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随着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金融信息化趋势的发展,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传统的收入来源——利息收益大大降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以其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成为商业银行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中间业务己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从长期看,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意义尤其重要。
在我国加入了WTO以后,我国金融市场进入世界竞争的全面时代,世界银行凭借其丰富的市场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必然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造成压力,如何充分利用WTO成员国的机遇,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水平,完善服务种类,弥补我们与世界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已经成为中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1.1中间业务规模不大,收入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无论是从规模、效益或者社会影响力程度上,都不足以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1.1中间业务品种少,开展层面浅
当前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在不断增加,受制于我国严格的分业管理要求以及前些年急于追求资产规模扩张等因素,主要的业务还是集中在简单的、低附加值的金融产品上,起主要作用的依然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操作简便的结算类、代理类等中间业务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1.1.2中間业务虽有增长,但发展慢,收入比重低
2007年至2010年上半年,虽然国内四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整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而且中间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逐步提高(见表1-1)。、但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则明显偏低。目前德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收入的60%以上;美国花旗银行等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能够达到70%以上。所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距还很大,仍需进一步加强开展。
1.2中间业务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吸纳型和模仿型创新多,原创型和再创型较少。我国商业银行本身开展的中间业务种类就不够多,实际运用的品种更是少之又少,主要集中在支付结算和代理业务等劳动密集型品种方面,技术密集型品种在我国仍属于起步阶段。在这些业务中,同质化现象又非常严重,我国商业银行在获得市场占有率时是靠其自身的垄断优势,并且在产品营销方面往往是处于被动地位,很多产品是靠“搭售”实现的,比如贷款客户想要取得银行贷款,必须接受该银行提供的部分中间业务,如代理、资产管理等,随着外资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展,依靠这种优势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已经不是长久之计了,产品销售方式及档次有待提高。
1.3中间业务的发展缺少良好的监管体制
中间业务应该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共同组成银行的三大基本业务,所以它的有效开展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予以监管,要有相应的政策依据来规范其行为。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缺乏统一规范,仅有2001年6月21日出台的一个规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及后来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而且其中对于行业规范、收费指导、业务监督等现实问题没有具体说明。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出现管理部门权限不清、职责不明,并与其他业务部门产生利益冲突,从而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使得中间业务在各自为政的体制下,缺乏整体配套开发功能,造成银行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系统管理权责不清,管理混乱,致使信息流通渠道不畅,工作难以开展。
1.4垄断现象严重
中国的银行虽然层次较全,主要包括四大国有银行、传统上所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但在区域上都各有侧重,垄断现象严重及由此导致的定价不合理。
2. 中间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陆续开办了一些中间业务,但主要还是局限于传统型的中间业务。从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还是一个未被全面、 深入开发的领域。据资料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中国银行为17%,建设银行的8%,工商银行仅为5%。因此,无论是从商业银行现实生存空间还是从长远发展方向来看,都要求商业银行在体制改革中实现制度创新、 功能创新和业务创新,把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作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
2.1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银行增加收入、 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需要
考察现代银行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银行经营的盈利点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我国2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储蓄和投资主体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转变为居民个人和企业,居民成为储蓄主体,企业成为投资主体,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在商业银行单一贷款资产结构状况下,尤其是在防范金融风险,实行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等约束条件下,普遍存在 “惜贷” 和 “慎贷” 现象,使其获利能力大大降低,因此说,积极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既是商业银行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生活的金融需求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需要。
2.2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适应巴塞尔资本协议、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需要
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8 %,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 %,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 %。按照上述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增加资本储备,而这样做又会使本来就不理想的盈利受到影响。为了达到资本比率要求又不减少盈利,商业银行在 “分子政策” 与 “分母政策” 的两难选择中,只有发展风险系数较小而盈利水平较高的资产业务,并将重点逐步转向那些对资本没有要求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稳定可靠,且无资本要求,必然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选择方向。 2.3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银行应对国内国际金融激烈竞争的需要
