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呼啸山庄》中盛开在约克逊荒原上的"石楠花",不仅作为自然意象多次被提及,也是主人公性格、命运的外在物化表现,同时也是整个故事冷静的旁观者,甚至可以说是作者艾米丽隐藏在作品中的自己。
关键词:石楠花;象征意义;旁观者;隐藏的作者
一、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一)隐忍高傲的性格
石楠花的花语是孤独寂寞、独立坚强,一般盛开在多烈日暴雨的夏季。《呼啸山庄》中的石楠盛开在广阔荒凉的约克逊荒原上,在狂风暴雨的鞭笞下成长着,从不指望任何遮蔽呵护,努力让自己在恶劣的环境中开花。正如小说的主人公希斯克列夫,被收养家庭备受欺凌的成长环境让他形成了隐忍甚至是阴郁的性格。"他天生的沉默寡言的性情扩大成为一种几乎是痴呆的、过分不通人性的坏脾气"。[1]他不指望任何人的同情施舍,也不刻意亲近讨好任何人,对辛德雷的欺凌始终坚持反抗的骨气,甚至和凯瑟琳的友谊也始终是不卑不亢的。正如石楠花从不嫌弃养育它的土地贫瘠,他也从不因身份卑微妄自菲薄,在凯瑟琳面前也从不表现出谦卑谄媚。正是这种骨子里的骄傲,让他在凯瑟琳虚荣背叛后选择离开,以更高的姿态重新回来。这是荒原石楠花的品质,哪怕被暴风雨欺凌凋萎,自己也重新绽放,生生不息。
(二)炽烈原始的爱情
年少的凯瑟琳曾对着满山的石楠花许下做约克逊荒原公主的愿望,愿一生与石楠花相伴共舞。当时他们没还有太多等级身份的意识顾忌,如在自然的风养里生长的石楠花般纯洁、健康,在风雨雷电的见证下成长。她也毫不掩饰对希斯克列夫的感情,"他永远永远地在我心里,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 并不见得比我对我自己还有趣些,却是作为我自己本身而存在。"[1]一个女子如此勇敢热烈地表达内心对恋人的爱恋之情,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也是羸弱苍白人情淡漠的社会不能接受的。只有辽阔亘古的天地中才能容纳、接受这样的直白赤裸的爱情,只有自由独立的石楠花配得上这种炽烈原始的爱,这是格兰杰庄园酝酿出的玫瑰香气永远无法比拟的。"他们之间的爱超脱了世俗,因此这种非世俗的爱是不被当时社会所认可所祝福的,但是这种爱将会开出比玫瑰还要美丽的花朵,甚至在黑暗的石楠中也会。"[2]离别、重逢,不过是让他们发现彼此爱得多深,经历的苦难将他们俩原本就相似的灵魂更加紧密纠缠在一起,就像约克逊荒原上两株相伴相生的石楠花,每一次试图毁灭的风雨摧残只会让他们的根蔓更加紧密的缠绕在一起。
(三)回归自然的命运
凯瑟琳和希斯克列夫是自然养育的孩子,内心深处早就烙上了狂乱又充满活力的自然精神,软弱萎靡的生活也许会消磨一时的意志,却无法彻底泯灭[3],正如暴风骤雨可以使石楠凋零,却无法阻止它生生不息地代代繁衍。荒原既赋予他们自然的性格,也就宽恕了他们试图逃脱背叛自然的冲动。不论凯瑟琳曾如何努力地想逃离、背叛,不论希斯克列夫如何迷失心智,這两个由自然哺育大的孩子,在结束了生命的纷扰后,终会回归自然。母亲不能永远地庇护孩子,却会在他们闯荡疲惫之时升起指引他们回家的袅袅炊烟仁慈的自然母亲也是一样,看着两个迷失了方向的孩子苦痛挣扎后,仍宽容地开出满山的石楠,让石楠花的芬芳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
二、冷静的旁观者
《呼啸山庄》中,石楠花孤傲地盛开在两个庄园的中间地带。不论天气世事的变化,如清醒无情的局外人,冷眼旁观着一切恩怨纠葛。
石楠花承载了凯瑟琳和希斯克列夫少年时所有欢乐美好,但后来凯瑟琳沉醉于格兰杰庄园里月季玫瑰的芬芳,忘了仍在风雨中倔强生长的石楠。希斯克列夫归来,带回野蛮粗狂气息,冲击着温暖颓靡的庄园生活,也闯进凯瑟琳内心最深处,毕竟她知道"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样的。"[1]她内心一直压抑的狂热激情被重新燃烧起来-她终究是属于荒原的。她临终前仍念念不忘地想要开窗感受风的声音、石楠的芬芳。她终于承认石楠花在心中的重要位置-那是自然自由给她的本质。
