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肱骨下1/3段骨折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取某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例肱骨下1/3段成人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中采用臂下段内外侧双切口作为入口,将重建接骨板塑形后放置在患者肱骨下段内外双侧进行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加强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以帮助患者恢复。
结果:在对于患者手术后的6至18个月的随访中显示,所有患者的骨折情况均得到愈合,并且没有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其中,10例成人骨折患者的愈合恢复优秀,2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1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恢复相对较差。
结论:内外侧双切口以及双侧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成人肱骨下1/3段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恢复不仅良好,并且骨折治疗中的固定也比较坚强。此外,手术治疗后的早期功能锻炼,能够帮助患者达到良好的治疗恢复效果。
关键词:双切口 双钢板 内固定 治疗 成人 肱骨下1/3段 骨折 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6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16-01
在对于骨折患者的临床固定治疗中,由于人体肱骨中下段的骨骼形状比较特殊,主要呈现出圆柱形向下渐移形成为三棱形,然后再向后向下逐渐变扁,并且两侧比较窄向前呈现弯曲,向下呈现扁薄的鹰嘴窝变化,因此,一旦出现患者肱骨下1/3段,尤其是粉碎性骨折情况,再加上骨折的位置接近肘关节部分,因此临床治疗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发生遗留肘关节功能障碍或者是桡神经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病症,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十分不利,一直是医学领域临床骨折治疗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文将结合某医院收治的13例成人肱骨下1/3段骨折患者,对其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以供临床治疗参考与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某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例肱骨下1/3段成人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3例,患者年龄在25岁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35岁。经对于所有患者的临床检查诊断显示,均为闭合性骨组织损伤,其中,11例患者为粉碎性骨折,13例患者基本上都是斜行或者是螺旋形的骨折,骨折线位于肱骨下1/3段,没有到达髁上,并且肘关节部分完整。在13例肱骨下1/3段骨折患者中,有3例患者同时诊断出有桡神经损伤病症,2例患者出现多发肋骨骨折伴血气胸,3例患者存在有同侧肢体多发骨折情况,所有患者的手术治疗距离受伤时间在3天到6天不等。
1.2 治疗方法。对于上述13例肱骨下1/3段骨折的成人患者,在手术治疗中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对于患者进行治疗干预。首先,在对于手术治疗患者采取麻醉措施后,从肱骨内上髁与外上髁开始作肱骨下端内側与外侧切口,在充分显露肱骨下段后方以及内外侧的骨折线后,将骨折端复位并使用持骨器进行暂时固定,然后根骨肱骨下段的骨骼形状,选择长短合适的重建钛板进行塑形后,放置在肱骨下段的内外侧嵴,远端放置在内上髁或者是外上髁,使用螺钉进行固定,以帮助患者恢复。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于患者的桡神经造成损伤,手术后给予常规的预防感染治疗,并注意在早期的1周到2周内,根据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在切口干燥环境下进行肘关节主动屈伸的功能锻炼。
2 结果
上述13例肱骨下1/3段骨折成人患者在手术治疗后6到18个月的随访统计中显示,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约为8个月,其中,患者的手术切口均在一期全部愈合,并且所有患者的骨折损伤全部愈合,并且没有出现内固定松动或者是断裂情况。在所有愈合患者中,10例患者的骨折愈合状态优秀,2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1例患者骨折愈合相对较差。
3 讨论
在进行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于肱骨下1/3段骨折的固定治疗,最关键的是进行手术切口与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在进行肱骨下1/3段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首先,手术切口的选择既要求能够显露处肱骨下段骨骼形状,并且特殊情况下,患者骨折线的长短以及形态还要求能够显露肱骨中段或者是骨外上髁以及内上髁部位,此外,进行骨折患者手术切口的选择,还要进行骨折复位固定以及对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与考虑。根据上述肱骨下1/3段骨折患者手术切口的选择要求,临床手术治疗中通常会将肱三头肌舌形瓣或者是尺骨鹰嘴截骨、经肱三头肌两侧等作为手术切口或者是手术治疗的入路。此外,此类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也有将臂前方或者是后方作为手术切口与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并且将臂前方或者是后方作为手术切口进行患者治疗中,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情况比外侧作为手术切口的可能性低。但是,由于在进行肱骨下1/3段骨折患者治疗中,如果肱骨下段的骨折距离肱骨髁上方比较近时,不能选择臂前方或者是后方作为手术切口。其次,在进行骨折患者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中,由于有75%的患者骨不连是骨折固定不坚强造成的,并且对于骨折患者的坚强固定是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前提,再加上肱骨下段的形状比较特殊,剪力作用影响比较大,治疗中容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的情况,因此,在对于肱骨下1/3段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最理想的内固定方法要选择钢板固定。上文中,在对于13例肱骨下1/3段成人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选择患者上臂下段内外两侧双切口加上肱骨下段内外双侧重建接骨板塑形后固定骨折的固定治疗方式,不仅避免了手术切口选择中的不利因素与条件,并且这种内固定方法不仅能够与肱骨贴合并且稳定性也更强,患者的恢复效果也比较理想。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下1/3段骨折中,要避免桡神经损伤与肘关节功能锻炼等并发症与问题,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仲伦,谢德.应用Herbert螺钉治疗成人肱骨小头移位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2,11(8):22-23
[2] 于晓辉,张荣位,王爽,等.成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13,16(6):374-376
[3] 戴鹤玲,孙天胜,刘智,等.应用ACUMED自主定向肘关节骨板系统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3,22(2):181-182.
[4] 王磊,陈云丰,安智全,等.外侧Kaplan入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1,23(5):348-349
[5] 胡如印,田晓滨,孙立,等.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柱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9例[J].重庆医学.2010,11(5):776-778.