我国加入 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其业务经营的限制将逐步取消。与中资银行庞大的服务网络和长期的本土关系相比,外资银行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仍然存在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等问题。而中间业务成本低,利润高,风险小的特点,必将成为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竞争的切入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银行的竞争,就是银行新兴业务的竞争,重点是中间业务的竞争。因此,面对国内、 国际金融激烈的竞争,尤其是面对产品众多、 服务全面的全能制外资银行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创新业务,完善功能,增强自身竞争力。
2.4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银行树立市场形象、 带动存贷传统业务发展的需要
商业银行利用中间业务服务面广、 形式多样、 机动灵活的特点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和信赖性,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从而对传统的存贷业务起到稳定和带动作用。就目前来说,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条件还不成熟,但这并不等于以后不具备混业经营的条件,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方向。这可以被看作是管理层在银行分业经营、 分业管理体制下的一种大胆的尝试。这对于正在寻求利润增长点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大胆地创新发展中间业务。
2.5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银行降低经营成本、 增强资金流动性的需要
根据中间业务的定义可知,多数中间业务交易费用较低,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资金,大大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中间业务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之内,不必为此类活动提取风险准备金,也降低了管理成本。中间业务中的许多金融产品,具有可转让性,从而增强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如商业银行通过有追索权的贷款债权转让,将流动性较差的贷款证券化后出售,获得新的资金来源。再如发行备用信用证安排票据发行便利等,或者以银行的信用与信用评估能力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等等。
总之,银行创新发展中间业务,可以节约成本,增加收入,增强资产流动性,银行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会大大提高。
3. 商业银行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
3.1完善外部环境,建立中间业务产品的持久创新体制
发展中间业务需要有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及完善的法律规范为支撑。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相应的监管法律及法规,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能够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积极高效的发展。尽管中间业务风险小,但是它仍然面临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外汇风险,同样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级体系,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从而规避一系列风险,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能够健康发展。
3.2转变观念,把拓展中间业务放在战略高度完成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对中间业务不够重视,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传统银行业务的辅助手段。随着中间业务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升与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再以资产及负债业务为主,而认为中间业务是附加业务了,必须做到:
3.2.1调整观念
必须要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要认识到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把拓展中间业务放在战略高低,确立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思想。
3.2.2形成一致思想
面对新的国际竞争,从监管部门到银行的高层及员工,要形成统一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协调好各业务之间的关系,使得中间业务能够快速发展。
3.2.3转换收费方式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非就是在收费问题上,我国是从计划经济时代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多数人都认为银行仍然是政府的,是代表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忽略了目前银行都已转型为商业银行,商业则要追求利润,商业银行为大众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它就有权利获得相应的报酬,开展中间业务同样是要向被服务对象收取费用的,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是将中间业务作为吸引资产负债业务的附加业务。
商业银行要以传统业务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同时也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和前进,使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循环机制。
3.3学习借鉴,开展多种中间业务,并增强创新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要不断拓展中间业务的品种,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在开展中间业务时,要注意长远利益,实施差异化战略,学习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少走弯路,降低产品开发成本,缩短产品创新周期等。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实际状况,提出如下建议:
3.3.1扩大传统的结算业务范围
开办个人汇款,个人支票业务;通过国际结算加强结售汇,扩大贸易融资、银团贷款、账户服务业务;将承兑汇票业务扩大到具备条件的各银行和信用社。为吸引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可服务上门,建立流动银行,在大企业设立资金清算中心。积极吸收券商和投资者在证券发行、交易和结算过程中的沉淀资金。
3.3.2扩大各种代理业务
代理客户收付款,代理融資,代理发行,代理保管,代理公证、保险,代理会计事务等等。随着我国加入 WTO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变化,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将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商业银行可重点开发为券商和股民提供资金转账及清算服务的业务。作为基金托管人,代表基金受益人保管基金,办理证券账户服务。积极争取代办企业债券和商业票据的发行及交易业务等。
3.3.3开办私人银行业务
为私人或企业提供理财服务。如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家庭银行等便利型业务。
