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乳腺癌是一种女性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女性健康安全的严重疾病。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环境因素、自身因素以及年龄等有关。原发性乳腺癌并不致命,造成死亡率高的原因是由于乳腺细胞连接较为紧密,发生乳腺癌时,癌细胞由于失去正常细胞特性,导致连接松散,发生转移,导致全身扩散,危及生命。如何治疗乳腺癌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一直研究的问题。本文对乳腺癌靶向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乳腺癌治疗的前景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 乳腺癌;靶向治疗;进展;研究
据数据报道,每年全球约150万女性新发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0%以上。如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乳腺癌发生率明显上升,引起人们的关注[1]。以往临床上对于乳腺癌患者以手术治疗最为有效。全乳房切除术是早期针对乳腺癌患者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乳房进行整个切除,清扫淋巴结,防止乳腺癌转移扩散,减少复发情况。临床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而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逐渐提高,全乳房切除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乳腺癌根治术的出现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其无需切除乳房,对乳房的美容效果较好。如今乳腺癌根治术配合放化疗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同,认为其与全乳房切除术疗效基本相同。但由于术后的放化疗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大,患者承受痛苦较大,影响身心健康,不利于术后的恢复。近些年来,随着分子学的不断进步,靶向治疗为乳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本文对乳腺癌靶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
1.1 全乳房切除术
全乳房切除术是最初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式之一,由于进行全乳房切除,复发率相对较低,切术后治疗效果较好,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治疗乳腺癌的最佳手术。
1.2 乳腺癌根治术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加强,全乳房切除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19世纪90年代,Halsted首次报道了乳腺癌根治术,一种无需切除乳房治疗乳腺癌的手术。该手术的出现不仅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其无需进行乳房切除,完整的保留了乳腺癌患者的乳房,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使之受到患者们的追捧。而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乳腺癌根治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效果与全乳房切除术并无差异,这也使乳腺癌根治术成为乳腺癌标准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
1.3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随着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不断加深,20世纪80年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出现为进一步优化了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其不仅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区域淋巴结,还使乳房的功能和外形接近完好,基本取代了乳腺癌根治术的治疗[2]。
2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2.1 靶向治疗的意义及优势
虽然保乳术深受人们欢迎,但在保乳术的基础上应用放化疗联合治疗才能起到良好效果,但放化疗药物一般毒性较强,容易损伤人体各健康器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有患者因忍受不了毒副反应而停止放化疗。近年来,随着医学分子学的不断进步,靶向治疗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靶向治疗是指将靶向药物最大程度输送至靶器官,对靶器官治疗效果起到加强作用,而对非靶器官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避免毒副反应。且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在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为乳腺癌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向,有望解决放化疗毒副反应强的难题[3]。
2.2 靶向治疗的方式
2.2.1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被认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治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其主要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内转录、翻译等信号传导过程来控制细胞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抑制、杀死肿瘤细胞的最终目的。化学治疗主要是利用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增殖快的特点,从而干扰细胞DNA的合成,抑制殺灭活跃的肿瘤细胞,但其对正常细胞也产生一定杀伤力。而分子靶向治疗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选择性,可选择性对肿瘤细胞进行针对性杀伤。目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种类较多,其中包括:①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药物(如拉帕替尼、赫赛汀等)。有研究显示[4],HER-2在人体正常组织中含量较低,但肿瘤细胞内含量明显升高。而针对HER-2的分子靶向药物可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活酶的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和转移。②针对肿瘤血管新生的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整合素ανβ3等)。贝伐珠单抗可竞争性结合VEGF,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起到抑制血管新生的效果。而整合素ανβ3则是通过对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亲和性达到上述效果。③其他药物,如依维莫司、驮瑞塞尔等通过mTOR通路抑制胰腺癌肿瘤细胞的增生;以Livin mRNA为靶点的靶向药物,可抑制Livin基因表达,诱导MCF-7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黄酮吡多与蛋白激酶C、环氧合酶-2等多种信号传导抑制剂联合使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等。