方法:选取某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例肱骨下1/3段成人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中采用臂下段内外侧双切口作为入口,将重建接骨板塑形后放置在患者肱骨下段内外双侧进行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加强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以帮助患者恢复。
结果:在对于患者手术后的6至18个月的随访中显示,所有患者的骨折情况均得到愈合,并且没有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其中,10例成人骨折患者的愈合恢复优秀,2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1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恢复相对较差。
结论:内外侧双切口以及双侧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成人肱骨下1/3段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恢复不仅良好,并且骨折治疗中的固定也比较坚强。此外,手术治疗后的早期功能锻炼,能够帮助患者达到良好的治疗恢复效果。
关键词:双切口 双钢板 内固定 治疗 成人 肱骨下1/3段 骨折 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6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16-01
在对于骨折患者的临床固定治疗中,由于人体肱骨中下段的骨骼形状比较特殊,主要呈现出圆柱形向下渐移形成为三棱形,然后再向后向下逐渐变扁,并且两侧比较窄向前呈现弯曲,向下呈现扁薄的鹰嘴窝变化,因此,一旦出现患者肱骨下1/3段,尤其是粉碎性骨折情况,再加上骨折的位置接近肘关节部分,因此临床治疗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发生遗留肘关节功能障碍或者是桡神经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病症,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十分不利,一直是医学领域临床骨折治疗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文将结合某医院收治的13例成人肱骨下1/3段骨折患者,对其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以供临床治疗参考与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某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例肱骨下1/3段成人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3例,患者年龄在25岁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35岁。经对于所有患者的临床检查诊断显示,均为闭合性骨组织损伤,其中,11例患者为粉碎性骨折,13例患者基本上都是斜行或者是螺旋形的骨折,骨折线位于肱骨下1/3段,没有到达髁上,并且肘关节部分完整。在13例肱骨下1/3段骨折患者中,有3例患者同时诊断出有桡神经损伤病症,2例患者出现多发肋骨骨折伴血气胸,3例患者存在有同侧肢体多发骨折情况,所有患者的手术治疗距离受伤时间在3天到6天不等。
1.2 治疗方法。对于上述13例肱骨下1/3段骨折的成人患者,在手术治疗中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对于患者进行治疗干预。首先,在对于手术治疗患者采取麻醉措施后,从肱骨内上髁与外上髁开始作肱骨下端内側与外侧切口,在充分显露肱骨下段后方以及内外侧的骨折线后,将骨折端复位并使用持骨器进行暂时固定,然后根骨肱骨下段的骨骼形状,选择长短合适的重建钛板进行塑形后,放置在肱骨下段的内外侧嵴,远端放置在内上髁或者是外上髁,使用螺钉进行固定,以帮助患者恢复。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于患者的桡神经造成损伤,手术后给予常规的预防感染治疗,并注意在早期的1周到2周内,根据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在切口干燥环境下进行肘关节主动屈伸的功能锻炼。
2 结果
上述13例肱骨下1/3段骨折成人患者在手术治疗后6到18个月的随访统计中显示,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约为8个月,其中,患者的手术切口均在一期全部愈合,并且所有患者的骨折损伤全部愈合,并且没有出现内固定松动或者是断裂情况。在所有愈合患者中,10例患者的骨折愈合状态优秀,2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1例患者骨折愈合相对较差。
3 讨论
在进行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于肱骨下1/3段骨折的固定治疗,最关键的是进行手术切口与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在进行肱骨下1/3段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首先,手术切口的选择既要求能够显露处肱骨下段骨骼形状,并且特殊情况下,患者骨折线的长短以及形态还要求能够显露肱骨中段或者是骨外上髁以及内上髁部位,此外,进行骨折患者手术切口的选择,还要进行骨折复位固定以及对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与考虑。根据上述肱骨下1/3段骨折患者手术切口的选择要求,临床手术治疗中通常会将肱三头肌舌形瓣或者是尺骨鹰嘴截骨、经肱三头肌两侧等作为手术切口或者是手术治疗的入路。此外,此类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也有将臂前方或者是后方作为手术切口与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并且将臂前方或者是后方作为手术切口进行患者治疗中,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情况比外侧作为手术切口的可能性低。但是,由于在进行肱骨下1/3段骨折患者治疗中,如果肱骨下段的骨折距离肱骨髁上方比较近时,不能选择臂前方或者是后方作为手术切口。其次,在进行骨折患者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中,由于有75%的患者骨不连是骨折固定不坚强造成的,并且对于骨折患者的坚强固定是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前提,再加上肱骨下段的形状比较特殊,剪力作用影响比较大,治疗中容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的情况,因此,在对于肱骨下1/3段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最理想的内固定方法要选择钢板固定。上文中,在对于13例肱骨下1/3段成人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选择患者上臂下段内外两侧双切口加上肱骨下段内外双侧重建接骨板塑形后固定骨折的固定治疗方式,不仅避免了手术切口选择中的不利因素与条件,并且这种内固定方法不仅能够与肱骨贴合并且稳定性也更强,患者的恢复效果也比较理想。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下1/3段骨折中,要避免桡神经损伤与肘关节功能锻炼等并发症与问题,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仲伦,谢德.应用Herbert螺钉治疗成人肱骨小头移位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2,11(8):22-23
[2] 于晓辉,张荣位,王爽,等.成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13,16(6):374-376
[3] 戴鹤玲,孙天胜,刘智,等.应用ACUMED自主定向肘关节骨板系统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3,22(2):181-182.
[4] 王磊,陈云丰,安智全,等.外侧Kaplan入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1,23(5):348-349
[5] 胡如印,田晓滨,孙立,等.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柱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9例[J].重庆医学.2010,11(5):776-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