3.3.4拓展信贷服务对象的中间业务。如项目评估、资产评估、信用等级评定、财务顾问、投融资顾问、企业上市包装、企业并购重组策划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五是开发多功能的信用新产品。根据客户投资和消费的多元化需求,开发多功能的 “储蓄一卡通” 、“信用卡购物保险” 等,使信用卡成为可存取、可适量透支、可转账、可购物消费、可代收代付的综合卡。六是积极发展担保承诺类业务。如跟单信用证担保,备用信用证担保,对有追索权的债券转让担保,备用贷款额度,循环贷款额度等。七是开展各类信息咨询服务。 3.4加大投入,完善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软硬件支持条件
竞争的关键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谁开发了新技术和新产品,谁就抢占了市场制高点。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快商业银行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业信息化程度。同时,根据中间业务范围广、操作技术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创新类金融产品,是集人才、技术、信息、资金和信誉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业务的特点,商业银行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队伍,既要立足于现有员工的培训提高,又要大胆引进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勇于开拓的复合型人才,构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软硬件支撑条件,在满足迅速变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的过程中,实现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总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近期以来,欧美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我国银行才刚刚起步。不过,巨大差距也就意味着巨大发展空间,这种状况对我国银行业来讲,既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中间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尽快行动起来,积极探索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方法,研究、设计适合我国客户的金融产品,增强银行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意识和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的要求,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质量和效益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商业银行完全有能力迅速的发展起更符合中国特色的银行中间业务来,寻求自身更大的发展,为眼下激烈的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欧阳世伟.拓展我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若干思考[J] .国际金融研究,2001 (3).
[2] 洪钱宝,柴俊,王晓雯.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研究[J]. 当代经济, 2010,(10) .
[3] 高增燕等主编.商业银行中介业务运作[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4] 何雯,张甫军.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J]. 经济导刊, 2010,(06).
[5] 王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J]. 时代金融, 2007,(09) .
作者简介:项楠(1990-),女,汉族,山东人,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09级金融学专业四班。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09级金融学专业四班)
随着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金融信息化趋势的发展,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传统的收入来源——利息收益大大降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以其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成为商业银行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中间业务己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从长期看,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意义尤其重要。
在我国加入了WTO以后,我国金融市场进入世界竞争的全面时代,世界银行凭借其丰富的市场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必然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造成压力,如何充分利用WTO成员国的机遇,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水平,完善服务种类,弥补我们与世界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已经成为中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1.1中间业务规模不大,收入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无论是从规模、效益或者社会影响力程度上,都不足以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1.1中间业务品种少,开展层面浅
当前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在不断增加,受制于我国严格的分业管理要求以及前些年急于追求资产规模扩张等因素,主要的业务还是集中在简单的、低附加值的金融产品上,起主要作用的依然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操作简便的结算类、代理类等中间业务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1.1.2中間业务虽有增长,但发展慢,收入比重低
2007年至2010年上半年,虽然国内四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整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而且中间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逐步提高(见表1-1)。、但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则明显偏低。目前德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收入的60%以上;美国花旗银行等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能够达到70%以上。所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距还很大,仍需进一步加强开展。
1.2中间业务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吸纳型和模仿型创新多,原创型和再创型较少。我国商业银行本身开展的中间业务种类就不够多,实际运用的品种更是少之又少,主要集中在支付结算和代理业务等劳动密集型品种方面,技术密集型品种在我国仍属于起步阶段。在这些业务中,同质化现象又非常严重,我国商业银行在获得市场占有率时是靠其自身的垄断优势,并且在产品营销方面往往是处于被动地位,很多产品是靠“搭售”实现的,比如贷款客户想要取得银行贷款,必须接受该银行提供的部分中间业务,如代理、资产管理等,随着外资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展,依靠这种优势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已经不是长久之计了,产品销售方式及档次有待提高。
1.3中间业务的发展缺少良好的监管体制
