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东部某市10所中小学300余名教务工作相关人员(教务人员、学科教师及校长)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结果表明,当前中小学教务工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诊断学校教学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能力欠缺,二是在指导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队伍建设方面组织管理比较薄弱,三是在教师队伍培训与评价方面针对性、客观性等不足。建议通过建立教务人员聘用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教务人员专业理论和实务培训,完善对教务部门及其人员的工作考评,强化对教务工作的专项督导和有效指导等多种手段,有效提升教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教务工作专业化;教务人员;教研组;备课组;教务专项督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7)10-0048-03
教务处作为学校的中心部门,其工作开展情况与学校教学质量水平休戚相关。但很多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往往只从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入手,却忽视了教务处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那么,当前学校教务工作究竟处于怎样的状况,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为深入了解相关情况,笔者对东部某省地级市S市10所中小学校的教务人员、教师及校长进行了调研,期望对改进当前中小学教务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一、调研设计:对300余名在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
本次调研,我们选择了S市市区共10所中小学,其中小学4所,实验小学和普通小学各2所;初中4所,示范初中和普通初中各2所;高中2所,四星级和三星级高中各1所,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市区学校教务工作情况。考虑到各级学校教务人员通常只有3人,因此我们在每所学校发放教务人员问卷3份,内容涉及个人基本信息和教务处实际工作情况;教师问卷30份,内容只涉及教务处实际工作情况,同时被访教师均要求其来自语、数、英三门主科。10所学校共发放回收问卷330份,无废卷。
调研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三部分:一是教务人员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所教学科、已有学历和荣誉称号等;二是教务处实际工作情况,包括教务处内部管理工作,以及教务处指导下的教研组和备课组专业工作情况等;三是通过开放性试题,听取被访者对学校教务处管理工作以及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调研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每项得分为所选人数及其分值的总和,同时根据分值设定五个等级,即优(100~90)、良(89~80)、中(79~70)、合格(69~60)、不合格(60以下)。此外考虑到在部分题目上教务人员与教师的看法未必一致,因此设定教务人员自评与教师他评得分与二者平均分相差5分以内为非常合理区间,相差6~10分为合理区间,相差11~15分为较为不合理区间,相差16分以上为非常不合理区间。除了问卷调查,笔者还深入各学校与校长和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以进一步印证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二、问题描述:教务部门及其人员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
1. 教务人员年龄结构、学历情况较好,但学科结构不均衡问题突出
从调研结果来看,一方面,10所学校的教务人员整体年龄结构、学历情况较好。在30名被访教务人员中,70.00%以上的人员年龄在35~45岁,其中在35~40岁的占45.00%。从学历情况来看,30名教务人员中,有33.33%为教育硕士,66.67%为本科学历,学历达标率100%;其中高级教师占88.00%,中级教师占12.00%,具有区以上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的占78.00%,显示出较高的学科专业水平。
另一方面,教务人员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一是性别结构不尽合理,如在被访的30名教务人员中,女性占76.00%,男性占24.00%,女性比例过高。二是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如在被访的30名教务人员中,从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主学科教学的占84.00%,其他学科的仅占16.00%,还有学校的教务处沒有安排理科专业人员。三是缺少高层次教学研究人员,目前博士研究生进入中小学已经成为趋势,但在受访的10所学校的教务人员中还没有人达到这种学历。
2. 教务处日常管理工作完成较好,但专业指导性明显不足
(1)在诊断学校整体教学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能力欠缺
调研中,被访教务人员和学科教师普遍认为,学校教务处在常规管理工作中能够较好地传达和落实上级教研机构精神,组织相关活动;能够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完成教学管理任务等。但教务处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非常明显。如有学校教师普遍反映,该校教务人员对自身学科专业以外的知识了解很少,在听课、说课、备课、评课等活动中,往往参与感不强,在听课和分析试卷时只能汇总教师们的看法得出结论,而无法深入分析研究问题的根源,也很难提出切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见。参与访谈的校长们也认为,在学科专业分析研究以及教师专业引领方面,教务处目前起到的作用确实有限。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教务人员学科结构不合理,或虽然相对合理,但缺少学科领军人才。