2.2.2 内分泌靶向治疗
内分泌靶向治疗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手段。随着对乳腺癌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多数乳腺癌患者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而去除激素依赖性可对肿瘤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内分泌治疗就是通过对激素的抑制,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效果。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研制出内分泌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来曲唑、依西美坦等,可抑制芳香化酶将雄激素催化为雌激素的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由于对激素有抑制作用,适用于绝经乳腺癌患者的治疗[5]。
2.2.3 靶向化学治疗
传统的化学治疗为在肿瘤组织中聚集较大的药物浓度,需要较大剂量的使用化学药物,毒副反应强。而靶向化学治疗建立在传统化疗的基础上,针对性提高肿瘤组织内部的药物浓度,而减少正常细胞的药物浓度。靶向化学治疗包括两方面,其一是通过改变剂型、改变给药方法以及改变作用机制等提高肿瘤内药物的浓度;其二是从靶向乳腺癌细胞药物到靶向乳腺癌干细胞药物。有研究表明[6],将阿霉素、氟尿嘧啶等制成脂质体,可降低对普通细胞的毒性,提高在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
3 总结
近年来对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显示出了靶向治疗的良好前景,但由于靶向治疗使用时间尚短,并不作为主要治疗方案,目前正处于临床探索阶段,相关理论及研究还需不断完善。但以目前研究的前景可见,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靶向治疗取代传统化学治疗是必然的结果,也为未来治疗肿瘤的方法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郑莹,吴春晓,吴凡等.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现况和发展趋势[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2):150-154.
[2] 郭雪,魏丽娟,郑磊等.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比较及保乳术预后因素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3):1362-1365.
[3] 张凯丽,田志胜,王树峰等.a-B晶体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靶向治疗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13,(18):1106-1110.
[4] 王言,姚璐,刘毅强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对腋淋巴结阳性和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不同影响[J].中华肿瘤杂志,2010,32(7):511-514.
[5] 李正东,杨新伟,成小林等.芳香烃受体(Ah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阿霉素化疗耐药的相关性[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4,41(1):93-97.
[6] 朱德淼.缓释型氟尿嘧啶植入剂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的安全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8):1471-1474.
关键词: 乳腺癌;靶向治疗;进展;研究
据数据报道,每年全球约150万女性新发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0%以上。如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乳腺癌发生率明显上升,引起人们的关注[1]。以往临床上对于乳腺癌患者以手术治疗最为有效。全乳房切除术是早期针对乳腺癌患者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乳房进行整个切除,清扫淋巴结,防止乳腺癌转移扩散,减少复发情况。临床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而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逐渐提高,全乳房切除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乳腺癌根治术的出现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其无需切除乳房,对乳房的美容效果较好。如今乳腺癌根治术配合放化疗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同,认为其与全乳房切除术疗效基本相同。但由于术后的放化疗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大,患者承受痛苦较大,影响身心健康,不利于术后的恢复。近些年来,随着分子学的不断进步,靶向治疗为乳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本文对乳腺癌靶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
1.1 全乳房切除术
全乳房切除术是最初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式之一,由于进行全乳房切除,复发率相对较低,切术后治疗效果较好,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治疗乳腺癌的最佳手术。
1.2 乳腺癌根治术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加强,全乳房切除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19世纪90年代,Halsted首次报道了乳腺癌根治术,一种无需切除乳房治疗乳腺癌的手术。该手术的出现不仅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其无需进行乳房切除,完整的保留了乳腺癌患者的乳房,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使之受到患者们的追捧。而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乳腺癌根治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效果与全乳房切除术并无差异,这也使乳腺癌根治术成为乳腺癌标准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
1.3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随着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不断加深,20世纪80年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出现为进一步优化了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其不仅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区域淋巴结,还使乳房的功能和外形接近完好,基本取代了乳腺癌根治术的治疗[2]。
