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传统学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就对教师的创新观念和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用新方法新方式,建立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注意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创新 创新能力 教学 观念 意识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创新观念和意识,而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创新教学,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使学生乐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教师要具备创新的观念和意识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作为其中的一员,深刻地感到需要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伟大的使命。
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政治教师认为:政治课就是传授马克思主义原理,让学生了解和接受了这些原理就可以了,关于培养学生创新观念那就是其它学科的事情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讲清楚教材,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输,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低。这样就变成了教师上课画教材,下课学生背教材,结果学生变成了背书的机器,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了教条,学生的思想被束缚,能力和觉悟的提高更无从谈起。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呢?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政治与其它学科一样,也肩负着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任务。因此政治教师就必须更新观念,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只有具备创新观念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的新问题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的提高创新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观念,培养合格有特长的人才。
教师应树立起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只要有创新教法的观念,积极地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并结合予以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改进教学方法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做到教和学统一。通过实际的教学,我认为必须加强师生的互动,提倡主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法,努力创造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而这种良好环境的建立,本身就渗透着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客观环境。
所谓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就是打破课堂上“教师至上,教师中心”的陈规,确立新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师生心理相容,共同探讨。表现在教学中,就是学生不再消极、被动的学习,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可以打破学生的压抑感和沉闷感,彻底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开拓思维、披露灵性,展现个性,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促使学生深入地钻研学习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目的是实践,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实践的无穷魅力,从而保持长盛不衰的创造精神。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如果教师能利用书中实例“抛砖引玉”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发挥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不断提高其理论素质,并提高其利用理论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观察、分析、改革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应当注意,联系实际要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联系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联系国内外大事,联系教师自身实际,这样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使学生乐于去探讨这些知识和理论。特别是要将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相结合。例如,讲到清除封建残留思想时,就要联系到生活中存在的迷信思想,以及邪教“法轮功”的危害等;讲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时,就要联系到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应用等;讲到维护祖国统一时,就要联系到台独分子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的危害等;讲正确对待挫折时,就应联系学生中遇到的学业、生活、人际关系中遇到的挫折等;在讲“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可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如仿冒“两面针”牙膏、仿冒的“金嗓子”喉宝、仿冒的“双星”运动鞋等,这样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而且增长了生活常识与经验。还有在讲授“股票、债券和储蓄”时,我鼓励学生分析媒体上公布的股市行情,到银行搞调查,进行模拟操作。学生兴趣高涨,很多学生写出了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对三者的异同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加深了这个问题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能够打破常规、勇于改革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解放思想、善于研究、勤于钻研,成为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 创新能力 教学 观念 意识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创新观念和意识,而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创新教学,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使学生乐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教师要具备创新的观念和意识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作为其中的一员,深刻地感到需要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伟大的使命。
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政治教师认为:政治课就是传授马克思主义原理,让学生了解和接受了这些原理就可以了,关于培养学生创新观念那就是其它学科的事情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讲清楚教材,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输,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低。这样就变成了教师上课画教材,下课学生背教材,结果学生变成了背书的机器,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了教条,学生的思想被束缚,能力和觉悟的提高更无从谈起。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呢?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政治与其它学科一样,也肩负着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任务。因此政治教师就必须更新观念,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只有具备创新观念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的新问题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的提高创新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观念,培养合格有特长的人才。
教师应树立起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只要有创新教法的观念,积极地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并结合予以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改进教学方法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做到教和学统一。通过实际的教学,我认为必须加强师生的互动,提倡主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法,努力创造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而这种良好环境的建立,本身就渗透着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客观环境。
所谓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就是打破课堂上“教师至上,教师中心”的陈规,确立新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师生心理相容,共同探讨。表现在教学中,就是学生不再消极、被动的学习,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可以打破学生的压抑感和沉闷感,彻底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开拓思维、披露灵性,展现个性,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促使学生深入地钻研学习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目的是实践,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实践的无穷魅力,从而保持长盛不衰的创造精神。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如果教师能利用书中实例“抛砖引玉”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发挥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不断提高其理论素质,并提高其利用理论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观察、分析、改革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应当注意,联系实际要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联系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联系国内外大事,联系教师自身实际,这样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使学生乐于去探讨这些知识和理论。特别是要将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相结合。例如,讲到清除封建残留思想时,就要联系到生活中存在的迷信思想,以及邪教“法轮功”的危害等;讲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时,就要联系到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应用等;讲到维护祖国统一时,就要联系到台独分子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的危害等;讲正确对待挫折时,就应联系学生中遇到的学业、生活、人际关系中遇到的挫折等;在讲“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可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如仿冒“两面针”牙膏、仿冒的“金嗓子”喉宝、仿冒的“双星”运动鞋等,这样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而且增长了生活常识与经验。还有在讲授“股票、债券和储蓄”时,我鼓励学生分析媒体上公布的股市行情,到银行搞调查,进行模拟操作。学生兴趣高涨,很多学生写出了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对三者的异同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加深了这个问题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能够打破常规、勇于改革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解放思想、善于研究、勤于钻研,成为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