此外,笔者通过调研还了解到,教务人员多认为自身100%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对于月考、期中期末考等重要考试及学生成绩分布都做了详细分析;教师们则认为这些分析仅是针对学生考分层面的,很少涉及教学实际问题,对提高教学效果作用不大。二者在这方面的意见分歧明显体现在相关题目的得分上,如教务人员自评是77分(中),学科教师他评是55分(不合格),与二者平均分(66)相差11分,处于较为不合理区间。
(2)在指导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队伍建设方面组织管理比较薄弱
调研中,关于教务处指导下的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情况,被访教务人员和学科教师一致认为,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均有定期例会制度以及学期工作计划,但计划做得一般。而当被问及关于教务处对学校教研制度建设以及教研组和备课组学期计划指导工作的意见时,双方出现很大分歧,教务人员自评76分(中),学科教师他评52分(不合格),与二者平均分(64)相差12分,处于较为不合理区间。 此外笔者在访谈中还了解到,在一些学校,教研组大多有学科带头人,但有些备课组尤其是小学科备课组几乎没有学科带头人。同时据很多教师反映,学校的教研组都有分管负责人,但备课组大多没有;但如果负责人和其分管下的教研组不属于同一学科专业,那么在参加教研组活动时,即使人出席,也常常是到场后一会儿就离开。
在访谈中,受访教师和校长们普遍认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学科带头人兼具自身学科教学和学科团队建设两项职责,因此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通过建设团结合作的共同体带领组员一起进步。而对于不称职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受访对象表示,一些学校的教研组长是由学校领导指定产生,即使遇到他们不愿出力的情况,考虑到他们的专业影响力,往往很难调整其岗位;而备课组长则多是由组内教师推荐产生,除了负责每学期的学科出卷,基本不过问其他工作,相对专业水平要求也不高,因此调整起来比较容易。
(3)在教师队伍培训与评价方面针对性、客观性、常态化不足
问卷结果显示,在对教师队伍培训与评价方面,教务人员和学科教师看法较为一致。如认为各学校教务处都能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定期开展培训,并为教师提供良好发展平台;都确认学校有针对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年终考核和评比细则,并开展相关评优活动。
但同时,一些受访校长和教师们也指出,目前教务处安排的很多培训与教师课堂教学关系不大,因而削弱了培训效果;对于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考核评价,还需要兼顾制度化、标准化和人性化要求,既要重视客观标准,又要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同时考核内容应该更具体,周期应该更常态,而不仅仅是每学年做一次汇报总结。
三、改进建议:完善培训考核,提升教务工作专业化水平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务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学校有必要通过多种手段提升教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1. 建立教务人员聘用和持证上岗制度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并没有建立统一的教务人员考试和录用制度,一般是由学校领导提名并经教代会讨论后加以聘用,关于聘用条件和期限也没有统一规定。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教务人员入门考试/测评和聘用制度,可以通过教育局统一考试/测评后持证上岗,考试内容可包括学科专业指导通识知识与基本技能,管理理论与工作实务等。
2. 加强教务人员专业理论和实务培训
专业的教务人员一般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思想品德好,乐于奉献;二是教学成绩显著,有五年以上工作经历;三是具备各学科通识能力,能较好地指导各学科建设;四是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在本单位有较大影响力。但从目前来看,教务人员同时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的不多,尤其最后两项能力明显薄弱,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教务工作专业理论知识与实务等方面的培训。
3. 完善对教务部门及其人员的工作考评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部分学校有对教师、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相关考核制度,但对学校各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考核却相对欠缺。因此,一方面要建立针对教务部门的考评制度,包括部门自评、其他部门以及教研组和备课组他评;另一方面要建立针对教务人员的考评制度,包括工作态度、工作量、出勤情况、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等,包括学校领导评、教务人员自评以及教师他评。以上评价结果将作为针对教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学期及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强化其工作责任意识。
4. 强化对教务工作的专项督导和有效指导
相关部门对教务工作的督导主要应围绕教务处部门管理工作和教學业务工作两方面进行。前者主要包含对教务人员素质、结构以及教务处日常管理工作的督导,具体如教务人员年龄、专业结构等,教务部门工作计划、管理制度,与其他各部门工作协调情况,对教学职能部门的教学管理与服务等。后者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对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并开展教学检查、评价和评优等活动;对各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督导,并及时向当事人及相关部门反馈意见,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对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计划的指导,以及对过程性活动的支持、指导和帮助等。