2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2.1 靶向治疗的意义及优势
虽然保乳术深受人们欢迎,但在保乳术的基础上应用放化疗联合治疗才能起到良好效果,但放化疗药物一般毒性较强,容易损伤人体各健康器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有患者因忍受不了毒副反应而停止放化疗。近年来,随着医学分子学的不断进步,靶向治疗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靶向治疗是指将靶向药物最大程度输送至靶器官,对靶器官治疗效果起到加强作用,而对非靶器官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避免毒副反应。且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在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为乳腺癌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向,有望解决放化疗毒副反应强的难题[3]。
2.2 靶向治疗的方式
2.2.1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被认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治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其主要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内转录、翻译等信号传导过程来控制细胞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抑制、杀死肿瘤细胞的最终目的。化学治疗主要是利用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增殖快的特点,从而干扰细胞DNA的合成,抑制殺灭活跃的肿瘤细胞,但其对正常细胞也产生一定杀伤力。而分子靶向治疗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选择性,可选择性对肿瘤细胞进行针对性杀伤。目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种类较多,其中包括:①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药物(如拉帕替尼、赫赛汀等)。有研究显示[4],HER-2在人体正常组织中含量较低,但肿瘤细胞内含量明显升高。而针对HER-2的分子靶向药物可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活酶的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和转移。②针对肿瘤血管新生的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整合素ανβ3等)。贝伐珠单抗可竞争性结合VEGF,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起到抑制血管新生的效果。而整合素ανβ3则是通过对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亲和性达到上述效果。③其他药物,如依维莫司、驮瑞塞尔等通过mTOR通路抑制胰腺癌肿瘤细胞的增生;以Livin mRNA为靶点的靶向药物,可抑制Livin基因表达,诱导MCF-7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黄酮吡多与蛋白激酶C、环氧合酶-2等多种信号传导抑制剂联合使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等。
2.2.2 内分泌靶向治疗
内分泌靶向治疗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手段。随着对乳腺癌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多数乳腺癌患者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而去除激素依赖性可对肿瘤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内分泌治疗就是通过对激素的抑制,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效果。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研制出内分泌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来曲唑、依西美坦等,可抑制芳香化酶将雄激素催化为雌激素的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由于对激素有抑制作用,适用于绝经乳腺癌患者的治疗[5]。
2.2.3 靶向化学治疗
传统的化学治疗为在肿瘤组织中聚集较大的药物浓度,需要较大剂量的使用化学药物,毒副反应强。而靶向化学治疗建立在传统化疗的基础上,针对性提高肿瘤组织内部的药物浓度,而减少正常细胞的药物浓度。靶向化学治疗包括两方面,其一是通过改变剂型、改变给药方法以及改变作用机制等提高肿瘤内药物的浓度;其二是从靶向乳腺癌细胞药物到靶向乳腺癌干细胞药物。有研究表明[6],将阿霉素、氟尿嘧啶等制成脂质体,可降低对普通细胞的毒性,提高在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
3 总结
近年来对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显示出了靶向治疗的良好前景,但由于靶向治疗使用时间尚短,并不作为主要治疗方案,目前正处于临床探索阶段,相关理论及研究还需不断完善。但以目前研究的前景可见,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靶向治疗取代传统化学治疗是必然的结果,也为未来治疗肿瘤的方法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郑莹,吴春晓,吴凡等.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现况和发展趋势[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2):150-154.
[2] 郭雪,魏丽娟,郑磊等.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比较及保乳术预后因素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3):1362-1365.
[3] 张凯丽,田志胜,王树峰等.a-B晶体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靶向治疗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13,(18):1106-1110.
[4] 王言,姚璐,刘毅强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对腋淋巴结阳性和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不同影响[J].中华肿瘤杂志,2010,32(7):511-514.
[5] 李正东,杨新伟,成小林等.芳香烃受体(Ah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阿霉素化疗耐药的相关性[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4,41(1):93-97.
[6] 朱德淼.缓释型氟尿嘧啶植入剂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的安全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8):1471-1474.