中间业务应该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共同组成银行的三大基本业务,所以它的有效开展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予以监管,要有相应的政策依据来规范其行为。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缺乏统一规范,仅有2001年6月21日出台的一个规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及后来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而且其中对于行业规范、收费指导、业务监督等现实问题没有具体说明。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出现管理部门权限不清、职责不明,并与其他业务部门产生利益冲突,从而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使得中间业务在各自为政的体制下,缺乏整体配套开发功能,造成银行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系统管理权责不清,管理混乱,致使信息流通渠道不畅,工作难以开展。
1.4垄断现象严重
中国的银行虽然层次较全,主要包括四大国有银行、传统上所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但在区域上都各有侧重,垄断现象严重及由此导致的定价不合理。
2. 中间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陆续开办了一些中间业务,但主要还是局限于传统型的中间业务。从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还是一个未被全面、 深入开发的领域。据资料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中国银行为17%,建设银行的8%,工商银行仅为5%。因此,无论是从商业银行现实生存空间还是从长远发展方向来看,都要求商业银行在体制改革中实现制度创新、 功能创新和业务创新,把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作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
2.1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银行增加收入、 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需要
考察现代银行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银行经营的盈利点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我国2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储蓄和投资主体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转变为居民个人和企业,居民成为储蓄主体,企业成为投资主体,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在商业银行单一贷款资产结构状况下,尤其是在防范金融风险,实行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等约束条件下,普遍存在 “惜贷” 和 “慎贷” 现象,使其获利能力大大降低,因此说,积极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既是商业银行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生活的金融需求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需要。
2.2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适应巴塞尔资本协议、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需要
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8 %,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 %,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 %。按照上述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增加资本储备,而这样做又会使本来就不理想的盈利受到影响。为了达到资本比率要求又不减少盈利,商业银行在 “分子政策” 与 “分母政策” 的两难选择中,只有发展风险系数较小而盈利水平较高的资产业务,并将重点逐步转向那些对资本没有要求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稳定可靠,且无资本要求,必然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选择方向。 2.3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银行应对国内国际金融激烈竞争的需要
我国加入 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其业务经营的限制将逐步取消。与中资银行庞大的服务网络和长期的本土关系相比,外资银行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仍然存在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等问题。而中间业务成本低,利润高,风险小的特点,必将成为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竞争的切入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银行的竞争,就是银行新兴业务的竞争,重点是中间业务的竞争。因此,面对国内、 国际金融激烈的竞争,尤其是面对产品众多、 服务全面的全能制外资银行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创新业务,完善功能,增强自身竞争力。
2.4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银行树立市场形象、 带动存贷传统业务发展的需要
商业银行利用中间业务服务面广、 形式多样、 机动灵活的特点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和信赖性,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从而对传统的存贷业务起到稳定和带动作用。就目前来说,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条件还不成熟,但这并不等于以后不具备混业经营的条件,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方向。这可以被看作是管理层在银行分业经营、 分业管理体制下的一种大胆的尝试。这对于正在寻求利润增长点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大胆地创新发展中间业务。
2.5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银行降低经营成本、 增强资金流动性的需要
根据中间业务的定义可知,多数中间业务交易费用较低,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资金,大大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中间业务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之内,不必为此类活动提取风险准备金,也降低了管理成本。中间业务中的许多金融产品,具有可转让性,从而增强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如商业银行通过有追索权的贷款债权转让,将流动性较差的贷款证券化后出售,获得新的资金来源。再如发行备用信用证安排票据发行便利等,或者以银行的信用与信用评估能力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等等。
总之,银行创新发展中间业务,可以节约成本,增加收入,增强资产流动性,银行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会大大提高。
3. 商业银行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
3.1完善外部环境,建立中间业务产品的持久创新体制
发展中间业务需要有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及完善的法律规范为支撑。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相应的监管法律及法规,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能够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积极高效的发展。尽管中间业务风险小,但是它仍然面临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外汇风险,同样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级体系,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从而规避一系列风险,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能够健康发展。
