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学生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在为学生提供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关乎到学生的性格养成,在小学时期,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重,难以依靠自己分辨善恶,若不加以引导,很容易导致学生受到心灵的伤害,留下影响终生的阴影。在学校举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和良好的心态。本文将立足于小学教育实际条件,围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设计进行讨论,为相关活动课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引言:
隨着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学校不仅要将文化知识教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就是通过举办一些活动,将班级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在活动中获得收获和感悟,从而激发内心的情感,培养起健康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内心环境。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和实施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下文我将从多方向着手,讨论活动课设计的具体要求。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在中国,普通的小学课堂一般为四十至五十人,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生活背景不同,学生们的性格特点,情感需要也不同。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时,老师应该做好充分的考虑,能尽量顾及所有学生的感受,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疑惑,设计出能让所有人接受的活动方案。
(1)考虑学生家庭的教育水平
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多年,但是大多数人的教育水平依然较低。且由于上一代人的生活质量差,大部分的学生家长都是在相对贫困的环境中成长,为了摆脱贫困,让下一代能过上好的生活,大部分的家长会要求学生努力学习,仅仅依靠成绩单和排名来评价孩子的学习情况。而这样往往会使学生学习压力大增,心理负担过重,而且这样的家长通常也会忽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若孩子出现焦躁易怒、抑郁等心理疾病且不加以治疗则容易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危害学生的生命健康。所以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可以安排一些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这样能促进家长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让父母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
老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也要考虑到各个家庭的家教是否严厉以及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高低,部分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在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这类家庭在参加活动时,应该增加一些轻松愉悦的环节,突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家长不再一味追求成绩,也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有一个愉快的童年。有部分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对学生不管不顾,对成绩也没过多的要求,任由学生自由发展,但是我们知道,在小学时,学生活泼好动,对陌生事物充满好奇心,且社会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危险品,若不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走向歧途。对于这样的家庭,老师在进行活动组织时可以安排一些增加亲子交流的活动,让家长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增加家庭之间的凝聚力。
(2)考虑残疾、单亲等少数学生心理
身体残疾或者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大多性格内向,在平时的课堂上很少主动举手提问或者回答问题,在课下也不会找老师互动交流。在一些气氛比较轻松的活动场合也很难看到他们敞开心扉玩耍。对于这类身体残疾或者单亲的学生,老师在设计活动课时要避开他们的敏感话题,避免触碰“雷区”。例如腿部有残疾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完成跑步等体育活动,若组织两人三足跑着会放大学生身体残疾的劣势,使学生自尊心受挫。或者班级中有单亲家庭的话则不适合在活动中安排需要双亲共同参加的活动。若在活动进行时有学生或者家长无意中说出一些伤害他们的话或者做出一些伤害他们的行为,需要老师灵活应变,合理化解矛盾。老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保证其活动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即使是身体残疾或者是单亲,让所有同学都能融入到一起,既能充分调动氛围,也还能克服这类有缺陷同学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感受到周围同学的温暖,变得更加接纳自己。通过团体活动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温暖一些缺乏关爱的同学,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且能克服内向,忧郁等一些列的社交困难,且能借助这些活动,让这类学生交到更多的朋友,收获友谊,在平时生活中也能有更多的人关照,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3)考虑学生的成长阶段
小学六年是一段较长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从稚嫩走向成熟,心理健康水平逐步提升,慢慢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低年级时,学生刚刚踏入校园,心智尚未成熟,且个人的心理发展可塑性强,在这个阶段,老师在设计心理健康活动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往积极向上的心态发展,树立善良、正直的性格特点,这个阶段学生还不具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若学生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时老师要加以制止,并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以免学生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等到坏习惯养成再强行纠正则很难达到效果。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已经初步成熟,对事物的好坏和善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活泼好动,由于这时候的学生对事物有了好坏的分辨能力,且还未具备宽容分享的大度,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普遍会有小气,自私等心态,这属于正常现象。虽然部分学生家境较好且家教有方,在这点上做能做好。但是一个班级体大多数学生在这方面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做到不争不抢,和同学相处能宽容大度。且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阶段,难免会有难以启齿的问题,且女生要较男生早发育两年,许多女生心智成熟较早,对部分男生幼稚的行为思想有矛盾,所以老师还要考虑到男生女生青春期的种种问题,将学生们难以启齿的问题处理好,并能够尊重学生,引导他们的心智健康发展。 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
中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老师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地方风俗,例如在西部地区回民较多,老师在组织活动时若涉及食物,应该避免出现猪肉制品。另外一方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龙头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学生家长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来务工子弟,老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家庭条件和教育水平,且发达城市的学校大多以住校生为主,其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和父母联系较少,且生活枯燥,没有过多的娱乐时间和娱乐项目,老师在设计活动时也该考虑到这类学生的需求。在部分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使得经济较为落后,大量的年轻劳动力都前往发达城市务工,其孩子则留在家里由父母照顾,这样的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关爱,性格内向,隔代教育弊端明显。成绩好的学生常常表现出听话、懂事等性格特点,但是成绩差的学生则表现出孤僻、叛逆等特点,且这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不够活跃,老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考虑到这类学生亲情的缺失,老师需要弥补这类学生的心理缺陷,通过团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班级融洽的氛围,让学生开朗活跃起来。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主要步骤
