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害怕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心中有话,笔下却写不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积累的语言材料太少,没有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灵活的段式储备,这样,说和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克服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毫无疑问,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积累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会有如此境界。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小学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地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九寨沟》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九寨沟的绚丽景色和丰富的珍稀物种,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九寨沟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九寨沟的热爱向往之情。在读中想象九寨沟的美景,在读中理解九寨沟的特点,在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还可在品析中进行。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
在《石榴》一文的教学中,可将一幅逼真的石榴图挂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石榴,然后说出石榴的颜色、形状和味道。由于课外的铺垫,学生的学习难度已相对降低了,学生通过运用课外所学词语对石榴进行描述,加深了对石榴的认识和喜爱。课文描写石榴花的形状时,用了一个比喻句:“好像一个个小喇叭”。此时出示喇叭的图片,请学生找出喇叭和石榴花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学生一下子说出两者的共同点。然后请学生根据它们的共同点,说说还像什么,学生马上就说出了好多种物品。这样,既巩固了学生词汇,加深了学生对比喻句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课外进行广泛阅读主动积累
、课内阅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但是课内阅读总量有限。吕叔湘先生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就必须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实际向学生推荐读物,避免阅读的盲目性。低年级以形象思维为主,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童话、寓言;高年级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理解与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发展,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历史故事、名人传记、文学著作,尤其要重视古典名著的阅读,这样能够窥探到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能够体验到我们民族瑰丽的文化精髓。
例如:教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教完《装满昆虫的口袋》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指导学生在课外选取各种文体、各种内容的文章,进行大量阅读,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揣摩、品味语言文字的特点,感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奥妙。
三、社会生活中勤于积累
叶老曾说:“唯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投入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注意周围环境,如校园的墙报、宣传栏、名人名句、对联、广告、风景区的古诗词或名人的题句等。这其中有许多精炼新颖、生动优美、富有哲理的语言,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仔细品味,并记录下来。学生平时接触的人不少,有的人说话风趣幽默,有的人妙语连珠,有的人说话含蓄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把听到的优美语句铭记于心。
如今的影视节目丰富多彩:少儿节目很多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综合艺术节目语言言简意赅,富含哲理;新闻联播的语言规范,简明得体……收看这些节目时,要有意识地记住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四、学习运用中深化积累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学段目标中都提到:“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高级阶段,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用词是否精确、丰富、生动,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同时,作文里的词汇运用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呈现他们学过的词汇,帮助他们从无意识状态上升到有意识运用状态。
为此,每次作文教学,可以向学生呈现大量与主题相关的词语,让他们自由选用。如:在进行人物描写时,向他们提供外貌描写的词句,再提供性格描写的词语;在描写景物时,向他们提供描写景物的词句……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在习题评析时,对选材新颖、用词准确、词汇丰富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动力。
总之,学习语言重在积累。鲁迅先生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毫无疑问,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积累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会有如此境界。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小学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地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九寨沟》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九寨沟的绚丽景色和丰富的珍稀物种,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九寨沟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九寨沟的热爱向往之情。在读中想象九寨沟的美景,在读中理解九寨沟的特点,在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还可在品析中进行。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
在《石榴》一文的教学中,可将一幅逼真的石榴图挂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石榴,然后说出石榴的颜色、形状和味道。由于课外的铺垫,学生的学习难度已相对降低了,学生通过运用课外所学词语对石榴进行描述,加深了对石榴的认识和喜爱。课文描写石榴花的形状时,用了一个比喻句:“好像一个个小喇叭”。此时出示喇叭的图片,请学生找出喇叭和石榴花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学生一下子说出两者的共同点。然后请学生根据它们的共同点,说说还像什么,学生马上就说出了好多种物品。这样,既巩固了学生词汇,加深了学生对比喻句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课外进行广泛阅读主动积累
、课内阅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但是课内阅读总量有限。吕叔湘先生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就必须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实际向学生推荐读物,避免阅读的盲目性。低年级以形象思维为主,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童话、寓言;高年级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理解与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发展,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历史故事、名人传记、文学著作,尤其要重视古典名著的阅读,这样能够窥探到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能够体验到我们民族瑰丽的文化精髓。
例如:教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教完《装满昆虫的口袋》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指导学生在课外选取各种文体、各种内容的文章,进行大量阅读,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揣摩、品味语言文字的特点,感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奥妙。
三、社会生活中勤于积累
叶老曾说:“唯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投入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注意周围环境,如校园的墙报、宣传栏、名人名句、对联、广告、风景区的古诗词或名人的题句等。这其中有许多精炼新颖、生动优美、富有哲理的语言,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仔细品味,并记录下来。学生平时接触的人不少,有的人说话风趣幽默,有的人妙语连珠,有的人说话含蓄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把听到的优美语句铭记于心。
如今的影视节目丰富多彩:少儿节目很多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综合艺术节目语言言简意赅,富含哲理;新闻联播的语言规范,简明得体……收看这些节目时,要有意识地记住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四、学习运用中深化积累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学段目标中都提到:“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高级阶段,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用词是否精确、丰富、生动,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同时,作文里的词汇运用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呈现他们学过的词汇,帮助他们从无意识状态上升到有意识运用状态。
为此,每次作文教学,可以向学生呈现大量与主题相关的词语,让他们自由选用。如:在进行人物描写时,向他们提供外貌描写的词句,再提供性格描写的词语;在描写景物时,向他们提供描写景物的词句……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在习题评析时,对选材新颖、用词准确、词汇丰富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动力。
总之,学习语言重在积累。鲁迅先生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