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然而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下师生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状态,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在借鉴研究生导师的模式基础上,实施一种适合高职学生的“人生导师”模式,通过实践证明该模式在师生和谐关系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人生导师;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的独特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然而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既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师生关系渐行渐远的困局。
1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其内涵和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化”。教师在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会忽略与学生情感的交流。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连续扩招,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灰暗中带着郁闷心情走进校园的,他们往往或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方法不当,依赖心理很强;或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学习、生活缺乏自信心,没有动力,对自己的专业、学业不关心;或自身定力比较差,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或心理发展不平衡,感情脆弱,个性和自尊心强,易产生逆反心理;或就业压力大对前途深感茫然,对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没有明确规划;甚至部分高职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观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在对本院学生发放的100份“关于师生关系”的调查问卷中,有85.6%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或知己”,但是只有2.01%的学生“愿意向教师倾诉心声”;92.2%的学生希望“教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只有11.5%的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95.6%的学生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的朋友型”,确有32.3%的学生选择现阶段的师生关系为“不相往来的冷模型”.这些数据表明,现阶段的师生关系是紧张的、不和谐的,和谐关系的构建需要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以理解为目的所达成的一致性和共识。
2 实践人生导师制度
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内师生不和谐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将自己的主要任务定位为教学和科研,不太关心学生的教育管理,有很多专任教师几乎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就业形势等,可谓是只授业不传道解惑;认为学生的生活由辅导员负责,而辅导员(班主任)由于专业的不同及工作性质的差异,关注点在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上,对学生的学业、岗位技能不太了解,可谓是传道解惑无法有效授业;长此以往,学生教育与管理无法有效融合,很难形成合力,与全员育人存在很大差距。针对这一情况,通信学院分析借鉴国内研究生导师制的优点和可行性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人生导师制的实施细则,抓好人生导师制的工作落实,学院党委成立了人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人生导师的管理、聘任、培训及考核等。
学院从政治思想素质、师德师风表现、专业学术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期望威信等方面选拔骨干教师作为人生导师。在师生“零距离”沟通与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各种困扰、困惑和困难,为提供切实可行的导航和帮助夯实基础。
2.1 导师职责:由于人生导师多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在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时也可进行学业方面的帮助。每位人生导师要去熟悉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特长、家庭状况、心理特征等各个方面,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学生,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2 具体实施举措:学院在每班配备一名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前提下,为2013届刚入校的大一新生,每5-8名学生分配一名人生导师。学生在校学习的三年期间均有同一名导师负责。按照学院的统一规定,导师和受导的学生每周沟通一次,可以以面对面的交流,电话短信或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向导师汇报一周来的生活、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如遇到疑问或困难,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可以向导师请教,导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每一批一个受导周期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考核,做到公平公正。对学生,将考核结果运用到思品成绩,评先评优;对导师,由受导学生来为导师是否尽职尽责打分,扬长避短,以此来指导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3 优势体现
通过每一受导周期结束后学院对学生的回访显示,该制度在大大缓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冷漠关系。在对受导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中,96.7%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导师制度,89.1%的学生认为导师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了必要的帮助,83.4%的学生表示愿意与导师保持长期沟通。这些充分体现了导师模式下高校教师与学生正在建立一种新型的良性的关系。这种制度的建立体现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学、管理的有效结合:由于每位导师均为专业教师,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安排人生导师担任自己学生班级的教学工作,一边完成教学的同时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及时的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指导。这样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进了解,在思想、生活、学习、心理、职业规划等各个方面实现有效沟通,将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可以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辅导员、学生的积极性都能被有效的调动起来,提高业务水平、自身素养和学习成绩,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3.2 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每位人生导师重点关注5-8名学生,针对受导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行具体指导,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导航,督促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拓展知识、发展个性,使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知识、职业人文素养等两方面的“全人教育”,为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提供条件。
3.3 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教师在对自身专业知识提高的同时,也应时刻了解社会市场需求,实行人生导师制,导师需要对学生未来职业定位、岗位发展做很好的规划指导,通过自身的人生经历丰富学生社会阅历,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素质,实行人生导师制,能有效将教师的目光转向市场需求,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 结论
在导师制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民主、宽容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师生互相接纳,互相理解,营造平等而自由的学术氛围。学生通过导师的指导而成长,导师则通过与学生的亲密接触而履行教育的责任,教师与学生通过双方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相长,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鸿雁.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实施导师制浅议[J].中国思想品德教育,2006(8).
[2] 林若红.建构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导师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3] 郭厚良.导师制的理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2).
[4] 刘学芬,马香.高职师范院校“三导制”育人模式践行的实践与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3).