爱恋,叛逃,重拾,兜兜转转回到了起点,石楠花始终孤傲淡然的冷眼旁观。数十年的爱恨纠葛,在这个充满了"爱与恨、人性与非人性、道德与非道德的激烈冲突","人性的扭曲、自私、狭隘" [4]的故事中,石楠花是一个潜伏的旁观者,承载了太多,却不卑不亢,不偏不倚。全书充斥着狂热恐怖的激情、日久深重的罪孽,所有人都如中了魔咒般暴躁阴郁,呼啸山庄和格兰杰庄园时刻笼罩在阴惻绝望、暗无天日的氛围中。只有在跳脱出两个庄园人事外的约克逊荒原上,石楠花平静地接受暴风骤雨四季更迭,静静着守着这片苍茫广阔,因为它知道,暴风骤雨后,结局必然尘埃落定。暴风雨冲刷了罪孽的痕迹,石楠花的藤蔓终会覆盖一切的不平静。
三、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作者本人
主人公凯瑟琳·肖恩的家庭背景在某种意义上是作者艾米丽o勃朗特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幼年丧母、家庭沉郁,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艾米丽内向矜持,却又同时极度渴望自由奔放。她家周围都是丘陵山岗,开满了漫山遍野的石楠花。艾米丽非常喜欢这种花,在她看来,即使石楠丛生的荒地里最黑的部分,花都开得比玫瑰娇艳。[5]在凄凉恐怖的荒原中仍顽强盛开的石楠花,就是自然、自由的曙光,是她未来的希望。
艾米丽狂热地爱着自然,相较于残酷的现实,只有自然、荒原才是真善美的世界。幻想也罢、理想也罢,如果不能再感受自然世界,她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正如小说中凯瑟琳病重时仍坚持要求开窗去感受荒野里的风,艾米丽临死之前, 要求姐姐夏洛蒂将一枝从原野的石缝中采摘来的尚未凋零的石楠花, 放在她面前。[4]她和石楠花一样,是属于自然的。
对自由的渴望更是如火焰般灼烤着艾米丽,没有自由,艾米丽就不能生活。[5]在她冷僻的性格下隐藏着的是热烈狂暴的情感,这也是为什么生活单调封闭的她能够写出如此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一旦倾泻、爆发在小说中,变转化为最强烈的情感和景物的描写[5]。在艾米丽看来,阴沉荒原上的石楠花无疑是伊甸园里风中招展的自由旗帜,是带她逃离残酷现实,释放自己心灵的明灯。
自然、自由就是艾米丽的生命,临终前都念念不忘的石楠花就是她与心中真善美荒原世界的纽带。她无所畏惧、自由不羁的灵魂只有苍凉质朴的荒原才能配得上,这里自然顽强的石楠花让她产生了狂热的迷恋。
艾米丽向往野性自由的气质和对自然自由的极度渴求,时刻映射在小说的石楠花意象中。其实艾米丽本身就是一株生长在原野上的石楠花,在毫无遮蔽的荒原上,傲然面对狂风暴雨的冲击,绽放一生后悄然融入生育她的原野,余下永恒芬芳。凯瑟琳是她的知音,石楠花是她的化身,她瘦削沉郁却坚韧倔强的身影浮现在字里行间,投影在每个读者的心里。
四、结语
石楠花意象虽出场次数不多,却穿插小说始终。作者不仅用它来表现笔下主人公的性格爱情命运,甚至将自己藏身于故事中,用冷静的旁观者立场看这出惊世骇俗的爱恨恩仇记。石楠花永恒的芬芳不仅萦绕着文中的荒原,也是藏在背后的艾米丽的精神化身。
参考文献:
[1]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M].译林出版社,2008.
[2]段圆圆.浅析《呼啸山庄》的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3]凤宇飞."呼啸'之悲凉'荒原"之冷峻-《呼啸山庄》的主旨再剖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
[4]田玲玲.论《呼啸山庄》中的象征主义[J].嘉兴学院学报,2002,(14).