3.2转变观念,把拓展中间业务放在战略高度完成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对中间业务不够重视,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传统银行业务的辅助手段。随着中间业务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升与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再以资产及负债业务为主,而认为中间业务是附加业务了,必须做到:
3.2.1调整观念
必须要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要认识到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把拓展中间业务放在战略高低,确立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思想。
3.2.2形成一致思想
面对新的国际竞争,从监管部门到银行的高层及员工,要形成统一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协调好各业务之间的关系,使得中间业务能够快速发展。
3.2.3转换收费方式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非就是在收费问题上,我国是从计划经济时代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多数人都认为银行仍然是政府的,是代表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忽略了目前银行都已转型为商业银行,商业则要追求利润,商业银行为大众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它就有权利获得相应的报酬,开展中间业务同样是要向被服务对象收取费用的,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是将中间业务作为吸引资产负债业务的附加业务。
商业银行要以传统业务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同时也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和前进,使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循环机制。
3.3学习借鉴,开展多种中间业务,并增强创新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要不断拓展中间业务的品种,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在开展中间业务时,要注意长远利益,实施差异化战略,学习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少走弯路,降低产品开发成本,缩短产品创新周期等。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实际状况,提出如下建议:
3.3.1扩大传统的结算业务范围
开办个人汇款,个人支票业务;通过国际结算加强结售汇,扩大贸易融资、银团贷款、账户服务业务;将承兑汇票业务扩大到具备条件的各银行和信用社。为吸引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可服务上门,建立流动银行,在大企业设立资金清算中心。积极吸收券商和投资者在证券发行、交易和结算过程中的沉淀资金。
3.3.2扩大各种代理业务
代理客户收付款,代理融資,代理发行,代理保管,代理公证、保险,代理会计事务等等。随着我国加入 WTO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变化,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将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商业银行可重点开发为券商和股民提供资金转账及清算服务的业务。作为基金托管人,代表基金受益人保管基金,办理证券账户服务。积极争取代办企业债券和商业票据的发行及交易业务等。
3.3.3开办私人银行业务
为私人或企业提供理财服务。如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家庭银行等便利型业务。
3.3.4拓展信贷服务对象的中间业务。如项目评估、资产评估、信用等级评定、财务顾问、投融资顾问、企业上市包装、企业并购重组策划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五是开发多功能的信用新产品。根据客户投资和消费的多元化需求,开发多功能的 “储蓄一卡通” 、“信用卡购物保险” 等,使信用卡成为可存取、可适量透支、可转账、可购物消费、可代收代付的综合卡。六是积极发展担保承诺类业务。如跟单信用证担保,备用信用证担保,对有追索权的债券转让担保,备用贷款额度,循环贷款额度等。七是开展各类信息咨询服务。 3.4加大投入,完善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软硬件支持条件
竞争的关键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谁开发了新技术和新产品,谁就抢占了市场制高点。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快商业银行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业信息化程度。同时,根据中间业务范围广、操作技术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创新类金融产品,是集人才、技术、信息、资金和信誉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业务的特点,商业银行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队伍,既要立足于现有员工的培训提高,又要大胆引进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勇于开拓的复合型人才,构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软硬件支撑条件,在满足迅速变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的过程中,实现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总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近期以来,欧美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我国银行才刚刚起步。不过,巨大差距也就意味着巨大发展空间,这种状况对我国银行业来讲,既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中间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尽快行动起来,积极探索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方法,研究、设计适合我国客户的金融产品,增强银行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意识和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的要求,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质量和效益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商业银行完全有能力迅速的发展起更符合中国特色的银行中间业务来,寻求自身更大的发展,为眼下激烈的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欧阳世伟.拓展我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若干思考[J] .国际金融研究,2001 (3).
[2] 洪钱宝,柴俊,王晓雯.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研究[J]. 当代经济, 2010,(10) .
[3] 高增燕等主编.商业银行中介业务运作[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4] 何雯,张甫军.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J]. 经济导刊, 2010,(06).
[5] 王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J]. 时代金融, 2007,(09) .
作者简介:项楠(1990-),女,汉族,山东人,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09级金融学专业四班。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09级金融学专业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