[5] 李俊霞、常亮.大学教育管理实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关键词】人生导师;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的独特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然而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既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师生关系渐行渐远的困局。
1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其内涵和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化”。教师在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会忽略与学生情感的交流。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连续扩招,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灰暗中带着郁闷心情走进校园的,他们往往或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方法不当,依赖心理很强;或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学习、生活缺乏自信心,没有动力,对自己的专业、学业不关心;或自身定力比较差,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或心理发展不平衡,感情脆弱,个性和自尊心强,易产生逆反心理;或就业压力大对前途深感茫然,对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没有明确规划;甚至部分高职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观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在对本院学生发放的100份“关于师生关系”的调查问卷中,有85.6%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或知己”,但是只有2.01%的学生“愿意向教师倾诉心声”;92.2%的学生希望“教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只有11.5%的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95.6%的学生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的朋友型”,确有32.3%的学生选择现阶段的师生关系为“不相往来的冷模型”.这些数据表明,现阶段的师生关系是紧张的、不和谐的,和谐关系的构建需要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以理解为目的所达成的一致性和共识。
2 实践人生导师制度
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内师生不和谐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将自己的主要任务定位为教学和科研,不太关心学生的教育管理,有很多专任教师几乎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就业形势等,可谓是只授业不传道解惑;认为学生的生活由辅导员负责,而辅导员(班主任)由于专业的不同及工作性质的差异,关注点在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上,对学生的学业、岗位技能不太了解,可谓是传道解惑无法有效授业;长此以往,学生教育与管理无法有效融合,很难形成合力,与全员育人存在很大差距。针对这一情况,通信学院分析借鉴国内研究生导师制的优点和可行性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人生导师制的实施细则,抓好人生导师制的工作落实,学院党委成立了人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人生导师的管理、聘任、培训及考核等。
学院从政治思想素质、师德师风表现、专业学术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期望威信等方面选拔骨干教师作为人生导师。在师生“零距离”沟通与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各种困扰、困惑和困难,为提供切实可行的导航和帮助夯实基础。
2.1 导师职责:由于人生导师多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在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时也可进行学业方面的帮助。每位人生导师要去熟悉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特长、家庭状况、心理特征等各个方面,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学生,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2 具体实施举措:学院在每班配备一名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前提下,为2013届刚入校的大一新生,每5-8名学生分配一名人生导师。学生在校学习的三年期间均有同一名导师负责。按照学院的统一规定,导师和受导的学生每周沟通一次,可以以面对面的交流,电话短信或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向导师汇报一周来的生活、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如遇到疑问或困难,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可以向导师请教,导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每一批一个受导周期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考核,做到公平公正。对学生,将考核结果运用到思品成绩,评先评优;对导师,由受导学生来为导师是否尽职尽责打分,扬长避短,以此来指导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3 优势体现
通过每一受导周期结束后学院对学生的回访显示,该制度在大大缓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冷漠关系。在对受导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中,96.7%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导师制度,89.1%的学生认为导师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了必要的帮助,83.4%的学生表示愿意与导师保持长期沟通。这些充分体现了导师模式下高校教师与学生正在建立一种新型的良性的关系。这种制度的建立体现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学、管理的有效结合:由于每位导师均为专业教师,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安排人生导师担任自己学生班级的教学工作,一边完成教学的同时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及时的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指导。这样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进了解,在思想、生活、学习、心理、职业规划等各个方面实现有效沟通,将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可以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辅导员、学生的积极性都能被有效的调动起来,提高业务水平、自身素养和学习成绩,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3.2 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每位人生导师重点关注5-8名学生,针对受导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行具体指导,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导航,督促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拓展知识、发展个性,使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知识、职业人文素养等两方面的“全人教育”,为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提供条件。
3.3 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教师在对自身专业知识提高的同时,也应时刻了解社会市场需求,实行人生导师制,导师需要对学生未来职业定位、岗位发展做很好的规划指导,通过自身的人生经历丰富学生社会阅历,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素质,实行人生导师制,能有效将教师的目光转向市场需求,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 结论
在导师制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民主、宽容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师生互相接纳,互相理解,营造平等而自由的学术氛围。学生通过导师的指导而成长,导师则通过与学生的亲密接触而履行教育的责任,教师与学生通过双方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相长,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鸿雁.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实施导师制浅议[J].中国思想品德教育,2006(8).
[2] 林若红.建构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导师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3] 郭厚良.导师制的理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2).
[4] 刘学芬,马香.高职师范院校“三导制”育人模式践行的实践与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3).
[5] 李俊霞、常亮.大学教育管理实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