[5]冯茜.英国的石楠花在中国-勃朗特姐妹作品在中国的流布及影响[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武晨雨(1991-),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文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张丽娜(1990-),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山东大学文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关键词:石楠花;象征意义;旁观者;隐藏的作者
一、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一)隐忍高傲的性格
石楠花的花语是孤独寂寞、独立坚强,一般盛开在多烈日暴雨的夏季。《呼啸山庄》中的石楠盛开在广阔荒凉的约克逊荒原上,在狂风暴雨的鞭笞下成长着,从不指望任何遮蔽呵护,努力让自己在恶劣的环境中开花。正如小说的主人公希斯克列夫,被收养家庭备受欺凌的成长环境让他形成了隐忍甚至是阴郁的性格。"他天生的沉默寡言的性情扩大成为一种几乎是痴呆的、过分不通人性的坏脾气"。[1]他不指望任何人的同情施舍,也不刻意亲近讨好任何人,对辛德雷的欺凌始终坚持反抗的骨气,甚至和凯瑟琳的友谊也始终是不卑不亢的。正如石楠花从不嫌弃养育它的土地贫瘠,他也从不因身份卑微妄自菲薄,在凯瑟琳面前也从不表现出谦卑谄媚。正是这种骨子里的骄傲,让他在凯瑟琳虚荣背叛后选择离开,以更高的姿态重新回来。这是荒原石楠花的品质,哪怕被暴风雨欺凌凋萎,自己也重新绽放,生生不息。
(二)炽烈原始的爱情
年少的凯瑟琳曾对着满山的石楠花许下做约克逊荒原公主的愿望,愿一生与石楠花相伴共舞。当时他们没还有太多等级身份的意识顾忌,如在自然的风养里生长的石楠花般纯洁、健康,在风雨雷电的见证下成长。她也毫不掩饰对希斯克列夫的感情,"他永远永远地在我心里,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 并不见得比我对我自己还有趣些,却是作为我自己本身而存在。"[1]一个女子如此勇敢热烈地表达内心对恋人的爱恋之情,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也是羸弱苍白人情淡漠的社会不能接受的。只有辽阔亘古的天地中才能容纳、接受这样的直白赤裸的爱情,只有自由独立的石楠花配得上这种炽烈原始的爱,这是格兰杰庄园酝酿出的玫瑰香气永远无法比拟的。"他们之间的爱超脱了世俗,因此这种非世俗的爱是不被当时社会所认可所祝福的,但是这种爱将会开出比玫瑰还要美丽的花朵,甚至在黑暗的石楠中也会。"[2]离别、重逢,不过是让他们发现彼此爱得多深,经历的苦难将他们俩原本就相似的灵魂更加紧密纠缠在一起,就像约克逊荒原上两株相伴相生的石楠花,每一次试图毁灭的风雨摧残只会让他们的根蔓更加紧密的缠绕在一起。
(三)回归自然的命运
凯瑟琳和希斯克列夫是自然养育的孩子,内心深处早就烙上了狂乱又充满活力的自然精神,软弱萎靡的生活也许会消磨一时的意志,却无法彻底泯灭[3],正如暴风骤雨可以使石楠凋零,却无法阻止它生生不息地代代繁衍。荒原既赋予他们自然的性格,也就宽恕了他们试图逃脱背叛自然的冲动。不论凯瑟琳曾如何努力地想逃离、背叛,不论希斯克列夫如何迷失心智,這两个由自然哺育大的孩子,在结束了生命的纷扰后,终会回归自然。母亲不能永远地庇护孩子,却会在他们闯荡疲惫之时升起指引他们回家的袅袅炊烟仁慈的自然母亲也是一样,看着两个迷失了方向的孩子苦痛挣扎后,仍宽容地开出满山的石楠,让石楠花的芬芳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
二、冷静的旁观者
《呼啸山庄》中,石楠花孤傲地盛开在两个庄园的中间地带。不论天气世事的变化,如清醒无情的局外人,冷眼旁观着一切恩怨纠葛。
石楠花承载了凯瑟琳和希斯克列夫少年时所有欢乐美好,但后来凯瑟琳沉醉于格兰杰庄园里月季玫瑰的芬芳,忘了仍在风雨中倔强生长的石楠。希斯克列夫归来,带回野蛮粗狂气息,冲击着温暖颓靡的庄园生活,也闯进凯瑟琳内心最深处,毕竟她知道"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样的。"[1]她内心一直压抑的狂热激情被重新燃烧起来-她终究是属于荒原的。她临终前仍念念不忘地想要开窗感受风的声音、石楠的芬芳。她终于承认石楠花在心中的重要位置-那是自然自由给她的本质。