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为了保证实施的可靠性,应该按照一定的步骤严格实施,
确定活动的主要目的
在设计活动课前,首先要确定活动课的目的,也就是想要通过这次活动带来什么样的效果。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特点确定目的,例如班级气氛过于拘束,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活跃气氛,带动大家的积极性,大家在活动的过程中能认识更多的朋友,促进友谊,在平时课堂上也就不会太过羞涩。初度确定活动主题后可以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充分考虑大家的意愿,对主题进行适当修改。在确定活动目时,老师应该考虑到大多数同学的兴趣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往健康积极的心态发展,并对教育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其中的乐趣,让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发现通往快乐的捷径。另外要有意培养学生自我调整的能力,面对困难能努力克服,面对挫折能吸取经验教训。
制定相应的活动内容
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学习、自信心、行为习惯等心理内容的培养,在制定相关的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到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科学的活动内容,其次,老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区间和心理发展阶段,制定合适的活动内容。老师还需要考虑到地区习惯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设计活动课时应该参考前一次活动的效果进行调整,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选择学生有一定的兴趣,且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内容。
制定具体实施流程
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的实施过程是由初期阶段、展开阶段、高潮阶段、后期阶段几部分组成,且各个部分的衔接要自然顺畅,而不是为了走一个流程,强行过度。在初期阶段,老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调动现场气氛,提高同学的积极性。展开阶段为活动课的核心阶段,老师需要在这个阶段明确活动的环节,确定活动的主要形式,活动的具体方法和选择什么样的多媒体设备等,在一节活动课中可以由多种形式交替運用,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情景剧等,无论其形式如何变化,都不能脱离其主体,即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能使身心得到发展。多媒体设备应用到活动课中,以动画或者音乐的形式将活动内容呈现,在达到活动效果的同时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理解,同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结束语:
随着教育水平上升,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健康的心理发展能决定学生以后的人生走向。而老师在设计这门课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条件,让学生能自觉参与其中,并从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以达到活动课的目的,即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刘凤花.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J].科教文汇, 2018(427):131-132.
[2]田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技巧[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6(5):48-50.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引言:
隨着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学校不仅要将文化知识教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就是通过举办一些活动,将班级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在活动中获得收获和感悟,从而激发内心的情感,培养起健康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内心环境。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和实施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下文我将从多方向着手,讨论活动课设计的具体要求。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在中国,普通的小学课堂一般为四十至五十人,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生活背景不同,学生们的性格特点,情感需要也不同。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时,老师应该做好充分的考虑,能尽量顾及所有学生的感受,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疑惑,设计出能让所有人接受的活动方案。
(1)考虑学生家庭的教育水平
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多年,但是大多数人的教育水平依然较低。且由于上一代人的生活质量差,大部分的学生家长都是在相对贫困的环境中成长,为了摆脱贫困,让下一代能过上好的生活,大部分的家长会要求学生努力学习,仅仅依靠成绩单和排名来评价孩子的学习情况。而这样往往会使学生学习压力大增,心理负担过重,而且这样的家长通常也会忽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若孩子出现焦躁易怒、抑郁等心理疾病且不加以治疗则容易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危害学生的生命健康。所以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可以安排一些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这样能促进家长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让父母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
老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也要考虑到各个家庭的家教是否严厉以及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高低,部分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在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这类家庭在参加活动时,应该增加一些轻松愉悦的环节,突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家长不再一味追求成绩,也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有一个愉快的童年。有部分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对学生不管不顾,对成绩也没过多的要求,任由学生自由发展,但是我们知道,在小学时,学生活泼好动,对陌生事物充满好奇心,且社会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危险品,若不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走向歧途。对于这样的家庭,老师在进行活动组织时可以安排一些增加亲子交流的活动,让家长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增加家庭之间的凝聚力。
(2)考虑残疾、单亲等少数学生心理