注释:
① 本文系江苏省“十二五”教育规划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编号:yl/2015/07)“‘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与校本教研的实践与创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教务工作专业化;教务人员;教研组;备课组;教务专项督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7)10-0048-03
教务处作为学校的中心部门,其工作开展情况与学校教学质量水平休戚相关。但很多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往往只从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入手,却忽视了教务处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那么,当前学校教务工作究竟处于怎样的状况,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为深入了解相关情况,笔者对东部某省地级市S市10所中小学校的教务人员、教师及校长进行了调研,期望对改进当前中小学教务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一、调研设计:对300余名在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
本次调研,我们选择了S市市区共10所中小学,其中小学4所,实验小学和普通小学各2所;初中4所,示范初中和普通初中各2所;高中2所,四星级和三星级高中各1所,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市区学校教务工作情况。考虑到各级学校教务人员通常只有3人,因此我们在每所学校发放教务人员问卷3份,内容涉及个人基本信息和教务处实际工作情况;教师问卷30份,内容只涉及教务处实际工作情况,同时被访教师均要求其来自语、数、英三门主科。10所学校共发放回收问卷330份,无废卷。
调研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三部分:一是教务人员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所教学科、已有学历和荣誉称号等;二是教务处实际工作情况,包括教务处内部管理工作,以及教务处指导下的教研组和备课组专业工作情况等;三是通过开放性试题,听取被访者对学校教务处管理工作以及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调研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每项得分为所选人数及其分值的总和,同时根据分值设定五个等级,即优(100~90)、良(89~80)、中(79~70)、合格(69~60)、不合格(60以下)。此外考虑到在部分题目上教务人员与教师的看法未必一致,因此设定教务人员自评与教师他评得分与二者平均分相差5分以内为非常合理区间,相差6~10分为合理区间,相差11~15分为较为不合理区间,相差16分以上为非常不合理区间。除了问卷调查,笔者还深入各学校与校长和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以进一步印证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二、问题描述:教务部门及其人员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
1. 教务人员年龄结构、学历情况较好,但学科结构不均衡问题突出
从调研结果来看,一方面,10所学校的教务人员整体年龄结构、学历情况较好。在30名被访教务人员中,70.00%以上的人员年龄在35~45岁,其中在35~40岁的占45.00%。从学历情况来看,30名教务人员中,有33.33%为教育硕士,66.67%为本科学历,学历达标率100%;其中高级教师占88.00%,中级教师占12.00%,具有区以上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的占78.00%,显示出较高的学科专业水平。
另一方面,教务人员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一是性别结构不尽合理,如在被访的30名教务人员中,女性占76.00%,男性占24.00%,女性比例过高。二是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如在被访的30名教务人员中,从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主学科教学的占84.00%,其他学科的仅占16.00%,还有学校的教务处沒有安排理科专业人员。三是缺少高层次教学研究人员,目前博士研究生进入中小学已经成为趋势,但在受访的10所学校的教务人员中还没有人达到这种学历。
2. 教务处日常管理工作完成较好,但专业指导性明显不足
(1)在诊断学校整体教学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能力欠缺
调研中,被访教务人员和学科教师普遍认为,学校教务处在常规管理工作中能够较好地传达和落实上级教研机构精神,组织相关活动;能够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完成教学管理任务等。但教务处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非常明显。如有学校教师普遍反映,该校教务人员对自身学科专业以外的知识了解很少,在听课、说课、备课、评课等活动中,往往参与感不强,在听课和分析试卷时只能汇总教师们的看法得出结论,而无法深入分析研究问题的根源,也很难提出切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见。参与访谈的校长们也认为,在学科专业分析研究以及教师专业引领方面,教务处目前起到的作用确实有限。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教务人员学科结构不合理,或虽然相对合理,但缺少学科领军人才。
此外,笔者通过调研还了解到,教务人员多认为自身100%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对于月考、期中期末考等重要考试及学生成绩分布都做了详细分析;教师们则认为这些分析仅是针对学生考分层面的,很少涉及教学实际问题,对提高教学效果作用不大。二者在这方面的意见分歧明显体现在相关题目的得分上,如教务人员自评是77分(中),学科教师他评是55分(不合格),与二者平均分(66)相差11分,处于较为不合理区间。
