炭资源接近枯竭的矿区产业转型,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开发二次能源,发展替代产业。
新材料工业:推进铝土、锰矿保护性开发,提高加工深度,逐步形成以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材为主线的铝电产业;以锰矿、电解锰、硅锰合金为主的锰电产业;对渝西地区天青石限量开采和综合利用,减少初级产品出境,发展金属锶、铝锶合金、镁锶合金等深加工产品,逐步形成锶矿、碳酸锶、锶合金等锶盐产业。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建设清洁生产基地
提高与煤系共生的硫铁矿、与煤矿共生的煤层气和高岭石粘土岩、有色金属冶炼中的伴生成分等的综合利用效率,积极推广煤矸石、粉煤灰以及其他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大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关破力度,从源头上节能降耗。推行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以冶金、化工、电力、建材、饮料、医药6大行业为重点,实现污染物排放每10年削减20%。实施主要工业产品用水定额和节约用水专项规划,以冶金、化工、火电行业为重点,推进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淘汰落后用水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排污许可证”制度,创建一批废水零排放企业。推进建设9个区域中心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有条件的县城也要逐步推进中水回用,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城市景观用水、都市农业花卉苗木灌溉和工业冷却用水。做好环保产品认定工作,推进环保技术开发及成套装备的产业化、国产化,在三峡库区和主城区建成一批示范性环保工程,着力培育一批环保企业集团,加快建设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2010年前初步建成国家环保产业发展基地。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加大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环保型项目,推进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完善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系统。努力把北部新区、长寿化工园区和涪陵太极工业园区建成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快主城区污染企业“退二进三”,到2007年完成主城区29家污染安全隐患企业搬迁治理。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我市经济高增长的背后是资源的高消耗。直辖以来,石油、电力消耗分别年均增长了14%和10%,高于GDP年均增长9.8%的速度;2003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62.8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7.4%;重要金属矿产资源二次利用较差,硫铁矿、钛精矿回收利用率仅为7.8%和6.5%,远低于全国矿产资源30%的总平均回收利用率。
如果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加以控制,必将严重制约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循环工业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
从重钢、长寿化工园区和合川三汇镇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来看,它们都走出了一条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特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资源消耗及废物排放减量化、产品再利用、废物资源化)为原则,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今年市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按照决定的有关精神,我市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关键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加快优势资源转化,发展循环型产业链
化学工业:利用天然气、岩盐资源,开发基础化学原料及中间体,提高加工深度,建成长江上游综合化工基地。
清洁能源产业:利用重庆丰富的水力资源发展水电产业,逐步淘汰小煤窑,发展大型机械化煤厂,建设高参数大容量火电站,因地制宜地开发沼气、核能等新能源;大力发展热电联产;利用火电厂粉煤灰和脱酸石膏,发展新型建材。推进万盛、綦江等煤炭资源接近枯竭的矿区产业转型,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开发二次能源,发展替代产业。
新材料工业:推进铝土、锰矿保护性开发,提高加工深度,逐步形成以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材为主线的铝电产业;以锰矿、电解锰、硅锰合金为主的锰电产业;对渝西地区天青石限量开采和综合利用,减少初级产品出境,发展金属锶、铝锶合金、镁锶合金等深加工产品,逐步形成锶矿、碳酸锶、锶合金等锶盐产业。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建设清洁生产基地
提高与煤系共生的硫铁矿、与煤矿共生的煤层气和高岭石粘土岩、有色金属冶炼中的伴生成分等的综合利用效率,积极推广煤矸石、粉煤灰以及其他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大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关破力度,从源头上节能降耗。推行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以冶金、化工、电力、建材、饮料、医药6大行业为重点,实现污染物排放每10年削减20%。实施主要工业产品用水定额和节约用水专项规划,以冶金、化工、火电行业为重点,推进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淘汰落后用水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排污许可证”制度,创建一批废水零排放企业。推进建设9个区域中心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有条件的县城也要逐步推进中水回用,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城市景观用水、都市农业花卉苗木灌溉和工业冷却用水。做好环保产品认定工作,推进环保技术开发及成套装备的产业化、国产化,在三峡库区和主城区建成一批示范性环保工程,着力培育一批环保企业集团,加快建设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2010年前初步建成国家环保产业发展基地。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加大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环保型项目,推进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完善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系统。努力把北部新区、长寿化工园区和涪陵太极工业园区建成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快主城区污染企业“退二进三”,到2007年完成主城区29家污染安全隐患企业搬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