身体残疾或者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大多性格内向,在平时的课堂上很少主动举手提问或者回答问题,在课下也不会找老师互动交流。在一些气氛比较轻松的活动场合也很难看到他们敞开心扉玩耍。对于这类身体残疾或者单亲的学生,老师在设计活动课时要避开他们的敏感话题,避免触碰“雷区”。例如腿部有残疾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完成跑步等体育活动,若组织两人三足跑着会放大学生身体残疾的劣势,使学生自尊心受挫。或者班级中有单亲家庭的话则不适合在活动中安排需要双亲共同参加的活动。若在活动进行时有学生或者家长无意中说出一些伤害他们的话或者做出一些伤害他们的行为,需要老师灵活应变,合理化解矛盾。老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保证其活动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即使是身体残疾或者是单亲,让所有同学都能融入到一起,既能充分调动氛围,也还能克服这类有缺陷同学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感受到周围同学的温暖,变得更加接纳自己。通过团体活动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温暖一些缺乏关爱的同学,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且能克服内向,忧郁等一些列的社交困难,且能借助这些活动,让这类学生交到更多的朋友,收获友谊,在平时生活中也能有更多的人关照,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3)考虑学生的成长阶段
小学六年是一段较长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从稚嫩走向成熟,心理健康水平逐步提升,慢慢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低年级时,学生刚刚踏入校园,心智尚未成熟,且个人的心理发展可塑性强,在这个阶段,老师在设计心理健康活动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往积极向上的心态发展,树立善良、正直的性格特点,这个阶段学生还不具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若学生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时老师要加以制止,并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以免学生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等到坏习惯养成再强行纠正则很难达到效果。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已经初步成熟,对事物的好坏和善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活泼好动,由于这时候的学生对事物有了好坏的分辨能力,且还未具备宽容分享的大度,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普遍会有小气,自私等心态,这属于正常现象。虽然部分学生家境较好且家教有方,在这点上做能做好。但是一个班级体大多数学生在这方面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做到不争不抢,和同学相处能宽容大度。且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阶段,难免会有难以启齿的问题,且女生要较男生早发育两年,许多女生心智成熟较早,对部分男生幼稚的行为思想有矛盾,所以老师还要考虑到男生女生青春期的种种问题,将学生们难以启齿的问题处理好,并能够尊重学生,引导他们的心智健康发展。 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
中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老师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地方风俗,例如在西部地区回民较多,老师在组织活动时若涉及食物,应该避免出现猪肉制品。另外一方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龙头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学生家长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来务工子弟,老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家庭条件和教育水平,且发达城市的学校大多以住校生为主,其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和父母联系较少,且生活枯燥,没有过多的娱乐时间和娱乐项目,老师在设计活动时也该考虑到这类学生的需求。在部分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使得经济较为落后,大量的年轻劳动力都前往发达城市务工,其孩子则留在家里由父母照顾,这样的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关爱,性格内向,隔代教育弊端明显。成绩好的学生常常表现出听话、懂事等性格特点,但是成绩差的学生则表现出孤僻、叛逆等特点,且这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不够活跃,老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考虑到这类学生亲情的缺失,老师需要弥补这类学生的心理缺陷,通过团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班级融洽的氛围,让学生开朗活跃起来。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主要步骤
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为了保证实施的可靠性,应该按照一定的步骤严格实施,
确定活动的主要目的
在设计活动课前,首先要确定活动课的目的,也就是想要通过这次活动带来什么样的效果。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特点确定目的,例如班级气氛过于拘束,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活跃气氛,带动大家的积极性,大家在活动的过程中能认识更多的朋友,促进友谊,在平时课堂上也就不会太过羞涩。初度确定活动主题后可以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充分考虑大家的意愿,对主题进行适当修改。在确定活动目时,老师应该考虑到大多数同学的兴趣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往健康积极的心态发展,并对教育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其中的乐趣,让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发现通往快乐的捷径。另外要有意培养学生自我调整的能力,面对困难能努力克服,面对挫折能吸取经验教训。
制定相应的活动内容
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学习、自信心、行为习惯等心理内容的培养,在制定相关的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到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科学的活动内容,其次,老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区间和心理发展阶段,制定合适的活动内容。老师还需要考虑到地区习惯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设计活动课时应该参考前一次活动的效果进行调整,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选择学生有一定的兴趣,且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内容。
制定具体实施流程
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的实施过程是由初期阶段、展开阶段、高潮阶段、后期阶段几部分组成,且各个部分的衔接要自然顺畅,而不是为了走一个流程,强行过度。在初期阶段,老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调动现场气氛,提高同学的积极性。展开阶段为活动课的核心阶段,老师需要在这个阶段明确活动的环节,确定活动的主要形式,活动的具体方法和选择什么样的多媒体设备等,在一节活动课中可以由多种形式交替運用,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情景剧等,无论其形式如何变化,都不能脱离其主体,即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能使身心得到发展。多媒体设备应用到活动课中,以动画或者音乐的形式将活动内容呈现,在达到活动效果的同时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理解,同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结束语:
随着教育水平上升,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健康的心理发展能决定学生以后的人生走向。而老师在设计这门课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条件,让学生能自觉参与其中,并从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以达到活动课的目的,即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刘凤花.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J].科教文汇, 2018(427):131-132.
[2]田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技巧[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6(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