(2)在指导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队伍建设方面组织管理比较薄弱
调研中,关于教务处指导下的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情况,被访教务人员和学科教师一致认为,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均有定期例会制度以及学期工作计划,但计划做得一般。而当被问及关于教务处对学校教研制度建设以及教研组和备课组学期计划指导工作的意见时,双方出现很大分歧,教务人员自评76分(中),学科教师他评52分(不合格),与二者平均分(64)相差12分,处于较为不合理区间。 此外笔者在访谈中还了解到,在一些学校,教研组大多有学科带头人,但有些备课组尤其是小学科备课组几乎没有学科带头人。同时据很多教师反映,学校的教研组都有分管负责人,但备课组大多没有;但如果负责人和其分管下的教研组不属于同一学科专业,那么在参加教研组活动时,即使人出席,也常常是到场后一会儿就离开。
在访谈中,受访教师和校长们普遍认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学科带头人兼具自身学科教学和学科团队建设两项职责,因此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通过建设团结合作的共同体带领组员一起进步。而对于不称职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受访对象表示,一些学校的教研组长是由学校领导指定产生,即使遇到他们不愿出力的情况,考虑到他们的专业影响力,往往很难调整其岗位;而备课组长则多是由组内教师推荐产生,除了负责每学期的学科出卷,基本不过问其他工作,相对专业水平要求也不高,因此调整起来比较容易。
(3)在教师队伍培训与评价方面针对性、客观性、常态化不足
问卷结果显示,在对教师队伍培训与评价方面,教务人员和学科教师看法较为一致。如认为各学校教务处都能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定期开展培训,并为教师提供良好发展平台;都确认学校有针对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年终考核和评比细则,并开展相关评优活动。
但同时,一些受访校长和教师们也指出,目前教务处安排的很多培训与教师课堂教学关系不大,因而削弱了培训效果;对于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考核评价,还需要兼顾制度化、标准化和人性化要求,既要重视客观标准,又要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同时考核内容应该更具体,周期应该更常态,而不仅仅是每学年做一次汇报总结。
三、改进建议:完善培训考核,提升教务工作专业化水平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务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学校有必要通过多种手段提升教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1. 建立教务人员聘用和持证上岗制度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并没有建立统一的教务人员考试和录用制度,一般是由学校领导提名并经教代会讨论后加以聘用,关于聘用条件和期限也没有统一规定。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教务人员入门考试/测评和聘用制度,可以通过教育局统一考试/测评后持证上岗,考试内容可包括学科专业指导通识知识与基本技能,管理理论与工作实务等。
2. 加强教务人员专业理论和实务培训
专业的教务人员一般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思想品德好,乐于奉献;二是教学成绩显著,有五年以上工作经历;三是具备各学科通识能力,能较好地指导各学科建设;四是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在本单位有较大影响力。但从目前来看,教务人员同时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的不多,尤其最后两项能力明显薄弱,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教务工作专业理论知识与实务等方面的培训。
3. 完善对教务部门及其人员的工作考评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部分学校有对教师、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相关考核制度,但对学校各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考核却相对欠缺。因此,一方面要建立针对教务部门的考评制度,包括部门自评、其他部门以及教研组和备课组他评;另一方面要建立针对教务人员的考评制度,包括工作态度、工作量、出勤情况、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等,包括学校领导评、教务人员自评以及教师他评。以上评价结果将作为针对教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学期及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强化其工作责任意识。
4. 强化对教务工作的专项督导和有效指导
相关部门对教务工作的督导主要应围绕教务处部门管理工作和教學业务工作两方面进行。前者主要包含对教务人员素质、结构以及教务处日常管理工作的督导,具体如教务人员年龄、专业结构等,教务部门工作计划、管理制度,与其他各部门工作协调情况,对教学职能部门的教学管理与服务等。后者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对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并开展教学检查、评价和评优等活动;对各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督导,并及时向当事人及相关部门反馈意见,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对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计划的指导,以及对过程性活动的支持、指导和帮助等。
注释:
① 本文系江苏省“十二五”教育规划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编号:yl/2015/07)“‘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与校本教研的实践与创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