爱恋,叛逃,重拾,兜兜转转回到了起点,石楠花始终孤傲淡然的冷眼旁观。数十年的爱恨纠葛,在这个充满了"爱与恨、人性与非人性、道德与非道德的激烈冲突","人性的扭曲、自私、狭隘" [4]的故事中,石楠花是一个潜伏的旁观者,承载了太多,却不卑不亢,不偏不倚。全书充斥着狂热恐怖的激情、日久深重的罪孽,所有人都如中了魔咒般暴躁阴郁,呼啸山庄和格兰杰庄园时刻笼罩在阴惻绝望、暗无天日的氛围中。只有在跳脱出两个庄园人事外的约克逊荒原上,石楠花平静地接受暴风骤雨四季更迭,静静着守着这片苍茫广阔,因为它知道,暴风骤雨后,结局必然尘埃落定。暴风雨冲刷了罪孽的痕迹,石楠花的藤蔓终会覆盖一切的不平静。
三、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作者本人
主人公凯瑟琳·肖恩的家庭背景在某种意义上是作者艾米丽o勃朗特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幼年丧母、家庭沉郁,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艾米丽内向矜持,却又同时极度渴望自由奔放。她家周围都是丘陵山岗,开满了漫山遍野的石楠花。艾米丽非常喜欢这种花,在她看来,即使石楠丛生的荒地里最黑的部分,花都开得比玫瑰娇艳。[5]在凄凉恐怖的荒原中仍顽强盛开的石楠花,就是自然、自由的曙光,是她未来的希望。
艾米丽狂热地爱着自然,相较于残酷的现实,只有自然、荒原才是真善美的世界。幻想也罢、理想也罢,如果不能再感受自然世界,她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正如小说中凯瑟琳病重时仍坚持要求开窗去感受荒野里的风,艾米丽临死之前, 要求姐姐夏洛蒂将一枝从原野的石缝中采摘来的尚未凋零的石楠花, 放在她面前。[4]她和石楠花一样,是属于自然的。
对自由的渴望更是如火焰般灼烤着艾米丽,没有自由,艾米丽就不能生活。[5]在她冷僻的性格下隐藏着的是热烈狂暴的情感,这也是为什么生活单调封闭的她能够写出如此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一旦倾泻、爆发在小说中,变转化为最强烈的情感和景物的描写[5]。在艾米丽看来,阴沉荒原上的石楠花无疑是伊甸园里风中招展的自由旗帜,是带她逃离残酷现实,释放自己心灵的明灯。
自然、自由就是艾米丽的生命,临终前都念念不忘的石楠花就是她与心中真善美荒原世界的纽带。她无所畏惧、自由不羁的灵魂只有苍凉质朴的荒原才能配得上,这里自然顽强的石楠花让她产生了狂热的迷恋。
艾米丽向往野性自由的气质和对自然自由的极度渴求,时刻映射在小说的石楠花意象中。其实艾米丽本身就是一株生长在原野上的石楠花,在毫无遮蔽的荒原上,傲然面对狂风暴雨的冲击,绽放一生后悄然融入生育她的原野,余下永恒芬芳。凯瑟琳是她的知音,石楠花是她的化身,她瘦削沉郁却坚韧倔强的身影浮现在字里行间,投影在每个读者的心里。
四、结语
石楠花意象虽出场次数不多,却穿插小说始终。作者不仅用它来表现笔下主人公的性格爱情命运,甚至将自己藏身于故事中,用冷静的旁观者立场看这出惊世骇俗的爱恨恩仇记。石楠花永恒的芬芳不仅萦绕着文中的荒原,也是藏在背后的艾米丽的精神化身。
参考文献:
[1]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M].译林出版社,2008.
[2]段圆圆.浅析《呼啸山庄》的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3]凤宇飞."呼啸'之悲凉'荒原"之冷峻-《呼啸山庄》的主旨再剖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
[4]田玲玲.论《呼啸山庄》中的象征主义[J].嘉兴学院学报,2002,(14).
[5]冯茜.英国的石楠花在中国-勃朗特姐妹作品在中国的流布及影响[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武晨雨(1991-),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文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张丽娜(1990-),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山东大学文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